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失敗者的「上鏡頭瞬間」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

1

《從前,有個好萊塢...》堪稱是2019年讓全世界影迷最為期待的好萊塢電影。一方面大家對於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寄予了無條件信任,另一方面則是電影本身內容讓人產生了無限遐想:黃金年代的好萊塢明星們的秘史,六十年代美國娛樂界最血腥的屠殺(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嬌妻和未出世的孩子被邪教成員們在豪宅中屠戮),甚至還有《青蜂俠》時代的李小龍出場……這一切都好像是對那個華麗頂級娛樂世界的夢幻回溯。在2019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之前,所有人都對它翹首以待,似乎全年最佳美國電影的桂冠已經提前被它預訂。

但戛納電影節上專業人士對於《從前,有個好萊塢...》不冷不熱的反響已經是不詳的預兆;而七月下旬它在美國市場大規模的上映更是引起了不少觀眾「反水」式的質疑和爭議:那對女性帶著戲謔口吻的「肉體毀滅」場面,對具有至高無上象徵意義的嬉皮士運動的露骨負面嘲諷,以及對於中國功夫電影之王李小龍的「羞辱」式刻畫,都引起了「政治正確」先行的美國電影界的反感。而影片雜亂無章互相之間缺乏連貫性的多條瑣碎故事線更將普通觀眾的共情需求拒之門外。

《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不是昆汀的失手之作,甚至是他自《危險關係》以來最差的一部作品?

2

在為宣傳推廣《從前,有個好萊塢...》所做的一系列電視和網絡節目訪談中,昆汀不止一次提到他在兒時耳熟能詳的電視系列劇和劇中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明星們。其中少數人(如斯蒂夫·麥奎因)成功地由電視屏幕晉升至電影銀幕;而大部分人則在短暫閃耀後,即從觀眾的視野中銷聲匿跡。影片的主角迪卡普里奧在採訪中也提到,與他同時出道的一些童星,甚至一些在當時比他更受歡迎的面孔,現在已經不知所終,無人關心他們的去向和結局。

好萊塢便是這樣一個以接近殘酷的方式進行高速新陳代謝的娛樂帝國,太多不可預料的複雜因素決定著身處其中者的沉浮甚至是生死,往往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以一個偶然的機會突然躥紅,又在命運的隨機中灰飛煙滅;更多的,則是普通默默無聞的片場工作人員、配角、替身和群眾演員,他們可能付出了和明星巨匠一樣的辛勤努力,但獲得的回報卻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昆汀對片場替身有著特殊的情感關照:他曾經在《金剛不壞》中特意為傳奇的澳洲女動作替身演員佐伊·貝尓打造了一個角色;而更在訪談上仔細講述了片場拍攝間歇主角演員和他的動作替身之間相互依賴的細緻互動關係。應該說,《從前,有個好萊塢...》延續了他對好萊塢的失意者和默默無聞的幕後人員的關注意圖。影片無意對那個時代的明星圖景和八卦緋聞做全景式的刻畫(這正是很多人所期待的),相反,它是對浮華背後那些不為觀眾所注意的好萊塢「過客式人物」所做的一次動情懷舊式由衷讚賞。

3

正是在這樣的思路引導下,我們才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看到了如下的人物:

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電視明星里克·道爾頓正在走著事業下坡路。幾年前為了能像斯蒂夫·麥奎因一樣成功地踏上大銀幕,他退出了擔任主角的電視系列劇《賞金法》導致劇集無疾而終。但隨後在主演了兩部毫無起色的B級片後,他成了在不同電視劇組遊蕩而等米下鍋的「客串」明星——只能靠扮演反派角色保持曝光度。在這樣的窘境中,他遇到了前來挖他去意大利主演「通心粉西部片」的演員經紀人。能作為主角出鏡固然聽上去不錯,但由此就被踢出了好萊塢讓他懊惱不已。

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克利夫·布斯是個身手矯健的動作替身演員,曾經是戰爭英雄的他因為誤殺妻子而聲名狼藉,又因為在片場目中無人放蕩不羈而失去了工作機會,最後只能成為里克的司機和跟班,給他打雜處理家務。

瑪格特·羅比則扮演了羅曼·波蘭斯基的新婚妻子莎倫·塔特,她似乎是星途無限的好萊塢新星,但其實此前只是在一些劇情片中出演主要配角,此時的她雖然懷孕而在家待產,卻對銀幕演藝事業充滿著幻想和期待。

而《從前,有個好萊塢...》的核心目的,並非是講述充滿起伏跌宕詭奇祕聞的好萊塢明星八卦故事,而是以這三位遊走在好萊塢娛樂帝國卻又徘徊在事業邊緣的演藝人物為中心,描繪一幅六十年代好萊塢肖像畫。

我們這些外人都以為好萊塢是由萬人矚目自帶永恆光環的面孔們所組成的明星圖景;但在昆汀的眼中,無數過客才是這個電影王國的真正構成元素。他想做的,是將他們提純為幾個奪目形象,賦予其超越言語表述之外的個人時間性魅力。

4

早在默片時代,法國電影批評家路易·德呂克就提出了一個獨屬於電影的概念「上鏡頭性」(Photogénie), 用來描述電影銀幕上以不同元素構成的光彩奪目瞬間。它不僅僅指的是那些漂亮的臉孔、華麗的服飾和炫目閃耀的色彩,更指的是電影導演通過作者化的處理,而讓觀眾體會到在日常人物和事物中綻放出的嶄新光芒。

從這個角度看,《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部標準的「上鏡頭性」影片。在三個主要人物各自以鮮明的姿態亮相後,昆汀為他們設置了一天的「好萊塢之旅」:里克·道爾頓心有不甘地來到電視劇拍攝現場為別人配戲,卻因為頭一天晚上沉迷於酒精而大腦空白在攝影機鏡頭前頻頻忘詞;克利夫·布斯來到里克家爬上房頂修電視天線,回憶起自己在《青蜂俠》拍攝現場將「誇誇其談」的李小龍擊倒在地的戰績,但正是因為逞了一時之快,他丟了工作不得不淪落為打雜小工;而莎倫·塔特則在進城買書的閒暇中被街邊小影院外自己主演的動作喜劇片《勇破迷魂陣》海報所吸引,忍不住走進去看起電影來。

他們各自都沉浸在了摻雜著痛苦和歡樂的回憶與現實之中。里克·道爾頓在對鏡痛罵自己的沉淪之後,於片場瞬間大爆發,完成了一次「邪惡哈姆雷特」式的精彩演出(儘管是在一集西部電視劇的先導集中)。克利夫·布斯來到「電影農場」(八年他前曾經在此參與拍攝《賞金法》)看望老朋友,卻發現它已經被一群無所事事的嬉皮士占據;荒廢破敗的牧場和雙眼已瞎的老朋友讓他衝動起來用「賞金法」的拳頭原則向嬉皮士們討回了公道。走進影院的莎倫·塔特則在「無人識君」的觀眾群中欣賞了銀幕上的自己施展拳腳打倒敵手的精彩瞬間,博得了全場觀眾的歡呼和掌聲,她由此獲得了溢於言表的滿足和自豪。

二十年代的路易·德呂克曾經抱怨他從未在銀幕上看到過「哪怕是一分鐘的純粹上鏡頭時間」。如果他能穿越時空來到一百年後的今天,昆汀·塔倫蒂諾在《從前,有個好萊塢...》中呈現給他的是帶著滿滿誠意專門為「上鏡頭性」所準備的160分鐘。我們在其中看到了酒醉未醒的里克·道爾頓在小童星面前痛哭流涕感嘆自己「英雄不再」,但隨後在片場全情投入演技炸裂而震驚全場,完成了一次由現實低谷到精神巔峰的瞬間精彩轉換;我們也看到了無名之輩克利夫·布斯將享譽全球的功夫巨星李小龍摔倒在汽車側門上,又在曾經的舊片場以傳統的西部牛仔精神痛揍了「佔便宜」的嬉皮士,捍衛自己曾經遵從的價值;我們更看到了莎倫·塔特伴著《加利福尼亞之夢》的音樂聲在暮色中走出影院欣喜地深吸一口氣——電影這份職業帶給她的不僅僅是明星的光環,更是由觀眾的欣賞喝彩帶來的無限個人愉悅。

昆汀在此呈現給觀眾的,不是我們在通常的明星傳記片和報章雜誌上能看到的八卦小道消息。他創造的是獨屬於這些人物的個人時間。在通常的目光審視下,它們可能瑣碎凌亂意義模糊無甚價值。但在昆汀的鏡頭裡,在被重組、細化、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價值後,它們成為了人物此生最寶貴的高光瞬間。

5

《從前,有個好萊塢...》特殊樣貌的形成還得益於昆汀·塔倫蒂諾對影片敘事與結構可能性的超越性理解。

在常規認知中,似乎傳統的好萊塢電影就是以三幕劇模式為代表的規整敘事。但其實美國文學本身便是碎片化多線程敘事的鼻祖之一:三十年代約翰·多斯·帕索斯的《美國三部曲》幾乎是獨力開創了拼貼式的平行敘事結構,而此後無論是威廉·福克納、海明威、亨利·米勒還是戰後的傑克·克魯亞克或者威廉·巴勒斯都放棄了對與明確主旨和意義的追尋,而傾向於在對大量互不相聯繫的細節和零落感受的描寫基礎上,表達超越固定意義的整體感受。美國文學的這一手法在六十年代末就已經滲透進了電影劇作構成方式中:以羅伯特·奧特曼和他的《陸軍野戰醫院》為代表,它在新好萊塢風潮中更是被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等人發揚光大。

昆汀從九十年代踏入電影圈開始就表現出了對敘事可能性進行大膽嘗試的興趣。不但在《低俗小說》《金剛不壞》《無恥混蛋》這樣的影片中,他一再用主角轉換、敘事斷裂、平行拼貼和顛倒時間順序等手段探索文本敘述的多種可能性,同時還在細節設計上突破單一敘事核心的桎梏。他的人物不斷表現出游離在主線之外的「瘋狂走神」狀態,而無關微觀細節和對話的堆砌會將觀眾的注意力完全引領至表層敘述主體之外。毫無疑問的是,在新世紀日趨保守的好萊塢,昆汀是潛行於其敘事體系中自由叛逆線路的唯一真正衣缽繼承者。

當《從前,有個好萊塢...》意圖以呈現人物「上鏡頭性」為主要表現目的時,昆汀顯然不準備用一個單調規整的「故事」來承載人物的高光瞬間。這便是影片在結構上給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影片似乎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敘事穿插(其中更有多層閃回互相嵌套)、不斷切換的敘述焦點、各種B級電影橋段和人物在城市中無因漫遊的大雜燴。昆汀故意將本可以延續連貫的敘事和行動線路扭向斷裂,讓情節的碎片堆積在一起產生了多稜鏡一般的反射效果。當觀眾對完整故事的期待心理逐漸落空後,他們反而會注意到在銀幕上升騰起的交相輝映式耀眼光芒,這便是 「上鏡頭性」短暫釋放出的高光時刻——人物不為人知而又魅力四射的瞬間正是在劇情和意義被粉碎的前提下才在感性上被襯托得如此奪目。

《從前,有個好萊塢...》甚至不需要任何一條完整的敘事線路,它時刻都在為人物們的「上鏡頭瞬間」做著潛伏式的長時間耐心準備。只等這一刻在銀幕上爆發,故事情節便會嘎然中止——在剎那間影片就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任何通俗劇中的套路成規都只會拉低這些瞬間的奪目光彩和感性價值。

6

昆汀在《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結尾又一次改寫了歷史:因為有了里克·道爾頓和克利夫·布斯這樣「失敗」的鄰居,莎倫·塔特和她未出世的孩子並沒有死於邪教徒之手;而與著名導演的妻子成為親密的鄰居,會不會給這兩位即將慘遭好萊塢淘汰的倒霉蛋一絲重新崛起的希望曙光?

看上去歷史的另一個平行結尾像是昆汀的個人趣味,但隨著字幕升起和柔和音樂的伴奏,我們好像第一次體會到了昆汀內心的溫情似水:在這個歷史改寫後歸於美好希望的夏日夜晚,他向這些人物傾注了與眾不同的欣賞、留戀甚至是感激的動人情懷。

很多人都只在影片最後十分鐘的濺血廝殺中才找回了以往昆汀的風格。但殊不知《從前,有個好萊塢...》原本就志不在此,它是情感豐沛的人物弧光展現和精彩絕倫的時代氛圍追憶,釋放出了昆汀內心另一個層面的情感:他成長並受益於好萊塢,也因此對它充滿感激之情;但他關注的焦點並非是這個華麗夢幻人肉大賣場上的「暢銷品」,而是被壓在倉庫角落裡無人問津的「滯銷品」。他用溫柔又感傷的散文式喜劇筆觸描摹了後者在此沉浮的幾個瞬間,只為向觀眾傳達這樣的感受:只有這些人物才是浮華虛榮之中的真實,才是組成這個電影王國的真正根基。

(首發於虹膜電影公眾號)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