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影評:地球出入境調查手冊,從《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解鎖黑超歷代精華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影評

五分鐘內我要這套電影的全部資料!

其實我更加喜歡《黑超特警組》這個名字。

同樣,這篇綜述性的文章在日誌區也有備份: 五分鐘內我要這套電影的全部資料!解鎖電影《MIB星際戰警》系列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身邊出現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現象。比如當我們看到那些身穿黑色西裝帶黑墨鏡的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不是黑社會,而是「臥槽,MIB星際戰警來了」;然後在明星八卦報道以及時尚圈裡,他們管太陽鏡叫「黑超」; 直到現在,現實中一些超級牛的人也被大眾稱之為「外星人」。比如喬丹、羅納爾多。

這是一種流行文化,而且做拜這套電影所賜,當一套電影足以影響文化潮流的時候,我們也見證到電影的魅力與強大之處。

從1997年到2019年,23年的時間,四部電影,《MIB星際戰警》這個IP薪火相傳,到了第四部《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熟悉的配方,不一樣的味道。

斯皮爾伯格擔任監製,《速激8》的導演、漫威組合雷神與女武神的搭檔,有句話叫做「柳暗花明」,經歷了前三集的發展,《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與其說是外傳,倒不如稱之為承上啟下。因為這部電影在這個科幻電影群雄征戰的時代,為這個老牌科幻電影IP拓展了未來。

簡單而言,該片延續該系列一貫的世界觀精華和規則設定,同時也打破了舊桎梏,為該系列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可能。用時髦的話,這叫「開發MIB星際戰警宇宙」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很有可能是2019年,或者這幾年最具爆款的科幻喜劇了。

所以這裡有必要帶領大家回顧一下《MIB星際戰警》系列,可以勾起老觀眾的無限回憶。也可以讓新觀眾更加瞭解這個系列,從不同角度,預熱新作。

當然主要是科普一下,為什麼這個系列非常容易讓人入坑。

PS,《MIB星際戰警》是我四部最喜歡的科幻電影之一,除了我的入坑電影《回到未來》之外,其餘三部都出現在96、97年,那兩年的科幻片給正值小兒童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三部分別是:讓我第一次感到科幻電影如此壯觀且熱血的《獨立日》、讓我第一次覺得科幻片可以嚇死人的《黑洞表面》,以及第一次覺得科幻電影也能如此有趣的《MIB星際戰警》。


一、起源:全新全異的超級IP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故事,想必熟悉該系列的觀眾都不會陌生,無非是MIB星際戰警打外星人保衛地球的故事。只不過本片這次將視角投向了國際,從英國到摩洛哥再到意大利,更像時髦的間諜片了。主角也從之間的黑白配,換成了男女檔,有了性別對位。

這個看似「舊瓶裝新酒」的故事,無意間拓展了這個系列的格局,將原本紐約片警兒的格局,增進到了全世界。這一切還要從1997年說起。

好萊塢科幻影片有千百種,一部原創世界觀的電影能夠脫穎而出相對困難,而《MIB星際戰警》最終卻完成了這個任務。要知道,該片在1997年公映時,這套「原創」科幻電影最終的表現絕對是超出預期的,因為關於該片的大多數前期判斷,都是將其當做B級片來對待的。

看過《MIB星際戰警1》的朋友應該都了解,電影中充斥著奇形怪狀外星人,且絕對不是主流特色的那種,什麼蟑螂、章魚、蠕蟲應有盡有,還有披著人皮的大蟲子,乍一看就跟80年代科幻恐怖片中跑出來的一樣,比如《試管人魔》《異形再現》《突變第三形》等等,只不過用了當時的全新的化妝技術重新包裝了一下而已,再加上其原著漫畫也是小眾,所以本片定位就是20世紀末的亞文化科幻片。

雖然有著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擔任監製,但電影格局還是不大,別看有著地球危機,但表現出來的就是城市守衛戰。

兩位主演在當時也不是什麼大牌,湯米·李·瓊斯雖有奧斯卡影帝加持,但多數還是黃金配角,很少有挑大樑的時候,而《MIB星際戰警1》老影帝可是第一主演哦!威爾·史密斯還是電影界的半個菜鳥,雖然他領銜的《獨立日》全球票房達到8億美元,但片酬也不過500萬而已。這個情況延續到了《MIB星際戰警》中,他同樣得到的是500萬片酬,比湯米·李·瓊斯還少200萬。

基於此,《MIB星際戰警》在當時的定位就是B級范兒的科幻片,製作成本中等偏上(9000萬),風格偏於亞文化,沒想到最終該片北美票房比斯大爺自己導演的《侏羅紀公園2:失落世界》還要高,僅次於《泰坦尼克號》, 全球拿下了5.8億,這個成績讓製片方索尼做夢都能笑醒。

其實以發展的眼光來看,《MIB星際戰警》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但偶然中也是必然的結果。五大亮點了解一下!


★世界觀

《MIB星際戰警》以都市傳說中的「MEN IN BLACK」作為主要的設定,將外星人設定為暫住在地球上的流民,而且由專門的組織管理,發放暫住證。並且還延伸出一整套組織體系以及行為準則,以及稀奇古怪的各種道具載具。這種設定不僅能拉近觀眾,更能凸顯黑色幽默感。

如此世界觀的建立不但滿足了人們空想的需求,同時也跟現實接了地氣,看起來自然是爽快無比。事到如今,很多科幻奇幻文學、甚至網絡爽文,都喜歡虛構一個XXX組織或者「某某組織」,來作為世界觀的一個支點。要說這種設定來源於《MIB星際戰警》恐怕也有不服的,但必須肯定的是,這樣的虛構組織大行其道的設定,是在「MEN IN BLACK」之後才開始的(當然這裡面還有哈利波特的功勞)。

至於原因嘛!很簡單,加入神秘組織,人類ID、指紋等檔案全部被消除,僅留下名字首字母,隨身攜帶各種高科技武器,還有鋼筆型「記憶消除器」,閃一下就可以抹去對方的記憶,簡直可以為所欲為。有逼格有腔調,打破現實束縛,爽啊。

★相聲組合

很多人把《MIB星際戰警》的巨大成功歸功於雙主角搭檔的設定,一位老辣死板,一位冒失話多,這種一張一弛,菜鳥與老將的搭配借鑑了如《致命武器》《探戈與金錢》等好萊塢經典影片的元素,換做我們熟悉的語境,他們就是說相聲的。

這樣搭檔警探,在好萊塢很常見,但要論在科幻片中那就開了先河了。黑色幽默和插科打諢笑料的引入,打破了向來嚴肅的科幻電影格局,也打開了該片從亞文化走向主流文化的大門,喜劇,是《MIB星際戰警》成功的第二大利器。

★外星卡哇伊

片中的一些具有典型B級科幻片範兒的外星人角色,倒也是腦洞大開。因為當時主流觀眾對外星人的印象不是大腦袋ET,就是異形一般的張牙舞爪。片中這些奇形怪狀的外星人,在好萊塢傳奇特效大師里克·貝克的符合電影風格的打造下,讓觀眾發現原來「異形」也挺可愛。

沒錯,縱觀《MIB星際戰警》系列的外星人,雖然都像從恐怖片裡跑出來的一樣,但經過造型師略加修改,竟然還挺萌。喜劇片的定位讓電影中的外星人必須走呆萌路線,這樣決定了它們雖然造型奇葩,但基本都屬於大眾可以接受的範圍,甚至有著一定的二次元風格。

★科幻探案

沒錯,很少有將科幻片拍成偵探電影的,這也是《MIB星際戰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懸疑+探案的科幻設定,前三部《MIB星際戰警》都是標準的警察電影,第四部格局大一些,是全球特工電影。

以第一部為例,電影以當時最火爆的劇集《X檔案》為靈感,逆向創造了一個外星人無處不在的世界。故事參考了著名的犯罪片《法國販毒網》,而且電影中超炫的武器、變形飛車以及各種小道具,明顯來源於007系列,據製片人帕克斯所言,《MIB星際戰警》直接參考的是《金手指》

PS,除了上述四大亮點,還有一個隱藏的「第五大賣點」,咱先賣個關子,文末再挑明。


彩蛋:流行文化指南

誰也沒有想到,轟動一時的《MIB星際戰警》系列,除了電影領域的商業回收之外,還引領了流行文化。比如:

世界觀設定影響了很多作品,後來諸多科幻片如《第九區》、美劇《V星來客》等都受其影響,當然還有小賤賤的大爛片《冥界警局》,而且我們的網絡小說《妖精管理局》也幾乎照搬了這個設定,並改編成電影《二代妖精》。

西裝配墨鏡,而就是這種簡約隨著影片票房大賣而風行。劇組當年給史密斯配備的是雷朋「Predator 2」款墨鏡,影片上映後,雷朋眼鏡銷量大增,從160萬副飆升到500萬副。「黑超」一詞也隨即流行,現在明星戴墨鏡出街,我們常送他們一個詞——「黑超遮面」。


發展:三部曲的背後故事

對比影史很多成功的大IP,《MIB星際戰警》系列也算是比較特殊的,因為橫跨20年,之前僅拍了三部電影,而且還用著同一班底,從監製斯皮爾伯格、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以及兩位主演,一直沒有變。您要說這個系列受歡迎接著拍,這個沒有異議,但橫跨10年主創陣容沒變,這是相當少見的。

這就是為什麼第四部《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肩負著「開發MIB星際戰警宇宙」的功能了,尤其是結合前幾部的發展,這個趨勢更加明顯。


★第一部:科幻IP的誕生

前文說過,《MIB星際戰警》當時的定位是B級喜劇片,根本沒將其當回事,所以這個項目自從1992年立項以來,就一直磕磕絆絆。

1992年,索尼拿下了《MIB星際戰警》漫畫的版權,製片人沃爾特·F·帕克斯跟勞里·麥克唐納是夫妻檔,這兩口子負責這個項目,或許當時他們沒有料到,這對夫妻服務《MIB星際戰警》系列一直到了今天。

最初,索尼找人寫了一版很忠實原著的劇本,預計電將於1994年公映,導演最初人選有《笨賊妙探》《飛天法寶》的喜劇導演萊斯·梅菲爾德,以及牛逼的昆汀,後來又換成了現任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因為導演剛拍完黑色電影《阿達一族》,索尼覺得這位很適合拍這種B級科幻故事。

巴里接手之後,不滿意這個劇本,隨即跟編劇一塊修改,結果這一改就是兩年,最終電影呈現的故事早已面目全非,跟原著漫畫差個有十萬八千里,電影也延期到了1997年公映。

隨著1994年製片人夫妻檔入職斯皮爾伯格的安培林公司,斯大爺業作為監製加盟,演員陣容從最初的《老友記》的大衛休默和老牛仔伊斯特伍德,換成了如今的黑白搭檔,並且製作費小有超支。

最終電影的成功證明改動是正確,電影的續集馬上啟動,但正因為最初定位的問題,使得《MIB星際戰警2》遇到了一定的問題。

彩蛋:里克·貝克

電影形形色色的外星人設定,要歸功於好萊塢傳奇特效大師里克·貝克,這位精於製作傳統模型與特效化妝的老爺子包辦了《MIB星際戰警》前三部的特效,為了配合影片最終高潮戲,大師專門打造了一個電動的巨蟲模型以供劇組拍攝,但沒成想劇本後來由於需要進行了修改,而反派的大蟲造型也直接使用了CGI技術搞定,大師這下確實挺鬱悶的。不過最終他還是憑藉自己出神入化的手藝摘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化妝獎,總算是沒白忙活。


★第二部:植物大戰殭屍

《MIB星際戰警2》卻並沒有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緊跟著上馬,是由於幕後對電影格局一直扯皮來著。

也有人認為電影格局要大,畢竟外星人毀滅地球的故事,結果第一部連太空的鏡頭都沒幾個,就紐約「片兒警」的故事:「您都續集了,拍大點唄」,但有人表示反對,電影要延續首部曲的風格就行:「這才是我們區別於其他科幻片的特色」。

結果趁著索尼舉棋不定的途中,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跟威爾·史密斯眉來眼去,二位搭夥混搭了蒸汽朋克與西部片元素的《飆風戰警》,雖然電影拍砸了,但還是直接將威爾·史密斯推向了「史皇」的寶座。索尼深知史皇對於續集的重要性,任憑其獅子開口,用2000萬美元加10%的淨收入分成,令他欣然回歸。

原來的編劇大衛·凱普加入到《蜘蛛俠》劇組,新來的不堪大用,致使影片在包袱跟趣味性方面遠遠不及上一部。劇情沒有獨到之處,人們所看到的幾乎都是對上一部的蹩腳模仿,這也直接導致影片雖然大賣,但風評普遍不佳。好在大反派從第一集的面貌可憎的大蟲子,換成了美女植物,更加符合主流審美了。

電影最終全球票房4.4億,不過對於這部投資就達到1.4億的影片來說,索尼哥倫比亞開始慎重考慮是系列的續集了,即便要拍也一定要有絕對靠譜的創意才行,畢竟對於一部系列影片來說,接二連三的走下坡路簡直就是自掘墳墓,與其自毀招牌,倒不如將其雪藏(這要為索尼點讚)。

★彩蛋:影史最佳CG角色

《MIB星際戰警2》最大的特色還是在於里克·貝克的特效化妝,受限於第一集成本有些遺憾的老爺子,在更高的預算下大展拳腳,《MIB星際戰警2》的外星人種類是三部中最多的(就連里克·貝克自己也演了一位外星人),而且在第一部中小露一面的狗狗探員F,以及搞笑的蠕蟲外星人團夥(WormGuys)在第二部中戲份大增,深受觀眾喜愛。
當年《娛樂週刊》還將蠕蟲外星人列入了「影史最佳CG角色」的單子中。至此,他們沒有缺席過任何一部《MIB星際戰警》電影,包括最新的《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


★第三部:大家一起來穿越

索尼雪藏了《MIB星際戰警》系列,一停就是8年。不過在21世紀的頭十年超級英雄橫空出世的階段,「小格局」的《MIB星際戰警》系列,倒是沒被忘掉,歸根結底還是別具一格人設和笑料,以及腦洞大開的設定,沒有被大奇觀電影和無數跟風者所掩蓋,反而《MIB星際戰警》在時尚圈和遊戲界竟然還翻紅了。

2009年前後是索尼比較艱難的階段,《蜘蛛俠4》流產,耗資2億的《007:大破量子危機》口碑和票房均不盡人意。急缺IP的索尼在同年SHOWEST展會上,宣布了《MIB星際戰警3》的啟動。剛跟索尼拍完《全民超人》的威爾·史密斯也與貴公司有著愉快的合作經驗,於是「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敲定史皇回歸。

隨後,包括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主演湯米·李·瓊斯等鐵三角陣容全部回歸,導演還拉上了「滅霸」喬什·布洛林,當這位42歲,卻要飾演29歲的年輕版「K探員」。故事線索也涉及到了當時最為火爆的穿越時空,世界觀格局迎來了系列創始以來的首次拓展。而且為了這次「拓展」,電影的製作周期接近兩年。

最終電影預算給出了一個驚人的數字:2.25億美元

好在電影比較爭氣,雖然北美票房表現一般,但全球拿下了6.5億,成為系列最強。電影算是三部曲的句號。包括史皇在內的主創們都表示系列完結,但索尼並不這樣想。

彩蛋:史皇的創意

其實早在2002年也就是《MIB星際戰警2》公映的時候,威爾·史密斯就曾對導演談起過自己對於第三集的一些設想,而回到過去尋找K探員就是這其中最為有趣的點子。結果史皇碰了一鼻子灰,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對這個想法並不感冒,隨著續集的無限期擱置也就扔在了那裡。不過等到項目再次啟動的時候,大家才發現這確實挺好玩的,那種嬉鬧諧趣的調調正是《MIB星際戰警》電影系列一直追求的,不是嗎?


三、結果:交叉世界觀?

三部曲就完結?這可對不起這個影史最著名的科幻IP之一。

沃爾特·F·帕克斯和勞里·麥克唐納這對老搭檔,從1992年就在一起服務《MIB星際戰警》了,當然捨不得了。這兩口子沒事就裹在一起搞事情,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拓展《MIB星際戰警》的未來

沒錯,也該著當年首部曲本來一個小格局的科幻趣味小品,無心插柳搞成了爆款,後面兩部說實在都沒有脫出這個範疇。但再拍新作的話,無論如何也不能循規蹈矩了。人家漫威都復聯集結了,007都開始走文藝路線了,你個《MIB星際戰警》還搞追外星人,顯然有些落伍。

於是,兩位製片人夫妻檔就整天混在一起,總想弄大新聞

★《龍虎少年隊》X《MIB星際戰警》

這個主意是索尼大老闆想出來的,當時查寧·塔圖姆和喬納·希爾的兩部《龍虎少年隊》風頭正勁。二者的共同點都是探案,都是二百五的搭檔,路子都是搞笑。如果《MIB星際戰警》真的能跟《龍虎少年隊》搞在一起,兩大IP強強聯合,不但可以成功拓展《MIB星際戰警》的世界觀,而且可以將「外星人的觸手」伸向青少年。

但其中最大的阻隔,就是兩部作品的受眾,《龍虎少年隊》是如R級大片,粗口fxxk滿天飛、笑料都是褲襠以下;《MIB星際戰警》系列雖說惡搞一些,但起碼還是如假包換的PG-13級。

這個項目進展如何,最起碼從當年朝鮮黑客入侵索尼電腦曝光出來的資料顯示,這個交叉世界觀的大戲,索尼方面還挺重視,已經開始前期籌備,片名都定好了,叫《MIB星際戰警23》,但從目前動向來看,最終未能成行。

★國際任務

一個六歲女孩偶然遇到了一個外星人,但是不知怎麼沒有被消除記憶。這個女孩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努力去尋找那個追蹤著外星人的神秘MIB星際戰警。。。

這是他們當時琢磨的另一個想法,比起《MIB星際戰警》系列主角都是被動入夥的格局,這個新想法,為MIB星際戰警組織設定了一個迷妹,主動加入組織的菜鳥。這就是《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


四、未來:MIB星際戰警宇宙

製片人該片定義為「衍生片」,就是外傳。原因有二:

★其一,漫威搭檔

除了對《MIB星際戰警》系列一往情深的製片人搭檔之外,監製斯皮爾伯格也回歸。但其他人都沒那麼幸運了。威爾·史密斯跟李安拍《雙子煞星》沒有檔期,導演巴里·索南菲爾德、主演湯米·李·瓊斯都處於半退隱狀態,特效大師里克·貝克更是拿了七座奧斯卡小金人之後,在2015年宣布「老子退休了,別找我了!」。

主創陣容無法回歸,乾脆不如推倒重來,《偷天換日》和《玩命關頭8》的導演F·加里·格雷接棒,《鋼鐵俠》《大黃蜂》的編劇搭檔馬特·霍洛維和 阿特·馬庫姆,主演陣容就是我們熟悉的漫威組合——鎚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與女武神泰莎·湯普森,以及「營救老爹」連姆·尼森。

其中,女武神就是故事構思中MIB星際戰警組織的迷妹,故事設定她飾演特工M在倫敦執行任務時,遇到了一位帥哥探員H,就是雷神。

啊,電影裡有一段關於鎚哥的超級彩蛋,絕對爆笑。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繼續致敬了靈感來源的007系列,H是一個帶有點邦德氣質的英國特工,喜歡單乾,而且狂妄自大。影片中也有一些微妙的浪漫關係,特別是當湯普森(特工M)被要求去與H的外星人前任(麗貝卡·弗格森)戰鬥時。

這麼說吧,兩位主演在《雷神3:諸神黃昏》中擦出的火花在這一部MIB星際戰警中也將會延續下去。

★其二,國際視野

儘管之前的三部故事基本上都沒有離開紐約,最新的這一部MIB星際戰警故事將發生於摩納哥的馬拉喀什,以及MIB星際戰警在倫敦的總部。所以該片的英文名叫做「Men in Black International

沒錯,該系列從「科幻版的《法國販毒網》」,變成了「科幻版的《碟中諜》」,當年在《MIB星際戰警2》開拍之初爭議的話題終於落實,本片也肩負著「拓展MIB星際戰警宇宙」的重擔,電影中男女搭檔的性別差異、國際上不同文化和地域風格的外星人呈現,乃至間諜和內鬼的設定,都是這個系列的新鮮血液。

該片整體新潮了不少,而且敘事方式呈現出舊時間諜片的質感,曾有一段內容,我以為是在看科幻版的《北非諜影》。

但是有一個東西沒有變,那就是《MIB星際戰警》系列的五大不可或缺的賣點。好了,現在可以揭曉第五大亮點了:

在所有嬉笑打鬧的《MIB星際戰警》系列電影中,奇異的世界觀設定下,對現實世界的諷刺和映射,是該片電影之外的特殊屬性。

畢竟追跡非法入境的外星人,聽上去就是一個惡搞的笑話。但如果將其放置在現實語境中,那效果就不一樣了哦!這是硬科幻電影的標準路數,就像製片人帕克斯所言:「至少我們想要讓影片盡可能地反映出當下的世界。」

彩蛋,那些客串的大腕

讓現實大牌明星客串《MIB星際戰警》,一直是該系列的保留曲目,也是十足的惡趣味,就是讓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顯得更加超現實一些。

第一集,是史泰龍、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以及「企鵝人」丹尼·德·維多等人(在監視器上一晃而過)。

第二集是已故天王邁克爾·傑克遜,他在片中飾演一位想要加入MIB星際戰警組織的特工M

第三集是比爾·蓋茨,Lady Gaga,賈斯汀·比伯,大衛·貝克漢姆,還有姚明。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呢?大家去電影裡找吧,反正是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喜劇明星!

我唱歌跳舞Rap打籃球可以嗎??呃......不是他......


彩蛋的彩蛋:MIB星際戰警的真實傳說

《MIB星際戰警》系列改編自同名漫畫,原著漫畫沒什麼可說的,基本電影早已改的連作者自己都不認識了(如今漫畫已被漫威收購)。但根據漫畫故事為基礎的動畫版《MIB星際戰警》值得一提,動畫片從1997年一直播映到2001年,總共四季53集,曾經引進過國內,不少朋友可能對動畫版會有些印象。

但漫畫絕不是憑空捏造,也是有靈感的。

MIB星際戰警(Men in Black)也被稱為Horlocks,最早見於1947年羅斯威爾事件,在50-60年代活動達到巔峰

有人說他們是美國政府的秘密特工,也有的說是「小灰人」的偽裝,還有認為是「爬蟲族」的生化機械人等等。他們通常面無表情,穿著黑色的帽子、西裝、領帶、大衣,喬裝成不起眼的推銷員。(在《MIB星際戰警2》中,還致敬了這一年代

早在1973年,美國《宇宙新聞》雜誌便發表了一篇研究「MIB星際戰警」的專論,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的反響。該文作者以大量的「事實」證明,「MIB星際戰警」在地球上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很遠的過去:幾個世紀以前,「MIB星際戰警」的活動遠沒有像現在這樣頻繁和公開;因為「MIB星際戰警」果真肩負著保護他們那個種族的使命。

如今「MIB星際戰警」之所以頻頻露面,是因為他們所受到的外星人甚至飛碟學家們探索的威脅要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總之,這篇文章的結論就是,地球特麼要完蛋了,大家自求多福,享樂為上,沒錯,誕生在同期的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裡也是這麼說的。

PS,《MIB星際戰警1》裡也有對該小說的致敬,就是那句「坐計程車逃不出銀河系」的台詞,《銀河系漫遊指南》的原名就是「銀河系搭便車指南」。

但也很多風流人士表示,MIB星際戰警與許多其他陰謀論同時出現,是由於當時美國的白色恐怖及麥卡錫主義致使許多人士遭到逮捕,再加上冷戰氛圍,「MIB星際戰警」這個組織,是大眾對世界的不信任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不滿情緒的映射。

而且這部分人也是diss《MIB星際戰警》系列電影的主流群體,他們認為如今通過電影把這種象徵恐怖的組織塑造成搞笑且保護地球的英雄人物,這是非常錯誤滴!


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烏鴉·火堂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