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影評:好萊塢之子——昆汀創作談
從前 有個好萊塢...影評昆汀·塔倫蒂諾曾號稱今生只拍十部電影,《從前,有個好萊塢...》是第九部。聳人聽聞的曼森血案,《低俗小說》多線結構再現,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和布拉德·皮特首度同台,這部新片從一開機就成為全球影迷的年度期待。今年五月,作為第一批報道《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國際媒體,我在西好萊塢The London Hotel跟昆汀聊了半個小時。聊完頗有些意外,這次的昆汀很不一樣。有人說是新婚後的他變柔和了,也有人說可能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他最私人的少年回憶,是一封寫給好萊塢60年代尾聲的情書。採訪中,我的第一感覺是昆汀導演更誠懇,庖丁解牛般細細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歷時六年從無到有的過程,也更有情,談及69年前後新舊好萊塢交替如數家珍。不變的自然是他風格獨特而充沛的創造力,元氣淋漓。就跟隨昆汀一起回到50年前的夏天吧,從前,有個好萊塢……
Q=《環球銀幕》洛杉磯特邀記者潘萌
A=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Q:昆汀導演你好,剛剛看了片花很激動,可以先聊聊這部電影的起源嗎?最初的靈感從何而來?
A:你好,我也有點激動,因為這還是我第一次能真正談論這部電影呢!你剛看到的片花其實是我才叫剪輯師剪出來給劇組成員看的,讓大家知道這八個月都在忙活些啥,哈哈。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有了關於這部電影的初步構思,然後它一直在不斷變形,直到最終的模樣。
最開始,我先把它寫成了小說。我先順著感覺寫了兩章,然後第二年又寫了幾章。接下來就一直在不斷修改前面的章節。然後我突然想到一場戲,是Rick和Marvin之間的戲,我就一直在寫這一場戲寫了差不多兩年。Rick和他的經紀人之間的這場戲非常有意思,在我不斷重寫這場戲的過程中,我開始越來越了解Rick的電影作品,也更了解當時行業的一切。然後呢,在其他項目的間隙裡,我總會時不時拾起它,問自己,關於這幾個傢伙我還需要了解些什麼呢?偶爾我又會想出關於Marvin的一個細節,或者Rick的事業又怎麼了,就這樣又過了三年,我開始覺得我已經差不多有人物了。我就想,我現在有Sharon這個角色,我還有Rick和Cliff,我知道他們是誰了,但我想要拿他們做什麼呢?什麼樣的故事是屬於他們幾個人之間的?
Q:所以接下來就進入到開發故事的階段了?
A:沒錯。大概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我嘗試了很多種不同的故事,把新的事件和地點往裡扔。這麼乾了有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又跟自己對話,嘿,我其實不需要把這幾個人物框到一個特別情節劇架構的電影裡,我對他們已經非常熟悉,我覺得可以試試截取生命中的一兩天那種形式。就是Sharon, Rick和Cliff三個人短短的兩三天交匯時光。他們正好是好萊塢的三個階層。
Q:可以具體說說這三個角色所代表的好萊塢三個階層嗎?
A:首先是Sharon和Roman(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真實的好萊塢高端階層。不可能有比他們更風生水起的了,尤其是在《羅斯瑪麗的嬰兒》之後。然後是Rick,雖然他一直在埋怨自己的境遇,但說實話他其實混得還行啦,至少一直有工作,也賺了不少錢,可以買個房什麼的。再來就是Cliff,每天都在好萊塢幹活,但他不住在好萊塢。他住帕諾拉瑪,比較貧民窟了。他代表的就是那些一輩子在這娛樂行業幹活,但完全沒有可拿出來炫耀的東西。但他也無所謂,挺酷的接受了。他有點像馬戲團裡專門給大象洗澡灌腸的人。
Q:哈哈哈,太準確了。我也屬於Cliff!
A: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這才是好萊塢。在好萊塢,巨大的成功和巨大的失敗可以比鄰而居。
Q:說得好,這句話既可字面直譯又有象徵意義。
A:沒錯。所以現在我們有了代表好萊塢三個階層的三位主角,然後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一起經歷這三天。
Q:為什麼一定是1969年?除了曼森慘案之外,有沒有其他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這個時間點?
A: Mark Harris有一本書《Pictures at a Revolution》是講1967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那五部電影的。你知道那一年是屬於《畢業生》和《邦妮和克萊德》。但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當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的時候,新好萊塢並沒有意識到它已經贏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將引領好萊塢接下來的十年,而舊好萊塢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輸了。到了1968年,很明顯舊好萊塢已經在消亡了,而新好萊塢正在取而代之。等到了1969年,新好萊塢已然成為了好萊塢的代名詞。任何三年前大熱的東西,此刻看起來都無可救藥的過時。那個時間節點就是如此微妙,等到了1970年中的時候,任何1969年中的片子也顯得無可救藥的過時了。Roman和Sharon簡直就是新好萊塢的金童玉女,但《羅斯瑪麗的嬰兒》如果是1963年出來根本就不會成,這就是天時。
Q: 電影中萊昂納多演的Rick是屬於50年代晚期60年代早期的男明星,對嗎?
A:對,他是George Maharis和Ty Hardin那一卦的。1969年,除了Rick沒人再拿小細齒梳大背頭了,那會兒流行的是中性凌亂風。正當紅的是Peter Fondas,Michael Douglas和Arlo Guthries這些嬉皮士星二代。他一直以來被教導的那種陽剛硬漢氣質受到了巨大的正面衝擊。
Q:電影是關於60年代尾到70年代的好萊塢,請問你如何看待當下的好萊塢呢?
A:我覺得好萊塢永遠是在變化中的。現在雖然好像所有人都在說後現代主義,或者又要對行業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差不多每十年就會來一輪,但對我來說嘛……我反正沒什麼意見。你看大片廠能支持我和這麼天才的演員們一起拍了一個非常難拍的電影,我至少有想做什麼就去做的自由。現如今人們已經不搭景了,什麼都是CGI而不研究美術,但我們改變了洛杉磯的街景,所有人都看到了。其他人可能CGI這CGI那的,要我說,Fxxk that shxt!
Q:可是你是行業裡的一個例外呀。
A:嗯……對啦(笑),反正我確實是例外嘛。我很幸運。今年暑期檔很奇怪,別人告訴我的時候我都不敢相信,你知道嗎,我們是唯一的一部原創電影。任何暑期檔的大片廠電影要麼是續作要麼是改編,只有我們是完完全全的原創。一整個夏天,只有一部原創電影。
Q:這麼說起來好悲傷啊。
A:一方面是挺悲傷的,另一方面,我們是不是屌爆了哇哈哈哈。
Q:可以介紹一下選角過程嗎?這次的卡司陣容太耀眼了,比如說誰是第一個定下來的?
A:坦白說第一個確定的演員是Margot。當然我有一直跟Leo和Brad溝通,但Margot是第一個簽的演員。我覺得她是近五年來出現的最激動人心的女演員。而且要扮演真人Sharon Tate,她簡直是最完美的選擇!我都覺得很幸運,當我要拍一部跟Sharon Tate相關的電影,正好就有這麼合適的演員出現在行業裡。在我找她聊之前,我給幾個好朋友看過劇本,他們都直接說「所以你要找Margot Robbie演Sharon Tate嗎?」而且她真的人很好,答應出演其實是很大的一份信任,因為這個項目的各個環節落聽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正好是《我,花樣女王》之後,你可以想象海嘯一樣多少劇本會湧到她面前,但她拒絕了所有人,我心裡很感動。
Q:因為這是一部在好萊塢拍的關於好萊塢本身的電影,這三位主角在詮釋角色的時候,作為導演,你希望他們把自己真實的好萊塢經歷也糅入進去嗎?
A:我覺得想想很有趣的點是,這幾位演員都已經在好萊塢有一陣子,他們都眼見過起高樓,也看到過樓塌了。比如Margot,她來到美國先是拍了個電視劇,她在那個劇裡挺不錯的,但是劇被砍了。那怎麼辦?難道打道回府嗎?無非是重新再來唄。當你在好萊塢生活,你就永遠在變動之中奔跑。對了,我還對Leo幹了件事哈哈,我有一天突然問他,如果你沒有從《成長的煩惱》中順利畢業怎麼辦?如果你在《成長的煩惱》之後沒有接到《男孩的生活》這部電影呢?嗯?那你怎麼辦?他有點被我問懵了,然後陷入了非常認真的沉思。
Q:關於這部電影,你和羅曼波蘭斯基溝通過嗎?
A:沒有具體針對劇本交流過,但是我有找一位共同的好友,請他先讀劇本,然後通過他告訴Roman,讓他知道我們在做些什麼。
Q:你的電影配樂一直都很精彩,這一次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A:這次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我當時就身處洛杉磯呀。1969年的時候,我大概7、8歲的樣子。我完全記得那時候的洛杉磯,有一個非常大的廣播電台93KHJ,到處都在放。所以這次我們也用了很多首當時KHJ裡的歌和廣告,廣播在這部片裡一直持續著,有點像《美國風情畫》。我覺得音樂和廣告就相當於時代的敘述者,帶你領會那個時代的洛杉磯。
Q:你之前提到過你只會拍十部電影。這一部就是倒數第二部了,完成十部之後的計劃會是什麼?寫書嗎?
A:嗯……寫書肯定可以呀,哎我跟你說真話吧,寫書大概只會是我私人時間裡做的事,下一個十年,除了寫寫書之外,我想要往戲劇的方向走。我想寫舞台劇,然後再自己導演。
Q:如果能回到你最開始做電影的那個時候,你會給那時的自己什麼樣的忠告?
A:啊,如果我能回到我第一次拍電影的三年前,差不多89年的時候,我想我會跟自己說挺住啊!相信我以後會變好的!因為89年那會真挺糟糕的,而且我也不知道到了91年一切都會劇烈變化。所以我會告訴自己給我挺住,你不是個傻瓜,這是可以行得通的!
Q:最後一個問題,1969年的時候你是個什麼樣的小孩?
A:我是一個……哈哈我記得我第一次去好萊塢就是1969年。當時我爸媽帶我去中國大劇院看《虎豹小霸王》。
後記:
7月才看到《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全片,膠片午夜場的首映,再一次,昆汀任性地改變了歷史。看完後一路開回家,經過許多熟悉的場景,夜風中尚未涼透的暑氣,彷彿從電影裡1969年的盛夏吹過來。半個世紀過去,好萊塢好像改變了很多,又好像從來沒有變過。本來想寫點影評,但回頭翻看兩個月前的這篇採訪,發現什麼都不用多說了。昆汀就是昆汀電影的最佳解讀者,他就是好萊塢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