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悲劇的內核,喜劇的外殼
兔嘲男孩影評這是我影院重啟後去影院看的第一部影片,雖然在7月20號時全國各大院線就已陸續恢復營業,但是以《兔嘲男孩》等一系列本應在寒假檔推出的爭奧影片我硬盤裡其實一直都躺著資源。但還是熬到了影院上映的那天……可能的確是太久沒能到電影院看電影了,「龍頭」放出時我甚至有點喜極而泣的感覺……下面開始正題:
①:片中幾位人物:被納粹徹底洗腦的10歲男孩喬喬,同樣被納粹蠱惑的男孩尤克,為和平奔走同時深愛兒子的母親羅西,遭到迫害藏匿於喬喬家中的猶太女孩艾爾莎,單眼失明的K上尉,喬喬幻想的希特勒
②關於喬喬,媽媽羅西,和逃亡的猶太女孩艾爾莎
從片頭那段喬喬在週末特訓前對自己打氣時幻想希特對自己的一番「毒雞湯」鼓勵不難看出,喬喬也是當時受希特勒納粹主義洗腦的一名男孩。對自己的元首堅信不疑(有點像肯福萊特先生著作《世界的凜冬》當中的「小納粹」埃里克)。可令人發笑的是,希特勒要求喬喬向自己敬禮,可希特勒始終不滿意,一直要求重複這句話。看似搞笑荒誕。要知道這個希特勒無非就是喬喬自己的幻想,而充滿納粹風格的臥室也足以彰顯其鐵粉的身份,說到底由此可見納粹主義已經深深扎根於10歲的喬喬心裡。 不過隨後便是一段老式黑白電視式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納粹向這些年輕人所灌輸的「毒雞湯」。喬喬和好友尤克的見面招呼也得是「希特勒萬歲」開頭。可見當時德國國內青年對於希特勒幾乎狂熱的崇拜,以及這些「毒雞湯」的毒性之強。喬喬這個10歲的孩子為了積極號召元首,好早日上戰場殺敵立功也彰顯出不屬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成熟。反倒是媽媽羅西在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仍舊盡自己所能有幽默天真的一面為兒子掩蓋掉外面世界的殘酷,讓兒子的世界依舊充滿希望。在片中也媽媽的「天真」和兒子的「成熟」也多次同時出現在鏡頭之中,形成強烈反差。
比如下面幾個例子
圖中媽媽像個小孩兒一樣不想吃飯,只是喝著葡萄汁(酒),而喬喬反倒是像個家長一樣對媽媽批評道「浪費可不太好」(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鏡頭的構圖很有意思,希特勒像一道牆一樣豎在喬喬和媽媽之間,成為了母子間的隔閡)。
這個鏡頭同樣如此,羅西為了逗兒子高興,抹了把煤炭灰在臉上學起喬喬父親的樣子,並邀請喬喬跳舞,像個小孩兒一樣天真可愛。反觀喬喬到倒是個高冷的成年人一樣對媽媽的幽默風趣愛答不理。
母子倆不但是行為上顯得「錯位」,對於問題看法也顯得與年齡不大相符。媽媽像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認為愛是世上最強大的東西。而喬喬就很冷冰冰的辯駁道「金屬、炸藥和肌肉」。(從正反打角度分析兩個鏡頭也很耐人尋味:在媽媽說話的鏡頭中可以看到喬喬,而在喬喬說話的鏡頭中整個畫面裡卻只有喬喬,作用就在於即使媽媽說的在喬喬看來是錯的但作為孩子的他也會天真地去聽,但媽媽在面對喬喬的一番鬼扯時像個真正的大人般閉目塞聽。鏡頭語言非常出色。)
包括後來,母子倆行徑的路上,媽媽像個孩子一樣走在路邊矮圍牆上,喬喬卻擺出一副成熟的模樣,兩手揣進兜裡,學著大人的步伐走路。
綜上所述,面對被洗腦的兒子,媽媽更像是一個小天使守護這他內心的一片純真。但在背後她也無時無刻不在守護著兒子。
「痛扁」K上尉為兒子報仇。
喬喬游泳康復時也要守在一旁。
談到在兒子喬喬和艾爾莎之間做選擇時的一句「我都不知道把你送到哪兒」
而關於一直刻意著「成熟」的喬喬,其實說到底還是個小孩兒。
在街上發現媽媽被吊起來示眾時,傷心欲絕的喬喬想要為媽媽繫上鞋帶,可誠然10歲的他還沒學會繫鞋帶,無助抱著媽媽痛哭。(淚點極高的我眼淚被瞬間引爆)
不過,媽媽走後,喬喬反而更像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為了生計喬喬獨自外出找吃的。
再來就是喬喬和猶太女孩兒艾爾莎,在這一板塊,我想聊聊導演精湛的鏡頭語言
最初時兩人都對對方的存在有著戒備。(這兒不得不誇一誇導演的畫面調度能力,兩扇半開著的門分別代表了兩位角色內心的戒備,從畫面上表現出了了兩人之間的相互討厭和戒備)
隨後喬喬為了瞭解猶太人嘗試與艾爾莎對話(這時艾爾莎願意走出暗門,喬喬也走進房間,兩人開始和平地同處於一個房間內,鏡頭語言伴隨劇情發展暗示兩人原本緊張的關係開始有所緩和,但還是隔著一定的距離)
隨後,兩人距離慢慢縮短,也願意近距離面對面交談。(不過隨後的正反打鏡頭又提醒了觀眾,他們之間還是不能完全容得下對方。)
兩人開始就自己民族的為人進行爭論(兩人的對話都是採用的內反打,鏡頭所呈現的也僅僅只有說話者本身,沒有聆聽者的過肩鏡頭,也表明了兩人在就此爭論時眼裡都容不下對方。)
媽媽走後,兩人只好相依為命(兩人第一次處於同一邊框下,暗示兩人放下隔閡開始真心接受對方,後面雙方對話的反打鏡頭也與之前有所不同,均採用了外反打的過肩鏡頭甚至將兩人一起放在畫面中,與之前形成對比)
總而言之,在刻畫喬喬和艾爾莎之間的故事時,畫面始終緊緊圍繞劇情發展而改變。
③關於其他人物
K上尉
相比於小納粹們的熱情似火,K上尉啃蘋果的出場顯然有些「煞風景」,就連那句「希特勒萬歲」都喊得有氣無力,沒有一點納粹軍官「該有的樣子」,。雖然前半部分所呈現的是一個頹廢的殘疾退役軍人的油膩形象,可後來盟軍和蘇軍進城時,他依舊能英勇地衝鋒在前。而幫助艾爾莎擺脫蓋世太保,幫助喬喬死裡逃生(也引爆了我的淚腺)都無不展示著他歷經戰爭摧殘後依舊善良的本質。
喬喬好友尤克
和喬喬這般狂熱的小納粹一樣,他也被洗腦到願意為喬喬賣命,那個他不小心讓炮筒不小心擊中大樓的片段也很讓人發笑。但相比於喬喬,他才是那群男孩兒的大多數,心智尚且停留在孩童時期(得知喬喬媽媽去世後哭了很久),但卻被迫做一些本應交付於成年人的工作(衣衫襤褸地上戰場打仗),只不過就像他說的那樣「我似乎永遠死不了」,可還有那麼多沒有那麼幸運的男孩兒們呢?
④喬喬的希特勒
片中所有的希特勒都是喬喬所幻想的。而不同時期的希特勒與喬喬的關係也有所不同
開始時的親密摯友,超級偶像,人生導師(喬喬與希特勒的同框鏡頭也是全片第一個同框鏡頭,甚至在喬喬眼裡希特勒還能「升天」)
對喬喬強行發號施令時的尖酸,心狠手辣,喬喬心中的超級偶像人設開始瓦解。(希特勒凶狠殘暴形象顯露無遺)
最後現實中的希特勒吞彈自盡,可喬喬還要和自己幻想的希特勒做一個徹底了斷,面對希特勒的發號施令,一句「Fuck off,Hitler」一jio踹飛希特勒徹底拜拜(又與前面希特勒瀟灑飛出窗外形成對比)
喬喬的「浪子回頭」也象徵著當時被希特勒蠱惑的一眾德國男孩後來逐漸認清納粹醜惡嘴臉的過程。
④最後就零碎地聊一聊電影的其它或大或小的方面
鞋和鞋帶:這應該是全片出鏡率很高的一組物品了,媽媽的舞鞋象徵著自由,歡樂,喬喬的小靴子靴象徵著他叱吒戰場的夢想;從媽媽一直幫喬喬繫鞋帶到喬喬不會幫媽媽繫鞋帶再到艾爾莎臨走時喬喬幫艾爾莎繫鞋帶。鞋帶似乎成為了他們之間「愛的紐帶」。
畫風的突變:蓋世太保的巡查讓喬喬感受到了強烈的不安,他甚至開始懷疑「偉大元首」,而畫風也一改之前的暖色調(象徵樂觀),切換到了蒼白的冷色調(像是突然進入冬天,暗示殘酷的現實即將到來)
⑤總結,影片通過兒童的視角,幽默詼諧的語言的確如喜劇般令人開懷大笑,但深挖其內核依舊脫不了戰爭片其殘酷的內核。馬丁.斯科塞斯曾將電影定義為「能夠對人進行短期的治癒」。那麼,我想在這一點上,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做的十分出色!成功地用喜劇的外殼包裝悲劇的內核。(讓我想起羅伯托.貝尼尼的《美麗人生》)
ps:最後喬喬和艾爾莎尬舞那段是不是在致敬《低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