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水風暴》影評:Brief Talk-- 對現實對揭露比電影本身更重要
黑水風暴影評關於《黑水風暴》這部電影,很多人把他稱之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遺珠,確實它在整個頒獎季都顆粒無收,甚至連提名都沒有,爛番茄開畫89%的新鮮度,同時在北美的市場表現也沒有亮點,最終的票房停留在一千三百萬美元,這些成績都只能稱得上是平平。
但是對於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來說,其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並不僅僅是電影藝術層面上的成功,而是一部電影作品帶所能給觀眾的心理層面上的反思,這也是我們今天在這裡討論這部電影的理由。
電影《黑水風暴》由以專門出品現實社會主義題材電影而聞名的Participant公司出品,公司曾先後出品過多部好萊塢熱門影片--曾獲得第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華盛頓郵報》以及去年剛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綠皮書》……
雖然《黑水風暴》最終呈現出來的質量無法與《聚焦》相比,又不如《綠皮書》美國主旋律,但是一個提名都沒有也讓人有些吃驚,尤其是本片的製作團隊以及卡司陣容也相對豪華--本片由深受歐洲三大電影節青睞的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指導,綠巨人馬克·魯法洛擔任主演並且參與了本片的製片,我們所熟知的女演員安妮·海瑟薇擔任女主角,以及戛納、柏林、金球獎跟奧斯卡的表演獎得主,有好萊塢表演藝術家之稱的蒂姆·羅賓斯。
很多人都說這部電影從故事層面就已經輸了,的確這樣一個講普通律師訴訟當時美國最大的化學工業公司的故事的確不如《聚焦》所呈現的故事(波士頓環球報披露教會神職人員性侵未成年孩童)吸引人,但《黑水風暴》的文本好處在於其故事的發生時間距離我們更近且其所反映的社會事件與我們每一個都息息相關。但可惜它的最終呈現的確是一部略顯平淡且無法帶給觀眾更多驚喜的電影作品。
回到電影本身,故事根據Nathaniel Rich在2016年於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片文章改編而來,講述了律師羅伯特比洛特長達十一年對於美國最大化學工業公司杜邦公司的訴訟案。在單論電影並不涉及其所反映出來的社會問題層面上來講,《黑水風暴》是一部高於及格分數的影片,它十分工整並且清晰的講述出了整個故事的劇情脈絡以及人物動機,畢竟這是一個長達十數年的訴訟案件,其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化學領域以及法律層面的知識需要在這樣一部兩個小時的影片中被解釋給觀眾並且讓觀眾接受實在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整個案件並不是簡單的一個訴訟而已,看過電影之後我們能夠知道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這個案件所牽扯人數之龐大,導演平鋪直敘的把整個故事講的十分清楚,這是它的優點,但是其等價換來的問題也有很多。
首先,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絲毫看不到導演托德·海因斯的任何創作風格,這很難說它是一個缺點還是遺憾,如果在這樣一個複雜的故事中間摻雜一些作者風格化的表達的話,兩個小時的時長是完全不夠用的。
其次,我們說過了影片對於劇情中人物的動機都給出了解釋,尤其是對於主人公羅伯特這樣一個年輕的律師而言,對於他為什麼要挑戰這樣一個明知道太難的事情來說,他的動因是十分關鍵的,在羅伯特第一次對受汙染的農場進行調查後駕車駛離村莊時,響起了著名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這裡很難強有力的說服觀眾理解羅伯特的動機。
包括後期當案件再次陷入困局時,讓羅伯特堅定信念的是妻子在晚上有意無意的讓羅伯特成為一名好律師的話……或許在現實事件中,的確沒有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或者人物的出現幫助羅伯特進行選擇,然而僅僅憑藉一首歌曲或者家人的勸誡實在無法推動人物,包括在影片接近尾聲時,安妮海瑟薇所扮演的妻子在醫院外向已經不打算繼續支持羅伯特的老闆說出:「你不能像對待一個Loser一樣對待他」時,無論安妮·海瑟薇與蒂姆·羅賓斯有多麼強大的演技,也無法支撐這一段對於劇情的無力推動。
其次這部電影的問題在於,前半部分《黑水風暴》是一部典型的以事件為故事導向類型的電影,整個影片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為我們講述這整個案件的脈絡以及進展,主人公羅伯特起到了一個串聯的作用,他的一切調查行為都是希望觀眾能夠更好的了解到案件的發展,在這一部分里,故事的發展是明顯優於人物刻畫的。
但是這一模式在影片的後半段發生了改變,影片的後半部分明顯著重刻畫人物的內心以及他個人與外界世界的聯繫,我們更多的看到了針對主人公羅伯特與家庭、被害人、公司老闆以及整個社會的衝突描寫,來自妻子的抱怨、家庭的經濟危機、被害人的情感倒戈等等……很明顯的導演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矛盾刻畫能夠凸顯出主人公的英雄主義色彩,雖然影片全方位的替羅伯特營造出了一個個困境,但是由於影片對於羅伯特的人物刻畫自始至終都是充滿正向能量的,我們沒能看到任何一幕能夠展示出羅伯特在面對這種內憂外患時所流露出來的一絲退縮與膽怯,因此前面一切的困境設置都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它們沒能幫助羅伯特完成最終的人物弧光,也更進一步的拉緩了影片的敘事節奏。
我們就拿Participant出品的另外兩部奧斯卡獲獎影片來說:完全以事件為故事導向的《聚焦》以及完全凸顯人物的《綠皮書》,兩部影片以其優秀的完成度與嚴格的統一性最終獲得了奧斯卡的青睞。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不少優點,整部電影對於情感基調的把握十分出色,無論是畫面,配樂還是人物的表演都讓觀眾始終沉浸在一種幾近窒息的悲傷情緒之中,這得益於導演的出色控制能力以及整個好萊塢優秀的工業水平。
影片中葉正好一個小時的一個段落,當羅伯特坐下與自己的妻子講述整個案件的時候,一段蒙太奇將六個不同的場景在短短的五分鐘裡同時展現出來,配合上羅伯特不間斷的陳述,整個片段的敘事效率極高,很好的完成了承上啟下的任務。
同時在影片臨近結尾出現的「照片中的男孩」這一橋段也可以算得上是神來之筆,這一原本現實的情節卻展現出了一種非現實情節對於社會主義題材影片的作用,這一幕的出現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衝擊,它對影片的敘事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卻能夠引起觀眾對於影片之外的更深層次的反思。
最後,就像我在開頭時候說過的那樣,對於這樣一部現實的社會主義題材影片來講,尤其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影片來講,它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影片本身所帶來的藝術成就與藝術價值,而是它帶給觀眾的在影片之外的現實角度的思考與探討,《黑水風暴》無疑很好的完成了這一任務,影片以極具衝擊力的文字以及原型人物的圖像進行結尾,它告訴我們這不是故事,不是僅僅發生在大屏幕上的電影,它是真實的,在你我身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