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愛x死x機器人》:從今天起,做一位「愛死機膜人」

影評

上週末迷影圈最火熱的事件是什麼?

第五代導演王小帥的新作、奪得柏林影帝影后桂冠的《地久天長》在全國超前點映?

高分華語「青春片」《過春天》票房滑鐵盧,卻引發口碑炸裂?

《鋼的琴》導演張猛攜手女主演周冬雨的新作《陽台上》上映,反響平平?

還是「哭倒台灣」的愛情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轉戰大陸繼續攻城略地?

如果你還在關注這些事情,說明你離迷影圈已經很遠了。

上週末最火熱的迷影事件無疑是《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s)在Netflix放出。

這部令無數影迷翹首企盼的動畫合集,甫一流出,豆瓣評分便直飆9.5,估計最後評分會穩定在在9.0以上。

看完只有一個感覺——「炸裂!」;看完只想做一件事——「吹爆!」

1.

《愛,死亡和機器人》由Netflix原創,共18集。每集長短不一,在5到15分鐘不等。

短片風格各異,從血腥的復仇驚悚到黑色鬧劇應有盡有。

正如標題所示,每部短片都會被歸入類別之一:愛情、死亡或機器人。

作為Netflix推出的第一部動畫劇集,Netflix尤為重視。

官方給出這樣的介紹:

「故事涵蓋各種成人話題,包括種族主義、政府、戰爭、自由意志和人性。選集跨越了科幻、幻想、恐怖和喜劇等類型,每個短有自己獨特的動畫風格:從傳統的2D寫實到3DCGI…。」

可謂發布前便賺足了噱頭。

2.

說起它的製作人,大有來頭,誰都不會陌生。

許多影迷見是這兩位製作人,開始翹首期盼這部系列動畫。

因為,兩人都是質量的保證。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大衛·芬奇。試問哪位迷影青年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看過大衛·芬奇的作品,其鮮明的視覺風格吸引了一批忠實的擁躉。

七宗罪(1995)、 搏擊俱樂部(1999)、 十二宮 (2007) 、本傑明·巴頓奇事 (2008) 、社交網絡 (2010) 、龍紋身的女孩 (2011) 、消失的愛人 (2014) ……

每一步都是經典,每一部都曾成為話題之作。

另一位製作人是蒂姆·米勒,同樣大有來頭。

身兼數職:動畫師、視覺特效總監,而他第一次當導演的作品便是廣受好評的《死侍》。

蒂姆·米勒將《愛、死亡與機器人》當作他的夢想之作。

「它結合了我對動畫和驚異傳奇(Amazing Stories)的熱愛。幾十年來,午夜電影、漫畫、科幻小說和雜誌一直激勵著我,但它們被歸入極客和書呆子的邊緣文化,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員。我太tm興奮了,創意領域終於發生了足夠大的變化,使成人動畫成為了更廣泛文化溝通的一部分。」

由這兩位大導操刀把控,質量好絲毫不奇怪。

3.

談到項目緣起,還得從大衛·芬奇與Netflix的合作說起。

大衛·芬奇與Netflix先後合作了兩部成功的電視劇《紙牌屋》和《心靈獵人》,這為此次動畫新項目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

拍攝《紙牌屋》和《心靈獵人》時,大衛·芬奇有意打破劇集長度固定於半小時或一小時的模式。

「我們必須取消22分鐘(半小時的廣告時長)和48分鐘(一小時的廣告時長)的節目,因為這種巴甫洛夫式的分割方式對講故事來說是一種詛咒。」

「我希望每個故事都有它應有的長度,這樣可以讓故事的呈現產生最大衝擊力或最棒的娛樂效果。」

之前的《紙牌屋》將每一集稱為「一章」(chapter),就像小說的章節一樣。

大衛·芬奇形象地將看完每一集的過程比作把遙控器放在床頭櫃上,就像放下一本書一樣。

這決定了最後動畫短片有適合於故事的時長,而不是按照事先規定統一長度之作。

這對動畫公司或動畫藝術家來說,無疑更為有利。

但要求世界各地的動畫藝術家來合作不同篇幅的動畫短片,卻有著不折不扣的難度。

即便名聲如雷貫耳的大衛·芬奇,也在籌備的過程中吃下了無數閉門羹。

「這個項目很難和電影工作室達成合作,因為在一部影片中間看到演職員表在電影裡並不常見。但這些動畫短片長度不同、相互之間沒有主題聯繫的特性,對流媒體訂閱服務的天然屬性而言,卻是完美契合的。」

4.

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儘可能給工作室自由,但兩人會參與故事的選擇。

先從各種短篇小說中汲取靈感,等故事獲得版權後,米勒對劇本進行第一次修改,確定每個短片的範圍和規模。

然後,他們在全世界聯繫他們喜歡的小型動畫公司。

「長片對小工作室的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但他們擅長做非常高質量的短片,我們了解這些人,我們知道他們做了偉大的工作。」

當動畫公司決定採用某個故事,並帶著概念設計來到美國,他們開始自由運作項目。

芬奇和米勒完全將自由交給藝術家們,讓他們自由發揮。

但同時芬奇也表示「試著參與我想看的東西。我試圖參與一些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的事情,或者我們可能還不知道的觀眾是否需要。」

大衛·芬奇說:「我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對待他人」,「也就是告訴我們短片將如何運作,告訴我們你為什麼做出這些決定,然後讓他們做他們該做的事。」

5.

《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風格有意回歸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成人奇幻漫畫和卡通片,當時血腥暴力和大量裸體是常態。

僅從標題看,我們就能發現《愛,死亡和機器人》暗中向1987年發行的日本動畫短片合集《機器人嘉年華》(Robot Carnival)做了致敬。

《機器人嘉年華》由八位動畫導演執導的八部短片組成,影片以一種時而抒情、時而滑稽、時而令人不安的冷酷方式處理了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

短片幾乎沒有對白,每一集都涉及機器人,可以發現《愛,死亡和機器人》的標題也有機器人。

其中《阿基拉》的導演大友克洋 (Katsuhiro ?tomo)執導了其中的一集。講述的是在荒蕪窮困的沙漠村落,一幢標著「機器人嘉年華」的龐然大物突然出現,絢爛的煙火和奮進的音樂伴隨著陣陣歡呼聲,共同展開了對人類的殺戮。

《機器人嘉年華》就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物,最初直接發佈到視頻,與《愛,死亡和機器人》在流媒體上發布非常像。

即使是現在,《機器人嘉年華》仍然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動畫一個很好的縮影,當時日本動畫的水平遠在美國同行之上。即便是20世紀80年代的好萊塢大片,也很少出現像在當時日本動畫片中出現的科幻場景。

6.

短片資源在網上已經能夠找到。

怎麼樣,準備好開始這趟奇幻之旅了嗎?

另外問問大家:

今年奧斯卡提名動畫短片中,會有幾部來自《愛,死亡和機器人》?

註:

Amazing Stories:是 80 年代於 NBC 上播映的單元式電視連續劇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