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人情練達即劇本:《兔嘲男孩》編劇拉片練習
兔嘲男孩影評人情練達即劇本。
劇作角度的拉片,可以從這四個維度出發。人就是角色,包括主角原型和人物關係;情就是主題,以及形成主題的道德前提;練就是情節,包括三幕結構下的20個節拍點;達就是類型,包含斯奈德的十種類型。
人:故事的主角原型和人物關係
人物原型是對芸芸眾生的一種內在性格分類,價值在於依據規律創造的形象觀眾可信度高。除了施密特在《經典人物原型》中分出了45種外,九型人格分出了九種,MBTI分出了16種。雖然都可以作為參考,但分得細的會更嚴謹也因此真實感更強。
人物關係是誕生戲劇衝突的功能性結構,價值在於用結構帶來的衝突會更真實更聚焦。人物關係是四個勢力間的關係結構,每個勢力中個體演員數量可以從0到無窮大。四個勢力分別是:主體、客體、對立體和輔助體;四者間關係:主體的慾望通過客體實現,期間有輔助體的幫助,以及對立體的阻礙。
電影是關於改變的,改變是通過主角的變化予以展現的。喬喬的人物原型從商人開局,最終變成了婦女之友。商人專注自己的目標,害怕失去事業,自尊和自信是他的動力,衣著光鮮驕傲自大,甚至有些勢力,被攻擊時會以牙還牙。婦女之友喜歡和女人在一起,最大動力就是愛和歸屬感,當他和?人在一起時,就感到?靈相通,能同時給很多女人無條件關愛。
電影開局時,喬喬的原型有商人的屬性,雖然這不是他的本性,只是他被偏見誤導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他把成為一個納粹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並給自己設定目標要成為希特勒私人後衛隊成員。甚至把最好的朋友約克排在了第二位,因為親密的感情和他無關。他希望獲得尊重,更不想從團隊中分離,因此在沒能殺掉兔子後拉響了手榴彈。為了獲得尊重,他把父親想象成了一個嚴格冷酷有力的納粹,而不是別人口中的逃兵。喬喬注重形象,衣著整齊,不僅體現在日常喜歡穿納粹服裝,喜歡萬字符,以及母親多次為他繫鞋帶,甚至最後胖女人納粹給她可能致死的服裝他也沒有拒絕。
在情節推進中,喬喬身上婦女之友的本性被越來越多的揭示,這才是人物的真相。猶太女孩艾爾莎的出現讓他了解自己的情感,艾爾莎視為有血有人的人,而不是宣傳中的惡魔。他從一開始和對方打架,變成了為對方偷筆,到最後蓋世太保出現時為對方提供保護。艾爾莎給予了喬喬愛和歸屬感,喬喬慢慢 愛上艾爾莎,完成了從事業型商人到情感型婦女之友的轉變。
母親和艾爾莎幫助喬喬戰勝納粹變得勇敢。不同於《寄生蟲》群體性主角的設定,本片的主體是喬喬一個人無疑。作為主體欲望的目標,客體是每部電影中較為複雜的設定。目標一般而言是雙層結構:由多個外在目標和一個內在目標構成,或者可以說外在目標是內在目標的代理人。
所謂形散而生不散,比較好的客體設定均是一個內在目標貫穿始終,但外在目標卻不停更迭。根本原因在於主角一開始時並不知道自己潛意識中的內在目標是什麼。本片的外在目標剛開始時是加入私人後衛隊,後變成清除家裡的猶太人,最後成為 保護家裡的猶太人,但內在目標則一直都是勇敢。
對立體是阻止喬喬實現勇敢的勢力:悲劇的過往——經歷納粹洗腦教育的童年,這種憎恨猶太人為主題教育成為他獲得勇敢的最大障礙。對立體的外在代理人表現為:父親、蓋世太保、胖納粹等。輔助體是幫助他對抗這種障礙的力量愛,其外在代理人為:母親、艾爾莎、K上尉。
至此,人物關係中的主體、客體、對立體和輔助體已經非常清晰了,他們都有內外兩層結構。概括一句話就是:母親和艾爾莎(輔助體)幫助喬喬(主體)戰勝納粹(對立體)變得勇敢(客體)。
情:故事的主題和道德前提
道德前提是故事基於普世價值的原始判斷。主題是故事所蘊含的觀點,它是道德前提的一半。道德前提是假言判斷的前件,而主題是假言判斷的後件。
道德前提的結構是:道德缺陷造成不好的後果,美德帶來好的結果。故事只有能有一個道德前提,越是企圖在一個故事中塞進去的思想越多,它們就相互擠壓,觀眾根本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
根據主角原型的轉變以及人物關係的設定,我們可以得出本片的道德前提是偏見和仇恨導致軟弱,理解和愛帶來勇敢。道德缺陷和美德是使論點成立的論證,後果和結果其實就是影片想講的論點。本片人物的轉變是從兔子喬喬變成了勇敢喬喬,所以仇恨和愛不是論點而是論證過程。從B故事母親也可以看出這一主題:母親因為理解和愛而變得勇敢。母親雖然目睹被吊死的反對派,但依然卻收留猶太人在家,還堅持散發反動傳單,這些行為最終影響喬喬變得勇敢。所以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因理解而愛,因愛而勇敢。
練:故事的節拍點安排
1. 開場畫面 【0’00—2’55】 被父親打了雞血的喬喬出門參加少年隊特訓週
2. 主題呈現【2’55—4’23】 與小朋友一起前往訓練場,反差蒙太奇呈現主題
3. 鋪墊 【4’23—9’31】 職業生活:不人道的訓練,私生活:約克排第二
4. 催化 【9’31—16’14】 伏筆:不敢殺兔子;分曉:引爆手榴彈
5. 爭辯【16’14—21’04】 拒絕挑戰:毀容後沒勇氣出門;承認挑戰:母親打K上尉,為他爭取到有事做並被社會接納
6. 情節點1【21’04—29’43】 喬喬發現猶太女孩,進入兩難
7. B故事【29’43—33’39】 母親因為愛而變得勇敢,雖然一起目睹了被吊死的反對派,但她卻收留猶太人還處散發傳單。最終喬喬也因愛變得勇敢。
8. 遊戲【33’39—1'03’31】 喬喬與女孩從對立走向友情
9. 中點【1'03’31—1'06’01】 偷了筆給女孩,希望接吻,承認自己不是納粹,肚子裡充滿了蝴蝶
10. 壞蛋逼近【1'06’01—1'16’32】 蓋世太保上門搜查,K上尉救了他們
11. 一無所有【1'16’32—1'19’04】 發現母親被吊死
12. 靈魂黑夜【1'19’04—1'23’55】 回家捅傷女孩
13. 情節點2【1'23’55—1'26'13】 巷戰結束,德軍失敗,喬喬因為身穿納粹服裝被抓,K上尉脫下他的服裝救了他,而自己被盟軍殺死
14. 危機高潮【1'26'13—1'26'55】 納粹女人讓少年隊的孩子成為自殺式攻擊者,並給喬喬穿上納粹服裝
15. 召集部隊【1'26'55—1'26'55】 喬喬遇到約克,倆人告別各自回家,約克說對方女朋友已經自由了
16. 高塔意外【1'33'25—1'35'15】 喬喬回到家,欺騙猶太女孩德國勝利,因為他不希望對方離開他。
17. 深入挖掘【1'35'15—1'36'20】 後來看到自己畫中籠中的兔子,決定要還她自由。喬喬冒充內森寫信讓她去巴黎團聚,但女孩告訴他男朋友早已死亡
18. 執行新計劃【1'36'20—1'38'23】 雙方說,我愛你。
19. 結局【1'38'23—1'39'53】 喬喬和父親反目,踹飛父親,並帶女孩出門
20. 終場畫面【1'39'53—1'26'55】 喬喬和女孩出門口,一起舞蹈
達:故事的類型
影片類型是故事情節的分類。這種故事情節上的歸類,有兩種最為熟知:喬治·波爾蒂36種戲劇情境,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10種類型。
類型是服務於主題的。類型是手段,而主題才是目的。主題是講故事的人之所以願意講一個故事的原因,是故事的寓意所在。雖然不同類型只是規定了大致的主角設定、人物關係、主要情節等結構要素,但這種結構對於內容的表達關係重大。不同的故事主題,選擇不同的故事結構,會帶來表達效率高低的差異。因此,在拉片時判斷一個電影的類型主要依據應該是哪個更有利於主題的表達。
道德前提是兩個互為相反的價值判斷,可以用來設計每一場戲;主題只是道德前提的一半,用來豐富表達的外延。本片道德前提是偏見和仇恨導致軟弱,理解和愛帶來勇敢,從第一幕開始父親對喬喬打的雞血,沒有帶給他殺兔子的勇氣,拉響了手榴彈也導致了失敗的結果。對艾爾莎的偏見,並沒有帶來勝利,倆人的第一場戰鬥以丟失兩把刀告終。後來遞給了艾爾莎偷來的鉛筆,以及擋在蓋世太保身前的勇敢行為,都是理解猶太人不是魔鬼後的愛,所帶來的勇氣。
故事情節的安排圍繞了道德前提中對立價值的交替變化,最終高潮時的舞蹈也表達了對立價值中獲勝的一方:當組織蒙蔽我時,我選擇做自己。因此《喬喬兔》類型屬於被制度化類型的導師群體,這一類型基本議題是:做他們還是做自己,是一類關於群體機構的故事。
被制度化講述的是個人和組織的哲學思考,該類型有三個基本元素:(1)一個群體機構——納粹統治下的社會制度。(2)一個選擇——喬喬是要成為一個納粹制度堅定的維護者,屠殺猶太人等其他民族,還是要和猶太人成為朋友。(3)一種犧牲 ——喬喬需要放棄根深蒂固的納粹思想,與曾經最要好的導師——元首希特勒徹底決裂,並可能面臨制度對其帶來的傷害。
附:節拍點還是有些混亂,尤其是第三幕,不要誤導大家,我會再找時間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