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x死x機器人》:18篇每集短評
影評二刷網飛(Netflix)神劇《愛,死亡和機器人》後,決定為每集寫一篇小短評。 有三個前提: (1)盡量不受其他評論的影響(因此我沒有看其他人的評論,準備寫完以後再大看一場); (2)據了解很多集有文學原著的,遺憾都無緣讀過,不懂莫怪,有機會(時間)再補讀; 桑尼的優勢/Sonnie's Edge 考慮到《愛,死亡和機器人》是一個系列,作為第一集,《桑尼的優勢》很大程度上不會是最棒的一集,但需要承擔炫技的功能,吸引觀眾追番。 於是,觀眾一開始就看到了牛逼的畫面,火爆的(性、暴力等)的場景,乃至經典的科幻設定(致敬《攻殼機動隊》),還有激烈的情節衝突和巧妙爽快的結局。短短的第一集,非常完美。 不要忘記《愛,死亡和機器人》這個主題。其實三個元素,在第一集裡全部體現——桑尼的同性之愛,競技殺戮,還有機器人(機器獸和疑似機器人的那個壞女生)。 如果感興趣,可以嘗試在所有18個故事裡,去尋找這三個主題詞。 最後,《桑尼的優勢》作為第一個故事,還有另外的設計,這等最後再來說。 三個機器人/Three Robots 可能是為了緩衝第一集帶來的衝擊感。第二個故事是三個機器人在末世廢土中說學逗唱。裡面疑似有許多非常好笑但礙於文化障礙不能完全聽懂的梗。即使如此,他們的對話和表現也已足夠有趣。 最大的思考點可能不是結尾的貓,而是,機器人從何而來? 這裡有邏輯斷線的感覺。從廢土的情況來看,人類的時間線還在我們同時代,滅亡感覺更像瞬間發生的事,很多人死在工作崗位上,還有人疑似自殺(籃球館裡掛著的那位)。 那麼,誰送來這三位機器人?來自地底避難所的人類?前往太空的人類?顯然,廢土中的科技水平,既不足以讓部分人類在太空或地底得以保全,也不足以生產出如此高智能的機器人。 另可解釋三位機器人可能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也可能來自外星。但依然無法回答人類如何滅亡的問題。 最後那個人類滅亡原因的總結,雖然詩意,但更像是一種反正也解釋不了,就含糊一點處理。 為本集遺憾。 目擊者/The Witness 雖然不是我最鍾愛的TOP4之一,描述一個賽博朋克化香港的《目擊者》,大概率屬於整個系列裡受評價最高的幾集。盜夢空間式的氛圍營造,無限循環的結局,樓鳳這種獨特的香港風情,還有膠衣這種小眾性癖…… 有趣的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中,有兩集都以香港為背景展開。某種程度上,除了體現了國際社會一如既往對香港的著迷外,大概也因為香港是華人世界一處合法收看網飛的地區吧。 人形護甲/Suits 該集在整體瀰漫著陽春白雪的系列中顯的逼格不算高。但起了一種調和作用。情節簡單,觀看毫無負擔。最後的大星球環境的揭示是拔高。 致敬機甲和太空異形這兩個經典的科幻元素,很能討好許多科幻愛好者。農場背景讓人聯想到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異形》第二部,那部經典之作開篇描述一群可憐的太空墾殖團在異形的攻擊下全滅(活了一個小女孩,記得在第三部裡也掛了)的悲慘故事…… 《人形護甲》最重要的意義可能是對前幾集作品的一種調和。那種美國南方式的,紅脖子式的,家庭的,勤懇,勇敢,奉獻等保守主義的價值觀的彰顯。這多少對觀影以來陷入各種性、暴力,激進主義價值觀和藝術氛圍起了調和,甚至連畫風都是偏合家歡式的。 靈魂吸取者/ Sucker of Souls 又一部異形特色作品,另類地解讀了德庫拉伯爵(羅馬尼亞歷史上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的民族英雄,當然他眾多的殺戮,比如把人插在長矛上,後來演化成吸血鬼的傳說)。 異形或者相應的各種怪形,怪獸等,實在是諸多影視工作者和觀眾的心頭大好,類似作品經典頻出,即使是B級片票房也不錯。除此之外,這部作品沒有太可供剖析的地方,包括幾個角色塑造等,至少我說不出裡面有什麼深意。 對話估計有很多段子和俚語梗,聽不懂也沒辦法了。 當酸奶統治世界/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作為一集社會諷刺片,解讀的方向非常多元。也是一集我覺得很多地方沒看懂的作品。比如,最後酸奶離開了地球,代表了什麼呢? 如果一定要說一個理解,就是人類的問題大部分是自己作出來的,即使由酸奶統治,世界也會很好。 另外此片似乎切題不夠嚴密,有死亡(自殺的總統),有機器人(最後飛昇那一下),但愛確實沒看出來哪裡有(性也沒有)。 最大的笑點當然是,「那我們就去中國,他們會給我們一個省的。」 天鷹座裂縫之外/Beyond the Aquila Rift 毫無疑問,《天鷹座裂縫外》是這個系列最牛逼的一集,其與《狩獵愉快》《齊馬的藍》等,應該是最受普遍好評的幾部。 在名字意為「遙遠的旅途」的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和他的船員,曾多次面對女妖/女神製造的幻境。在中國的《聊齋志異》裡,也有書生在狐蟻之穴的幻境裡感受報恩的故事。 很多人都能在看的過程裡大概猜到一點方向,但不會猜到那樣的結局。這是一個震撼,配得上尖叫的結局。 但有一點能夠確認,她是善良的,可以在動畫裡發現聖母像(我二刷的時候才注意到)。 值得感慨的是,在我和一些朋友推薦《愛,死亡和機器人》時發現,一些95後的朋友,並不知道世界上有個東西叫做網非,正像ta們並不知道世界上有Youtube,推特或維基百科的存在一樣。對ta們來說,只有騰訊、阿里、百度和今日頭條的世界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何為真實,何為虛幻呢? 狩獵愉快/Good Hunting 我最喜歡的四部之一,相信也是絕大多數中國觀眾最喜歡的幾部之一。 在我看來,這一關於狐狸精、東方魔法與蒸汽浪漫的故事,完美地詮釋了如何拍好一部商業作品——以最引人入勝開始,以最令人回味結束。 從這個角度來說,《狩獵愉快》甚至比其他幾部「最好」還要好,因為不需要忍受任何的「故作深沉」,觀看體驗過於流暢舒適。難得的是,在「愛」這個範疇下,這部作品裡有愛也有性(其餘作品大部分有愛無性,或有性無愛)。 片中有很講究的細節,裡面的中國人都說中式英語,不但口音是中式的,更重要的是說話緩慢,用簡單而完整的句子,不用英美人才用的俚語。類似的細節國產片裡也有。電影《風聲》裡,黃曉明飾演一位日本軍官武田,他說中文時完全是日式中文發音,這個細節我當時覺得太細膩了。 個人有一觀點,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對於外語,應該盡可能精確地掌握詞彙的意思,少犯簡單(注意是簡單)的語法錯誤。在一定範疇裡,沒必要在口語上追求過度的地道,也不需要特別刻意的去模仿外國人說話的腔調。嘲笑那些所謂說英語口音重的非英語國家的人(如日本人等)其實沒有意義。對人的評判不是基於能把口音說的多地道。 關於蒸汽浪漫主義,有幸從小就熱愛這個門類。因為一部美好的IP(雖然這個IP的生命週期基本終了)——櫻大戰。很慚愧的說。櫻大戰、金庸系列,和紅樓夢,就是我關於愛的啟蒙作品。 掩埋場/The Dump 這個故事……雖然可能是說人生哲學的。但似乎更讓人聯想到環保方面的。 真的,我在科興樓下吃醬骨架,掃碼點單時都會留言讓他們放在一個盤子裡給我,否則我點三塊他們就默認給我三個盤子。 變形者/Shape-Shifters 是我最喜歡的TOP4之一。或許和大部分人的選擇不太一樣,以阿富汗戰爭為背景的這個故事短小動人。似乎沒有太多微言大義。但我由衷的喜歡,流暢硬派,寓意清晰。。 真要總結《變形者》的亮點,我願意指出是反轉。 片中一直在反轉:看似正常的軍人,被子彈擊中以後的反應;看似壞蛋的歧視者,最後並無任何作惡;看似睿智堅強的高級軍官,最後更像惡人…… 還有一個小反轉,觀眾看到阿富汗群山裡的他們,第一反應是美國陸軍,其實他們是美國海軍,士兵們胸前是marine(海軍陸戰隊),不是army(陸軍)…… 太小的梗了。 援手/Helping Hand 讓人脫帽致敬。真·硬核女權。此5個字外無他言。 手,作為一種象徵性,在古今中外的經典裡,似乎都有特定含義。禪宗的二祖慧可欲拜達摩祖師為師,達摩不允,說除非天降赤雪。慧可拔劍斬下一臂,鮮血滿雪地。達摩感動,收為弟子。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裡,有王子求賢者授射箭,賢者說,給我你的大拇指,王子斬去自己的大拇指(沒有大拇指就不能射箭)…… 古今中外的剛直、可敬,大概都是一樣的。 齊馬的藍/Zima Blue 很可能是B端用戶評價最高的一集。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在科幻背景下的美麗寓言。或者說,是18個故事,真正有寓言感的一個。敘事的舒緩與優美,讓人想到《聖經》式文本。 從一到無限,從無限歸於一。命題作文式的清晰道理。 另外,當面對很多返璞歸真的倡議時,還是先把雕飾的東西做到極致吧。 盲點/Blindspot 還是能讓人看到很多《攻殼機動隊》的影子,但在講完一個故事以外,並沒有太多可以發散的地方。如果唯一想讓說說點什麼。那就是考慮到製作時間線,大概有像「大表哥2」致敬的意味。 魚之夜/Fish Night 這是一個美輪美奐的故事。從畫面上來說,有一種莊子逍遙遊的感受。 我在兩個主角身上,還看到了一個希臘神話。希臘建築師達羅斯替克里特島的國王建造一座迷宮,用來關住國王牛頭人身的兒子彌諾陶洛斯。但國王擔心迷宮的秘密走漏,於是下令將代達羅斯和他的兒子伊卡洛斯一同關進迷宮裡。 為了逃出,代達羅斯用蠟製作了一雙翅膀。他告誡兒子不要飛的太低,也不要飛的太高。父子兩一起出逃,年輕的伊卡洛斯被飛翔的幸福所吸引,不聽父親勸阻越飛越高,因太接近太陽而使蠟翼融化,墜海身亡。 嚮往美好是要付出代價的。但美好卻如此耀眼。 幸運13/Luck13 有一種《變形者》姊妹篇的感覺。類似的軍旅情節,類似的畫面風格。之前提到《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中,有一種奇異的互補。《變形者》裡,主角唾棄了人類戰爭的殘暴實,又有了《幸運13》裡的,一些美好的軍人特質。兩片勾勒出了一個豐富而多元的美國,及其價值觀體系,這大概是美國強大的表徵之一。 順便說一句,裡面美國的敵國,值得猜想。從敵機的型號來看,可能是俄羅斯。如果聯繫到系列最後一個故事,對於美國主流價值觀來說,軍事上真正勢均力敵的對手和假想敵,可能還是俄國。 冰河世紀/Ice Age 是一個足夠有趣的故事。所謂芥子須彌,一粒米上有八百萬神明。另外,製作團隊,大概也是遊戲文明系列的粉絲,唯一遺憾的是,冰箱裡世界線的展開稍嫌不夠豐富。從中能發現有趣的細節比較少。 架空歷史/Alternate Histories 這集吧,感覺有一種「感覺別人都做的特別叼,我們不如出奇制勝,另外我還有很多很小圈(死宅)的笑點,乾脆拋出來」。 不過,雖然充斥沒品段子,但「愛」、「死亡」、「機器人」三個要素,嚴格按照字面上,也一個不少。 如同《當酸奶統治世界》裡最好笑的是「去找中國」,《架空歷史》裡最好笑的地方的是月球上秀肌肉的普帝。 秘密戰爭/Secret War 《秘密戰爭》之所以能成為系列中我最喜歡的T0P4之一,是因為我對宏大敘事的偏愛。對於一位喜歡歷史題材的男性觀眾,這部作品擁有足夠多令人激動的元素:蘇聯紅軍、二戰、神秘主義、怪獸、幽暗的叢林……哪一個都可以作為主菜。更何況,還有大量感人細節如蘇軍中的蒙古人,俄式英語,槍械與薩滿等等。 作為《愛、死亡與機器人》第一季的結尾之作,《秘密戰爭》實至名歸的。前面也提到了,系列裡的許多作品是互補的。 用第一集《桑尼的優勢》和《秘密戰爭》相比,兩者的畫面同樣出色,同樣有大量的暴力場景。但《桑尼的優勢》描寫我們未知的將來,《秘密戰爭》展現虛構的過去,《桑尼的優勢》是女性主導,女權的,反保守主義的,《秘密戰爭》裡則沒有一個女性角色,其選擇體現的甚至是蘇聯—俄羅斯式的自我犧牲與奉獻。 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性:人類的靈魂中,有高貴的一面。 這是首尾兩集殊途同歸之處。 我以為,也是《愛、死亡與機器人》系列一個重要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