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首席指揮家》影評:大師談!奮勇追夢,女性首席指揮家的燃情一生
首席指揮家影評音樂傳記片《首席指揮家》今日燃情上映。這部口碑佳作根據真人故事改編,是一部真實有力的女性職場奮鬥史,而貫穿全片的古典交響樂,更帶來了一場大師級的視聽盛宴。
影片由荷蘭名導瑪利亞·彼得斯執導,故事發生在女性社會地位極度受限的上世紀20年代。
出生於貧寒家庭的安東尼婭?布里克是一名普通的音樂廳服務員,但她卻心懷音樂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家。儘管歷經重重阻撓和磨難,她卻始堅守初心,最終夢想成真!
「指揮大師」呂嘉親臨,分享交響樂欣賞秘笈
日前,盧米埃影業創始人、總裁邵徵邀請了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著名首席指揮家呂嘉,北京大學校友會合唱團等在內的藝術界朋友,在盧米埃北京芳草地影城提前觀賞了這部在製作、觀賞體驗方面都近乎完美的佳作,並通過映後沙龍進行了深入交流。
作為一名首席指揮家,呂嘉曾先後在歐美指揮歌劇及音樂會近兩千場,合作過眾多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作為第一位在意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裔首席指揮家,他還被意大利的音樂評論譽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劇的首席指揮家」。
映後沙龍現場,在談及《首席指揮家》這部影片時,呂指動情地表示:女性在那個時候的那種抗爭,對抗歧視等,非常不容易,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的。
他還提到,電影裡有幾句台詞特別好,當音樂家是需要燃燒自己的生命,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只有這種動力才能造就你的意志,才能堅持下去。
呂指也生動風趣地為觀眾進行了藝術知識普及,並分享了關於如何欣賞交響樂的兩個重要觀點。
第一是尊重,儀式感很重要。《首席指揮家》電影裡大家聽交響樂都是穿著禮服的,這也是歐洲的傳統,所以不要穿著太隨意,排練時也不能太隨意,因為專注力是不一樣的,由此得到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第二是感受,不要覺得自己不懂音樂就拒絕,其實很多音樂是很生活化的。音樂最重要的是感受,跟懂不懂沒關係,因為音樂就是你聽到的生理反應。
比如電影《肖申克救贖》裡,一輩子沒聽過音樂的囚犯們在聽到莫扎特的二重唱時被徹底震撼了,而另一個寓意是音樂是自由的,可以飛越任何的圍牆。所以我們聽音樂的時候,靈魂要自由。
新中國首位女首席指揮家,「愛樂女」精神薪火相傳
沙龍現場,呂指還特別提到了自己的恩師鄭小瑛,她也是新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首席指揮家、教育家。而早在1987年,鄭小瑛教授就曾在美國拜望過當時已經八十多歲的安東尼婭·布里克。
令鄭小瑛教授印象最深的是,安東尼婭一見面就直接問:「你們中國有沒有歧視女指揮?」當安東尼婭得知鄭小瑛是中國國家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和中國最高音樂學府的指揮系主任時,她感慨地說:「You are lucky(你很幸運)!」
後來安東尼婭去世時,鄭小瑛教授看到評論文章說,如果布里克是位男性,應當會是世界一流的首席指揮家。
鄭小瑛出生於1929年,上世紀60年代,鄭小瑛留學蘇聯國立莫斯科音樂學院,曾任中央歌劇院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獲中國歌劇事業特別貢獻獎、文華指揮獎、「金鐘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雖已年屆九旬,但鄭小瑛教授總是滿懷激情地走在音樂之路上。去年底到今年初,鄭教授執棒,分別在上海和廈門演出了四場新年音樂會。
正如《人民日報》在日前的題為《九十不言老 愛樂無止境》的專訪報道裡所寫:
「在交響樂的舞台上,鄭小瑛一次次留下具有時代意義的印記,改變著世人對中國音樂藝術的看法。在社會的大舞台上,鄭小瑛致力高雅藝術的普及推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她滿懷期待:「愛樂女」的精神一定會被新的一代接力,久久傳承……」
音樂沒有國界,更不分性別;安東尼婭和鄭小瑛榜樣在前;願每位女性都能活出精彩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