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隨便寫寫
兔嘲男孩影評內地譯名在迎合年輕人熟悉的「JOJO梗」同時,也頗有黑色幽默的精粹;而台灣譯名的諧音梗顯得有些過時,但結合電影劇情,也算一語中的。 電影改編自小說,估計男主喬喬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了。不同於《美麗人生》從猶太人的視覺出發敘述納粹軍的殘暴,本片男主喬喬是從小便被納粹洗腦的單純孩子,年僅十歲就要入伍訓練,準備「為國捐軀」,可想而知當時的納粹軍是多接近敗北邊緣(很多細節可以得知,例如窮到軍裝都要紙制,挨家挨戶收集破銅爛鐵造武器)。導演用極幽默的手法,展現出希特勒對德國百姓,對孩子做出的種種殘忍,好笑之餘,少不了細思恐極。 還好男主的母親並沒有被納粹洗腦,偉大的母愛成為後來對抗男主潛意識內根深蒂固的納粹意識的底牌。從劇情發展中也可以得知男主的父親和姐姐也是在反抗納粹的過程中失去生命,而男主的母親並沒有因此屈服,一邊感化兒子,一邊拯救被迫害的猶太人,所以她最後的下場也是意料之中(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她面對兒子的質疑和叫囂,拋下狠話說道「你想要爸爸是嗎?!」然後轉身拿衣服彷彿要出門那啥,結果只是反串父親的角色回頭痛罵兒子…隨後又不忍心一人分飾兩角哄兒子,溫馨的同時,也讓後面的劇情顯得更虐了)。 除了親情感化,少不了愛情的滋潤,男主居然與母親救回家藏匿的猶太女孩朝夕相對下,產生了單方面的愛慕之情(也許是從來沒有和女孩子獨處過吧,感覺能理解,俺小的時候也一樣),也是這個猶太女孩子,讓他在僅僅半年,從自私,軟弱的小孩子,蛻變成有擔當的男子漢(當然也少不了那個疑似同性戀的K上尉,是男主生命中的貴人,也是納粹軍中清醒過來的可憐人)。 最後補充說明一下,男主幻想出來的希特勒並不是人格分裂,也不是喬喬的替身攻擊[吃瓜],一方面是聰明的小孩子在童年總會幻想出一個精神玩伴,一方面也是導演展示納粹思想在小孩腦內的植入早已生根發芽,這個起初像個溫柔大叔的形象也隨著男主對納粹的質疑而漸漸露出獠牙,直到男主最後一腳把他踹飛,大快人心。雖然納粹的統治是恐怖的,但總算是過去了,單從結尾的釋懷感而言,本片比《美麗人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