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是為了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兔嘲男孩影評《兔嘲男孩》
令人很難過,也很驚喜的電影。
背景是二戰的德國,表面上又是個小孩兒想要成為大人的「成長的煩惱」式的故事,父親離家,姐姐去世,媽媽忙於反戰,少年只能臆想一個「希特勒」的玩伴形象,找尋被接納。可能在10歲的喬喬看來,戰爭只是眾多「遊戲」之中的一個,他沒有想到會有人真正的死去。當他看見媽媽被吊在廣場上的屍體,他可能還不太明白媽媽說的「他們只是做了他們該做的事」那究竟是「什麼事」。他能做的只有代替媽媽繼續保護艾莎,還有,在戰爭結束以後跳舞。
導演自導自演希特勒,承擔「笑點」。
結尾部分的教官實在是太好哭了。
豆瓣分類為「喜劇」
想起一個故事,大概是這樣,
一個抑鬱的人經過某村,看見大家都很高興,問路人如何才能跟他們一樣高興。
路人說:「有個講笑話的人,每天都逗得大家很開心,你可以去找他。」
抑鬱的人說:「我就是那個人。」
這是卓別林講過的故事,他可能還講過「幽默的內在來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1889年卓別林出生,成為演員後,他以演繹小鬍子、大號鞋的流浪漢成名,一個用微笑擦眼淚的理想主義者。1936年的《摩登時代》,控訴資本主義,讓他成為了影史不朽。1939年二戰爆發,第二年,《大獨裁者》問世,這是卓別林第一部有聲電影,他在其中同樣自導自演了一個極具爭議的新角色——希特勒。
猶太理髮師和「獨裁者「因為長相相似,機緣巧合交換了身份,最後長達7分鐘的演講成為「無意得來的意外之美」,看到一句評論「每一個字都打在了我們的臉上。」
在一個特殊緊張的時期上映這樣一部電影,毫無疑問,卓別林遭受了各種或公開或匿名的威脅,但《大獨裁者》還是被世界看到了,雖然他和他的電影並沒有改變歷史的走向,但希望的種子之上又種下了一顆種子,讓更多的人嚮往和平。
電影中的卓別林當時並不會說德語,對著鏡頭胡亂說一通,而在他70歲的時候,他用德語寫下了詩《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我才認識到,
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
都只是提醒我,
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今天我明白了,
這叫做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