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願意》影評:面對災難,她沒有憎恨,只有對生命本身的熱愛
我願意影評生死邊緣的艱難自救,催淚感人的愛情故事,令人恐懼難忘的海難場景。這些,都改編自真實事件。"殺不死我的終將使我強大。"《我願意》本身就有著震撼的力量。
電影根據1983年太平洋颶風海難事件改編,講述了業餘帆船手塔米·奧爾德姆和未婚夫理查德·夏普駕駛帆艇橫渡太平洋時,遭遇了四級颶風「雷蒙德」的故事。這個事件是全美十大真實災難之一,其影響力居於全球海難生還事件第一位。
絕望與希望並存,脆弱與強大集一身
茫茫大海,一艘早已被颶浪打爛的帆船,失去行動能力的未婚夫,食物和水源稀缺,這可能是大多數女孩都難以想象的絕境。
不同於以往的災難題材電影,《我願意》還對浪漫的愛情和相守相助做了演繹,在災難面前,真摯的感情更顯得彌足珍貴,整個戲劇衝突自然發展。求生之路的背後,是兩個人對彼此堅定不移的愛和超強的意志力。
影片一開始就向觀眾展現了進水後一片狼藉的船艙,塔米從不知所措到失聲慟哭,鏡頭推遠,是廣闊的大海,颶風剛剛離去,海面還殘留著平靜空曠的絕望。之後的整部影片都在痛苦的自救與回憶的甜蜜中穿插進行,兩種感情都以最飽滿的姿態向觀眾席蔓延,觀眾在兩種情緒裡遊走,如同傍晚的海水,美麗與苦澀並行前進。
塔米要在慟哭之後完成一場「絕無僅有」的求生之路,她並不是無所不能的女超人,求生之路也是她絕望與希望的並存之旅。
我們看到的是素食主義者塔米為了生存不得不拿起魚叉潛水捕魚,為了找到一瓶酒而激動不已,不擅長數字的她紀錄經緯度游刃有餘;我們也看到她歇斯底里的憤怒和望著海面時的迷茫。
與之相對,電影在特效方面則顯得非常克制,一切的驚險都在既滿足敘事又符合實際之間,以事實為最大原則。這就不同於一些將災難片視為爆米花大片的誇張製作,也沒有為了銀幕效果來引導觀眾。
不煽情不炫技, 但觀眾卻在這樣一個與自己相距甚遠的災難電影中看到了生活的影子。你可能會看到職場女性加班後手裡拎著的高跟鞋與踩在昏黃路燈下的赤腳,你可能會看到下班後火急火燎跑去學校接孩子的職場媽媽,你可能會看到因為失戀哭了一晚上的她洗把臉趕去公司做提案.....生活中的「災難」對每一個女性來說都是猝不及防又可怕萬分的,但是哭過,怕過,也要咬牙堅持挺過去。她們和塔米一樣,都不是女超人,都有迷茫脆弱的時刻,但她們最後都超越了生活,超越了「災難」。這一路,除了她們強大的意志力,還要靠著強大的「愛」支撐。
真實的美與真實的疼
值得一提的是,《我願意》的拍攝地正是這起真實海難的起點——大溪地。這個被稱為最接近天堂的仙島,許多遊客心目中的旅行聖地,也是事件的發生地。 為了還原真實的場景,做到最原始的衝擊力,電影採取了實景拍攝的手法,一邊是碧海藍天絕美的風景,一邊卻是最殘酷的生存威脅。
電影上映之後就得到了高度的讚賞,被稱為是一部高品質且極具票房潛力的作品。
《The Playlist 》網站的金柏·邁爾斯稱:「影片在浪漫的夢境和痛苦的噩夢之間、在幸福和絕望之間轉換,影片攝影捕捉到了大溪地的美景以及塔米、理查德單純的幸福。」
影片的主創團隊也非常強大, 導演巴塔薩·柯馬庫曾執導過講述冰島海難的《深淵》和講述珠峰山難的《絕命海拔》,可以說是災難片專家了。
女主角是曾獲得金球獎劇情類電影最佳女配提名的謝琳·伍德蕾,在《大小謊言》中與妮可·基德曼共同演出過。
為了拍攝《我願意》,她連續兩週每天只攝入350卡路里的食物,每天在水中拍攝12-14小時,曬傷、脫水、疲憊,絕境生存的狀態可以說非常到位了,讓觀眾看到一個女孩子真實的迷茫與痛苦,看到一個脆弱又強大的靈魂。
影片的結尾,還出現了這個故事的原型塔米·奧爾德姆的真實影像,並且打出了「塔米在獲救後至今沒有停止航行」幾個字。這幾個字,令人無法不肅然起敬。災難帶來痛苦,也帶來珍惜。
碧海藍天給她帶來過巨大的災難,但也讓她成為了真正的帆船手。她沒有憎恨災難,也沒有想過征服大海,在她身上,是對生命本身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