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兔嘲男孩》影評:當是幼齒年少時,錯將惡棍作英雄
兔嘲男孩影評《兔嘲男孩》勾起了我童年時代對於希特勒的回憶。
在我小學時代,我也喜歡希特勒、拿破崙等強人,我可謂是個不折不扣的慕強派,我崇拜雄偉的軍隊,殺戮的機器,權力的穩固和種族的純潔,在小學時,我相信希特勒還活著,它就在月球的另一面有一個反攻基地,到了2028年,他們NAZI就會反攻回來,中華民族也是優秀的種族,屆時將會和雅利安民族聯合統治世界,而我要好好學習政治經濟,以在2028年時和元首一起進入民族主義世界……
從我身上可見慕強派的年齡最好是小學生,能夠鍛鍊想象力,上了初中還慕強,不是愚蠢就是壞。
上了初中開始自我閱讀後,我才把慕強的情結一點一滴的剔得乾乾淨淨,我只是讀了幾部村上春樹的小說,就毫不猶豫地想捍衛每一個人愛與自由的權利。
這部電影是成功的,它的結構雖然有套路,但非常溫馨,想不到,原來繫鞋帶、畫畫這樣的小細節可以把我抓牢牢抓住。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酗酒的老軍人,他這個角色被塑造得相當成功,似乎是上過戰場,對於戰爭感到乏味,正是這種乏味,讓他對童趣有了更大的關注。
電影也給我們揭示了仇恨教育、國族教育的後果,就是不斷突破人倫常理,讓娃娃兵自殺式襲擊,這是史實,二戰末期,德國動員了「國民突擊隊」,連老弱病殘幼都不放過。日本也推出了「一億玉碎」的政策,決心全民殉國。
因此,我們更能理解,那位投下核彈的美軍飛行員在老年時說,他絕不後悔。犧牲的人是無辜的,但他也拯救了更多的人。無辜平民的死難責任是在發動戰爭的人身上,而非結束戰爭的人身上。
錯誤歸因常常存在甚至到滑稽的地步,塑造敵人是增強凝聚力的工具,我們看二戰軸心國塑造敵人的方式感到可笑,然而我們身處的氛圍當中,那些點破可笑之處的聲音,又能否存續與擴大呢?不能,我覺得很滑稽,但我很難笑得出來。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結局,這個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和所處的社會,用代價高昂的方式,認清了現實。
喬喬通過不幸的方式,他洞穿這一切虛假,難道我們一定要付出親人死亡的代價,才能恍然大悟什麼是假的嗎?這個代價未免太過高昂。我相信一句話,玩火是會自焚的,挑唆大眾的仇恨,最終會玩死自己。
這片出色的是對於國家主義的嘲諷,作為中國觀眾實在好看,能夠在片中無時不刻感到對於現實的映照,我們身邊實在有太多的孩子,在認知世界以前,就被灌輸了涇渭分明的觀點,讓他們帶著這個觀點去認知世界。
我覺得這是一個造惡的過程,我相信那些被灌輸的人,盲從的人,他們的內心並不是邪惡的,但是屏蔽信源、蓄意教唆、挑撥仇恨,這一切都有主謀,有計劃,有檔案,我期待將來有一天,這些主謀和檔案都可以被另一個清醒的社會公之於眾,並警醒世人。
那時我們會再一次深刻明白的這句話:人類從歷史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