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厭世媽咪日記》影評:這樣一張母親的臉
厭世媽咪日記影評
這張臉已經並不年輕,眼睛裡有忍耐,也有希冀;
這張臉上滿是印記,如此鮮明,為人父母的印記。
盯著這張臉看久了,似乎聽到她正在發出疑問:為什麼生活,這麼難?
《厭世媽咪日記》的海報上,塞隆的臉佔據了所有畫面,選用絕世美人來演這樣一部電影是有意義的,她臉上所有歲月摧殘的痕跡都在告訴觀眾,抵抗是有代價的,但是我們,從來未曾放棄抵抗。
影片類型被歸為喜劇,卻讓不少人看出了驚悚的感受,更有很多人,稱它是「反婚反育」電影,因為電影裡展示出來的婚姻日常,實在太叫人害怕:生三個孩子,被佔據所有精力,丈夫形同虛設,辛苦到產生幻覺——是的,那個全能型夜間保姆厭世媽咪日記,不過是女主人公馬洛幻化出來的另一個自己。
而這並不能算是一種極端情況,靜謐的郊區,白色的大房子裡,每家每戶,美滿背後都有這樣那樣的泥沼與陷阱,女主人公遭遇的種種難題,不過是其中最為尋常的一種,名為「生育之苦」,以及「婚姻中的孤獨」,正因為其常見,常見到人們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如同太陽升起,水向東流,不聲不響地承擔這些,本來就是身為某個性別的命中注定。那些難以下嚥的問題化身為沉默的經驗,在水面之下靜靜地流傳。
現在有人選擇把「房間裡的大象」呈現出來,用一種極其溫柔的視角,電影給女主人公的是一種充滿善意的凝視,她的困境,她的崩潰,她的驕傲,她與自我的交鋒,沒有任何評判,事無巨細地展現,深夜餵奶,丈夫出差,身材走形,找不到自我價值,人們驚覺:原來當了母親的女人過的是這樣一種日子。這並不美好,甚至有些可怕,孩子純真依戀的眼神是真的,從身體內部瀰漫出來的愛意也是真的,可是那種無可奈何、自我厭憎、所有說出來矯情吞下去又傷人的苦楚也是真的。
所以馬洛需要厭世媽咪日記,她對她有著天然的理解,電影裡的她,是女主人公兩個不同的人格,一個她在白天出現,負責對抗,支撐,一個她從夜間來臨,負責修補,重建。
馬洛問厭世媽咪日記,你白天都在幹什麼,厭世媽咪日記給了她一個青春洋溢的回答,忙著拯救世界啊。兩人的對話充滿機鋒,包括嬰兒對於母親的意義,夢想為什麼擱置,以及給男人「充電「,當明白厭世媽咪日記正是馬洛所懷念的那個自己後再回來看這些對話就會發現,這不是女人在深夜一遍遍問自己的話麼。
不得不提到導演賈森·雷特曼和編劇迪亞波羅·科蒂的另一部作品《朱諾》,朱諾是一名古靈精怪的女高中生,初次推開禁忌之門就意外懷孕,想去找墮胎機構解決掉這一麻煩卻最終不忍心,閨蜜幫她找到了解決辦法:生下來,送給需要的家庭領養。這一過程中,所有人,她的朋友,她的父母,領養家庭的年輕夫婦都對她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一件本可能成為災難的事故就這樣被平平靜靜地化解,朱諾並沒有因此而被迫成年,她還是可以享受她的過程。
說朱諾是年輕版的馬洛是有道理的,當時她年輕,年輕人犯錯上帝都會原諒,還可以把自己的挫折譜成曲唱出來,對未來仍然充滿了信心,而當她一步步進入中年,所要面對的問題更加隱蔽,更加龐大,更加不可解,她只能在深夜,召喚出那個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從她身上吸取一些關於生活的勇氣。
片名叫厭世媽咪日記,以保姆角色命名,厭世媽咪日記不僅是解開劇情的扣子,也象徵著女主人公的守護神,那只屢屢在夢中出現的美人魚,在童話裡,美人魚為了愛情割掉尾巴變成人,從此失去說話的能力,或許隱喻著,為了自己選擇的生活,女人只能不無悲壯地自己面對。
飾演厭世媽咪日記的麥肯茲·戴維斯,曾經在《黑鏡》中演過一個女同性戀者,身上有一種不顧一切的純淨氣質。看到她,你就是會相信,她會為了想要的一直努力,never give up。
身為女性,很多時候的壓力來自於太有自省意識,尤其是亞洲女性,平衡不好家庭與工作,是不是自己的錯?家人生病了,有情緒了,是不是自己的錯?沒有照顧到每個人的成長,是不是自己的錯?
影片裡的馬洛,在小兒子受到驚嚇後不由自主地跟路過的校工道歉,說明壓力已經內化為她的一種習慣,讓她下意識地認為,由於自己的家人反應激烈對路人造成困擾就是不道德,這位校工,鄭重地說了一句話:「不,你們不需要跟任何人道歉。」
生活之所以變成這樣,並不是你沒有做好。
《朱諾》的結尾,所有人都得償所願,生活仍然在繼續,是美好、上揚的調子。到《厭世媽咪日記》,疲憊的家庭主婦也藉由一次事故讓丈夫反省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進來,前面仍然有著希望的光。
這兩部電影裡的男人們多少顯得有點狀況外,從讓人意外懷孕的男孩到還沒準備好當爸爸的作曲家,再到盡著自己本分卻依然無法體察妻子辛苦的丈夫,但是電影都原諒了他們,給他們時間,去成長成朱諾爸爸那樣寬厚而不失細緻的男人。
堅持本身就是動人的,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