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星際救援》影評:| 布拉德·皮特到底要表達什麼?
星際救援影評名字很科幻,讓人覺得很刺激,其實一共只有三個稍微激烈一點的鏡頭,月球搶劫、猩猩反攻人類、非法登入仙王座號,其他時間都是一個孤獨的男人在憂鬱地訴說著情緒。上週剛看完《從前,有個好萊塢...》,最後15分鐘布拉德·皮特(下稱老布)上演了鋼鐵肌肉男的血腥暴力,這部電影老布飾演的是充滿詩意的心靈旅行者。
為了不浪費你的時間,提前預告,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好看的電影,它是一種觀影感受的嘗試。不斷讓人體驗枯燥、孤獨、敵對、渺小、無奈等負面情緒,讓沒有耐心的人中途棄劇,直到最後幾分鐘,那些不好的感覺才煙消雲散,隱隱的溫暖流入心間。▼
感覺老布想讀一篇散文給我們聽,一個大男人光讀散文會很矯情,就換個方式讀,去太空讀。
導演很含蓄地表達著一種可怕的社會學觀點,叢林法則。這個理論是英國社會學家托馬斯·霍布斯於1651年在他的名著《利維坦》一書中提出來的。「霍布斯叢林」已經是一個專有社會學名詞。法則的內容讓人不能直視,它假設人都是「貧窮、孤獨、骯髒、殘忍和短命的」,人們之間沒有道德、憐憫、互助,只有冷冰冰的食物鏈。
幾百年前的理論放到人類文明的今天,似乎格格不入,但放到太空之中,又有其合理性。因為太空還沒有太空文明,那裡還是一片「原始天空」,每一個人都是帶槍的獵人,卻又極其脆弱。
月球車搶劫那場火拼充分詮釋了這個法則,月球上的資源有限,幹掉一個就少一個分蛋糕的。當每個人都這麼相信的時候,善良與和平就無處安放了。因為你不幹掉他,他就會乾掉你。▼
那麼神秘的太空被人類佔領後,又被複製成地球上的樣子。DHL和賽百味的廣告讓人忘記了這是在月球上,以後月球旅行還有前景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過平凡的生活似乎是被人遺忘的。日常生活變成了雜念,親人之間的事被定義為「不重要的事情」。
因為沒有人會夸你日子過得踏實,人們只會關注你取得了什麼成就。▼
父母不能選擇,是人最大的命運。每一個兒子都希望超過父親,同時又無比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主人公洛伊因為父親是工作狂,某一天消失在太空,成了他的心病。他為了找到父親,他也成了優秀的宇航員。他想做他父親喜歡的樣子。
做宇航員要有一顆「金剛心」,沒有愛恨、沒有喜怒哀樂,從高空墜落,心率都不能超80,這是一個優秀的宇航員應有的品質。▼
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不能面對失敗。
老爺子活在了人們的印象裡,他最優秀的,他不能失敗。這是一種怎樣的自戀?誰能一輩子活在傳說裡?又是一種怎樣的自卑?只有活在優秀的傳說裡,才感到自己有價值。
他從來不肯回家,不肯回地球,其實是一種逃避,只要不停止「利馬計劃」,就不能證明他失敗了。▼
努力擺脫孤獨的人,只會越來越孤獨。
他父親曾是整個航天局最優秀的一員,引導著很多年輕人從事航天事業。這個老爺子拋妻棄子,跟朋友翻臉,最後因為同伴放棄,而把同伴的生命補給關閉,成了一個冷血的魔頭。
他感到人類的孤獨,卻看不到身邊的人,他想去外太空去尋找其他生命。▼
生命從來不輕易放棄人,人卻為了一個偏見,或是賭一口氣放棄生命。
坦納船長每次出發前都會禱告:「敬愛的聖克里斯托夫,如果危險即將降臨,請給我一個警示。這樣我就能停止」
可是他為了證明自己不輸給傳奇人物的兒子,主張自己的船長身份,不顧首要任務,哪怕洛伊再三提醒,他還是堅持繞道去支援用於生物實驗研究的維斯塔號。▼
在維斯塔號上,坦納遭遇了用於實驗的靈長類猩猩的攻擊。
猩猩被洛伊關進了壓力艙,榨成了「猩猩糊」。雖然它們攻擊了維斯塔號上的26個人,可是它們也是無辜的對嗎?憑什麼把人家帶到太空來做實驗?它們也會憤怒!▼
憤怒是最無力的情緒,因為傷痛太多,如果不用憤怒包裹自己,傷痛就會流出來被人看到。其實被他人看到並不是壞事,如果你願意接受,他們也會願意幫助。
洛伊回到了地球,他明白父親那些壯麗與宏大是多麼虛無。語氣中流動著希望和溫暖。
以前把身邊的人和事當成雜唸,回到地球後,才覺得每一頓飯、每一杯咖啡、跟愛人的每一次相聚......這些最簡單、最基本的事情,才是構成生命的主要內容。▼
好啦,就到這裡。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我有所了解的的某個行業裡,某商業巨頭收了某行業的幾個小公司,然後花幾倍的價格從另外幾個大公司裡挖技術人員。
一方面,由於技術人員的大量流失,原公司的研發部門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技術人員不能沉下心來研發產品,而是騎牛找馬地比較誰給的工資更高。
一家公司的價值到底是在簡單有序的工作單元上,長出一套有自己風格的盈利模式有價值,還是去抄一個「商業模式」,然後再配齊基礎設施更有價值?
一個家庭的感情是因為一天天平凡的日子建立起的感情更牢固,還是理性合作達到利益最大化更牢固?
這些問題,我的答案並不重要。我堅持我的活法,因為除了堅持,我也沒有別的選擇。有時沒有選擇,反倒是一種餽贈。
晚安,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