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又一次特別的觀影體驗~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當我看完這一部電影之後,甚至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就知道,我並不是這個電影的受眾了。先說一句,電影是好電影,只不過我不是電影的受眾而已。
怎麼說呢?
首先,我對於這一部電影的預期是什麼呢?
要說預期,那得先從我對這一部電影的了解開始。在看電影之前,我對於這部電影的了解主要有幾個關鍵詞。
1. 往事
是的,第一個關鍵詞是片名。就這點,我猜測說電影的發生時間是上個世紀的好萊塢,也就是說,老美們的懷舊元素肯定是不少的。所以說,在對於美國文化了解得不是過於深入的情況下,這一點,基本上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了。
或者,這麼說吧,最近看的,很具年代風格的影視劇有幾個,怪奇物語,致命女人,就這兩部。對於年代感,我最多只能從畫面的風格,群眾審美差異上,看出致命女人中,三條故事線的不同罷了。如果你還要說,深入到從裡面去找那些年代感的彩蛋的話,這一點我做不到…因為我對於那些歷史積累得少。
2. 好萊塢
沒錯,另一個關鍵詞也是來源於片名。好萊塢,必然會牽扯到好萊塢片場拍戲之類的場景,這個我是比較期待的,因為,在這一方面,欣賞的門檻比較低…
3. Rick Dalton以及Cliff Booth
一個「過氣」明星和他的武替搭檔。就是過氣明星這一點,我就很跟興趣了,因為一些私人的原因…
4. 好萊塢曼森事件
是的,我在看之前,聽說了這部電影是取材自曼森事件的,一個真實的事件。我不了解這一個事件。為了較好的觀影體驗,我也不想被真實事件給劇透了。是的,這一點經驗來自於我之前,黑水風暴,薩利機長等改編自真實事件電影的觀影體驗。
5. 昆汀·塔倫蒂諾
我沒看過他的電影,也不粉他。而且我到現在也不太清楚拍電影的過程中,導演等角色對於電影質量或者後期觀感的影響,所以,這一點不重要。
以上五個關鍵詞的獲取,合成了我對於這部電影的預期:
一個致敬講述好萊塢過去慘案,然後順帶緬懷舊時光的電影。
然後,由於大陸沒有引進,所以,我果斷下載,然後開始觀影。
那麼,接下來,讓我分享以下我的觀影感受吧。
首先,整部電影下來,映入眼簾的,確實是舊時好萊塢的元素。那種還是黑白的畫面,那種一聽上去就感覺像是活在過去的收音,然後嬉皮士啊,牛仔的崇拜啊,那些車輛的款式啊,以及,1966年版本的蝙蝠俠電視劇集(哈哈,這個有趣!),這些符號化的東西告訴了我,這就是好萊塢,這就是過去的好萊塢。
然後呢,整個電影基本上是在講述已經到達生涯末期Rick Dalton的故事。講述他如何面對自己過去輝煌的成就,以及自己未來慘淡的演員生涯。這一點,我想要詳細地聊一聊,因為,我對於這一點有比較深的感想。
Rick他過去是電視劇《賞金獵人》(名字類似吧,我有點忘了)的主演,電視劇的成功使得Rick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而他的武替Cliff也水漲船高,還和Rick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搭檔。但是,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Rick他逐漸沒落了,接不到大片子,接到的那些片子,也是出演反派,成為襯托新演員的工具人。
然後,關於他的故事,在影片前期,主要是講述他關於一個西部片的參演。儘管他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但是,他還是想要認真對待這一部戲,爭取再次回到當年的如日中天的位置。在表演的前一晚,他仍堅持去背誦台詞,只為明天的表演能夠順利。但是呢,他失敗了。在第二天的表演中,原本熟記的台詞,從他的腦袋中偷偷地溜走了,使得他在片場極為尷尬。回到房車休息的那段時間,他在反省,他在怪罪於自己的酗酒,擾亂了他的腦子,他還發誓不再喝酒了,馬上戒酒。隨之而來的,不是滿腦的懊悔,然後不知所措,他再次背誦台詞,喚回之前丟失的記憶。果然,這第二次的表演,在高超的台詞功底,加之他高超的演技。他的表演折服了所有人。
再之後,他的一位友人,將他推薦到意大利影壇中,出演意大利的西部片。雖然歐洲的拍片體制和好萊塢的不太一樣,但是,他還是去了。然後,在半年裡,他又是過得如魚得水,賺的盆滿缽滿,當然Cliff也是跟著他一同前往。半年後,他們回到了好萊塢,帶著他們的媳婦兒。再之後,發生的那件事兒,我之後再聊。
是的,小小總結一下,Rick的職業生涯,就是從高潮到低谷,再回到高潮的過程。而且,有趣的是,再這場戲的拍戲前,Rick結識了一個小女孩兒,在等待演戲的過程中,Rick和小女孩兒有一番討論,Rick向小女孩兒推薦了一本他正在閱讀的書籍,故事大意為,「這是一個偷牛人一生的故事。偷牛人再二十幾歲的時候,年輕帥氣充滿活力,可以征服任何一頭牛。過去,他總是隨心所欲的,而現在,他步入了不惑之年,慘摔一跤,摔壞了髖關節,但是沒有因此殘廢。現在的他,每一天都在痛苦中度過。他不再是頂尖高手了,實際上他差遠了。他開始承認自己變得越來越沒用,一天比一天更廢物…」(上述都是在電影中Rick親自的敘述)。奇妙的是,這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重合度。
為什麼我說Rick的職業生涯會讓我覺得有共鳴呢?
先說說我的故事。
在高二的時候,我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年級的前20,(總共220多人),當時我還在重點班,(也就是3,4班),那會兒的我在班裡就是頂尖的存在啊。那種感覺特別棒!進入高三的時候,我們學校開始了再次分班,毫無疑問地,我被分配到了尖子班(1,2班是尖子班,但是1班是一直的尖子班很少有人員波動的,就是類似於中考的獨立批那種感覺,我被分配到了2班)。這是好事啊,但是,進了2班之後,我的成績開始下滑了,下滑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年級50左右的水平吧。這段時間我超級迷茫,我不知道我身上發生了什麼,我只是換了班而已啊。然後呢,我只能接著學習咯。於是我學啊學,直到高考一模的時候,我終於回到了年級20的水平,市裡能進1000那種。這種狀胎一直保持到了三模,然後,我高考考差了…甚至跌到了年級6-70的水平。於是,由此,直至我進大學,我都是一直不振的,不振到了現在,(大學還沒畢業的哈)。
我之所以與Rick有共鳴,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學生生涯就是和他的演員生涯一樣,昔日風光無限好,如今成績隊尾跑。我也很迷茫,我想知道該怎麼做。在電影裡Rick是怎麼做的呢?他的做法是,依舊努力地工作,努力地想要做到最好,如果失敗了,(因為喝酒的問題導致遺忘台詞),那麼就從頭再來,(再次背台詞),總有一天,會回到巔峰的,(在意大利影壇重回巔峰)。儘管,這可能有那麼點模糊吧。但是,其實,其中還有一小段插曲,可以讓這些做法更加具體。
剛剛不是說,在拍戲之前,Rick和一個小姑娘有對手戲嘛,(那個小姑娘特別水靈~)。然後,小姑娘有一段話有震撼到我。她說:「我相信,演員的工作是要避免任何會影響演出的障礙,是要努力達成百分百的效率,儘管不可能達到百分百,但是要有追求才有意義。」。她還說:「如果我能變得更出色,我就要變得更出色。」。
其實,這兩段話,說得挺明確得。對於演員是這樣,對於學生也是這樣。就現在大學生得身份來說,學生得工作,就是要努力地去鑽研那些知識,要盡量以較高的效率去學習,去達成學習上百分百的成就,即便不能百分百地掌握知識,但是也要去追尋…
也許我現在成績不理想,不太能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但是,作為學生,掌握多少先不談,至少我要嘗試去學習,去高效率地學習。一邊學習一邊聽播客,一直用看電影,打遊戲這些娛樂項目來「執行「自己的拖延症,那怎麼可能會是高效率呢?換句話說,能到你失敗了,你心裡的那句話是,「我本可以成功」,而不是從容地說,「我已經盡力了」。
PS:不說我自己,就著她本來的意思。現在有多少的演員是這個樣子的呢?有多少演員是盡全力地在表演這件事上呢?有多少演員他們只是為了賺快錢就從事了這個職業呢?……還是說,他們並不是演員,他們不配是演員?
當然,主要的故事線,除了Rick之外,還有Cliff引出來的這一條故事線。
隨著Rick的沒落,似乎Cliff的事業也受到打擊了,(其實,我不太理解就是了,畢竟,作為武替,難道真的不能拿到其他角色武替的工作嗎?就是身高體型類似,然後用背身,或者是有臉部遮擋的時候,就可以作為武替了啊?)。但是,Rick作為Cliff的朋友,仍然堅持給Cliff提供工作,雖然只是類似私人司機之類的工作,但是總比沒有強。
某個時候,Cliff在兜風的時候,(應該是兜風吧,都已經修好無線電了,然後還沒有到接Rick回家的時間)。Cliff遇見了之前有過幾眼交談的妹子,(確實就是幾眼,就是屬於那種,開車路過,用眼神打個招呼),這個妹子恰好在嘗試搭便車。妹子要去的地方是Cliff和Rick之前,飾演《賞金獵人》時工作的片場,但,奇怪的是,妹子告訴Cliff說,她住在那兒,她和她的小夥伴們都住在那兒。
到了片場,Cliff才發現,不只是妹子和他的小夥伴,還有一大幫子和妹子一樣的嬉皮士們都住在了片場,宛若片場是他們家一樣。Cliff感覺很奇怪,在確認了這個片場仍然是在之前的老闆George手中,而George仍然住在老地方時,他執意尋找George去查明真相。但是,這個時候,妹子以及其他住在片場的人表現得很不自然,甚至可以說是有點不高興。Blah,blah,blah,忽略中間的過程。
而George確實還活著,但是,他已經雙目失明了。在這群人中,確實有一個姑娘一直在照顧她,名叫吱吱。吱吱每天晚上都會找老頭看FBI電視劇(也不知道George怎麼看),而且,如果George在看的時候睡著了,吱吱就很不高興,所以,George就在白天睡午覺,只為晚上有好精神「看」FBI。而且,George似乎還不知道外面這群嬉皮士的存在。
當Cliff從George房裡出來,外面的這群嬉皮士們為了表示對Cliff的抗議,還把Cliff的車胎給放氣了。Cliff哪能受這氣啊,於是,他找出那個放氣的人,打到他服,然後命令他給把備胎換上。再之後,就離開了。
對於在片場居住的這群嬉皮士呢,個人認為他們確實是鳩佔鵲巢了,而且還洋洋得意。怎麼說呢,首先,George他不知道這群嬉皮士的存在就成很大問題了。吱吱是嬉皮士中負責照顧George的那位,但是,她堅持讓George在晚上「看」FBI劇集。而且還讓他在白天補睡,這就算了。在補覺的時候,吱吱還在外面大聲地放電視?你說這想不想是吱吱在盯著George的一舉一動,然後,盡量地讓George的作息和嬉皮士們不一致,以盡量讓George不能發現嬉皮士們的存在啊?
以上,就是整部電影大約前兩個小時的內容了。這兩個小時,是Rick和Cliff兩條線交替進行敘事的,最後,落在George和Cliff從意大利回到好萊塢,然後,因為Rick娶了妻子,所以,沒有錢再給Cliff提供工作為結束的。當然,如果你要說是以Rick的朋友將Rick推薦到意大利影壇作為結束,那我也沒問題。
後面的三十多分鐘,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這三十多分鐘的前十五分鐘就是再說Rick和Cliff的散伙宴的場景了。之後,就是Rick和Cliff一同回到別墅中了。
然後,新的小故事開始了。
有四個人,很眼熟,是的,他們就是Cliff遇到的那群嬉皮士中的四個。他們的任務來源於Charlie,是,「去到Terry的老房子,然後殺了裡面的所有人,整的像做法一樣。」然後,由於他們在Rick家門前逗留的時候,車子發出的噪音將Rick引了出來,並且被Rick趕走了。再之後呢,他們確實把車子撤了出來,同時他們也發現Rick的真實身份,就是之前那個出演《賞金獵人》的演員。可能是他們吸毒嗨了吧,然後,他們就直接擅自更改目標,變成,殺害那些在電視上教他們謀殺的演員了。在四人中,有一個小夥伴臨場溜走的情況下,剩下三人仍然要執行任務,而目標,就變成了Rick一家。
當他們闖入Rick的別墅時,他們見到的不是Rick,(Rick當時在泳池),而是Cliff。加下來,在Blah,blah,blah之後,那三人被制服了,但是Cliff的髖部中了一刀,而警察也姍姍來遲。
//如果,你發現,我在敘述的過程中,似乎絲毫沒有提及瑪格特羅比飾演的莎朗塔特以及她丈夫的那些情節的話,嗯,我是故意的…因為,他們似乎沒有對這個故事有任何的推動,他們似乎是個彩蛋性質的存在。
是的,故事就這麼結束了。然後,似乎之前預期的曼森事件就只是出現在了最後這四十分鐘裡?不是,那,這個電影沒必要拍後面的四十分鐘了啊,直接以Rick再次獲得成功,然後Rick和Cliff的工作關係結束為影片結尾也不錯啊?(當然,我是在跳出電影結構那些東西來討論的,似乎這樣不太能構成三幕?也不一定?第二幕是Cliff和George的交談,第三幕是Rick再次飆演技?)
然而,當我看完電影,了解到曼森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我似乎發覺到了很多零碎的東西,能夠平湊成曼森事件的部分。而且,確實在《從前,有個好萊塢...》裡,是有所更改的。
曼森事件到底是什麼呢?
網上自己查去吧。。。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曼森事件,現實中的受害者,就是住在Rick隔壁的,那天晚上正在聚會的 莎朗·塔特 四人。這一點在電影中也是有提及的,還記得嗎,那四個嬉皮士說的,他們的任務是「去到Terry的老房子,然後殺了裡面的所有人,整的像做法一樣。」。這裡所說的Terry的老房子,指的,就是Rick隔壁的哪一間,現在居住著莎朗·塔特的那個房子,而「像是做法一樣」,就是指,在現實中的案發場景,而這個Charlie,指的,就是邪教首領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而當時在George的片場居住的那一大幫子人,就是曼森家族的成員了。
然後,還有更多的細節可能也是會和現實中有對應的,可惜我沒太能找到…
但是,就觀影體驗來說,(由於這種是「改變」歷史性質的改編真實事件,所以我要另說,這個和黑水風暴那類的還不太一樣),先看電影,記住細節,再查詢事件真相,來看看電影前面有沒有和真實情況相呼應的細節,再看看電影結局和真實情況不同的地方,這種觀影感受是不錯的,有種解密的感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知道真實情況再看,最後,對同一部電影可能會有兩種理解。
如果你是先知道事件的發生,前前後後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那麼在看的時候,比方說,當莎朗塔特,他們第一次出現,當那群嬉皮士第一次出現,你就會和導演有共鳴,明白說,哦,原來這一段是在說這個啊,這種感覺。這種觀影感受也不錯,畢竟,能和導演同步共鳴的話,確實會比較爽快。
只能說各有各的好吧。
然後,emm,國內沒有引進是因為李小龍的家屬李香凝女士說,這部電影中存在黑化李小龍的情節。要求片方進行刪減…之類的,否則就不能引進中國。(emm,那李小龍在海外的形象不是也被抹黑了嘛?還是說,他們只是以這電影上李小龍的出現作為消遣,然後,私下對李小龍的認知始終不會改變?)
確實,李小龍在電影中有出現,而且,似乎還是一個擺著各種理論,只說空話,但是最後過招的時候,連Cliff都沒打過的人…
私以為,李小龍出現的地方,是Cliff對於過去的回憶,可能存在誇張的部分,然後,這一段主要是想表現為什麼Cliff和某位製作人有矛盾吧?那,這裡其實用誰都行啊,因為,矛盾的起因是,Cliff和李小龍在過招的時候,對於該製作人妻子的車有所損毀?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和李小龍打的方式來展現呢?而且,為什麼還要把李小龍展現成這種形象呢?就普通過個招,然後不小心毀了某個物品也行啊?還是說導演想藉這段來展現Cliff的武藝高超,為他後面擊退入侵房子的那三個嬉皮士做鋪墊?那你就沒別的辦法了嗎?你在其他方面安排一場打鬥,或者安排和別人的打鬥也行啊?
總之就是一句話,我看不懂導演這波操作…
最後,還有一件事兒,哈哈哈!
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影片的某一時刻,我覺得,小李子的形象好像GTA5裡面的麥可!哈哈哈,如果那一天GTA5要改編成電影了,請務必要找小李子來飾演麥可啊!!!
PS:還是那句話,我不是這部電影的直接受眾,我看,只是因為我想看,對於這些觀影後的感受,估計很大部分和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不一致,但是,這是我觀影後,心理的真實感受,所以,也請盡量諒解吧,謝謝~
PPS:說的好像真的會有人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