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愛x死x機器人》:Zima Blue

影評

2020-03-21更新

過去的一年發生了很多事, 從現在看未來, 混沌而灰暗.

親身經歷的事實會影響並改變一個人的觀念, 進而改變其行為.

Zima增強自我後, 立於宇宙間, 見到的未來是怎樣的? 浩瀚的宇宙因無數個有機或無機的自我共存而無限可能, Zima以越來越大塊的藍色表達自己存在的意義, 那其它自我存在的意義呢? Zima還能獲得當初面對藍色泳池的那份充實和喜悅嗎?

我和Zima比好不到哪去, 舊文的用詞, 似乎有股氣, 意在展現自我, 同時用條條框框來掩蓋對其它自我的冷漠. Zima尚能自我拆解, 回到最初的圓滿: 日復一日在泳池工作, 我呢?


2019-03-23原文

歲月流逝, 不斷充入氣的氣球, 終會洩了氣, 回歸到本來的樣子.

I will immerse myself.
...
And as I do, I will slowly shut down my higher brain functions...
[crowd gasps]
Un-making myself...
[gasps]
Leaving just enough to appreciate my surroudings...
to extract some simple pleasure from the execution of a task well done
My search for truth is finished at last.
I'm going home.
......

為什麼?

一手把把燒[1], 一手物理書. 無法專注於後者? 好, 丟掉把把燒簽簽, 雙手捧書, 認真琢磨, 各種定理, 各種行星. 效率低下? 肉身實踐? 人體極限? 世世代代? 還是效率差勁? 好...

Zima看起來做到了.

又看起來沒有做到.

Zima選擇了回歸自我.

華麗誇張超越常人理解的展示, 建立在 搶奪, 歪曲, 覆蓋 其它的自我之上. 但茫茫宇宙, 看起來沒有自我, 給啥就是啥, 毫無生氣, 毫無意義.

於是Zima洩氣般, 選擇了回歸自我.

也許你: '為什麼我看不懂? 這講的啥子玩意!'

我自己看懂了嗎?

不如來點現實意義[2]的解讀, 不要臉地直接搬運黃老師的解讀了[3]:

記得我以前在介紹美國科幻黃金年代三大才子之一布拉德伯利時候說過[https://book.douban.com/author/650891 ],美國青少年讀著《火影編年史》長大[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90026 ],就像中國人讀著《聊齋志異》長大的一樣。作為公認的文法家和會講故事的人,他一定是有很多的追責隨者的。2012年我讀了你這篇文章,我可能並沒有特別驚奇,這是一篇很有「科幻詩人」風格的作品,科幻詩人就是布拉德伯利的雅號,你可以理解為老外的「號」,就是「六一居士」,「五柳先生」這一類。
當然文筆是絕對比不上布拉德伯利的,布拉德伯利的文筆情節要利落得多,但取布氏文筆之意。
布氏文筆是很文藝的,這是他的獨特風格,後世以反對阿西莫夫[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14250 ]為己任的一派「新浪潮」作家無一不是從布拉德伯利這裡得到啟發。[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30167 ]
這篇齊瑪藍具有新浪潮科幻的特色[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48252 ]。我現在不用從五十年代就開始的「軟科幻」和「硬科幻」來區分科幻小說,是以為我深刻的認識到,世界上可能並沒有純粹的科幻小說,科幻其實是一個可以融入任何小說的素材而已
當然,齊瑪藍這篇小說我記得,我幾乎讀到開頭就知道結果了,這就是讀多了的壞處,因為我可直接從文風看出故事的走向。這種典型的憂傷,文字,不會是個歡樂的故事。關鍵我自己也寫過,文筆可能比它還好點。
藝術題材的科幻,我最早讀的一篇是台灣作家的,很早了,大概初一時候
寫的是一個畫家,不斷的通過作畫來穿越不同的時空,問題是,當他完成一副驚世作品,就會耗費所有的生命,然後看起來就是死了,實際上那副畫是一個時空門。故事主人公是畫家在這個時空的情人[http://www.wcsfa.com/scfbox-2142.html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82728 <無為有處> 鄭文豪]
以前我覺得,這個故事的張力比你讀的這篇齊瑪藍要好
如果拆解齊瑪藍這篇小說,除了藝術類題材,其實比較動人的一點還在於他屬於一類容易被西方人接受的類型——救贖
救贖,幾乎是所有文藝範題材的共同主題。這點理解了,就把握了一把理解西方現代文藝作品的的鑰匙。我看到了機器僕人那個電影的影子。當然齊瑪藍這個故事的母本應該來自於阿西莫夫一個故事,再加上畢加索的故事變形,然後加上一個「大象的墳墓」的意象。
什麼是大象墳墓的意像呢?就是大象活久了,會尋求到自己的墳墓去自殺。但不要和東方人的落葉歸根混淆了[https://www.guokr.com/article/62913 ]
西方人是皈依造物主的宗教情節
我寫過一個類似故事,就是活的太長的人回到自己的故鄉地球自殺。看起來差不多,但是其實本質不一樣,本質是東方式的落葉歸根
當然齊瑪藍這個故事有一種憂傷的詩意氣質,這就是直接來源於布拉德伯利
我個人覺得齊瑪藍這個故事在人物動機上略顯刻意,但是文字理論的高大上很好的掩飾了這一點,從技術角度來說,是很高明的。作者的傷感也是真誠,也真是因為這種真誠,它是動人的。當然我把它放到整個科幻史的架構裡去評價,稍顯冷酷和不公了點,因為如果每一部這類作品都拿去和布拉德伯利等大師比,就會覺得都不怎麼樣,
我把這類故事叫做藍調科幻
這個不是專業術語,就是我對這類作品的特色的概括。
一般來說,這類作者會有很好的藝術修養,肯定是布拉德伯利門徒,和新浪潮運動走狗這個不用懷疑——門徒,走狗沒有貶義,就像「青藤門下走狗」,是褒義
科幻不科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夠把良好的藝術評論功底和科幻創作結合的比較順暢,這就很好了。不想一個日本人,我一下忘記了名字,他簡直把藝術史最玄學的部分搬到故事裡,這就邪門了,已經不是故事,是論文集了[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565363 ?]
寫《納尼亞傳奇》的劉易斯也犯渾過,他自以為最牛逼的作品不是納尼亞傳奇而是《黑暗三部曲》,結果寫成了宗教預言集,他想寫太空版《神曲》,但是又加上了太多枯燥的宗教理論[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502394 ]
類似錯誤的還有比如《安德遊戲》的續集《死亡代言人》寫成了哲學論文[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40727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71212 ]
比起這些大神的錯誤做法,齊瑪藍還是保持了同類作品應有的樸素感,沒有過份秀才華,還是可以的
總之一句話,這個故事挺好的。由於採用回憶倒序,注定了有些拖遝,適合拍文字性小眾電影
拍大片還是要《玩家一號》
我去年第一次讀《玩家一號》,我就想哇,大片,沒想到斯皮爾伯格第二年就拍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40890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4920389 ]

[0] 這是一篇針對 Love, Death & Robots S01E14 的影評, 一股說不清楚的共鳴讓我一直回味. 把這半成品分享出來, 除了給自己的人生一個路標, 以後探索的指引, 大概會不定期反饋回此文. 也是私藏不如開放理念的踐行, 畢竟願者自來, 各取所好

[0-1] Love, Death & Robots S01E14 用看起來的黑人來詮釋Zima, 用黑人女性來演繹原始創造者, 衝擊著我的固定思維, 沒有一絲政治正確的感覺, 很棒

[1] 把把燒, 四川美食 https://www.douban.com/note/659733048

[2] 現實意義? 我能想到的, 就是請走慢一點, 讓晃悠悠的人心(人性?)能跟上. 歡迎聯繫我, 報名閱讀 寂靜的春天, 或是更直接的 自願簡單, 微信讀書還在上架中

[3] 黃老師讀過發表於<科幻世界>的中譯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48252

[3-1] 黃老師, 結識於在線社區時光社, 大概常年在四川峨嵋活躍, 教書育人, (登山戲猴?)

[3-2] 方括號內容為我所加, 方便有心人, 僅供參考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