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兔嘲男孩》影評: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實至名歸,原著揭秘

兔嘲男孩影評

《兔嘲男孩》就像《安妮日記》。

兩個故事講的都是猶太女孩藏在牆裡,躲避一個幾乎毀滅的世界。

但故事帶來的感受不是悲傷,而是壓抑後莫大的釋放。

安妮在生日那天收到日記本作為禮物,她對日記本說的第一句話是:

1942年6月12日 星期五
不論對誰我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是我卻希望在這裡對你能夠如此,我還希望你能夠成為我取得慰藉和支持的很大源泉。

少女躲藏牆中,不僅代表那段扭曲的陳年往事。

更是縱使世界毀滅,也不負愛與自由的心靈慰藉。

01 讀懂片尾的詩就看懂了電影

電影《兔嘲男孩》結尾,有這樣兩句美文:

Let everything happen to you:beauty and terror.

Just keep going. No feeling is final.

這兩句詩的作者是著名德語詩人賴內·馬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里爾克的詩句中,有很多是西語世界非常流行的心靈雞湯。

里爾克的詩句

Lady Gaga大臂內側的文身,就是一句里爾克的詩句(不是電影中引用的這句)。Gaga曾說里爾克是她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可見這位詩人在西方世界的流行程度。

Lady Gaga的里爾克詩句文身

翻譯過《里爾克詩全集》的中國翻譯家陳寧對這兩句德語詩的譯文是:

Lass dir Alles geschehn: Sch?nheit und Schrecken.

讓一切臨到你:美與恐懼

Man muss nur gehn: Kein Gefühl ist das fernste.

走下去:情感並非最遠之物

電影中提到詩人里爾克,是喬喬和艾爾莎的第三次對話。這次對話中,艾爾莎說自己有個叫內森的未婚夫,內森最喜歡的詩人是里爾克(Rilke)。

這時喬喬已經對這個藏在自己家牆後的小姐姐產生愛意。但艾爾莎提到未婚夫的事,讓喬喬吃了醋,而且這個未婚夫喜歡的詩人,對小喬喬來說顯然是超綱了。

吃醋的喬喬立刻跑到圖書館去找里爾克詩集,然後假借內森之名給艾爾莎寫了一封分手信。

在信中,喬喬也引用了一句里爾克的詩,大意是說真正的相愛是讓彼此自由之類的話。但看到艾爾莎傷心而去,喬喬又寫了一封「不想分手信」挽回局面。

喬喬假意傳遞分手信

當喬喬在牆外念第二封信時,艾爾莎的微笑說明她明白了喬喬的心意。這兩封幼稚的信,成了喬喬可愛的表白,艾爾莎當然也懂。

電影中間以及結尾兩次出現里爾克的詩,尤其是結尾這樣重要的地方直接點明主題,說明《兔嘲男孩》在文學和立意上受到里爾克很大影響。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

細品這兩句話所蘊含的深意:

讓一切臨到你:美與恐懼。

走下去:情感並非最遠之物。

可以概括電影《兔嘲男孩》以及原著Caging Skies《鎖閉的天空》的主題:「縱使戰火紛飛、世界毀滅,也無法隔離愛與自由」。

電影原著《鎖閉的天空》(Caging Skies)

結合當今歐洲難民潮、敘利亞戰爭、伊朗危機等世界局勢來看,原著借古諷今的意味明顯。這本以「大愛」為主題的小說,在國際上獲得過不少大獎。

另外,原著的價值觀通過近似童話的文學形式傳遞出來,電影也把這種童話感拍了出來,成為一股清流。

很多觀眾都覺得導演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一改漫威「雷神」系列的商業套路,對本片的處理可以與韋斯·安德森的《月升王國》相媲美。

也許是因為大銀幕上的能稱得上「童話」的電影實在太少,我們才會對《月升王國》念念不忘。

《兔嘲男孩》這部童話電影,直擊到我們內心僅存的一點童真。

02電影原著作者開掛的人生

電影原著《鎖閉的天空》(Caging Skies)的作者叫克里斯汀·勒南斯(Christine Leunens)。

克里斯汀1964年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Hartford,Connecticut),今年56歲。她的父親是比利時人,母親是意大利人。

克里斯汀·勒南斯(Christine Leunens)

克里斯汀的藝術創作天賦與她的爺爺有很大關係。

克里斯汀的爺爺叫紀堯姆·勒南斯(Guillaume Leunens),是一位比利時佛蘭芒人(Flemish)藝術家。佛蘭芒人是比利時人口最多的民族。

紀堯姆·勒南斯很小就去了孤兒院,16歲進入金屬鍛造廠工作。但是,這位沒有受過正規藝術教育的少年發現自己擁有過人的藝術天賦。在鍛造廠工作的業餘時間,紀堯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練習畫畫上。

由於比利時與德國接壤,而且國小兵弱,又是德國進軍法國、英國的必經路線,所以兩次世界大戰比利時都首當其衝,是第一批被德國佔領的國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佔領了比利時,紀堯姆被抓進勞工營做金屬鍛造工作。後盟軍解放比利時,紀堯姆又被轉移到奧地利的工廠繼續做工。

二戰結束後,熱愛藝術的紀堯姆決定不再從事金屬鍛造工作,完全投身藝術。他在勞工營製造的產品都是德軍用來進行戰爭的原料。

由於長期從事金屬鍛造工藝工作,紀堯姆發現自己處理金屬得心應手。最終,他成為了一名以金屬為創作介質的現代藝術家。

他的藝術作品和藝術成就,被後世藝術收藏者和鑑賞者總結為「金屬的詩歌(The poetry of metal)」。

克里斯汀·勒南斯爺爺紀堯姆的金屬藝術品

電影《兔嘲男孩》和原著中的小主角,部分靈感就來源於作者爺爺小時候的經歷。

就像很多遭受二戰戰亂的歐洲人,勒南斯一家在戰後移民到美國。

克里斯汀出生在美國嬰兒潮時期的最後一年,可能是「隔代遺傳」的緣故,她繼承了爺爺的藝術基因,並體現在閱讀和寫作領域。

克里斯汀的青少年在法國度過,因為爺爺紀堯姆也住在法國。

在蒙彼利埃學習一年後,她來到巴黎,並找到一份平面模特的工作。年輕的克里斯汀成為時尚雜誌Vogue、Marie Claire(中國版叫《嘉人》)的平模,也出演過一些電視廣告。

克里斯汀年輕時拍攝的一些雜誌圖

紀堯姆於1990年去世。

不知道是因為爺爺離世的震顫,還是想陪爺爺生命的最後一刻,克里斯汀也在1990年離開巴黎時尚界,來到法國的皮卡第過上了餵馬、劈柴的生活。

同時,從小癡迷讀書的克里斯汀決定成為一名作家,開始撰寫劇本。

1996年,克里斯汀創作的劇本獲得法國國家電影中心最佳編劇獎。隨後,她上了一期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Exeter College,Oxford University)的暑期寫作培訓班,並決定由編劇創作改為撰寫小說。

埃克塞特學院是牛津旗下的頂級大學,其中又以藝術學院最為頂尖,培養出很多藝術、電影、傳媒領域的名人。

自克里斯汀開始文學創作之路,她的開掛人生走上了快車道。

在第一部小說出版並獲得成功後,克里斯汀研究了希特勒青年團,以及由希特勒青年團的青少年組建的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

同時,她還在這支部隊作戰過的法國卡昂(卡昂和平紀念館),以及故事設定的發生地維也納進行二戰史研究。

最終,克里斯汀寫成了她的第二部暢銷小說《鎖閉的天空》(Caging Skies),也就是電影《兔嘲男孩》的原著。

作家克里斯汀與Caging Skies

2005年,克里斯汀獲得美國哈佛大學英美文學碩士學位,並於2006年搬到新西蘭定居。

說起自己搬到新西蘭的原因,克里斯汀認為新西蘭是距離天堂最近的淨土,非常適合文學創作工作。就像著名詩人顧城,跑到新西蘭的激流島定居。

在新西蘭,克里斯汀不僅生活在天堂般的詩意生活中,她還繼續深造,獲得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獎學金,攻讀創意寫作博士學位。從平模一路開掛到寫作博士。

更重要的是,克里斯汀在新西蘭結識了新西蘭籍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克里斯汀與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塔伊加·維迪提因執導漫威的《雷神》系列而知名。他在結識克里斯汀後,以《鎖閉的天空》為靈感,創作了《兔嘲男孩》。

03 電影和原著的歷史梗

看過《兔嘲男孩》後,大家都對電影中童子軍的設定,以及童話般的表現手法印象很深。

《兔嘲男孩》結合了真實的歷史,尤其是喬喬加入的希特勒青年團,是貫穿電影始終的歷史背景。

電影中喬喬與希特勒青年團

概括來說,希特勒青年團是當時納粹統治下的一個全國性青少年組織。

該組織主要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灌輸納粹理論,對元首效忠的思想,以及進行各種預備軍事訓練,儲備更多、更年輕的砲灰。

在希特勒青年團的洗腦下,德國的青少年都以元首為偶像。電影的表現形式更為誇張,直接把喬喬的精神支柱用元首的惡搞形象出現。

歷史上的「希特勒青年團」,遠比電影中的奇幻浪漫殘酷得多。

真實的希特勒青年團訓練

早在納粹黨建立初期的1922年,就成立了針對青少年的組織阿道夫·希特勒少年衝鋒隊。組織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納粹黨招募年輕成員。

納粹黨掌權前,希特勒本人帶有極強煽動性的演講與個人魅力,感染了很多不滿於國家現狀的青年。在這些青年中,一位名叫巴爾杜·馮·席臘赫(Baldur von Schirach)對希特勒極其崇拜。

巴爾杜·馮·席臘赫:帝國青年領袖

隨後,席臘赫與希特勒的祕書赫斯,以及希特勒本人建立起關係,並在競選中獲勝,成為全國青年組織的領袖。

隨著納粹黨正式掌權,狂熱的席臘赫推動希特勒青年團擴張,成為全國10歲以上少年兒童必須參加的組織。1936年底,該組織達到500-600萬人左右,最多時全國98%的青少年都加入其中。

希特勒青年團德語為Hitlerjugend,簡稱HJ,成員年齡為14-18歲的男孩。

除此之外,HJ根據性別和年齡還分為少年隊(Deutsches Jungvolk,簡稱DJ),參加者是10-14歲的男孩,待年齡超過14歲後,再加入HJ。

歷史上身著少年隊制服的孩子

電影中的小喬喬,參加的就是針對低齡男孩設置的DJ。黨衛軍的標誌是「SS」,少年隊使用了單S作為自己的LOGO。

喬喬房間裡掛的旗幟,就是少年隊的旗幟,還有一幅非常出名的宣傳畫。這樣的房間布置,自然得到黨衛軍蓋世太保的誇獎。

喬喬房間裡掛的DJ旗

歷史上真實的少年隊隊旗

旗幟旁那幅著名宣傳畫的解讀

除了男孩,對於10-14歲的小女孩,先進入相應年齡的少女隊(Jungm?delbund)。年齡更大的14-18歲的女孩,進入德意志少女聯盟(Bund Deutscher M?del,簡稱BDM)。

就像電影中所表現的一樣,男孩加入希特勒青年團的主要活動,就是進行各種體育和初級軍事訓練。納粹對青少年的體能與控制他們的思想同等重視。

比如電影中的投擲手榴彈、射擊、跳水等都是必修課,為今後加入正規軍提前準備。

軍官訓練青年團的孩子使用武器

這個組織用漂亮的制服、豐富趣味的活動、洗腦般的宣傳等手段,把當時幾乎全德國的孩子都變成納粹的後備力量。

電影《帝國的毀滅》,講述的是希特勒失敗前在地堡的最後一刻。當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德軍只能靠老人和小孩做徒勞的抵抗。

希特勒自殺前,走出地堡會見了這些少年隊的小隊員,並授予他們勳章。

《帝國的毀滅》劇照

真實的歷史照片

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做了納粹的陪葬品。這一幕,在《兔嘲男孩》最後也有體現。

《兔嘲男孩》原著是《鎖閉的天空》,之所以選擇希特勒青年團作為歷史背景,也許同樣和原著作者的爺爺有關。

電影中喬喬參與的訓練,僅僅是童子軍級別。

歷史上,希特勒青年團組建過一支正規作戰部隊:

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師(12th SS 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

1943年,德軍各條戰線兵力不支,希特勒正式下令組建「希特勒青年團」師。兵源來自於1926年出生的青年團成員,組成了一支十八九歲青少年為主體的「娃娃師」。

這個師的標誌最終定為黨衛軍符號單「S」+黨衛軍警衛旗隊師的鑰匙符號組成。S代表其黨衛軍屬性,而鑰匙代表這個師的骨幹軍官大都來自於警衛旗隊師。

「希特勒青年團」師LOGO

之所以說希特勒青年團和原著作者的爺爺有關,是因為這支由希特勒青年團成員組建的部隊,其主要訓練駐地都在比利時境內。

納粹黨衛軍並不把比利時弗蘭芒人視為劣等民族,反而認為和雅利安人同源。而且,德國佔領比利時後,大部分德軍和比利時人互相保持友好。

在比利時各營地訓練的「希特勒青年團」師官兵,與當地弗蘭芒人相處融洽。

也許正是在這個時候,原著作者克里斯汀的爺爺紀堯姆,與希特勒青年團產生了交集。

又把那些難忘歲月的故事,告訴了孫女克里斯汀。

本該在2月與觀眾相見的《兔嘲男孩》,現在遺憾撤檔。

希望好電影在春暖花開時,再與我們相見。

-END-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