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特殊行業(文藝創作,體育行業,經商,從政)的高門檻和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娛樂圈是個外表光鮮靚麗的地方,但如果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娛樂圈中人的個體價值在極大程度上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抑鬱症可因為致病基因、外傷、腦器質性病變而產生,
但更常見的致病因素是人與環境的互動狀態。—— 這就是市場。 不留情面的淘汰,沒有商量的放棄。 當膠原蛋白消失,泯然眾人只是時間問題。 當代表作落了塵,無人可知就是必然結果。 怎樣才能站穩腳? 靠著粉絲們的彩虹屁和資本哄抬能成就一世輝煌? 還是拿著「喜愛」「努力」兩板斧大聲疾呼能逆風翻盤? 答案是什麼,想必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人若要保持心理健康、情緒平穩,就需要感受到自體功能的良好運轉, 簡而言之就是人感覺自己能夠把控得了生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身需要,並獲得內心價值感。
而當一個人面對生活時感到自己無力應付,沒有能力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自己的行動也無法改變令己不滿的處境時,他就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之中。 陷入抑鬱情緒會讓一個人的內心發生扭曲,更容易以消極、悲觀的方式看待世界,而這將更不利於他積極行動,改善自己的處境,由此,人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長期沉浸在抑鬱情緒中,漸漸地人就有可能真正罹患抑鬱症。
娛樂圈是個外表光鮮靚麗的地方,但如果深入探究我們會發現,娛樂圈中人的個體價值在極大程度上依賴他人評價,
更直白點說,觀眾的喜惡直接決定了一個藝人的生活狀態與價值評價。 如果一個藝人紅了,不僅他的身價會水漲船高,他還會獲得粉絲的瘋狂擁戴和圈中同行的羨慕嫉妒,這會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一個人的物質需要,並使人有很高的自我成就感。
但紅不紅並不是個體能夠自主決定的,有太多的因素對其產生影響,天時地利人和可謂缺一不可。 無數藝人在圈中摸爬滾打幾十年依然半紅不白,不得不心酸地看著一波又一波比自己年輕得多的藝人爬到比自己高得多的位置,而曾經大紅大紫過的藝人也無法保證自己能夠一直紅下去,常落得紅顏凋零晚景淒涼。 當人的內心充滿渴望卻一直求而不得,或者曾經擁有過卻無力保留時,內心就會被嚴重擾動,這種擾動便是抑鬱症的溫床。
認不清市場殘酷的演員——一將功成萬骨枯是音體美等特殊行業的現實規律
與其說爾冬陞嚴厲,倒不如說他現實。 出身演藝世家的爾冬陞,自小便看盡娛樂圈浮華背後的無情。 比帥? 年輕時的爾冬陞比不上現在哪個流量明星? 爾冬陞年輕時是邵氏當紅小生 比家境? 家族從事影視業多達20餘人,圈內人都叫他「小寶」。 被寵大的爾冬陞,根本資源不用愁。 爾冬升兄弟三人(從左至右:姜大衛,爾冬陞,秦沛) 即便如此,不到四十歲,爾冬陞還是轉去了幕後。 為什麼? 只因他在演藝圈裡見過了太多太多的人和事。 長得帥的還有天賦,有天賦的還有運氣,有運氣的還有家境…… 層層刷下來,能有幾個張國榮、林青霞、梁朝偉、張曼玉? 正應了張愛玲的那句話: 「你年輕嗎?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稀罕的。」 演藝圈便是如此。 青春的飯碗捧得了一時,捧不了一世。 就拿《演員請就位》的演員們來說吧。 去年的名單上,還有幾個能叫上名字。 今年,40個演員裡,一大半的生面孔。 另一邊,「選秀富士康」一批批創造出模式化流量明星也在不斷爭搶市場。 眼看著前浪推後浪。 還沒等記住一個新人的名字,第二年就看他被拍死在市場的沙灘上。 選秀綜藝《明日之子》出來的人氣選手馬伯騫,現在已經學會自嘲: 「我不是流量,我早糊了。」 糊不糊,全靠市場評級來判定。 第二季的《演員請就位》就把殘酷的市場規則搬在了明面兒上。 演員分S、A、B三個等級。 S級:有足夠的流量,有出圈的作品。 B級:負面新聞的演員、中年女藝人、既沒流量又沒作品的演員。 剩下的全部劃為A級。 將演員分三六九等就夠殘酷了? 之後的規則,繼續教他們做人。 所有人按照S級到B級的順序挑劇本。 好的劇本被挑走,剩下的就是些爛劇本。 爛劇本裡無法翻身 ??無法翻身就無法晉升S級 ?? 不是S級就沒有挑劇本的權力…… 一個已然成為閉環的商業鏈條,勒得每一個演員感到窒息。 也甭怪製片人「勢利眼」。 他們不知道演員處境艱難嗎? 知道,但也沒辦法。 沒有流量打底,沒有IP護駕,誰敢輕易搞新花樣? 最典型的例子,溫崢嶸。 當年出了名的大花旦,電影學院老師都說,她就是下一個鞏俐。 但除了一部打破收視紀錄的《錯愛一生》,她再無代表作。 如今步入中年,無戲可拍。 在節目裡,即便人人稱她演技高手,也只能去B級坐冷板凳。 這就是市場。 不留情面的淘汰,沒有商量的放棄。 當膠原蛋白消失,泯然眾人只是時間問題。 當代表作落了塵,無人可知就是必然結果。 怎樣才能站穩腳? 靠著粉絲們的彩虹屁和資本哄抬能成就一世輝煌? 還是拿著「喜愛」「努力」兩板斧大聲疾呼能逆風翻盤? 答案是什麼,想必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顧面子的導演 不得不承認,現在演員的門檻越來越低了。 可能是網紅主播,可能是綜藝咖,也可能是主持人。 只有稍有名氣就很有可能藉勢成為一名演員。 反而真正經過系統學習的演員越來越少。 所以,你再難看到像蔣雯麗那樣的演員,每拍一部戲都要根據角色寫人物小傳。 更難看到像張震那樣的演員,為了一部戲,肯苦練三年八極拳。 與其說,戲骨太難得,倒不如說,真正懂得演戲的人少了。 面對如此環境,陳凱歌也只能無力地嘆一句: 「時代變了。」 是啊,時代變了,門檻低了,演員沒了。 眼見著行業的操守一降再降,再也不見專業性。 泥沙俱下,靠什麼才能繼續維繫圈內生態? 人情。 講戲不再較真,全看面子。 說太重,演員下不來台。 講真話,還要顧及演員背後的資本力量。 惹不的,說不的,導演們不得不哄著,供著。 一團和氣下,拙劣的演技閉口不談,可長進的地方笑而不語。 一群人合力織補出一襲皇帝的新衣。 卻從未想過這新衣傳承給下一代演員將會發生什麼? 或許,我們已經見證到了。 只見越來越多的演員遇到批評砸在臉上,不懂反思,只是自我憐惜般說一句:「都怪我太紅了」。 只見導演、製片為了趕時間的一條過,成了演員們自我標榜「演技還行」的佐證。
但是,娛樂圈的光鮮靚麗還是吸引著無數少男少女投身其中,僧多粥少,競爭便異常慘烈。——難道演員不應該動輒上百萬的收入嗎?難道演員不應該衣著光鮮出入高端嗎?99.5%的人搶10%的片酬是真的嗎! 讓我們一起看組數據,DT財經針對內地、港、澳、台共計9481名演員的演藝生涯資料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65%的演員在2019年沒有任何作品播出,其中超過60%的演員空窗期甚至在2年以上。能夠算得上頻繁曝光(有5部及以上作品播出)的演員,只有1.12%! 換句話說,在中國絕大部分演員一年到頭都無戲可拍,更別提收入了。而在隨後的微博中,張頌文也直言:「以為可以今年再努力些,能在老家買套房子,目前看來好像還是不行。」 但他也表示自己的情況其實不是個例,演藝圈的人大部分都這樣:全國99.5%的演員跟我的情況一樣,只有0.5%的演員才算得上衣食無憂——「90%的片酬,都給了0.5%的人。剩下的10%,被99.5%的人小心翼翼的分配。」
而且人多是非就多,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人很容易對外界和他人產生防備甚至敵視的心態, 當人情緒低落時,如果對外界抱有這樣的心態,就更難與外界連結獲取正能量,這也就助長了抑鬱症的情勢。 因此,娛樂圈是抑鬱症的高發地帶。
很多沒接觸過社會的人被媒體,文藝意淫夢誤導幻想從事影視行業一夜暴富,這種白日夢精神病患者太可怕了
「類型」是啥?「低成本電影」是啥?「拍什麼」又是啥?搞明白這三點,你再考慮賺錢的事兒吧。 想賺錢,先想明白錢從哪兒來,又往哪兒去,以及你在這個過程中處於什麼位置。 大部分行業都一樣,啥都不懂的都想進來賺錢,夢想著一本萬利,然後大部分被人當韭菜割了,最後哭著沒走的……也就繼續哭了…… 先念書,再多思考,最後是行動和堅持。 想暴富或者賺快錢,電影這行不適合你。
娛樂行業的性質本身決定了這個行業中,高收入只局限在行業頂端的金字塔尖的少數人群。大量的金字塔底部從業人員,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穩定性以及職業發展前景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我們覺得所謂的 「戲子」 (我並不喜歡這個稱謂)收入高,是因為老百姓只認識那幾個明星而已(那可是整個一個行業呀,就那麼幾個掙大錢的),
所以給我們造成了錯覺。——媒體,互聯網,文藝意淫夢等製造得倖存者偏差效應,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數人的苦逼和卑微。
演藝工作:整體收入低、保障性差、可持續性差 + 極其低微的成名概率 + 誇張高收入 + 不可持續性(花無百日紅) + 不可知意外事件(職業可持續性)
國家有關部門出降酬令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讓影視行業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創作過程中,多出精品,避免資本勢力為了利潤,單純砸錢追求流量。而不是給資本勢力省錢! 演員片酬高,但精品少的現象是怎麼形成的?不是演員單方面的問題(性價比高的好演員從來都不缺),為什麼資本要花大價錢找流量演員? 因為資本要獲得更大的利潤。資本勢力才不會管你出不出精品呢! 以前投資一個億,8000萬片酬,2000萬成本的電影。以後就會出現很多,2000萬片酬,2000萬甚至更少成本的電影。 還真有人以為國家強制讓資本方省出來的那6000萬元,資本方會投入到創作當中? (這些年出了一些精品電影或者電視劇,更多的是少數優秀電影人的堅持,而不是資本勢力情操的昇華)資本永遠是逐利的,馬克思早就看透了。 中國從來就不缺少演技好片酬低的演員。如果資本勢力覺得流量明星片酬占製作成本的比例太高,完全可以找演技好片酬低的演員。但很明顯,資本勢力並不願意這麼做。他們還是希望找流量明星來掙 「快錢」 。 洗錢的按洗錢抓。漏稅的按漏稅抓。但市場的歸市場。 如果你覺得明星掙大錢太容易,你內心不憤,你可以把你的精力和目光,對準莆田黑醫院、電話詐騙集團、套路貸 。。。。。你們當地的貪官和黑惡勢力。 相信我,他們對社會做的惡和破壞力,絕對比幾個明星拿高片酬大的多的多。 但我覺得你們沒那個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