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大叔熾愛》影評:獻給敏感之人的電影 ——馬可·伯格鏡頭裡親密感的拉扯

大叔熾愛影評

有幸曾在一個專注同影的高質量字幕組工作過,因而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看了無數。很多個年份的電影看下來,也隱隱約約地能夠將不同地區和階段的電影風格區分開來。

有著令人自豪的反抗史和石牆運動作為背景,美國的電影,往往是反叛與激烈的。讓人看的熱血沸騰,暢快淋漓。假想自己也能夠在衝突的漩渦之中揭竿而起,最後在刺激的吻和性之中找到自己的歸宿。

更彰顯自由之風的,是歐洲如畫風景下的群體閒散與宿命。大概是同性戀很早就加入了社會和道德大框架下的討論,很多國家也跨越了其合法性的辯論。歐洲的同性電影,亦或是浪漫的一見鍾情和爆發,亦或是個人身份認同的困惑與掙扎。

但無論如何,看到的大多數電影,都更是體現同性戀作為一個群體概念的特點,但個體之間的化學反應卻被簡單的道德化或浪漫主義化。這是對社會現象的描述,目的是為了喚醒大眾的認知和意識。

尤其放到中文語境下,這就總叫人感到些許的不適應。文化表達的不同,社會制度的限制,人們對於愛情和慾望的表達方式本就不同。因此,以往看大部分同性電影,多的大部分是嚮往和感概,共鳴卻較少。即使有,也是對於歧視和偏見的憤憤不平。

直到2018年,隨著《用你的名字呼喚我》《愛你,西蒙》的出世,我聽到了人們開始用一個概念:同性電影的常態化。一方面,這兩部電影,是同性題材的電影為數不多的幾次作為商業片和獲獎季熱門影片,進入大眾的視野之中。另一方面,兩部電影中,不再刻畫同性戀的「禁忌感」。沒了社會的偏見,內心的掙扎或是皆大歡喜的和解。它們更著重於對愛情本身的刻畫,重心並不放在雙方個體的性別上,而在彼此之間愛的一致與平常。從這一點來說,「常態化」妥帖且喜聞樂見。

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常態化並不是在2018年才第一次出現。早在2011年,在我開始接觸到馬可·伯格這個阿根廷獨立導演的電影時,我就看到了更為平靜的情緒,也意識到縱使文化不同,但所有人共通的,是吸引力。他的電影中,拋卻了浪漫主義情境下的愛情,而更以清淡的鏡頭展示兩個人之間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與你與我,與廣大懂愛的人,內裡都不言自明。它裹藏在緊張、困惑、期待、失望、欣喜等無數細小的情緒下,展現的,是我對你的渴望。與此同時,他的電影選擇同性之愛作為切入,於是也不忘點出,男性之間行為與表現上的獨特之處。於我來說,看來非常的親切。

從大熒幕上第一次出現同性戀角色之後,整個社會對於同性戀的認知就在不斷地發生著改變。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大眾媒介,教會了異性戀如何去看待異性戀,同時也教會了同性戀如何看待自己,而更深一層的,是反映了我們尚不可得的希望。我們在生活之外,通過電影去找尋身份的意義,我們希望能夠看到可能擁有的狀態,我們希望能夠活得那麼自由。電影往往有這樣的慰藉功能。但從馬可的電影之中,我看到的往往不是希望和夢想,而是現在的我。是我作為一個人,最自然的情感與狀態。

於是,我下定決心,馬可·伯格的電影我每部必看。

今年放假之初,我看了他的新片《大叔熾愛》,之後意猶未盡,又找出2016年的《跆拳道》細細品味。看完兩部電影,竟發現一時間心緒波瀾,無從整理。現在記錄下心之所想,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這就是我平淡的生活

陽台外黃昏的城市遠景,灑滿陽光的泳池漣漪,散落在地的潮濕枝葉。他的鏡頭下,都是一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生活圖景,都是瑣碎的人與事,都是惜字如金的角色。似乎是對傳統電影敘事的挑戰,影片中的每個人都無一例外地加以刻畫,並加上大量的人物群像和大量的記錄畫面。馬可往往並不僅僅聚焦在主角的生活切片,而是盡力地通過對外界環境的刻畫,展現著生活的平淡。這些平淡無比真實,作為觀者,微微一笑,體會到的,是畫面中散發的無盡惆悵。

惆悵往往是一種讓人心安的情緒。和傷心不同,當我們感到惆悵時,我們往往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來自於接受和回憶。黃昏時分,獨自一人漫步在林間小路上,落日餘暉將盡,我們看到面前不斷延伸的路,和未來不斷延伸的我們平淡的生活。然後我們也想起在已經過去的依然平淡的生活中,無數不值一提的片段。此時此刻,就像半邊臉頰上尚有餘溫的陽光一樣,我們的內心也似乎裹在一片溫暖之中。我們無聲地繼續走下去,不卑不亢。這就是我的生活呀。再平淡無奇,我也還有時間,去期待那不可知的可能性。

這就是馬可的畫面給我的感受。縱使電影感性無比,春色滿溢,這些遠景卻不斷的傳達出一種斯多葛學派的恬淡寡欲。在淡淡的吉他配樂之中,這些畫面也與電影中那些觀者期盼,濃墨重彩的瞬間形成了反差。

《大叔熾愛》截圖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就差那麼一厘米

鏡頭上更值得一說的,就是導演通過角色走位在觀眾心裡製造的距離。這個距離,是走到你背後,我的手與你的手之間的距離;是地鐵上面對面,我和你呼吸之間的距離;是台階上肩並肩,我望向你,你轉過頭,我的目光和你的嘴唇之間的距離。看似近在咫尺,但只要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些個距離,是多麼令人抓耳撓腮,焦躁不已。

你知道,我有多麼想再湊近一點,讓這個距離消失呀。

未可知馬可·伯格在生活中是不是一個觀察者的形象。親身的體會是,觀察者們總是將周遭所有發生的事都看在眼裡,並予以深刻的解讀。一絲一毫的小心思都逃不過他們。馬可的電影看起來,就像是一部觀察者的日記,聽覺的作用則大大削減。通過對節奏的巧妙掌控,只消一個小小的停頓,他就能夠將埋葬在最深處的渴望不動聲色的呈現給觀眾。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以貫之直觸心底的細小心動。最直觀的印象,就是讓我感到,我似乎把過去生命中每一個心動的瞬間,和在當時看來,被那個瞬間無限延長的不安和幸福,重新活了一遍又一遍。那些懸而未決的情愫,那些屏住呼吸的凝望,似乎是導演看穿了你,為你呈上一份侵虐性極強的自傳。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如此克制卻可愛的時刻。

《大叔熾愛》截圖

《大叔熾愛》截圖

《跆拳道》截圖

看看你,也碰碰你

鏡頭語言之外,還有角色從頭至尾都發揮到極致的,刻意的不經意。

目光和觸碰,往往是吸引力最為含蓄的表達。在感情萌動的時候,目光是不可缺少的。任何體會過愛意和表達過愛意的人,都熟悉那種無處不在的注視感。也知道那種,即使我盡力地想隱藏我眼中的愛意和嘴角的微笑,但無論如何也無法不溫柔的目光。而觸碰更是一個極端的東西。如果是兩個並無吸引力的人之間,觸碰往往稀鬆平常,毫無波瀾。但如果我喜歡你的話,哪怕是一寸肌膚的溫度,也似乎承載了我萬分的情意。馬克的電影,則大量的對這兩個元素進行了特寫。角色的目光,無時無刻不鎖定在心動之人的身上。無論是長久的注視,還是眼角餘光悄悄的一瞥,都是那麼的熱切又溫柔。再加上那些看似合情合理,但卻無比刻意,盡在掌握的觸碰。

頭輕輕一偏,就蹭到了你的肩膀。但這可不怪我,我閉著眼睛也看不見你在哪。泳池裡並排躺著,我的手腕就擱在了你的手腕上面。但這我可也毫不知情,因為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成了這樣的姿勢。

種種安靜的畫面之下,是震耳欲聾的潛台詞和在內心翻滾而不敢說出來的話:我真的很想碰一碰你啊!一點點就好,哪怕是手腕內側,能在走過你的時候產生一絲似有若無的摩擦。

以及,還有不斷撩撥的注意力。

突然撥弄你的頭髮,然後迅速的收住,讓它看起來只像是個惡作劇。又看似偶然的走到你面前,扯掉浴巾,脫掉內褲,裸露出最為敏感的那幾寸肌膚。就是希望能通過各種方式引起你的注意。帶著小小的勾引,只希望你能有所感知。不僅如此,這也是我最期待得到答案的疑問:

我就想看看,你是不是喜歡我。

往往在這樣的時刻,行者有意,觀者也有心。當你在我面前一絲不掛時,我只想直勾勾地盯著你看,但是我又不想讓你看到我在看你。於是我只能閃躲著目光,佯裝平靜,迴避著面前的美景。但總又不由自主地,舔舔嘴唇,將目光再往回移那麼幾寸。

目光,觸碰,欲拒還迎的小心思,這是幸福的未知。

在這些克制但又飽滿,看似情色的場景中,它勾起的卻不是慾望,而是親密感。這種親密感慢慢地氤氳開來,溢滿整個屏幕,溢到我們的心裡,直讓人心癢癢,不由地大吼:

The suspense is killing me!

《大叔熾愛》截圖

《跆拳道》截圖

《大叔熾愛》截圖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世界上,有那麼一群人是敏感的,是內斂的。他們不想用自己的熱切冒犯這個世界,他們將所有的細節盡收眼底,他們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情緒。相比於話語,他們更希望在彼此的目光流轉之中讓你讀懂他們。這樣的人往往愛而不得,因為他們更願意將自己滿腔的情意藏著掖著。這是最有耐心的一群人。馬可的電影,將這種心理的糾結和這種心理影響下的人類行為體現到了極致。和眾多西方語境下的愛情電影不同,在這裡,愛情的起點不是破釜沉舟,也不是一往無前,而是細水長流的,是我在悄悄的釋放信號。

馬可·伯格的電影,是獻給敏感之人的電影。

但終究還是耐不住性子的,又或者是導演的一個小小建議:忍不住了,就還是勇敢些吧。

《跆拳道》的結尾,假期結束,只剩下兩個在泳池邊無聲陪伴的人。長達兩個小時的隱忍與暗示,終究抵不過費爾南多的那一句:

「我能吻你嗎?」
《跆拳道》截圖

《跆拳道》截圖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