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x死x機器人》:每一集的原作和作者信息簡介
影評整理了一下每一集的原作故事的名字和作者的背景信息。以饗同好。
先放一下片頭icon合集:
EP1 "Sonnie's Edge"
Peter F. Hamilton (彼得·漢密爾頓)
"Sonnie's Edge", from "A Second Chance at Eden"
英國科幻作者,以太空歌劇著稱。一般作品都是長篇系列。有一本《北方大道》出過台譯本。
最近這個作者的《聖天秤星》剛出了簡體中文版——就下面這本,太空歌劇唷!
EP2 "Three Robots"
John Scalzi
"Three Robots Experience Objects Left Behind from the Era of Humans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Robots vs. Fairies" by Dominik Parisien
科幻愛好者應該很熟的一位作者。99年在網上連載《垂暮之戰》,一舉成名。目前這個系列已經寫了九本。腦洞大,文風風趣。有點賤賤的。例如他有一本《星際迷航-紅衫》,拿了2013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就是這種腦洞大開又風趣。 系列中還有兩篇動畫也是他的作品。同樣的賤痞搞笑風格,只要看到一定認得出來。
EP3 "The Witness"
Alberto Mielgo
原創劇本
這哥們主職是動畫創意,不是科幻作者。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這麼說吧,最近大紅的《蜘蛛俠:平行宇宙》,發端自他。三年前sony以顧問的名義僱傭他,請他做電影的創意。他從無到有的構建出團隊和早期版本,然後被sony開了。等這版蜘蛛俠出來,他就震驚了,因為這美術風格,跟他帶隊給出早期創意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他連個顧問的名義都沒拿到。於是他在facebook上砲轟sony。嗯,現在道歉了,但拒絕刪帖。下面這張圖是他做的 Peni Parker的人設。所以這集動畫有點像在示威呢。
EP4 "Suits"
Steve Lewis (credited as Steven Lewis)
"SUITS", from "SNAFU: Future Warfare" by Geoff Brown
SNAFU是一個書系。主打軍事恐怖題材。一般是多個作者就同一主題分頭寫作,最後集結成冊。這部動畫取自名為「未來軍備」的一本。作者Steve Lewis不太出名,在Amazon上也搜不到多少信息。
EP5 "Sucker of Souls"
Kirsten Cross
"Sucker of Souls", from "SNAFU: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by Geoff Brown
跟前面 04同樣出自SNAFU書系中名為「適者生存」的一本短篇合集。 作者好像最近熱衷於類似的吸血鬼軍事化的恐怖故事。
EP6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John Scalzi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跟02一樣是 John Scalzi的作品。一樣腦洞大開而又賤痞諷刺。 後面EP 17也是他的作品。
EP7 "Beyond the Aquila Rift"
Alastair Reynolds
"Beyond the Aquila Rift", from "Beyond the Aquila Rift: The Best of Alastair Reynolds" by Jonathan Strahan or "Zima Blue and Other Stories"
這個作者最近的作品是名為「Revenger」的長篇系列。還寫了數量驚人的短篇作品。曾被提名三大獎。但一直無緣獲獎。可能因為他主要在英國出版作品的關係。 後面EP 14的Zima Blue也是他的作品。
看到有人在問片中的插入曲,這是 Matthew Perryman Jones 的 Living in the Shadows
有朋友做了介紹:Living in the shadows 歌詞賞析
EP8 "Good Hunting"
Ken Liu
"Good Hunting"
劉宇昆,三體第一本的英文版譯者。 如果說三體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文科幻。那麼其中劉宇昆的功勞應有1/3。除了三體,他還將很多中文科幻作品譯介至北美的科幻市場。16年獲得雨果獎的北京摺疊,也是他翻譯的。他自己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獲得2012年雨果獎最佳短篇。
作者有中文背景,故事大多是東亞的內核。在北美的科幻小說市場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從這一集動畫本身就看得出來,風味純正,跟那些老外腦補出來的東方元素完全不一樣。
評論中有小夥伴給出了小說原著:祝有好收穫
EP9 "The Dump"
Joe R. Lansdale
"The Dump", found on "Bumper Crop"
根據wikipedia的描述,這作者主打恐怖、神秘、西式冒險、犯罪故事。因其作品的諷刺、角色詭異、場景荒謬而著稱,例如貓王和肯尼迪總統在老人院裡跟一個埃及吸血木乃伊大戰的故事。 改成動畫的這個故事,嗯,也有點這個感覺。 後面EP12也是這個作者。
EP10 "Shape-Shifters"
Marko Kloos
"On The Use Of Shape-Shifters In Warfare" (unpublished?)
德國人,但用英文寫作。主打軍事科幻題材。有一套名為「前線」的長篇系列。2019年要出版一個新系列「The Palladium Wars「 。後面EP13也是他的作品。
EP11 "Helping Hand"
Claudine Griggs
"Helping Hand"
作者是女性,在羅德島學院的寫作中心任教(感謝評論指正)。寫了幾本關於跨性別人士的非小說後,才轉向小說創作。可謂出手不凡。順便說一下,這一集是整部動畫中我第二喜歡的作品。
評論裡有人給了這一集的原著地址:Helping Hand
EP12 "Fish Night"
Joe R. Lansdale
"Fish Night"
見EP 9的作者簡介。視覺效果相當出色的一集。但更像個奇幻而非科幻故事。
評論裡有人給了這一集的原著地址:Fish Night
EP13 "Lucky 13"
Marko Kloos
"Lucky Thirteen", Frontlines 2.1, Terms of Enlistment
見EP 10的作者簡介。順便說一下,作者從軍十年以上。10/13這兩集確實在軍事感上強過其他作品。
EP14 "Zima Blue"
Alastair Reynolds
"Zima Blue", from "Zima Blue and Other Stories" or "Beyond the Aquila Rift: The Best of Alastair Reynolds" by Jonathan Strahan
見前面EP7的作者簡介。 個人認為這一集是全系列中最好的作品。不接受反駁。
另一條評論中給出了中文版的小說原作,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齊瑪的作品》
EP15 "Blindspot"
Vitaliy Shushko
原創劇本
作者應該是動畫主創。15年開始做動畫。16年底完成了一個叫 x-story 的短片,一舉成名。可能從那時起開始組建自己的動畫工作室,然後就是netflix的這一集動畫。這是什麼樣的神仙!
主創的個人博客在:https://shushko.blogspot.com/ (需要梯子)。順便,x-story 的概念原畫如下,是不是想說,臥槽我看過這個!
EP16 "Ice Age"
Michael Swanwick
"Ice Age", from "Tales of Old Earth"
邁克尓·斯萬維克 老牌科幻作者,曾多次獲得雨果和星雲獎。國內出過他一本《潮汐站》,一本《地球龍骨》 。
下方評論裡有小夥伴給出了原著,這裡搬運一下:冰河時代
EP17 "Alternate Histories"
John Scalzi
"Missives from Possible Futures #1: Alternate History Search Results"
好嘛,製片是有多愛他啊。整個系列給他一個人上了三篇。雖然在視覺效果上不像那些CG動畫那麼出彩,但美術表現和他的故事非常匹配。而我真的喜歡他這種忍著笑瘋狂吐槽的風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垂暮之戰》入坑。強烈推薦。
EP18 "Secret War"
David W. Amendola
"The Secret War", from "SNAFU: Hunters" by Geoff Brown
跟前面 EP4/EP5 一樣取自 SNAFU 書系。SNAFU應該是是「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的意思。據說是一個軍事用語,意思,嗯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這一系列大概都是類似的軍事相關的短篇故事集。
私貨
「每集動畫的建議觀看年齡」:可以給娃看愛死機器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