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兔嘲男孩》影評:浪漫的情懷,愛的勇氣,和隨時跳舞的自由。

兔嘲男孩影評

10歲的德國男孩喬喬是希特勒最忠實的擁躉,他正要進入納粹青年營訓練成為一名光榮的小法西斯。

電影《少年兔嘲男孩》是一齣殘忍的童話故事,荒誕又可笑,現實又可悲。

此時二戰已經接近尾聲,德國戰敗將近。然而喬喬生活的世界依然沉浸於納粹的狂歡中,他堅信自己有一天能當上元首的親衛隊隊長。

希特勒「真實存在」于喬喬的幻想中,他不僅僅是喬喬要效忠的對象,更是喬喬最好的朋友。他始終陪伴在喬喬身邊,像是喬喬假想的父親形象,給他指引前進的方向,又像個孩子一樣幼稚地鬧脾氣——他畢竟只是一個十歲小孩的幻想,對世界的認知也像小孩子一樣簡單執拗,更像是一個特定年代產生的政治立場的標籤,最終會被粉碎。

喬喬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個善良的小孩兒。

殺掉所有猶太人,或者戰爭,對於他來說都只是日常洗腦的內容,他對生死和殘忍並沒有太多概念。

直到在青年營中,喬喬被幾個少年強迫殺死一隻兔子時,他的本能第一次漏出了柔軟的一角。

放走了兔子的喬喬,很快就遇見了第二隻兔子——藏在他家閣樓裡的猶太女孩艾爾莎。

艾爾莎一直輾轉於好心人家的閣樓裡,東躲西藏,最後在喬喬媽媽的幫助下落腳於喬喬家。

一開始喬喬和艾爾莎相互仇視,他想盡辦法要告發艾爾莎,並且不能牽連自己和媽媽。

後來的喬喬和艾爾莎成為了朋友,他發現猶太人並不是他們宣傳的那樣是長著犄角和尾巴,只認金錢的怪物。

再到後來,喬喬幫助艾爾莎撒謊,躲過蓋世太保的盤問。

喬喬的爸爸遠走戰場,姐姐英加早逝,媽媽羅茜是他唯一的依靠。

她教會了喬喬世間的美好,也讓他直視世間的殘忍。

她會細心的給喬喬繫好鞋帶,也能在壁爐裡抓一把灰抹在臉上扮演久未歸家的爸爸。

她扮演丈夫和自己跳舞,在艱難前行的世界給喬喬搭起一個避風港。

她告訴喬喬,浪漫永遠在身邊,自由的人應該翩翩起舞。

羅茜是堅定的反戰主義者,她認為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

她悄悄地做著那些被處以絞刑的人們「能做的事」,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喚起這個狂熱世界的最後一絲良知。

羅茜最終也沒能躲過被蓋世太保抓住絞死的命運。

喬喬在廣場的絞刑架上看見了自己的媽媽。

那是媽媽出門前穿的鞋子,鞋帶散著。

喬喬想起媽媽說鞋帶要繫好,他想把媽媽的鞋帶也係好,但他發現自己並不會。

於是喬喬終於只剩下自己了。

他有一腔的仇恨,但他並不知道敵人是誰。

他拿著那把標誌著納粹主義的刀,插進了一個猶太人的胸膛,最終卻只能放手。

最終,那個喬喬的假想敵,那個猶太人艾爾莎,成為了喬喬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

他們靠在一起看遠處戰火紛飛,諷刺的是,那畫面竟像依偎著看煙花一樣美。

電影《少年兔嘲男孩》透過一個孩子的眼睛展現了那一場戰爭中對處於對抗全世界的立場中的普通人的殘忍。

被社會教育成政治機器,扛槍上戰場的孩子;希望能喚起更多人的良知,卻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牽連,所以隱瞞了一切的母親;被追殺迫害,只能如螻蟻般在閣樓裡苟且偷生的少女;狂熱激進到有如傻子的普通民眾;在自己的能力範圍盡可能保護孩子不受戰爭侵害,最終死於敵手的兒童訓練營長官。

電影的最後,有一段奧地利詩人萊內·馬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的詩:

這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發生著美好與恐怖,人生卻也依然繼續前行。

媽媽羅茜教給喬喬的一切,也正是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故事——無關政治立場,無關意識形態:無論身處何地,無論是否終將死去,希望我們都能擁有浪漫的情懷,愛的勇氣,和隨時跳舞的自由。

-END-

原創:藝小萌

首發於公眾號:會點兒電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