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迷雁返家路》影評:冬天我帶你飛往南方,春天我在北方等你靠岸

迷雁返家路影評

法國人總有一種偏執的傻瓜式浪漫。

看到希望就去做,義無反顧相信自己或許毫無根據的堅持,做完我們再來考慮後果。

傳說野雁會把自己第一眼看到的生物當作自己的父母;

傳說野雁大腦天生內置GPS,飛過一次的路線會記得一輩子;

傳說野雁會把自己第一次飛翔的地方當成家;

傳說......

於是法國人Christian決定駕駛飛機,帶領20隻野雁途徑北海、丹麥、德國、盧森堡最後到達法國,冬天到來之前,我帶你飛去南方,明年春天,你要記得回來北方。

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巴黎博物館不批准這個荒謬計劃,Christian就偷拿政府公章自己給自己開證明;

村裡修工程危及野雁的棲息地,Christian就偽造瀕危生物倖存現場;

為了提前讓野雁習慣飛機引擎聲,Christian在鳥蛋附近播放噪聲;

擔心野雁怕人,Christian自製詭異服裝;

教導野雁躲避獵人,Christian安排了逃生演習;

......

Christian看著兒子Thomas疑惑的卡姿蘭大眼睛說:「多年以後這個物種得救了,這還要感謝我們這些傻瓜。」

但最後駕駛飛機從挪威北方飛往法國南部的,卻是他14歲的兒子Thomas。

浪漫冒險,抑或只是,自我感動表演

Thomas的歷險記,從挪威北部寫到法國南部。

他們在挪威被困住了。挪威警方以禽流感檢測不合格為由阻止他們飛行,之後又發現文件造假。

就在挪威警方即將收繳野雁之際,Thomas啟動飛機引擎,獨自上路。

一路上,你可以看到北歐人非常冷淡,他們很敬佩Thomas,但也只是默默幫忙加油,悄悄拍視頻,偷偷塞餅乾,遠遠微笑讚揚。

那種羞澀和靦腆,像極了你小學三年級給暗戀對象塞情書的緊張。

而法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恨不得在Thomas臉上親出一片草莓農場。

終於到達法國南部這一天,村裡的法國人提著冰凍啤酒,鋪好野餐墊,打開沙灘椅,戴上太陽眼鏡,早早占據海灘,等待Thomas閃亮登場。

可以看出法國人不是真的想去迎接Thomas,他們只是單純喜歡野餐並終於找到藉口去野餐。他翔任他翔,我愛曬太陽。

法蘭西優良傳統不能忘:春天上班,夏天度假,秋天罷工,冬天過節。工作五分鐘,罷工兩小時。

但是故事總有但是。

帶領野雁飛往法國南方固然浪漫,如果來年春天它們不會回去挪威北方築巢,那這一切冒險只是自我感動的肥皂劇片段。

人海浩瀚,能當你一程成長旅伴,縱短暫,感激依然。陪你成長的任務完成以後,剩下的要靠你自己了。

至於春天它們有沒有回去北方靠岸築巢,懸念留給你。比起故事最後怎麼樣了,你希望故事最後怎麼樣更重要。

這部電影叫做《迷雁返家路(Donne-moi des ailes)》,改編自鳥類學家Christian Moullec的真實經歷,導演是擅長拍動物片的Nicolas Vanier。

豆瓣評分算很高,可能是因為,我們都需要這個少年的熱血和勇氣,可能是因為,我們天生熱愛大自然,可能是因為,我們是人類。

電影最後用一句諺語收尾:

Nous n’héritons pas de la terre de nos ancêtres,

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

nous l’empruntons à nos enfants.

而是向子孫借的。

電影很美很治癒,堪稱北歐風景宣傳片。主題是熱愛大自然保護珍惜物種,而拍攝過程卻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

生存悖論,以愛之名,破壞你

電影在艾格莫爾特鹽場(Salin d'Aigues-Mortes)拍攝,這裡是法國唯一一個火烈鳥築巢地,火烈鳥也屬於瀕臨滅絕的物種。

2018年6月7日晚上,攝影團隊一名成員幾次飛躍粉紅火烈鳥居住區,為了讓它們飛起來,以拍下美麗畫面。

這塊棲息地有4500隻火烈鳥,其中有500對夫婦因為受到驚嚇,永久性地放棄了自己的蛋,還有一些蛋在鳥兒恐慌中被踩碎。

從生態保護的角度看,電影做了兩種錯誤示範:

一是美化了現代科技設備的作用。

比如小型飛機和無人機,這些機器設備允許任何人偽裝成動物愛好者/攝影師/記者,以保護之名行破壞之實,而不必知道會不會造成災難後果。

二是提供了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亦即野生動物可以經過人類馴化,生存在疫苗注射、芯片植入和飛機引航這些人類社會的規則範式之下。這在科技上是進步,但在生態上是退步

詭異程度堪比 「閉嘴,我們在討論言論自由!

後來法國自然環境協會(l'association France Nature Environnement)就蓄意擾亂和破壞受保護物種卵的行為提起訴訟。

這也是法國人打差評的原因,電影在法國網友票選的2019法國電影Top 100中僅排名51。

正因為我們有能力摧毀其他生命,因此我們有責任確保其他生命沒有被摧毀,不論其他生命是人類還是其他動植物。

但是,這部電影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一部生態電影,它是一個以法國Camargue濕地和挪威風景為拍攝地的、以自然主義者為主角的溫馨浪漫故事。

拋開拍攝背景,純粹從故事內容和孩子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最可貴的地方,是讓人們意識到一個人的作為或不作為都可能對世界產生影響。

這種可貴在於,它滿懷希望和感情,給這不確定又充滿壞消息的現實世界注入一劑強心劑:個體雖然渺小,但絕非無關緊要。

Humanity是人類的共同語言

Thomas的旅程除了是自我成長,還是一種對歐洲國家間共同信念和文化淵源的堅定回應,這個回應分解空間,消除邊界線,聯結起人與人、人與他人、人與自然。

1973年,英國面臨國際上的角色定位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選擇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

2017年,出於同樣的原因,英國退出歐盟。

面對因為英國脫歐而引發的歐盟角色定位危機,法國德國站了出來,擔起團結歐洲的責任。而當全球化遭遇危機,藝術站了出來,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One World演唱會。

The humanity is our common language。人類因為瘟疫隔離,也因為瘟疫而聯繫更加緊密。

One World演唱會最後一首歌的歌詞,可以用來概括這部電影:

"When we lose our way / Lead us to the place / Guide us with your grace / To a place where we'll be safe."

願你我在經歷每場暴風雨之前、之中和之後,能始終銘記自己第一次飛翔的感受,始終記得回家的路線,然後,重新鼓起勇氣飛越山海。

你且迷這風浪,永遠二十趕朝暮。

圖 片:SND films

文章發布於公眾號 或者,一個假裝專注於法國電影、巴黎文藝和人文社科書籍的公眾號,歡迎悄悄關注。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