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x死x機器人》:「愛」是一種跨越了維度的存在
影評正如導演蒂姆·米勒所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是給nerd們的一封情書。
觀劇過程中的每一秒都在「臥槽」,一個接一個的顱內高潮,讓人爽到快要窒息。各種腦洞大開的情節,變化多端的風格,兩隻眼球表示根本不夠用。
一口氣把整部劇看完後,感覺經歷了幾個世紀的人生,居然還有點空虛。
《愛,死亡和機器人》由大衛·芬奇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共同打造。一共有18集,每集都是獨立成篇的故事,正片5-15分鐘不等。
嚴格意義上來講,該劇屬於動畫片,不過風格跨度很大。既有2D也有3D還有CG真人,從喜劇幽默到恐怖血腥,外加各種黃暴汙,有一股濃濃的成人向cult風。
劇中的故事大多改編自科幻作家的短篇小說,像邁克爾·斯萬維克、約翰·斯卡爾齊、阿拉斯泰爾·雷諾茲等人的作品。其中一集關於九尾狐的故事,取材自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的《狩獵愉快》。
從演職人員名單來看,每一集的拍攝團隊都不一樣,從導演到製作公司都是如此。大衛·芬奇並沒有出現在導演之列,不過在「冰河時代」這一集,看到了導演蒂姆·米勒的名字。
《愛,死亡和機器人》裡面有很多暴力血腥的場景,還有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整體看下來,比較硬核的還是第一集「桑尼的優勢」、特別驚艷,有一種賽博朋克的味道,像是《異形》+《我唾棄你的墳墓》+《鐵甲鋼拳》的集合體。
不過,除了讓人大呼過癮的鏡頭,該劇本質核心還是在講「愛」,而且是跨越了各種維度的「愛」。
<人類對寵物的愛>
「三個機器人」中,出於對寵物貓的愛,人類對其基因進行了改造,讓它們自己能打開魚罐頭。不至於在人類滅絕後,被活活餓死,有點小可愛。
<外星人對地球人的愛>
「裂縫以外」中,人類的飛船偏離了軌道,掉落到一個未知星系。怕地球人接受不了現實,外星人控制了主角們的心智,讓其活在一個幻想裡。
當然,這種愛也不排除是畸形的。也有可能是,外星人故意把飛船的軌道弄偏移,好讓地球人陪伴自己,類似《黑客帝國》的劇情設定。
<人類對九尾狐的愛>
「祝有好收穫」中,雖然燕是一個九尾狐,但梁還是願意照顧她,兩個人特別像一對兄妹。最終,為了滿足燕的願望,梁也會用自己所學的技能,幫助她改造身體。(看到這裡,有點理解那些想要整容的人。)
<其他物種之間的愛>
「變形者」中,德克和索比斯基在其他人眼中,算是一種怪胎。所以兩個人惺惺相惜,互相扶持。而當看到索比斯基被殺後,德克會十分悲傷生氣,傾其所有上陣殺敵。
比較可悲的是,德比殺掉的兩個狗兵,想必也曾經是自己的同類。而當他埋葬了索比斯基,脫下軍服奔赴原野後,感覺也避免不了被殺的命運。
<不同生物體之間的愛>
「幸運十三」中,女飛行員科爾比駕駛自己的飛船多次出生入死,而這架飛船貌似也有了生命。最後一次任務執行,飛船機翼受損迫降,科爾比為了保護隊員,想要炸掉飛船。
而此時,飛船貌似對科爾比依依不捨,遲遲不讓自己爆炸。不過,當看到科爾比奮不顧身表達「愛的決心」後,飛船則開心地壯烈犧牲了。
感覺「愛」這個東西,真的是挺複雜的,而我們了解的也確實有點膚淺。記得《星際穿越》中,安妮·海瑟薇就有一段關於「愛」的解釋,它可能是穿越了空間和時間的一種存在,讓人即著迷又不明所以。
此外,這部劇裡面還有各種腦洞大開的情節,也十分吸引人,比如「冰箱裡的編年史」、「酸奶統治地球」等等。
不過,給自己印象最深的還是《齊馬的作品》,它改編自阿拉斯泰爾·雷諾茲的《齊瑪藍》。
齊馬在步入了無人能及的地位後,在自己的最後一件作品中,對自我進行了解構。它回歸到了自己原本的面貌,即一個打掃游泳池的機器人,從一項簡單的任務中,獲取快樂。
這樣的結尾,讓人感觸頗多。正如同自己腦力工作了很多年,特別想要回歸一下人類的自我本性,做一些既定模式的常規動作,比如搬磚、打掃之類的。像《小森林》中的市子一樣,拔草累了,抬起頭伸伸懶腰,「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不過,這些轟炸視覺的場景,都多虧了參與製作的公司。這其中有蒂姆·米勒自己創建的Blur Studio,也有Sony Pictures Imageworks這樣的大公司,還有擅長製作CGI的Digic Pictures等等。
當然,效果再好,還是要服務於故事。其實,大衛·芬奇雖然沒有具體執導,《愛,死亡和機器人》還是很有他的味道,敘事簡潔乾脆,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觀感十分舒服。
而且,從每集時常不等的制式就能看出來,一個把心思全部放在創作上的團隊,根本顧及不到各種條條框框限制,能5分鐘講清楚的故事,絕對不會多佔用你1秒鐘。
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些動不動就七八十集的國產劇,完全就是靠一些沒完沒了的副線故事和慢鏡頭來充數,簡直對不起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