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昆汀如何書寫他的情書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二刷,好感飆升,太感動了。
首先,很喜歡波米的解讀,對我產生了啟發,但二刷的時候發現這種解讀還是有明顯漏洞:旁白在帕西諾和小李剛會面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一次,以及,第三幕的日期出現方式也並沒有不同(只是因為跨度大所以在前面加了黑底白字的「六個月後」,具體日期還是以黃色小字出現了),但很慶幸和感謝有那期長節目驅動我二刷。
這篇寫得很簡單,更多的相關細節就不加入論證和深化了,只是嘗試提供另一個觀看角度。這個角度是基於我二刷的感受形成的—— 私以為第一幕還是常規的,虛構人物與真實人物看起來處在同一時空,有關現實和電影的分界也並未形成,所以是被默認為現實的。
現實時空→電影時空的遞進是由第二幕開啟的,且並沒有那麼數學題,而是以體驗性極高的方式:
Sharon Tate開始看電影,但由於平行剪輯的進行,放映機的光不止投放出了Sharon出演的電影,也投放出了Rick正在拍攝的電影,於是觀眾開始看Sharon出演和Rick出演的電影。
值得注意的是,Rick這一部分的影像介質卻與本片自身完全一致(這很重要,因為這並不「合理」)。藉著Rick拍片的情節契機,昆汀用承認攝影機在場的方式開始陸續模糊Rick、Cliff所在的時空與電影的界限。
第二幕的兩條線很有趣,Cliff雖然沒有在Rick的片場,但他去到了一個廢棄的片場(兩人曾經也在那拍過西部劇集),而他的體驗也是電影感和日常感交織的。
對Rick、Cliff所在時空邊界的模糊在Sharon看電影期間完成了。隨著Sharon走出影院,作為真實人物的她與虛構人物Rick、Cliff所在的時空之間,已經形成區隔(銀幕內外)。
第三幕,Rick和Cliff回歸好萊塢,他們所在時空的邊界模糊性開始隨之傳導到Sharon所在的時空(下飛機後的一整組分鏡複製了開篇波蘭斯基與Sharon的登場)。
並且,隨著旁白和分屏等設計開始大量介入、好萊塢街邊的霓虹燈一盞盞被點亮,這個時空開始變得越來越「電影」。
於是,反殺在「電影」的庇護下完成,歷史的軌跡再次被可愛的電影人所修改,最終,一個全新的平行時空被昆汀用片名蓋上了電影的印章。
同樣是「獻給電影的情書」,昆汀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的時候比《雨果》《藝術家》《愛樂之城》乃至他自己的《無恥混蛋》都更在意這封情書的格式——它不能僅僅是關於電影,還必須以他心中最「電影」的方式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