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遊牧人生》影評:「我」與山川同在

遊牧人生影評

週末看了Nomadland,非常喜歡,可能是這些年來看得最喜歡的電影,沒有之一。

恰到好處的克制,恰到好處的深情,恰到好處的啟程,恰到好處的歸來。

文藝,但不做作,深觸人心,但不說教。人物有一點格格不入,卻又千真萬確。並沒有什麼戲劇衝突,卻到處都是情感與體驗的碰撞。這是一部九十九分的影片,扣掉的那一分,是因為不那麼喜歡Dave的背景,太安定太富有,似乎為了表達某種觀念和主題而顯得過猶不及。還好只是短暫的片段。

一個在看電影時候不斷浮現的念頭是:我作為一個出生成長在另一個國度與環境中的人,在今天能觸動內心深處的,卻是這個「異國」的景致。更增加複雜度的是,我同時又尖銳地意識到,電影裡所展現出的人物群像,哪怕與我共處一片國土,卻和我真正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交集。這種近乎無理而錯亂的熟悉感,有一種魔幻的色彩,似乎幻境、他鄉、歸屬、回憶、想象、所以為的,與所實歷的,全部糾纏在一起,無法自洽。然而所有的親切和距離,又都無比真實,所以是否自洽,其實並不重要。再考慮到導演的背景,這樣的感受,好像突兀得順理成章。也許無論什麼樣的文化和地域,有些東西,總是深植人心的。

電影非常完整,但故事並不刻意,甚至有一些鬆散隨意的片段,然而又不顯得零亂。當然我又疑心,之所以我覺得如此完整,其實是因為那種熟悉感——那些很容易就能看出在哪裡的風景,西岸懸崖下的怒海,加州與內華達之間積雪覆蓋的荒原,亞利桑那照亮仙人掌金色尖刺的初陽,南達科塔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badland,甚至還有RV park裡的火堆,旋轉的洗衣筒,營地的野餐桌……這都是我曾目睹的風光,曾落腳的地方,曾親歷的場景——我彼時的心情與境況當然與主人翁不一樣,但是在自然中,在野地裡,個人的心情與境況似乎那麼微不足道,只要共同見過那一縷陽光,似乎就具有了共鳴的全部基礎。所以說到頭,感動我的,還是本來就存於心底的東西。

雖然喜歡自然,但其實我並不像片中許多流浪者一樣追求那種"into the wild「的漂泊感,那種拋棄外物的自由感(事實上,我並不喜歡into the wild這本書,以及它的主人翁)。所以,Fern因為環境所迫而出行,更加真實自然,更能容納我零碎不成體系然而又切實的共鳴。最大的想法是,在自然之中,人總是不斷改變,慢慢放下執念。年輕時出行,是有個不甘寂寞的自我無處安放,無論在什麼樣的絕境風光裡,那個「我」總是不依不饒要跳出來。然而近些年,那種不安與執念越來越淡,並不需要奇景,並不需要震撼,只要身處野地,自我就完全可以託付出去,體驗既是內在,又完全融於外物,因為看電影永遠是看自己,所以電影的最後,我彷彿覺得Fern也是如此,白色麵包車離開沉寂的小鎮,路兩邊是無盡的戈壁,路前方山樑橫雲,那樣的荒涼是如此完美,完美得似乎凝固。在彼時彼地,那一刻是啟程,還是歸來,是結束,還是開始,對於Fern來說,也許完全不再重要。因為」我」與山川同在,是人與野外,以及自己,以及時間,唯一相處的方式。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