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愛x死x機器人》:視野 | 豆瓣9.4,這部短片讓科幻迷們發了瘋

影評

大牌導演,新奇畫風,科幻題材。當這三點被發揮到極致時,《愛,死亡和機器人》能在豆瓣和IMDB拿下9.4和9.1的評分,也就沒什麼奇怪。

《愛,死亡和機器人》

大牌導演,指的是大衛·芬奇和蒂姆·米勒

大衛·芬奇的名字對於觀眾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他有著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七宗罪》《十二宮》《龍紋身的女孩》,蒂姆·米勒則是《死侍》的導演。當然,在他們的身後,有來自匈牙利,法國,加拿大和韓國等世界各地的不同電影製作團隊,創作了畫風迥異,故事天馬行空的科幻動畫短片。

大衛·芬奇(左)和蒂姆·米勒(右)

這部作品和芬奇和米勒究竟有多少關係?米勒本人在《愛,死亡和機器人》中只執導了一集《冰河時代》,而大衛芬奇,壓根就沒出現在導演列表裡。

《冰河時代》

在《冰河時代》中你看不到過多的創意迸發,它更像是一個劇情梗概和背景設定——你家的冰箱裡可能會藏有一個失落的文明,這個文明可能從中世紀開始,直到科技樹發展至飛出冰箱。

而處在觀看角度的人類自以為是神祗,卻也會被冰箱裡的戰爭核爆擊中造成傷害。這一集中米勒還用了他的御用攝影師Ken Seng和作曲家Junkie XL,據稱他們還將在米勒的新片《魔鬼終結者6:黑暗命運》中繼續合作。

《魔鬼終結者6:黑暗命運》

米勒此前在採訪中說:「它結合了我對動畫和《驚異傳奇》的熱愛。幾十年來,午夜電影、漫畫、科幻小說和雜誌一直激勵著我,但它們被歸入極客和書呆子的邊緣文化。我感到非常興奮,創意領域終於發生了足夠大的變化,使成人動畫成為了更大的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當觀眾從《愛,死亡和機器人》中感受到濃濃的復古傾向之時,也就不難回想起20世紀70年代的漫畫書。從心理恐怖到喜劇,從腎上腺素激發的動作大片,再到神話幻想題材。對比和諷刺是唯一統一的特徵;你可以認為這些小故事缺乏深刻內核,但你不可否認,這些故事本身都有巧妙的概念,令人難以忘懷。

《愛,死亡和機器人》

《愛,死亡和機器人》中,最明顯也最複雜多變的科幻元素,主要來源於動畫作品的原著小說

這些原著小說不乏名家之作,有拿過雨果獎的約翰斯卡爾齊和邁克爾斯萬維克,《蜘蛛俠:平行宇宙》前藝術總監Alberto Mielgo,以及三體的英文譯者劉宇昆。有了這一群原著作者做積澱,《愛,死亡和機器人》的風格雖然多樣,但並沒因為一個大的議題而強求風格統一,個人風格凸顯得異常純正。

《桑尼的優勢》將一個Me Too故事放到凶猛鬥獸場上,這些巨型猛獸由人類實現精神控制。

《桑尼的優勢》

《裂縫之外》是一個典型的太空冒險,但是在外星人的轉折中發生了變化,宛如一個短小的《異形》故事。

《裂縫之外》

《三個機器人》是一部關於三個機器人在一個墮落的人類城市觀光度假的緊張喜劇,當然,貓咪在這個故事中統治了天下,說不定與流媒體平台上氾濫的貓咪視頻有關。

《三個機器人》

《祝有好收穫》在蒸汽朋克的背景下,中式的狐狸精玄幻故事和時代變化帶來的機械感融合得恰到好處。而像《變形者》和《幸運13》,由於作者本人就是軍人出身,狼人士兵在阿富汗戰場的遭遇戰,及飛船迫降的戰爭場面,不亞於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

如何在相同命題中創造不同,科幻動畫又究竟有多少種可能性?《愛,死亡和機器人》給出了很不錯的解答。

正如豆瓣影評所總結:「鐵甲鋼拳版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喵版機器人總動員,色情版銀翼殺手,機甲版銀河戰隊,貓版怪形,酸奶成精版高堡奇人,盜夢版星際穿越,白蛇傳版銃夢……」明明都是講機器人的故事,但根本不用擔心審美疲勞。

《愛,死亡和機器人》

好萊塢所有科幻元素,通通一鍋燴,重新通過畫風變異創新,再打造出不同的故事。每一個機器人都有不同的造型,或貓、或狐狸、或酸奶,種類繁多到你難以想象。

從動畫風格來看,這十八集的差異更大。《證人》使用了大量手繪,能看出與《蜘蛛俠:平行宇宙》極為相似的漫畫質感,皮克斯式的可愛設計跟科幻風格搭配合適。除此之外,每一個使用動作捕捉技術,將真實與人工融為一體,如照片般逼真的CG作品,都令人非常驚豔。

《證人》

雖然不少作品都感覺更像遊戲宣傳片,而並非個人化的電影作品,但這一手技術秀,已經令真人演員們感到瑟瑟發抖。就傳統觀念而言,真人演員能引發觀眾更深層次的共鳴,並為人物賦予更多的個性。但如今觀眾的接受程度今非昔比,二十年前的科幻片對如今的觀眾來說已經顯得老舊,而誰又能預料到未來的科幻片將是什麼樣呢?

《愛,死亡和機器人》

由於主題,結構和風格的固定,《愛,死亡和機器人》也有幾個比對對象,比如《機器人嘉年華》,或者是《黑客帝國動畫版》

《黑客帝國動畫版》

《黑客帝國動畫版》由9段以《黑客帝國》系列電影世界觀為基礎生發出的短片組成,各篇的角度與風格各異,製作班底匯聚了日本、美國、韓國三地的動畫精英,風格不同,為的是填補原著的龐大背景,也在「機器人和人」的關係上做了進一步的探討。

老實說,就像是《黑客帝國動畫版》的升級版。《愛,死亡和機器人》在技術上提供更多種類,故事也有了更豐富的可能性。

科幻小說的火熱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好萊塢也已有許多優秀科幻片產出,從科幻大片到小成本的巧思,類似想法的故事並不少見,有些創作者會在觀看其他人的作品時,感受到彼此的思維在平行世界發生碰撞。

不可否認,《愛,死亡和機器人》涵蓋了大部分科幻流派,但觀眾仍然感受到有可能被觸及的盲點,或者說,這個故事原本可能被講得更巧妙。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的男女關係,人設大都是無情的超級男性和欺騙、逃避的女性。這大抵也算是所有創作者的一個共同盲區了。

《愛,死亡和機器人》

當然,創作者們有自己的想法。米勒說,這部短片作品是「給書呆子的情書」,就比如說是那些熱愛考據的科幻流派粉絲。而米勒和大衛芬奇選擇網飛,或許正是這種定位設置的必然結果。

資金雄厚的流媒體給了他們更廣泛的空間,讓這些天馬行空的創意得以實現,並且說不定還能擁有更廣闊的未來。這是一個通過小預算、小期待、小成本來實現的圖景,在未來,說不定這些重口味題材,還可以突破「午夜播放」和動畫節這僅有的兩條出路,在大銀幕上呈現。

《愛,死亡和機器人》

這種關係既有利於創作者,也有利於觀眾,特別是那些希望換換口味的觀眾——

奧斯卡和迪士尼皮克斯看夠了嗎?有時候,在大銀幕上看看希特勒的一千種死法,也挺好。

-END- 公眾號:導演幫(daoyanbangwx)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