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自由的舞有多麼的可貴
兔嘲男孩影評文/夢裡詩書
從納粹統治下德國孩子的視角去看待納粹的一切,《兔嘲男孩》在伊始用清新明亮的色彩讓人彷若置身一出惡搞的喜劇童話,然而伴隨著納粹的大廈將傾,電影在天真爛漫之後所一展的殘酷,不僅是對納粹醜惡的辛辣諷刺,更將孩子心中那一抹淳樸的真善躍然光影。
在《兔嘲男孩》的開篇,電影完全讓人嗅不到一絲關於戰爭的殘酷,紀錄片展露著人們對希特勒著魔般的愛戴,生長於納粹鼎盛時期的十歲德國男孩喬喬,參加了希特勒青年團,雖然在訓練時不信被手榴彈炸傷了自己,但媽媽對喬喬無微不至的愛護,看似兇狠卻內心柔弱的教官上尉,總是會搞砸事情胖胖可人的好友,以及喬喬還有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偶像朋友希特勒,電影一直展露的都是幽默與溫馨,然而這一切卻又都為接下來的殘酷埋下了伏筆。
每一個孩子的世界觀都是一張白紙,你給他灌輸什麼,他就會相信什麼。耳濡目染納粹思想的的喬喬,臥室中張貼著納粹的宣傳海報,將猶太人醜化成惡魔,自己的人生夢想也是有朝一日能成為希特勒的親衛隊長,他的所思所想,在我們今日看來或許覺得充滿了偏見和種族歧視,但這卻恰恰是納粹德國的統治階級他們所想要的,此時的納粹德國教育並不是在塑造一個自由正直的人,而只是在製造戰爭的機器。
對納粹的瘋狂崇拜真的是喬喬想要的嗎?從他在希特勒青年團中不願意去殺死兔子的舉動其實不難看出,喬喬的心中並不認可這種殘忍,但當殘暴殺戮成為了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對於年幼懵懂的孩子來說,他能選擇的也唯有盲從。另一點《兔嘲男孩》中有一個尤為有意思的角色,他就是被喬喬幻想出來的好友希特勒,這一角色不僅為電影奉獻了不少帶有諷刺意味的笑點,同時他也是喬喬對納粹崇拜的具象表現,他所展現出來對戰爭和種族主義的狂熱,卻又帶有著如孩子般局限性思維的,使我們得以更為直觀的走進了一個被灌輸了極端思想孩子的內心世界。
喬喬轉變的節點在於他發現了被媽媽藏在家中猶太少女艾莎,原來猶太人並不是張牙舞爪的惡魔,從敵視到友好,兩人關係的轉變也是喬喬對世界認知的轉變,而喬喬的媽媽,作為一位反戰組織的成員,她也在竭盡所能的引導著喬喬,伴隨著納粹統治的日薄西山,媽媽被納粹處決最終徹底打破了喬喬的固有認知,原來這個世界並不是像納粹宣傳的那樣,雅利安人並不會比猶太人更為優秀,戰爭所帶來的也不是榮耀與勝利,而是生靈塗炭。
最後的戰爭終於打響了,面對逼近小鎮的敵人,所有人都不能倖免,搞笑的牧羊人拿起了武器,穿著奇裝異服的上尉沖向了戰場,一群孩子奮不顧身的拿起了手榴彈,但這一切都不可能扭轉敗局,當納粹最後一塊遮羞布被無情的撕下,電影也在滑稽中盡顯戰爭的荒誕,而面對這一切的喬喬最終也選擇了與他最好的異想朋友希特勒決裂,他與艾莎走出房門在陽光下的輕舞,為電影畫上了一個輕快又不失感動的結局。
《兔嘲男孩》是一部童話,更是一次對納粹和戰爭的真實寫照,電影最為難得的一點便是在童話與現實間用孩子的視角找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讓人走進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讓人看清了納粹與戰爭的虛偽殘酷,讓人認識到自由的舞有多麼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