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轉自三聯生活周刊 作者:袁越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8gzQ8fvWCtLQ6eiMHR22-Q 僅用於自己學習收藏。 …… 難道自己的藝術生涯就這麼完結了嗎?昆汀當然不甘心。對於電影導演來說,54歲正是出活兒的年紀,他肯定不想成為一個例外。 昆汀幾年前曾對媒體表示,自己這輩子只打算拍10部電影,拍完就退休。他已經拍完了8部,還剩下兩個名額。以他的個性,最後那部電影肯定會好好地玩一把,拍一部天馬行空的爽片出來,以此來結束自己的藝術生涯。 但在此之前,他必須認認真真地拍一部電影,一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二來他心裡有些事情必須向觀眾做個交代。 昆汀雖然是個活在電影裡的人,但他也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中。這麼多年摸爬滾打下來,他一定對這個世界有很多看法,他希望能藉這部片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這兩個因素,決定了這第9部電影將是昆汀的最後一戰。 拍點什麼好呢? 人到中年最喜歡懷舊,昆汀更是個懷舊的人。他曾無數次回憶起自己年輕時和一群陌生人坐在一間漆黑的電影院裡觀賞同一部電影時的那種感覺,那才是電影最正確的打開方式。當年《危險關係》公映時,昆汀曾經自掏腰包去附近的一家電影院連看13場,就是為了近距離觀察觀眾們在電影院裡的反應。 另外,在昆汀的心目中,電影必須是用膠片來放的。昆汀喜歡膠片特有的顆粒感和色彩失真,這才會讓觀眾時刻意識到他們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場戲而已。迄今為止昆汀的所有電影都是用膠片拍的,曾3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羅伯特·理查德森(Robert Richardson)就是因為擅長拍膠片而成為了昆汀的御用攝影師。 可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的電影越來越讓昆汀看不懂了。先是數碼取代了膠片,接著3D取代了2D,到最後甚至連電影院也快要被電腦取代了。新一代年輕人漸漸習慣了在電腦屏幕上看網飛(Netflix)的電視劇,偶爾陪朋友去電影院戴著眼鏡看3D漫威大片,屬於昆汀的時代就要過去了。 這已不是昆汀第一次對好萊塢感到失望。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昆汀最先接觸到的是古典時期的好萊塢,那是個星光璀璨的時代,電影明星們完全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他們在銀幕上盡情展現個人魅力,銀幕下也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接受普羅大眾的頂禮膜拜。 那個時代最終被爆發於舊金山的嬉皮士運動毀掉了,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被一個名叫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的偽嬉皮士毀掉了。他依靠花言巧語哄騙了一大幫年輕姑娘,和他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在好萊塢東邊的一處廢棄的農產安了家。1969年8月9日,曼森指使手下4名成員去好萊塢一處富人區,殺死了女演員莎朗·泰特(Sharon Tate),以及在場的另外4個朋友。當時泰特已經懷孕8個多月了,肚中孩子也沒能倖免於難。 也許是因為泰特是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這個案子轟動了整個世界。審判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年,各大電視台天天直播庭審,此事肯定給當時已7歲的昆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案子改變了普通美國人對嬉皮士的看法。以前大家普遍認為他們只是一群天真而又無害的理想主義者,沒想到這些自稱「花童」的人也會殺人,理想破滅了。 這個案子也改變了好萊塢。在此之前,這是個專注於造夢的地方,天真得像個孩子。但此後的好萊塢開始反思自己,出現了大批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夢工廠的黃金年代就這樣結束了。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曼森案標誌著風起雲湧的1960年代的結束。昆汀趕上了那個時代的尾巴,卻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不斷地面對理想破滅所帶來的幻滅感,內心一定是十分掙扎的。成名後的昆汀一直想把曼森案拍成電影,這個案子相當於他的成人禮,很可能也是他在電影之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真實事件。2019年是曼森案50週年,這個時機千載難逢,必須抓住。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一直讓昆汀著迷了很久,那就是演員和替身之間的關係。因為拍過太多打鬥場面的緣故,昆汀接觸過很多替身演員,深知這群人是電影背後的無名英雄,貢獻巨大。 昆汀小時候很喜歡一位名叫波特·雷諾茲(Burt Reynolds)的好萊塢演員,昆汀這個名字就來自雷諾茲演過的一個電影角色昆特·阿斯帕(Quint Asper)。雷諾茲有個專屬替身演員,兩人關係極好。昆汀曾經以他倆的友誼為原型寫過一個故事,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發展成劇本。 2017年的那次中年危機,把這兩個想法捏到了一起。昆汀打算用這部電影來自救,把自己從人生的低谷中拉出來。 主意一定,昆汀立刻開始行動了。 首先,因為性醜聞的關係,昆汀宣布離開米拉麥克斯,另尋東家。這條消息引來了至少5家電影公司的競標,最終索尼中標,給了昆汀幾乎無限的藝術決定權,以及9500萬美元的天價預算。 其次,昆汀分別給曾經合作過一次的小李子和布拉德·皮特打電話,兩人很快就答應了。這兩位幾乎是當今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男演員,從此昆汀手裡就有了票房的雙保險。 然後,他把同自己合作過很多次的攝影師、道具師、美工師、燈光師和服裝師等等後勤人員召集起來,大家使出渾身解數,共同營造了一個1969年的好萊塢,這就是2019年夏天公映的《從前,有個好萊塢...》。 電影用小李子主演的西部片開場,暗示他曾經是好萊塢的大明星。這部片子的大部分場景用的是35毫米膠片,但歷史畫面則分別根據當時的情況採用了16毫米彩色、超8(Super 8)和16毫米黑白等不同的膠片格式,昆汀藉此機會過足了膠片癮。 無獨有偶,張藝謀的最新電影《一秒鐘》也是關於1970年代中期一卷電影膠片的故事,看來這些中年大導演們紛紛開始懷念起當年的電影藝術來。 接下來是波蘭斯基夫婦從機場出來開車回家,展現了好萊塢黃金年代的追星盛況,這也是昆汀心目中最美好的回憶。但緊接著,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扮演的一位經紀人就給小李子來了當頭一棒。他喋喋不休地暗示小李子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好萊塢不再需要他這樣的演員了。 這段稍顯冗長的酒吧對話其實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全片的兩條主線之一。昆汀把自己的中年危機轉移到了小李子身上,他想通過小李子這個角色,讓自己振作起來。 然後是皮特開車送小李子回家,那倆淺黃色的卡迪拉克就是當初「金先生」在《落水狗》裡開的那輛車。昆汀很喜歡在自己電影裡重複使用道具,比如小李子抽的「紅蘋果」(Red Apple)牌香菸和皮特喝的「老查塔努加」(Old Chattanooga)牌啤酒都是昆汀自創的品牌,在很多電影裡都出現過。這麼做沒什麼實際意義,只能說明昆汀像個孩子一樣,把拍電影玩成了過家家。 昆汀還模仿當年的拍攝手法,讓小李子出演了一段電視廣告,這類影像是少年時的昆汀印象最深的畫面。除此之外,昆汀還把當年的AM廣播電台DJ播報、街邊廣告牌和各種汽車都原封不動地複製到了電影裡。考慮到這部電影裡的大量街景都是實拍的,劇組肯定花了不少功夫。 根據後來發布的幕後人員訪談,昆汀居然把好萊塢大道包了下來,讓整整4個街區兩邊的商店全都停業4天,重新佈置成1969年時的樣子,甚至連櫥窗裡貼的小廣告都不放過。 那個街區原來是洛杉磯的電影一條街,街道兩邊都是電影院,但如今全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連一家電影院都沒留下。僅從這一件事就可以體會到昆汀的心情,以及他為什麼要花這麼大力氣重建好萊塢。據說昆汀要求道具組查出事發當天美國正在上映的電影名錄,然後在電影院門前的霓虹廣告牌上原樣複製,一部電影都不能錯。 兩人開車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群衣著清涼的姑娘一邊唱歌一邊從垃圾箱裡挑揀超市扔出來的過期食品。絕大部分歐美觀眾在看到這個鏡頭時肯定會心裡一緊,因為這群姑娘就是曼森家族的成員。這個撿垃圾的照片曾經出現在一本關於曼森案的暢銷書裡,熟悉此案的人肯定都有印象。 昆汀很喜歡在電影裡打破時空的限制,比如《低俗小說》裡就採用了幾個故事穿插敘事的方法,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讓觀眾事先看到主人公的結局,從而增加觀影時的緊張感。 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這麼做,因為昆汀不需要。曼森案在歐美的知名度非常高,稍有年紀的觀影者應該都知道結局是怎樣的,不少人甚至還會記得很多細節,所以從撿垃圾的鏡頭開始,觀眾們的緊張感就被吊了起來。大家很快又發現小李子居然是波蘭斯基夫婦的鄰居,這就很容易讓觀眾對電影的結尾產生很強的好奇心,並將這種好奇心一直保留到電影結束。 據說這部電影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時,當銀幕上出現了曼森所住的斯巴農場的鏡頭時,全場立刻變得鴉雀無聲,並一直持續到了電影結束。可惜的是,大部分中國觀眾不熟悉這個案子,體會不到昆汀精心營造出來的懸念,所以才會覺得電影的前半部分顯得有些冗長。 另一個原因是,這部電影裡出現的大量人物都是有原型的,不熟悉美國60年代流行文化的觀眾很可能Get不到昆汀的點。比如波蘭斯基夫婦去參加花花公子大廈派對的那場戲,出來迎接他倆的一個是好萊塢著名演員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另一個是好萊塢有名的髮型師傑·賽布林(Jay Sebring),兩人都是泰特的好朋友,賽布林還是泰特的前男友。8月9日那天晚上兩人都收到了泰特的派對邀請,前者因為臨時有事躲過一劫,後者則應邀赴約,不幸死於非命。 泰特下車後和一胖一瘦兩個姑娘一起跳舞,她倆是著名的洛杉磯民謠樂隊「媽媽&爸爸」(TheMamas & The Papas)的女主唱。第一天的故事結束後幾位主人公各自開車回家時的背景音樂就是這支樂隊的成名曲《加州夢》(California Dreaming),只不過昆汀改用了另一位拉丁裔美國歌手何塞·費里西亞諾(José Feliciano)的翻唱版本。這一版放慢了速度,透出一股濃濃的傷感情緒,暗示主人公們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當然,更多的人物原型來自電影界,小李子演的那些老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真實的,製作團隊在原有視頻的基礎上通過電腦技術把原來的主人公換成了小李子的形象。 寫到這裡必須指出,昆汀的前8部電影全都是純粹的虛構片,唯一出現過的真實歷史人物就是《無恥混蛋》裡的希特勒。但在這部片子裡,昆汀一反常態,出現了幾十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昆汀確實有話要說,他真的想借助這部電影,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想法。 這部片子的第一個重頭戲發生在三分之一處,被迫扮演壞蛋配角的小李子自暴自棄,喝得醉醺醺地來到片場,無意中遇到了和他演對手戲的一位小姑娘。姑娘椅子背後的那塊名牌暗示她的原型就是好萊塢天才演員朱迪·福斯特(Judie Foster),兩人的一番對話讓小李子幡然悔悟,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這段精彩的對手戲明顯是昆汀寫給自己看的,小李子代表他自己,小姑娘則很可能就是烏瑪·瑟曼的化身。昆汀多次說過,瑟曼就是他的繆斯,是他藝術靈感的來源。可惜在一次拍片時昆汀沒有讓瑟曼用替身,結果出了車禍,導致瑟曼的脖子和膝蓋都遭受了永久性的損傷。 在電影中,小李子因為醉酒而忘記了台詞,不得不數次要求重拍。失望的他在片場的休息室裡徹底發飆,在短短一分半鐘的時間裡連說了28個Fuck,這很可能是昆汀在表達自己的懊悔之情。 一番自責之後,小李子超水平發揮,奉獻了一段「莎士比亞式」的表演,為自己的好萊塢演藝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昆汀在設計這段戲的時候腦子裡想的一定是自己,他自己的導演生涯也已接近尾聲,他將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謝幕呢? 這部電影的前半部分講的全是人到中年的小李子是如何通過拍戲重建信心的,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全世界大概只有昆汀會花這麼多時間描寫一個演員的中年危機。但如果我們知道了前因後果的話,不難看出昆汀的用意。他把自己對自己的反思和期望全都寄託在小李子演的這個角色上了,全世界大概也只有昆汀一個人有能力讓小李子這樣的好萊塢男一號替自己表達情感。 這部電影的後半部分進入了曼森時間。劇組準確地還原了曼森所住的斯巴農場的原貌,曼森家族內絕大部分重要成員也盡可能地用形貌相似的演員來演。 昆汀對於這個案件的態度大都體現在皮特飾演的這位替身演員身上,他先讓皮特被曼森家族的一位天真爛漫的女嬉皮士吸引,兩人在卡迪拉克車裡的那場對手戲是片中最為輕鬆的片段,說明昆汀對於嬉皮士運動中好的一面還是頗為讚賞的。 但是,昆汀顯然對曼森恨之入骨,於是他在電影裡精心設計了一個復仇計劃,先安排皮特和李小龍打了一架,證明皮特是個拳頭很硬的打架高手。然後他又安排皮特和曼森家族裡的一位男性成員打了一架,觀眾看到這段時肯定會覺得特別解氣。 沒想到,這還只是一盤開胃小菜。當電影進入尾聲,曼森家族的4名成員開著一輛沒有消音器的破車駛進了小李子和波蘭斯基住的富人區,大餐終於端上來了。 為了給讀者留下一點想象空間,我就不過多劇透了,只說3點: 一、曼森家族成員開的是一輛1959年產的福特銀河牌(FordGalaxie)轎車,原車後來被一位私人收藏家買了下來。劇組花了1000美元為這輛車拍了照,然後又買了一輛同型號的舊福特車,根據照片進行了改裝,所有細節都原樣保留。 二、車裡原有4人,其中一個外號叫做「花童」(Flower Child)的姑娘中途變卦,編了個理由開車逃離了現場。這人的原型名叫琳達·卡薩比安(Linda Kasabian),當年並沒有進屋殺人,而是站在屋外放哨。後來在庭審時,卡薩比安幾乎是檢方唯一有用的證人,因為其餘的曼森家族成員均不願意指控曼森。如果沒有卡薩比安的證詞,檢方很難給曼森定罪,因為他當時確實不在現場。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昆汀讓她在電影中活了下來。 三、最後進屋殺人的3名曼森家族成員當中,那個名叫賽迪(Sadie)的黑頭髮姑娘死的最慘。她的原型名叫蘇珊·阿特金斯(Susan Atkins),是曼森案終於告破的關鍵人物。當年洛杉磯警方對這個案子一籌莫展,因為他們只知道從泰特的朋友中去尋找嫌疑犯(據說甚至還懷疑過李小龍)。後來阿特金斯因為另一個案子被收監,這個大嘴巴(這一點在電影裡也有體現)忍不住對同牢房的另一名犯人誇口說泰特是她殺的,終於把警方的注意力轉到了曼森身上。 關於這部電影的結尾,有人認為昆汀沿用了《無恥混蛋》的思路,屬於炒冷飯。這話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一個具體的事件用了這樣一個天馬行空的結尾,相信還是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的。要知道,相比於二戰,曼森案只是個小案子,但昆汀居然不惜花費一億美元拍了一部電影改寫了這段歷史,足以說明這件事在他的心目中有多麼重要。 事後想來,曼森案不但改寫了好萊塢歷史,也改寫了美國歷史。案子發生後不久,美國各地出現了一大批打著抗議旗號的暴力組織,他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把很多美國大城市變成了人間地獄。這種混亂狀態一直持續了將近10年,直到1980年代才緩過來。所以不少歷史學家都認為,曼森案標誌著美國「天真時代」的終結,這個國家從此走上了一條複雜而又充滿荊棘的道路。 昆汀當然無力改變歷史,但他居然願意花時間拍一部電影,為觀眾展現一個不一樣的結局,足見他對當年那個天真時代有多麼地懷念。 電影結尾處,當泰特充滿關切的聲音從擴音器裡傳出來時,相信很多觀眾都長出了一口氣。然後,隨著一陣悠揚的樂聲,攝影機緩緩升起,越過濃密的樹叢,搖進了泰特家的前院。挺著8個月身孕的泰特出門迎接小李子,兩人終於見了面,說笑著進了屋。 如果歷史真的是這樣,那該有多好啊!沒準小李子從此認識了波蘭斯基,演藝生涯煥發了第二春,中年危機不復存在了。泰特生完孩子,肯定還會繼續自己的演藝生涯,沒準真成了大明星也未可知。其他那幾位朋友,也都會有各自精彩的人生。 可惜的是,正當觀眾遐想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時,屏幕上打出了片名。

從前有個好萊塢,今天已無處可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