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兔嘲男孩》影評:一部湮滅在戰爭和強權裡的成長童話

兔嘲男孩影評

如果安妮·弗蘭克的密室生活被一個狂熱的小納粹撞破會發生什麼?那結局只怕會殘酷得讓人想也不願想。大概原本也不過只持續了2年時間的《安妮日記》會更早地戛然而止吧。然而《少年兔嘲男孩》卻為我們呈現了一則色彩斑斕的童話,它講述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關於成長的故事。

當15歲的安妮在密室中忍受飢餓和恐懼時,10歲的喬喬和其他同齡德國兒童一起在希特勒青年團接受特訓,學習開槍、爆破、拼刺刀、扔手榴彈,以及,「識別猶太人」。喬喬深受納粹宣傳煽動,把希特勒的講話當真理一樣記誦。他堅信雅利安人「比其他民族先進文明1000倍」,而猶太人則都是長著犄角、獠牙、蛇信和鱗片的惡魔。正如安妮把日記本「凱蒂」當成了無話不談的夥伴,喬喬幻想希特勒是他最好的朋友,時常陪在他身邊,為他加油鼓勁、出謀劃策。他和這個幻想中的好友一直親密無間,直到他發現藏身在自家壁櫥中的猶太少女艾爾莎。

艾爾莎是另一個安妮。她因為納粹的迫害失去了父母,孤身一人被好心人收留,「從一個朋友家轉移到另一個朋友家」。她聰敏自信、青春洋溢,卻在暗無天日的密室生活中痛苦絕望。正如安妮曾憤然寫下「在這個世界上,德國人是猶太人最大的敵人」,艾爾莎也被殘酷的現實教會:「猶太人和納粹不是朋友。」直到她遇到喬喬母子。

當這對少男少女相遇,各自抱持的信念讓他們彼此敵視,這世界最終卻並沒有多出另一個關於告密或仇恨的故事。這其中,喬喬的母親羅茜起了重要作用——是她珍視喬喬純真善良的本性,堅持教導他「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也是她勇敢地收留艾爾莎,鼓勵她不捨希望繼續活下去。但與此相比,喬喬和艾爾莎各自的成長才是故事的核心。他們在艱難的生活和共同的相處中,學會了體察自己真實的感受、相信自己獨立的思考。最終喬喬清楚地說出「她(艾爾莎)不是壞人」,而艾爾莎也堅定地告訴喬喬:「你不是納粹。」

影片中,喬喬所幻想的希特勒長著元首的樣貌,故作成熟威嚴,言行卻幼稚滑稽,正是這個10歲男孩內心活動的化身。他會在喬喬為特訓擔心時安慰他,稱讚他是「最忠心的小納粹」,也會在喬喬被眾人嘲笑膽小如兔時肯定他,鼓勵他勇於做「非凡的兔子」。他和喬喬一起思考如何反制艾爾莎,又在兩個孩子和睦相處時,跳出來指責喬喬對元首和帝國不忠。顯然,所有這些都是喬喬內心世界糾結掙扎的外化表現。隨著喬喬和艾爾莎相處日久,他對自己對猶太人的偏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也與幻想中的希特勒漸漸疏離。直到母親參與反納粹活動被殺害,他親眼目睹了戰爭最後的瘋狂,和「希特勒」徹底決裂。最終,德國戰敗,喬喬看到小男孩解救籠中兔的圖畫,戰勝了恐懼和自私的愛,決心放艾爾莎自由。當門打開的那一刻,被釋放的籠中兔並不是猶太少女,而是這個久被納粹思想荼毒囚禁的純真少年。

艾爾莎幸運地走出了密室,走向羅茜曾向她描述過的美好生活:開車、喝酒、去摩洛哥旅行、擁有鑽石、墜入愛河……她在密室中學會了毫無保留地去信任,也在與蓋世太保的對峙中「直視了老虎的眼睛」。當她站在陽光下,和喬喬一起自由起舞,生活是那麼美好。

影片結尾引用了兩個孩子喜愛的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詩:「一切都將在你身上應驗:美好和恐怖,你只需勇往直前,感受沒有終點。」想必在一起讀詩時,喬喬和艾爾莎一定也讀到過里爾克的另一句名言:「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生長也無止境。」在《少年兔嘲男孩》中,喬喬和艾爾莎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愛去接納和擁抱彼此,最終,他們突破了偏見,撫平了仇恨,自我也得到了滋養和成長。

只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故事雖美好卻只是一個童話。戰爭和強權是那麼殘酷而冰冷,敲碎了一切可能。在現實中,無論是藏身密室的安妮,還是那些身著納粹青年團制服、為希特勒衝鋒陷陣的德國少年,都沒有喬喬和艾爾莎的幸運。他們再不能自由起舞,也永遠地失去了感受生活、無限生長的機會。我想,這大概也是這部電影明快亮麗、笑點十足,卻無論如何不該被視作是一部喜劇的原因吧。

如果安妮·弗蘭克的密室生活被一個狂熱的小納粹撞破會發生什麼?那結局只怕會殘酷得讓人想也不願想。大概原本也不過只持續了2年時間的《安妮日記》會更早地戛然而止吧。然而《少年兔嘲男孩》卻為我們呈現了一則色彩斑斕的童話,它講述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關於成長的故事。

當15歲的安妮在密室中忍受飢餓和恐懼時,10歲的喬喬和其他同齡德國兒童一起在希特勒青年團接受特訓,學習開槍、爆破、拼刺刀、扔手榴彈,以及,「識別猶太人」。喬喬深受納粹宣傳煽動,把希特勒的講話當真理一樣記誦。他堅信雅利安人「比其他民族先進文明1000倍」,而猶太人則都是長著犄角、獠牙、蛇信和鱗片的惡魔。正如安妮把日記本「凱蒂」當成了無話不談的夥伴,喬喬幻想希特勒是他最好的朋友,時常陪在他身邊,為他加油鼓勁、出謀劃策。他和這個幻想中的好友一直親密無間,直到他發現藏身在自家壁櫥中的猶太少女艾爾莎。

艾爾莎是另一個安妮。她因為納粹的迫害失去了父母,孤身一人被好心人收留,「從一個朋友家轉移到另一個朋友家」。她聰敏自信、青春洋溢,卻在暗無天日的密室生活中痛苦絕望。正如安妮曾憤然寫下「在這個世界上,德國人是猶太人最大的敵人」,艾爾莎也被殘酷的現實教會:「猶太人和納粹不是朋友。」直到她遇到喬喬母子。

當這對少男少女相遇,各自抱持的信念讓他們彼此敵視,這世界最終卻並沒有多出另一個關於告密或仇恨的故事。這其中,喬喬的母親羅茜起了重要作用——是她珍視喬喬純真善良的本性,堅持教導他「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也是她勇敢地收留艾爾莎,鼓勵她不捨希望繼續活下去。但與此相比,喬喬和艾爾莎各自的成長才是故事的核心。他們在艱難的生活和共同的相處中,學會了體察自己真實的感受、相信自己獨立的思考。最終喬喬清楚地說出「她(艾爾莎)不是壞人」,而艾爾莎也堅定地告訴喬喬:「你不是納粹。」

影片中,喬喬所幻想的希特勒長著元首的樣貌,故作成熟威嚴,言行卻幼稚滑稽,正是這個10歲男孩內心活動的化身。他會在喬喬為特訓擔心時安慰他,稱讚他是「最忠心的小納粹」,也會在喬喬被眾人嘲笑膽小如兔時肯定他,鼓勵他勇於做「非凡的兔子」。他和喬喬一起思考如何反制艾爾莎,又在兩個孩子和睦相處時,跳出來指責喬喬對元首和帝國不忠。顯然,所有這些都是喬喬內心世界糾結掙扎的外化表現。隨著喬喬和艾爾莎相處日久,他對自己對猶太人的偏見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也與幻想中的希特勒漸漸疏離。直到母親參與反納粹活動被殺害,他親眼目睹了戰爭最後的瘋狂,和「希特勒」徹底決裂。最終,德國戰敗,喬喬看到小男孩解救籠中兔的圖畫,戰勝了恐懼和自私的愛,決心放艾爾莎自由。當門打開的那一刻,被釋放的籠中兔並不是猶太少女,而是這個久被納粹思想荼毒囚禁的純真少年。

艾爾莎幸運地走出了密室,走向羅茜曾向她描述過的美好生活:開車、喝酒、去摩洛哥旅行、擁有鑽石、墜入愛河……她在密室中學會了毫無保留地去信任,也在與蓋世太保的對峙中「直視了老虎的眼睛」。當她站在陽光下,和喬喬一起自由起舞,生活是那麼美好。

影片結尾引用了兩個孩子喜愛的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詩:「一切都將在你身上應驗:美好和恐怖,你只需勇往直前,感受沒有終點。」想必在一起讀詩時,喬喬和艾爾莎一定也讀到過里爾克的另一句名言:「艱難的生活永無止境,但因此生長也無止境。」在《少年兔嘲男孩》中,喬喬和艾爾莎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愛去接納和擁抱彼此,最終,他們突破了偏見,撫平了仇恨,自我也得到了滋養和成長。

只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故事雖美好卻只是一個童話。戰爭和強權是那麼殘酷而冰冷,敲碎了一切可能。在現實中,無論是藏身密室的安妮,還是那些身著納粹青年團制服、為希特勒衝鋒陷陣的德國少年,都沒有喬喬和艾爾莎的幸運。他們再不能自由起舞,也永遠地失去了感受生活、無限生長的機會。我想,這大概也是這部電影明快亮麗、笑點十足,卻無論如何不該被視作是一部喜劇的原因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