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把李小龍醜化成這樣,昆汀這次玩得真大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從前,有個好萊塢...》是昆汀塔倫蒂諾的第九部長片,相比較於以往昆汀成噸飆血的暴力美學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要相對溫柔得太多太多。

很多人指出這是《從前,有個好萊塢...》是昆汀寫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這句話在看完電影後,覺得並不過分。

影片雖然根據真實好萊塢故事改編,但卻在昆汀的筆下被虛構,被篡改,被寫成了昆汀自己對1969年黃金時代的好萊塢的一種情愫。

所以大家會看到影片裡,有很多昆汀對好萊塢的私人喜好在裡面,包括片中大量出現的足部特寫,就能看出昆汀在片中更加放飛自我,拍了一部他心目中的從前,有個好萊塢...。

昆汀訪談時曾經說過,六七十年代的好萊塢對他影響巨大,燈紅酒綠的霓虹燈街道,嬉皮士時代的鼎盛,越戰對美國人的影響,歐洲電影思想的注入,好萊塢轉型的震動等等,這些都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還原。

我相信昆汀很享受這一部作品的拍片過程,越是特立獨行的導演越到後期,就越想拍一部屬於自己的作品,不用去照顧太多觀眾的情緒和娛樂性,也不用去受到電影公司的限制,更不用考慮到票房的因素。

據說索尼影業在滿足昆汀所有條件下,才贏得了該電影的發行權,這些條件其中還包括了最終剪輯權。

要知道,在好萊塢製片人中心制的工作框架下,好萊塢只有極少數導演,比如馬丁斯科塞斯,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這些超一線導演,才有電影最終剪輯權。

也正因為如此,好萊塢的電影經常會出現導演剪輯版發布的光盤。

《從前,有個好萊塢...》這一次依然是昆汀的多線性敘事,還有時空交錯的因果人物關係,但在劇情的衝突和事件上,卻沒有以往來得那麼強烈,片中更多的是破碎的柔情故事,還有好萊塢不為人知的一面。

雖說是不為人知,但其他電影也拍過好萊塢內幕,比《從前,有個好萊塢...》來得更狗血,所以影片中呈現的好萊塢電影人的生活,也並沒有給人帶來多大的驚喜。

或許吧,我們看慣了昆汀一貫的開掛電影,離奇的故事,抓馬的衝突,獨特的暴力美學,抱著這樣的高期待去看《從前,有個好萊塢...》,確實讓人有些不適應,節奏的緩慢讓影片前三分之二很難進入氣氛。

不過在電影後面三分之一時,影片開始回歸昆汀影調,血漿暴力和惡趣味疊加,娛樂性極強,也給電影扳回了一些分數。

而且小李和布拉德皮特的雙黃組合,再加上昆汀招牌,讓電影的主創硬實力提升不止一個檔次,我作為小李的粉絲,就算是靜靜看著小李用力過猛的表演,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還有布拉德皮特沉著穩定的一貫耍酷,也讓影片顏值庫擴張不止一倍。

接下來的劇透解析。

我們來細數影片和當年真實的好萊塢有多大的區別,還有我們的關心的李小龍,在這部電影是以什麼方式呈現的。

昆汀從來不會去嚴謹的去用真實的歷史,去改編成電影,或許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喜歡昆汀的個人魅力,還有很多他在影片表達的諷刺惡趣味。

比如《無恥混蛋》,架空了一整段二戰背景,最後希特勒也被亂槍掃射而死,徹底改寫了二戰的結局走向。

所以昆汀玩架空歷史已經不是第一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是如此,在影片上映之前,我們都知道影片是根據」曼森家族殺人事件「為背景。

《從前,有個好萊塢...》從小李飾演的一名過氣的演員為視角,在好萊塢電影新星不斷崛起的1969年,他眼看自己就要被時代拋棄,於是他決定作出的各種轉型努力。

布拉德皮特飾演了小李的動作替身,因為皮特性格直爽,敢愛敢恨,也正因為如此,他得罪了不少好萊塢業內的人,只能給小李做做司機,打打下手。

所以在影片裡,小李雖然表面過得風光,但內心脆弱和沒有安全感。皮特雖然生活窘迫,但無憂無慮的他並沒什麼野心,活得明白過得簡單。

小李容易情緒化,皮特沉穩直來直往,兩人性格上的互補,讓彼此成為形影不離的搭檔,而且潛移默化中,皮特對小李的演藝事業還起到了不少鼓勵的催化作用。

在過去的好萊塢,在生活裡替身和演員,某種程度是親人搭檔的關係,演員事業飛黃騰達,替身自然也會跟著過上好日子。

這也是昆汀對於演員和替身關係的一種情懷了,因為在今天,演員和替身的關係,更多只是單純的工作關係。

甚至很多演員,都不會有御用替身,而是由電影公司提供一位動作替身,那部電影拍完,合作也就結束了。

影片的另一條線,則是影星莎朗.塔特的故事線,莎朗的丈夫則是大名鼎鼎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莎朗在影片中單純可愛,對自己的演藝事業報以熱情,對未來充滿嚮往。

但熟悉歷史的人,一定知道現實中莎朗的悲慘結局,這也是羅曼.波蘭斯基一生的陰影。

在真實事件中,1969年8月9日,臭名昭著的曼森家族領導人曼森,指示他的成員,到莎朗住處把莎朗和她的三個好友殘忍殺害。

據當時被抓的行凶人沃森回憶,已有身孕8個月的莎朗,當時懇求他們讓她把孩子先生下來,甚至還可以把自己作為人質,保全孩子。

但他們依然向莎朗殘忍捅了16刀,在莎朗臨死的時候,還呻吟著喊出「媽媽,媽媽」。

行兇者在當晚一共殺了4個人,最慘的一人身上居然被捅了51刀,他們還用毛巾沾上莎朗的血,在牆上寫著「PIG」的單詞。

而《從前,有個好萊塢...》用了非常高級的手法,把該事件的曼森家庭成員犯下的罪行,疑似嫁接到了小李和布拉德皮特兩人身上,並且結局是正義戰勝下邪惡,happy ending戰勝了悲劇。

影片最後,小李也終於獲得了鄰居莎朗的邀請,進入到了似乎更充滿希望的行業社交圈。

我非常喜歡片尾的處理,從而讓我對《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好感度增加不少,最後小李對皮特說的那句,最好的朋友。其實是在點名了在名利薰心的好萊塢,在昆汀筆下的好萊塢,還是能看到厚重和溫暖的情誼。

《從前,有個好萊塢...》在上映前,大家都很好奇昆汀會如何呈現曼森殺人事件,結果影片讓觀眾沒有看到莎朗被殘忍殺害,這是昆汀暴力美學中,對美學這兩字最好的詮釋。

電影是造夢的工具,既然真實的事件那麼殘忍和無情,那就不需要真的還原到電影中,昆汀用暴力制止暴力的方式,就是把暴力放在對抗邪惡和不公上,而不是用暴力毀滅掉人們心中的美好。

當然,很多人也注意到了,影片中曼森家族入侵小李家是在1969年8月8日,但真實莎朗被害是在8月9日。

也就是說,可能影片結束在了莎朗遇害的前一夜,到了第二天夜晚,死神依然會降臨在莎朗頭上。

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了,影片最後靜止在了莎朗家前院上,隨著懷舊和惆悵的音樂響起,影片標題:「Once Upon a Time in … Hollywood」 慢慢呈現出來,讓人有些感嘆從前,有個好萊塢...,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我更傾向於昆汀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是想讓影片中的莎朗沒有遇害,而是把孩子生下來,她自己的演繹事業也會一帆風順,一切都如想象中如此美好。

影片標題「Once Upon a Time」,是西方說一個故事時,很常用的開頭語,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很久很久以前...」的說法。這也側面表達了,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是昆汀自己印象中,想要自我表達的好萊塢記憶。

所以,說到架空的真實和人物,除了影片中兩位主角是虛構的之外,在這也不得不提到片中的李小龍。

《從前,有個好萊塢...》上映後,李小龍的家屬就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因為影片對李小龍形象的設定,是一位狂妄自大,傲慢,愛吹牛的人。

確實,作為喜歡李小龍的觀眾,當看到李小龍被惡搞的時候,心裡多少不是滋味,李小龍代表著華人勇敢光輝的形象,把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武術發揚光大到全世界,李小龍的名字,已經和中華民族形象有分不開的關係了。

昆汀眼下的李小龍如果是這樣的形象,確實讓人倍感失望。我至今也想不通,為何熱愛香港電影,酷愛中華武術的昆汀,甚至昆汀自己還聲稱自己的偶像是李小龍,那麼昆汀為何要這麼醜化李小龍呢。

昆汀在事後解釋,李小龍在現實中就是有些自大的,這個解釋並沒有得到李小龍家屬的同意,反而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當然,我們也必須了解一個前提,在昆汀的作品中,惡搞和放大人物的缺點,來營造影片的獨特性,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甚至,這就是昆汀作品的特色。

但對於我來說,昆汀這次對李小龍的詮釋,確實讓我大跌眼鏡,迷之動機,有失水準。

總的來說,《從前,有個好萊塢...》之前被譽為昆汀最好的電影,一定是過譽了,甚至於說,在華人圈子裡,可能《從前,有個好萊塢...》還被排在昆汀作品比較靠後的位置。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