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幻想和現實
兔嘲男孩影評導演採取了一種喜劇化的方式去處理這樣一個「納粹」主題,將納粹人物丑角化,誇張化,簡單化,比如蓋世太保五人黑衣組,被洗腦的肥胖女人,青年童子軍的訓練等,他們的狂熱、激進、瘋狂突顯了主角喬喬的成長性轉變,這一點值得表揚,導演注意到了兒童視角的主觀性,影片就不算失敗。不過導演的喜劇處理方式還是低級了些,典範還請參考《鐵皮鼓》or《童言有忌》。既然是喬喬的「異想世界」,將幻想和現實結合 ,這一處理也很不錯,希特勒作為喬喬的精神上的父親,一般只有在喬喬失敗,難過,生活出現問題時才會出現,這的確是兒童才會有的思維(雞毛蒜皮的小事才需要偶像),但是藝術處理最好高級一些,不然容易流俗,在人物塑造上,喬喬和猶太小姑娘關係的轉變比較符合邏輯,從敵對到相愛,但是,「藏在家裡」是個非常好的創意設定,導演的喜劇化處理又使其變得粗俗,淺薄,斯嘉麗約翰遜的母親角色其實本不必要,主要目的是為了延緩喬喬行動和製造「不殺不告發」的動機,這裡還是偷懶了,《納博科夫短篇小說集》和姜文的《鬼子來了》都有藏人的相關段落與衝突,後者更有意思,也更深刻。
片中的許多段落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似乎是不同類型重組的結果,比如喬喬第一次找到儲物櫃裡的小姑娘那段,明顯的恐怖片運鏡和聲音使用,這裡讓我意識到,第一,今天大部分導演首先都是大量觀影的影迷,第二,不同類型的重組還挺有意思,只要找準了各類型的基本特點。
最後,影片結尾的「童話」我不滿意,如果喬喬被槍殺是最好不過,使得影片的主題就昇華到了另一個層次,起碼觸碰到了一點點沉重的現實,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為深刻,但是,基於影片整體歡快喜劇的基調,以及美國出品等一系列外部因素,so,怎麼可以讓拯救德國的美軍殺掉納粹孩子呢?
總體而言,作品還是不錯的,但是喜劇化處理以後還是慎用,它更巧妙,難度更大,像《你逃我也逃》或者《美麗人生》那樣的作品,都是有一個核心創意點支撐的,劇情通過這一核心創意點不斷發散和往下延伸,觀眾的好奇心充分被調動,最終完全沉入影片,和主人公同哀樂。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