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洞迷情》影評:克萊爾·德尼與她的「太空性愛實驗」
黑洞迷情影評「每拍一部電影你都在成長,每一部作品都會讓我重新發現自己。」
前言
在里昂盧米埃爾電影節上,年逾70歲的法國導演克萊爾·德尼(Claire Denis)出席電影《黑洞迷情》(High Life,2018)法國首映,該片由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主演,故事背景建立在未來社會,罪犯們通過新的形式服刑:被放逐至外太空獻身科學事業。帕丁森飾演的一位父親,他與自己的女兒在孤立無援的宇宙中,生存的希望似乎既虛無亦渺茫。
德尼向影迷觀眾講述了自己在非洲的成長經歷,在電影學院求學時代的美好回憶;以及從第一導演助理到成為導演,拍攝自己的處女作《巧克力》(Chocolat,1988)的點點滴滴。三十多年的從業生涯,德尼共拍攝了12部電影長片,它們共同的風格標誌是探討感官體驗與性,在談話中德尼導演亦對其進行了討論。她的電影涵蓋各種類型,畫風多變:劇情、驚悚、血腥恐怖、浪漫喜劇等。《黑洞迷情》中,德尼的目光已經轉移到科幻題材。
回憶
在12歲之前的童年時期,德尼與父母住在喀麥隆(西非國家),「小時候家鄉沒有電影院,我知道電影是怎麼回事是因為我媽媽,」她又說,「後來我們搬回法國,我加入了中學的電影俱樂部,俱樂部的組織者是一名非常喜歡蘇聯電影的共產黨員,是他讓我懂得,電影可以承載信仰。」
談到第一次到巴黎市中心時,德尼充滿了懷念之情。在那裡,她第一次看到了戈達爾(Jean-Luc Godard)的《狂人皮埃羅》(Pierrot le Fou,1965)與布列松(Robert Bresson)的《驢子巴特薩》(Au Hasard Balthazar,1966)等經典影片。「那段經歷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對我的電影之路影響很大,儘管那時的我從未想過會從事電影事業,更別說成為一名導演。」
結婚後,德尼也沒有放下自己對電影的追求,她曾去L`IDHEC電影學院(現在更名為法國國家影像與聲音高等學院,La Femis)進修。課程安排比較寬裕,德尼因此有機會結識了很多法國電影創作者,包括攝影師亨利·阿勒康(Henri Alekan)(《霧碼頭》,Port of Shadows,1938),攝影師薩沙·維爾尼(Sacha Vierny)(《白日美人》,Belle de Jour,1967和攝影師皮埃爾·洛姆(Pierre Lhomme)(《影子部隊》,Army of Shadows,1969)等人。
「在L`IDHEC電影學院的時候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在課堂上純理論的東西很少,學生們有很大的自由空間。」
德尼分享了自己最珍視的兩段回憶,一是在布列松執導的《夢想者四夜》(four night of a dreamer,1971)劇組中做些臨時工作;二是與導演雅克·里維特(Jacques Rivette)在《出局1:幽靈》(Out 1,1972)相識。「我又驚又喜,當時我只是一名在片場打雜的實習生,但里維特待我與工作人員並無二致。劇組資金很少,只有幾個演員以及一台攝影機,但那對他來說已經足夠。」
德尼做過十多年的第一導演助理,包括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德州巴黎》(Paris,Texas),在《德州巴黎》片場,德尼遇見了演員兼音樂人約翰·勞瑞(John lurie)「我們聊了一下,然後我就跟著他了紐約,在紐約認識了賈木許導演。」 後來,德尼也在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執導的《不法之徒》(Down By Law)中擔任副導演。
《巧克力》,童年鏡像
參與拍攝《德州巴黎》的拍攝給了德尼拍攝處女作《巧克力》很多靈感, 「文德斯導演的影片中有很多展現美國風情的鏡頭,讓我想起我的童年。我便開始想我的第一部作品拍什麼,不論如何,我知道它將對我意義重大。」幾年後《巧克力》終於在喀麥隆拍攝完成。
《巧克力》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法國女孩和自家男僕之間的友誼,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50年代,殖民時期的末尾。電影中展現的非洲風光,都是來自德尼兒時的回憶。《巧克力》入選當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對於一部處女作品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德尼由此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之後德尼的很多作品,包括《難以入眠》(I Can’t Sleep,1994), 成熟時期的《兄兄妹妹》(Nenette and Boni,1996),以及改編自法國軍團士兵真實事件的《軍中禁戀》(Beau travail,1999);都充滿著狂熱的形象和情色元素——儘管德尼導演覺得電影中的情色場景都處理的相當保守,「你無法將情慾和日常生活分開來,就像吃飯、處理日常瑣事一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有趣。」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對她影響也很深,在《35杯朗姆酒》(35 Shots of Rum,2008)中,德尼對小津的致敬有跡可循。
是情慾,更是孤獨
說回《黑洞迷情》,在多倫多電影節上展映不久後,回到法國,與里昂的觀眾們見面。德尼表示,這部電影中的情慾元素表現得相對更加「露骨」,「想要詮釋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都繞不開對情欲的討論。」
然而,德尼導演想通過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遠離生存家園的人們在外太空漂泊的孤獨感,他們不得不相互依偎,溫暖彼此。」的故事。
《黑洞迷情》還是德尼導演的首部英語電影,機緣巧合下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最終出演了男主角,實際上當時德尼另有考慮,「我本想用年齡大一點的演員,選角導演還是堅持安排我與羅伯特見一面,確實沒有料到最後會選定羅伯特。與我原本對角色設想的形象相比,他太英俊了。」見面後,羅伯特·帕丁森的表現讓導演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很坦率地說自己很想演這個角色,他的堅定讓我覺得,就是他了。」
作為科幻迷,德尼坦誠了自己深受《2001太空漫遊》(2011:A Space Odyssey),《索拉里斯》(又名《飛向太空》(Solaris,1972), 《潛行者》(Stalker,1979)兩部電影的影響。與她小時候讀的那些科幻小說一併,為德尼創作《黑洞迷情》提供了構想基礎與靈感來源。但她更願意將《黑洞迷情》當作一部講述「孤獨」的電影。
「孤獨」是貫穿她作品的主題之一—《日煩夜煩》(trouble every day,2001)中孤獨的吸血鬼,《軍中禁戀》(Beau travail,1999)中被流放的士兵,《心靈暖陽》(Let the Sunshine in,2017)中尋愛的離異者——只是他們表達孤獨的方式不同。
最終,每一部德尼的電影都演繹出了不同的變奏——也許對於德尼本人來說更是這樣。
「每拍一部電影你都在成長,每一部作品都會讓我重新發現自己。」
原文: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news/claire-denis-high-life-robert-pattinson-filmmaking-1153713
原文作者|Jordan Mintzer 翻譯|白今明 校對|翹楚「
官方網站:www.oneiwff.com 官方郵箱:contact@oneiwff.com 官方微博: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官方微店: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
版權說明: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歸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所有,感謝喜歡的朋友轉發,轉發時請註明出處。用於商業用途時,請務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