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影評:雷神和女武神再就業,一個跨越了22年的科幻傳奇

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影評

1997年,當沉寂多年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重新開啟了「前傳三部曲」製作的同時,另一部同樣與外星人、與宇宙冒險有密切聯繫的電影也在人們的輕視中,悄然登場。

在處於「巔峰時代」的威爾·史密斯和已是好萊塢巨星的湯米·李·瓊斯共同演繹下,在導演索南菲爾德和監製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融合打造下,原本只存在於原作漫畫中的MIB星際戰警和外星人故事被完美地呈現到了大銀幕之上。《MIB星際戰警》憑藉著自身優秀的品質和劇情,躍居當時的票房榜首位,獲得大眾與媒體的一致認可。

多年後的今天,這部電影已然發展成為影史上又一個經典科幻電影系列,成為無數後來同類型電影模仿對象,回過頭來看整個系列電影的發展充滿了開創性和戲劇性。

傳奇開始:從漫畫到電影的跨越

作為同樣由漫畫改編而來的電影,《MIB星際戰警》可以說是新時代漫改電影的開端,它大規模的拍攝資金和大量運用電腦特效,並採用現代電影工業的商業化生產模式。

《MIB星際戰警》漫畫的歷史很短,和DC、漫威那些動輒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典IP作品不同,《MIB星際戰警》是漫畫家洛厄爾·坎寧翰(Lowell cunningham)創作並由Aircel Comics公司於1990年首次發行的漫畫作品。

在短短幾年裡,漫畫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和新奇夢幻般的故事人物很快就讓它在北美的漫畫界獨樹一幟,並且獲得影視改編的機會。

雖然《MIB星際戰警》獲得了電影公司的青睞,但是卻並沒有打動好萊塢的一眾電影人。

眾多影星都曾明確拒絕出演該片。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衛·休默和出演過《蝙蝠俠與羅賓》中「羅賓」一角的克里斯·奧唐納等。同樣的幾位大名鼎鼎的導演也對執導該片表示了明確的拒絕,例如拍了無數爽片的昆汀·塔倫蒂諾和約翰·蘭迪斯。

當然,影片後來所取得的成功,讓很多人都為當初的決定而後悔不已。

在遭遇無數拒絕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威爾·史密斯的出現可以說讓陷入困局的電影製作重獲生機。而在斯皮爾伯格的堅持下,湯米·李·瓊斯也被拉入電影的主演陣容中。就這樣,為電影成功奠定基礎的「鐵三角」正式成立了。

在《MIB星際戰警》電影上映同年,它的系列動畫電視劇也開播。其實不少人最開始接觸《MIB星際戰警》並不是因為電影,而是先看動畫才知道有這麼一個漫畫IP。

初戰告捷後:緊鑼密鼓的續集製作

《MIB星際戰警》所講述的起源故事放在今天好萊塢大片氾濫的年代可能會顯得有些老套和過時。但是在90年代末期,這樣一部摻雜著鮮明個人風格特點與對現實社會戲謔的科幻喜劇,可以說為那些不喜歡「星球大戰」系列那種華麗而喧鬧的太空歌劇風格的新一代美國青少年觀眾提供了關於宇宙和太空的另一種想象。

在不久的未來,外星人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受地球政府的要求,秘密隱藏生活在地球,並且受到MIB星際戰警組織的嚴密管控,這就是故事產生的背景設定。電影在一開始主要有兩條故事線,外星人入侵導致的地球危機和威爾·史密斯主演的J逐漸從菜鳥到英雄的蛻變。

隨著故事情節的不斷推進和矛盾衝突的積累,兩條故事線最終合二為一。對於片中怪物和反派的印象早已磨滅,但是時至今日,依舊能夠記得影片最後那個頗有韻味的結尾:J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MIB星際戰警,而K也選擇了消除自己的記憶,告老還鄉,選擇去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片尾的動畫更是讓人細思極恐,向銀幕前的觀眾拋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所謂的浩瀚宇宙又或許只是一粒玻璃球,一個別人手中的玩物,那麼我們又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生?那麼人世間那紛紛擾擾,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的爭鬥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系列第一部電影用不到一億美元的投入取得了全球近6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之後,電影的投資方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幾乎瘋了。

在續集製作鐵板釘釘的同時,《MIB星際戰警》的這次成功也為《蜘蛛俠》等系列漫改電影的登場奠定了現實基礎。它證明了漫改電影所具有的強大發展潛力和無限市場利益。

然而,加大投資和原班人馬的全數回歸,卻並沒有讓續作取得和第一部同樣驚人的成功,4.4億美元的收入讓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對這個系列的進一步開發產生了懷疑。

加之此時《蜘蛛俠》電影票房大賣、口碑爆棚,與其開發這種另類、重口味的科幻電影IP,不如對更有觀眾基礎的超級英雄蜘蛛俠進行長遠開發。在這樣兩權相利取其重的現實考慮下,《MIB星際戰警》系列電影的就此擱置似乎成為了命中注定。

但是時隔多年後回溯,特效技術的發展讓電影相比前作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且在電影故事與劇情的深度上,第二部電影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透頂。

電影另闢蹊徑,沿用第一部中的尋找與求生套路,只是這一次變成了J為了拯救地球而去尋找早已告老還鄉的K。

同樣的兩個人物與故事情節,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成就了不一樣的精彩。可非要說電影的弊病,莫過於商業化的路線與故事劇情上的緊湊不一。

在成功刻畫兩個心境不一的角色現狀之後,急轉直下的角色反轉和隨之而來的拯救地球套路,讓電影似乎就是對原作的照搬照抄,而且在角色轉變的鋪墊和反派刻畫上,甚至不及前作,讓原本充滿創新的亮點化為流俗下的泡影……

終局告別:時空穿越下的黯然落幕

2011年,當迪士尼憑藉著一眾公主和剛剛收購的漫威影業、盧卡斯影業在好萊塢呼風喚雨,當派拉蒙憑藉著變形金剛、碟中諜以及星際迷航等經典IP在電影製作中佔據一席之地,當華納帶著樂高大電影、DC漫畫宇宙以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席捲全球銀幕,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顯得黯淡無光。

影片製作的不斷失利讓它不得不努力尋找一個可以打翻身仗的作品,「MIB星際戰警」這個時隔多年,止步於兩部系列電影的IP,再一次成為了哥倫比亞的救命稻草。事實證明,這一次,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

電影工業的不斷發展、特效技術的日益成熟、主打情懷牌的劇情發展以及充滿強大號召力的兩個好萊塢巨星,使得《MIB星際戰警3》的製作本身就充滿了亮點,全球近7億美元的票房也成為了系列電影的票房之最。

《MIB星際戰警3》的故事主題與兩部前作一脈相承,都是關於追尋自我與重歸現實,如果說第一部是關於J的成長與K的追尋,那麼第二部則是J的堅持與K的迷失,第三部則承接上一部更加深入的表現了J追尋K,同時也是追尋自我的路程。

穿越這個梗幾乎成為了所有科幻電影系列邁不過去的坎,從《回到未來》到《魔鬼終結者》,再到《MIB星際戰警3》和《復仇者聯盟4》。而《MIB星際戰警3》的穿越相比其他作品的絢麗花哨與天馬行空,更多的是致敬時代。

關於上世紀60~70年代的故事,這二十年幾乎成為好萊塢半個靈感源泉了。你可以看到《驚奇隊長》、《X戰警:第一戰》、《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藝術佳作都能使之成為電影的最佳背景。

而電影也正是深諳這一點,《MIB星際戰警3》中的60~70年代,充滿了人們對科技發展的敬畏,對時代浪潮的無奈。

在荒誕與戲謔中,電影中對於現實與夢幻的融合,夾雜著主創者的個人風格與思想觀念為觀眾展現了一個超越以往的「美國夢」。

同時也為「MIB星際戰警」系列增添以往未有的現實主義色彩,並為三部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新的時代:從阿斯加德延續到紐約的混搭

在《MIB星際戰警3》拍攝時,系列電影導演巴瑞桑菲爾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MIB星際戰警3》雖然不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但卻可能是「K探員」和「J探員」故事的終結。

果然,時隔七年之後,當早已被人遺忘的「MIB星際戰警」重回銀幕時,即便是滿懷不捨,威爾·史密斯終究還是告別了「MIB星際戰警」這個角色。

在以斯皮爾伯格為製作人的原作創作班底構思下,新的故事不再是關於「K」與「J」,而變成了雷神與女武神……噢!不對,是「H」和「M」。

「軟重啟」之後,新時代的「MIB星際戰警」也不再局限於美國,這一次的故事焦點轉到了美國的老大哥英國。

作為有史以來最優秀MIB星際戰警之一的H,在「MIB星際戰警」組織遭遇到史無前例的危機之時,且還有內鬼的情況之下,只能依靠菜鳥搭檔――新招募進來的M探員踏上異國他鄉的亡命之旅………

預告片中,相比第一部《MIB星際戰警》中,受時代限制而粗糙不堪的特效製作,《MIB星際戰警:全球通緝》展現了今天好萊塢電影工業以假亂真的特效製作標準。

從「漫威電影宇宙」超越過來的兩位超級英雄,持著科幻化的巨型槍暴擊外星人,騎著摩托飛行器橫行倫敦街頭,或者相依為伴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穿梭。

更不用提,那些超越前作,在完美特效技術下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外星生物。單是目前預告片中曝光出來的畫面就已經完美的超越了前幾部的特效製作和場景畫面。

再加上《颶風營救》系列的「硬漢特工」連姆·尼森加盟,這部軟重啟的「MIB星際戰警」新作想不火都很難。

對於這部即將上映的科幻鉅作,相信還沒有從《複聯4》終局之戰中走出來的影迷們即便沒有看過《MIB星際戰警》系列前作,也一定會為了「雷神」和「女武神」再一次走進影院,一睹「MIB星際戰警」風采!

也希望系列電影能夠一如既往的在滿足視覺驚艷、喜劇效果同時,擁有自己的思想內核和對世界特有的思考,為未來的續作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作者崢道,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迷影生活」,DC、漫威、科幻、奇幻、歐美、經典電影推薦、熱映大片深度解析,關注「迷影生活」就對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