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雙後傳》影評:女王對女王:瑪麗為什麼注定在宮鬥中輸給伊麗莎白

雙後傳影評

英國王室的故事是富礦,常能被影視劇取材並帶來創作靈感。

在2019好萊塢頒獎季,講安妮女王的《寵兒》奪人眼球,但另一部講英國王室的電影《雙後傳》卻沒撲騰出太多水花,在奧斯卡只提名了最佳服裝設計和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這個雙後傳並不是指「血腥瑪麗」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而是蘇格蘭女王,就是歷史上因謀殺伊麗莎白一世未遂而被處死的那位。

其實《雙後傳》的演員陣容還是很強的,由都提名過奧斯卡影后的兩位90後女星擔綱,「伯德小姐」西爾莎·羅南(飾演瑪麗)和「小丑女」瑪格特·羅比(飾演伊麗莎白)——以前大銀幕上流行雙雄,現在受女性題材崛起的影響,流行起雙姝。導演是70後英國女導演喬西·洛克,她之前主要是執導舞台劇。

主要男演員也都是90後,傑克·勞登(《敦刻爾克》裡的Collins)、喬·阿爾文(他也出演了《寵兒》),可以說是青春版的英國宮鬥了。

對了,華裔的嘉瑪·陳也演了個配角(伊麗莎白的貼身侍女),她最近出現在了《驚奇隊長》里。

影片開篇是1587年的英格蘭,是雙後傳被砍頭的時刻。

歷史上雙後傳以美貌著稱,西爾莎·羅南不是第一眼美人,但長了一張電影臉,是很有情緒的臉。

雙後傳死時是45歲,羅南這張臉看著還是太年輕了。

然後時間線轉到1561年的蘇格蘭。

這時候瑪麗的法蘭西國王丈夫剛去世(注:歷史上瑪麗出生六天後即位為蘇格蘭女王,17歲時還成了法國王後,但在18歲就成了寡婦),她受婆婆的氣加之迫於蘇格蘭國內局勢動盪(瑪麗母親去世),瑪麗返回蘇格蘭親政。

雖然瑪麗從水路登陸時很狼狽,但緩過勁來後神情還是一派意氣風發,配以廣袤的地貌和宏大的音樂。

不過抵達愛丁堡聖十字宮後,氣氛馬上就微妙起來。

瑪麗同父異母的哥哥莫里伯爵此時掌權,他也接受著英格蘭方面的資助,但由於血統不正無法登基,他對瑪麗自然不會全心輔佐。

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知道消息後,態度是她願意接受瑪麗為代表的斯圖亞特家族為表親,作為回報瑪麗也必須得接受她在英格蘭的地位。

當時的情況是,蘇格蘭王公信奉新教,瑪麗是天主教徒,瑪麗為異教徒,而英格蘭貴族信奉羅馬天主教,伊麗莎白是新教徒,伊麗莎白也被視為異端。羅馬教廷不承認伊麗莎白的繼位權,如果成功罷黜伊麗莎白,瑪麗大有可能繼承英格蘭王位。

需要說明的是,電影是藝術化的表達,對於歷史它不是忠實呈現,有簡化、有刪減、也有改編。不太了解瑪麗和伊麗莎白生平的中國觀眾,可能看起電影來有點雲山霧罩,但即使了解歷史的,電影劇情又未必和史實對得上號——例如歷史上伊麗莎白一世應該是瑪麗的表姑,但電影裡二人是以表姐妹相稱;例如歷史上瑪麗和伊麗莎白是一生之敵,電影裡卻為昇華主題演繹起了「姐妹情深」。

所以啊,就純粹就電影論電影好了。

瑪麗給伊麗莎白去信說,希望不要由男人掌控左右,兩個女王來簽訂協議,瑪麗願意承認伊麗莎白在英格蘭王室的合法地位,條件是要提名瑪麗為伊麗莎白的繼任者,還提出面談的建議,「我們也許會處理好我們的命運」。

伊麗莎白讓自己的情人羅伯特伯爵去蘇格蘭向瑪麗求婚,為的是把瑪麗收在掌控之下。

瑪麗原本拒絕嫁給羅伯特,但用侍女勾引伊麗莎白的使臣打探到伊麗莎白患了天花之後,她寫信給伊麗莎白說答應,條件還是指定她在英格蘭王室的繼承權。言辭間還各種夾槍帶棒,把伊麗莎白刺激得崩潰。

這時候殺出來一個亨利·達恩利,他也是斯圖亞特家族的,但他是英格蘭子民,他從英格蘭來到蘇格蘭,也對瑪麗表達了愛慕和忠誠。

兩人很快滾了床單,瑪麗提過她和法蘭西國王丈夫只圓房過一次,那次房事還不怎麼成功,基本上還算處女,她對男女床笫之事充滿好奇和慾望。

瑪麗被激情罩頂,一意孤行要嫁給亨利,並覺得他無造反謀權之心——但亨利在婚禮當晚就本性畢露,不僅醉酒失態,而且還睡了一個男人里奇奧,這男人還是瑪麗心腹(遊吟詩人,瑪麗的私人秘書)。

瑪麗下嫁大大得罪了哥哥,他憤而退出王廷,於是追隨他的新教徒們引發蘇格蘭內亂,英格蘭還馳援了叛軍。

瑪麗親自率隊作戰,確實還挺像個英姿颯爽的女王。瑪麗取得大勝,並在莫里生死存亡之際放了他一馬,沒要他性命,只是流放。亨利毫無建樹,卻自high得像個凱旋的將軍。

瑪麗和亨利的夫妻矛盾很快發展到互相動手,不過瑪麗也許是故意激怒亨利好讓他勃起,瑪麗只是想要亨利的種,她要生育,以此鞏固和拓展王權——子嗣有英格蘭血統,企圖同時擁有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繼承權。

瑪麗如願懷孕了。而亨利的野心也更大了,想當有實權的國王。

亨利問瑪麗:你愛我嗎?

瑪麗說:你已經給了我兩個王位繼承人,這比愛重要得多。

瑪麗的哥哥從流放之地潛回,和亨利的父親勾結想再次造反,造謠瑪麗和里奇奧通姦,從而質疑瑪麗腹中胎兒的血統。

王公們發動宮變,亨利也簽了協議。他們殺了里奇奧,一人捅一刀,把里奇奧捅成馬蜂窩,亨利在父親的逼迫下捅了最後一刀。

瑪麗被軟禁在房間裡,她對亨利洗腦,說那些王公只是利用他,下一個就要對付他。

哄著亨利帶她外出後,在外面集結的瑪麗黨羽迅速圍住了亨利,從而瑪麗奪回了王廷控制權。

對丈夫,瑪麗自然是失望透頂,但對同父異母的哥哥,她不僅沒降罪,還大打感情牌,說自己的孩子想交由他撫養,哥哥被感動得哭了,哈哈。

臨盆前,瑪麗又給伊麗莎白寫信,說希望放下分歧,還請伊麗莎白做孩子的教母。

瑪麗生下一個兒子,承襲外公和舅舅的名字,叫詹姆士。

多年來一直效忠和保護瑪麗的博斯威爾也造反了,強迫瑪麗嫁給她,瑪麗從了。

瑪麗和亨利舉行的是天主教婚禮,和博斯威爾則是新教婚禮。

叛黨殺死了亨利並嫁禍給瑪麗,稱瑪麗為妓女女王,鼓動新教信徒們推翻瑪麗統治。

那個年代宗教是總能蠱惑人心的,統治者都企圖用宗教讓臣民死心塌地效忠。

王公們逼瑪麗退位,答應詹姆士長大後繼承國王,現在由孩子舅舅當攝政王。

被罷黜的瑪麗走投無路去求助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因為天花容貌變醜,還脫髮,所以她塗很厚的粉,還戴誇張的假髮套。

瑪麗和伊麗莎白唯一的會面、僅有的一場對手戲,被安排在一片影影綽綽的紗簾間。

隔著紗布,說的自然都是不痛不癢的辭令。

瑪麗一把扯開白紗,直面伊麗莎白:如果你拒絕我建立軍隊,那就當面跟我說,別逼我在你身後祈求。

當瑪麗看到衰敗的伊麗莎白容顏,她愣了愣。

伊麗莎白:保證你在英格蘭的安全,是我能給你的全部了。

瑪麗:那麼多人背叛我,我現在孤身一人。

伊麗莎白:我也是,孤家寡人。

瑪麗:那就做我姐姐、我兒子的教母,我們在一起,可以征服所有那些質疑我們的人,別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他們就希望我們爭鋒相對呢。我知道你的內心,比那些給你建議的男人更強大。

伊麗莎白:我現在不只是個女人,王位讓我成為這樣的人,但我對你毫無敵意。

瑪麗:除了一次次背叛?一次次欺騙我?

伊麗莎白:如果你還想繼續尋求我的庇佑,注意你的言辭。

瑪麗:我不會接受下屬的責難。

伊麗莎白:你的下屬?

瑪麗:我是斯圖亞特家族的人,我比你更有權執掌英格蘭。

這時,伊麗莎白摘下自己的假髮套。

伊麗莎白:我曾經嫉妒你,你的美貌,你的勇氣,你的娘家出身,你各方面都強過我,可現在,我找不到嫉妒的理由了,你的天賦,使你垮台!

瑪麗:那現在呢?

伊麗莎白:我還會繼續庇護你,只要你聽我的,只要你不去挑釁我的敵人,你不用害怕任何事。你的命運就在自己的手上。

瑪麗:如果我去幫助你的敵人,都是你把我推向他們的懷抱,你應該殺了我,記住,你殺了你的妹妹,殺了你的女王。

歷史上瑪麗和伊麗莎白從沒見過面,電影這麼安排是為了爆發戲劇張力,也是女導演擅長的舞台感。

兩位女王互述心聲,女性間的互相理解但不能接受,各自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心路歷程,被西爾莎·羅南和瑪格特·羅比演繹得有血有肉,讓觀眾頗為動容。

伊麗莎白其實是不想弄死這個妹妹的,覺得這世上只有瑪麗才能感知她的艱辛,但瑪麗只要活著一天就始終是她王位的隱患,在英格蘭議會施壓下還是簽了死刑令,伊麗莎白的心聲是「願你的靈魂能寬恕我」。

行刑那天,瑪麗在黑袍底下身著一襲紅色,表明她是一個天主教殉教者。

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願我們安息。

後世廣為流傳的則是另一句:In my end is my beginning! (18年後,老娘又是一條好漢)

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無子,從未指定繼承者,在位近45年。

瑪麗唯一的兒子詹姆斯活了下來,並在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成為了第一位同時統治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君主。

《雙後傳》視效精良,畫面有古典學院派油畫的質感,每一幀都經得起觀眾凝視。而且還有輝煌壯麗的景色,科埃峽谷、愛丁堡城堡、林利思哥宮、布萊克內斯城堡(電影裡被用來演繹荷裡路德宮)……營造出史詩氛圍。兩位女主的表演也堪稱精湛,那麼為什麼《雙後傳》會撲街呢?豆瓣6.0分,IMDb 6.3分,MTC 60分,爛番茄鮮度63%,在頒獎季也幾乎收穫。

《雙後傳》會輸,就跟雙後傳為什麼會輸,其實是輸在同一條:自身定位不準

《雙後傳》劃分在歷史、傳記、劇情片,但明明和歷史出入太多,沒有很好地解決史實與藝術表達的矛盾,觀眾很出戲。像《寵兒》是劃分在喜劇、同性、劇情片,它的劇情算是架空的,用了真實人物當角色原型,講了個和歷史關係不大的故事。《雙後傳》的女導演是劇場出身,拍電影還是太想夾帶私貨,表達女權方面的理念:在男人堆裡做事,女人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即使,你是女王。

而雙後傳呢,也是輸在不自量力想太多。

她出身顯赫,王位是奉天承運,年紀輕輕、鬥爭經驗不夠連蘇格蘭的爛攤子都還整理不好,卻一直心心念念英格蘭的王位,按王室繼承規則她是有這樣的權利,但她並沒有相應的權力來支撐她達成目的啊,而且身為女王太過敢愛敢恨、無所顧忌,面對愛情沒捨掉少女的狂傲與天真。

伊麗莎白則不同,她的王位是拼爭來的,為了守住王位不婚不育,拋棄掉自我意識,甘願被王位控制住一言一行。

但也很難說,瑪麗和伊麗莎白誰的人生路就更精彩,就看你最想要的是什麼了。不過就像盛明蘭說的,這世上人與人之間,往往是看誰比誰豁得出去。

既要王位,又要自我,大忌。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