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Nomadland

遊牧人生影評

In-betweener(即Nomad)的生活狀態;將一種生活選擇擺上眼前

2021-02-10 15:47

故事記載的是一個習慣城市的人走上游牧的心靈轉化過程。人物的狀態和抉擇,應該上過路的人多多少少有同感,而要選哪一樣就真的要問你個人的選擇。主人公的心靈轉變從故事開頭被迫走上無家之路展開,起初是各種尷尬掙扎和不適,到走進陌生社交圈和很多第一身的體驗,最後主動勇敢抉擇,的確有一個明確化和轉變的過程;過程中也引出主人公的背景、個性、畏懼和觸動,交代作出抉擇是深思熟慮後的抉擇。

片中展現遊民百態,顯然有深入生活、有過內心觸動。上路的並不都是絕望的人,有有能力而主動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勇敢),有嚐過上路就無法回去的,有無法接受現實而有所行動的……儘管遊民們遠看起來無所事事(尤其那位青少年)、對社會沒作出應有貢獻,然而他們都是勇於遵從內心、時刻保持傾聽、與自我對話、百倍努力生活的人(最後一點毋容置疑,有的超出社會人的努力很多——當然基本上不可比,就是看你選哪一路了),在獨立、對自我的高標準和意行一致上,遊民叫人尊重。

2019至2020年間經濟困境下,無業遊民、住車族和他們的「影響市容」行為漸見於各發達國新聞,甚至在整體衰退的經濟體中早成群體;其實歷來公園或郊區的波西米亞人/吉普賽人們都給旁觀者留下浪漫無定又無序無貢獻的印象。他們不一定如片中的案例一樣出於內心追尋,或許教育不足確實找工作碰太多釘子而絕望,或許在努力,但我打賭遊民生活久了多多少少習慣了難以體制化……但我還知道一些案例可以補充:為了可以常常攀岩住在山附近的車裡為了守衛價值觀替兒子做出選擇抵制文明歸因於精神問題、成長和家庭問題……說到脫離體制化或嚴肅的追尋自我,其實還要更理想更極端的,一直荒野獨自求生(即三個層次:融入社會-遊民-野人),不過對於人來說難以持續,所以正常人要麼像個遊客露營淺嘗輒止,要麼像個遊民久不久打工/遊牧間切換。本片對於想遵從內心的人來說給出了很有用的參考(當然不是說本片蹭熱度,看得出主創們真誠的認同、尊重和創作誠意,只是這幾年群體的增大確實開始引來關注,包括進入主創們的嚴肅視野),游牧生活在一邊保持獨立還可以一邊有組織、不定期互助等過法,另外主人公打過的不同工種/環境/場地/季節等線索也給遊民們一些找工靈感——選擇這種生活的門檻在通訊發達的今天是比以前降低了一點點,也讓人做選擇時自我時可以更自如一點點(當然最大的抉擇還是你內心)?

技術上沒看出多少特別,敘事角度看起來更像是原作(暫時未讀過)視覺的平鋪直敘/忠實原著?荒野的誘惑沒有撒太多毒/沒有令山野人耳目一新,體制外主題不如老人家高明……但我認為本片的主要意義在於題材上,及主人公內心轉變的過渡過程和選擇決定的複雜性——即,將一種生活選擇擺上人們眼前(大概和原作的記者/紀錄視覺如出一轍。PS.事後看到原作的副標題,竟也暗合了上述開眼界和提供信息啟發後來者的感受)……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