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不劇透的聊一下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為昆汀·塔倫蒂諾的第九部影片《從前,有個好萊塢...》撰寫影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一方面,影片中出現了太多太多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那個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致敬與戲仿,要一一對應的全部找出,不僅需要大量那個年代的觀影儲備,更重要的是需要反復的觀看。
再者,便是這部電影真的是一部不能劇透的影片,以至於在所有的媒體已經在戛納電影節之前簽署了關於發稿時間的協議之後,昆汀還要叮囑戛納電影節的藝術總監福茂,在首映前專門上台告誡所有觀看世界首映的觀眾:
「無論你寫怎樣的評論,都請千萬不要劇透。」
看完之後,也就能夠理解昆汀這次對於劇透如此的警惕小心的原因了,如果最後30分鐘的內容被提前告知,這部影片幾乎喪失了90%以上的樂趣。
我當然也不會劇透最後30分鐘那個驚天大秘密的內容,大家大可放心的往下看。
正如我們之前所知道的,《從前,有個好萊塢...》將背景設定於上世紀60年代,具體的說,就是1969年,彼時的波蘭斯基的妻子,好萊塢著名影星莎倫·泰特被殺的那一年。
影片講述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殺人狂「曼森家族」在 1969 年 8 月 9 日殘忍的殺害了莎倫泰特以及她和波蘭斯基的腹中子的故事。
還記得幾年前,這部電影立項之初,所有人都驚異於昆汀此次選擇了歷史真實事件進行改編,這也就帶來了更多的好奇,昆汀·塔倫蒂諾,究竟會如何改編這樣一個為人們所熟知的「從前,有個好萊塢...」。
事實證明,昆汀絕不是那些將歷史事件照本宣科進行呈現的導演,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昆汀講的並不是曼森殺人案,或者說曼森殺人案只是劇情中的1/4的內容,昆汀講的是1969年,和那個年代的好萊塢。
在影片中,昆汀加入了兩個在那段歷史中並不存在的架空人物,也就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布拉德皮特。
萊昂納多扮演的里克·德爾頓(Rick Dalton)是一名上世紀60年代的西部片明星,在西部片盛行的那個年代,他就是好萊塢最頂尖的那批男演員,勢不可擋;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克里夫·布斯(Cliff Booth)則是他的特級替身兼他的私人助理。
【一】西部片的衰敗與好萊塢的致敬
而昆汀選擇的1969年,恰逢西部片剛剛走向衰敗之路,且美國電視業飛速發展的時候,二戰後成長的一代人逐漸成年,未來讓他們迷惘,電視讓他們變得懶惰,影片中也有好幾處展現那個時代的人在工作結束之後回到家直接倒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虛度一晚的情景。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李扮演的里克這樣的西部片巨星也受到了巨大衝擊,經紀人(阿爾·帕西諾飾)一度勸解里克去到西部片還是大流行趨勢的意大利拍片,以便撈錢。
在影片後半段里克還真的去了,昆汀用旁白加蒙太奇的手法展現了他在意大利的拍片經歷,幾乎無一例外全是爛片,也成為了影片一大笑點。
影片用大量篇幅展現了里克拍攝一部西部片時候的場景,他扮演的是影片最大反派。因為酗酒問題整天精神恍惚的里克狀態並不好,經常忘詞NG,情緒不定。
昆汀在處理這段戲中戲的時候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方式,以往我們看到在電影中拍電影的時候,都是會將鏡頭放置在第三視點,也就是展現片場的整個狀態,包括演員表演和劇組工作人員的工作,但昆汀這次選用了戲中戲的鏡頭作為主視角,並利用一個長鏡頭來展現。
於是我們就看到鏡頭從里克的對手演員背後掃過形成越軸,里克忘詞,導演喊「卡」,鏡頭掃回,再來一次的場景,這一切完成在一個戲中戲視角的長鏡頭內,對萊昂納多的演技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戰。
而在我看來,這次萊昂納多才真正拿出了影帝級別的表現,在上述那一場戲,他將戲中戲裡反派的暴戾、忘詞時的不安,導演喊「卡」之後對自己的憤怒,這幾個層次表現的淋漓盡致,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只會靠嘶吼演戲的小李了。
當然了,布拉特·皮特同樣拿出了奧斯卡影帝級別的表演,他對於表演節奏的控制已經到達了登峰造極的高度,但對於他的戲份我真的不能說太多,多說一點,可能就會涉及到最後30分鐘的劇透。
影片的前半部分內容用數不清的致敬和戲仿構建了一個上世紀60年代的好萊塢世界:電視的興盛,孤注一擲投拍大製作影片的大製片廠的衰敗,當然,還有以波蘭斯基為手的歐洲電影人前來好萊塢拍片吸金...
【二】
曼森殺人案
查爾斯·米爾斯·曼森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殺人狂之一,他所領銜的邪教組織,在1969年的7月和8月犯下了9起連環殺人案。
其中,在1969年8月9日,曼森指使沃森帶著阿特金斯、琳達·卡薩比安以及帕特里夏·克倫溫卡一行4人潛入素不相識的導演波蘭斯基家中,奪走了包括莎倫·泰特和她的腹中子在內的一共六條生命。波蘭斯基當時在歐洲拍片,倖免於難。
在隨後的調查和採訪中,莎倫·泰特死前的懇求也被阿特金斯如同講笑話一般講述出來:她懇求他們饒過自己,至少直到自己產下和波蘭斯基的骨肉,但這樣的懇求在曼森一行人忽視,身中16刀,已經懷孕8個月的好萊塢巨星就此倒下,她的屍體被吊在屋內,她流出的血被兇手在牆上寫上了「PIG」的字眼。
我不知道昆汀對於莎倫·泰特有著怎樣的感情,1969年的時候昆汀年僅6歲,剛在繼父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電影。
在《從前,有個好萊塢...》放映之前,人們一直好奇昆汀會如何展現莎倫·泰特這個角色,他選擇了現金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之一瑪格特·羅比,在影片中也出現了莎倫·泰特懷孕八個月時候的場景,但絕大部分時間,昆汀都用一種仰慕的眼光,去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美麗的、可愛的莎倫·泰特。
影片中有一場戲,是莎倫·泰特成名之前,悄悄的走進電影院觀看自己出演的電影,瑪格特羅比坐在影院座椅上,看著銀幕上播放著真正的莎倫·泰特出演影片的片段,羞澀與得意同時浮現在她的臉上,這種跨越50年的影像溝通,再加之莎倫·泰特的悲劇經歷,相信很少有人不會為之心碎。
【三】
波蘭斯基和李小龍
影片中也對羅曼·波蘭斯基的形象進行了還原,波蘭籍演員拉法爾·扎維魯查擔起了這個重任。
同時,中國符號李小龍在電影中也有出現,美籍華人演員麥克·毛對李小龍的形象進行了神還原。
在當時,李小龍是莎倫·泰特的私人武打教練,身手強勁的他在莎倫·泰特案剛剛發生時還被認定是潛在嫌犯,不過因為曼森家族的張揚,很快也就脫離了嫌疑。在莎倫·泰特的葬禮上,李小龍也出現進行了哀悼。
昆汀對於中國電影的熱愛已經不必言表,殺死比爾中五馬瑟曼所穿著的黃色連體服便是致敬了李小龍的標誌性服裝。
而在這部作品中,昆汀對李小龍的形象進行了某種程度上的戲謔,在於皮特飾演的特技替身對招的過程中,李小龍被狼狽的擊倒在地毫無還手之力,這當然不是對李小龍的諷刺,就權當是一種昆汀試圖篡改歷史的惡趣味吧。
如同波蘭斯基、李小龍、還有戴米恩·劉易斯所飾演的史蒂夫麥奎因這樣的好萊塢符號的出現,都是昆汀對於那個他兒時年代的珍貴回溯,如果說故事講述的是曼森殺人案的前後,那麼故事的核心就如同片名所說一樣,是「從前,有個好萊塢...」。
有人說這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但昆汀這樣的人,情書當然也不會好好寫,他對自己所熟稔的好萊塢符號進行了戲謔化解讀,再加上它本身的號召力,能招來一大批舉行來為他做配角、跑龍套,看現在的明星出演彼時的巨星,這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雖然《從前,有個好萊塢...》獲得了一片讚譽,戛納的《銀幕場刊》評分也高達2.9,高於此前的《低俗小說》和《無恥混蛋》,但至少從現在的版本來看,這也不是一部會讓所有人都喜愛的影片,前2個小時對於好萊塢的致敬與回溯,需要大量閱片量為基礎,才可獲得其中的最大樂趣,要想看到最後30分鐘真正的昆汀,你還得忍過前面2小時才行。
不過,昆汀也早就說過這個版本的《從前,有個好萊塢...》不是最終版,在戛納頒獎當日的主競賽重映中,這部電影甚至不在名單之列,回爐重剪是必然的,相信昆汀在將前2小時的節奏精剪加快之後,影片會迎合到更加廣泛的觀眾群體。
另外,博納影業的注資讓這部作品在中國的上映成為了可能,目前的版本來看,血漿量不多,如果按照《血戰鋼鋸嶺》的尺度來引進的話,甚至可以一刀不剪上映國內。
所以,保持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