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絕望者之歌》影評:"京東"的掙扎
絕望者之歌影評
主角JD,為了方便我一直都叫他「京東」。2017年初我看了這部小說《絕望者之歌》,在四月份的時候我第一次和別人聊起這個故事。她是朋友介紹給我的相親對象,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因為酷愛文學,所以我們的聊天當中總是少不了各種書籍,電影等等。她的英文不好,而我當時讀的就是英文原著,所以為了方便和她聊天,我就告訴她故事的主角叫「京東」。
能拍出電影,我很開心,迫不及待地想看一下電影。然而看完之後,我意識到這部電影傳達的主題,與我當初在書中看到的反而不同。三年過去了,很多情節我都不記得了,但還是想想說說電影與書籍的區別,以及我能從電影中觀察到的「鄉下人」。
故事的主要發生地點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而京東的媽媽是一個癮君子。有一個背景希望大家了解,辛辛那提是全美十大毒品氾濫城市之首,各路癮君子以及對應的戒毒所也非常之多。京東的媽媽」N進N出「戒毒所也是有原因的,想想你在這樣的氛圍中如何能夠逃脫毒品的誘惑?就如同你坐在蘋果園裡,時刻告訴自己我今天不想吃蘋果了,可是到餓了渴了的時候你難免伸手摘下一個,迅速解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然而,你也要知道,在Cincinnati這座城市裡,有著名的世界五百強公司通用-電氣,寶潔P-&G,還有很多金融公司。儘管處於鐵鏽地帶,但是這座城市因為這些國際公司而繁榮,人員流入以及種族融合要想當的好。富裕的中產月薪15K美元,公司高管的就更不用提了,然而這裡仍舊有著巨大的貧富差距。朋友講一位黑人小姐姐買不起二手汽車,只能趁著天還沒亮的時候就搭乘公交車前往公司上班,作為公司的臨時工前台,領著一個月1K多美元的薪水。我曾經在辛辛那提生活一年,美國同事們稱我們生活的區域是當地比較好的,無論是從治安還是從物質設施上來講。而middle town則不然,一位快退休的美國同事告訴我他居住在middle town,但是他去收房租的時候都是要帶著自己的槍去的,生怕租客賴賬或者有毒癮的人克制不住自己。
劇中出現了很多家庭草坪的場景,如果你仔細看,會發現很多草坪都是沒有修剪的。美國人,尤其是中產階級,非常看重草坪的修剪,因為那是人家的臉面。這點如同東北人的大院子,要是夏天的院子不乾淨,不規矩,冬天的院子積雪沒有清理,就會遭到周圍鄰居的閒話,懶惰埋汰等等都是用來磕磣人的。我的美國同事曾經對我說:」我們美國人太無聊了,春天的時候買草種子,種下,施肥,灑水,然後隔三岔五就去cut the grass。「聽起來有點和頭髮相似,亂了髮型,也就沒了面子。對於京東一家,如果你連吃飯都是個問題,那割草似乎並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情。劇中有幾處很直接地提到金錢,比如京東的學費,比如京東幫媽媽刷卡支付收容所的費用。細節還有一點,京東給了好幾張信用卡,然後分別刷不同的金額。因為京東是學生,以這個身份來申請信用卡其實很難得到大額的信用,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應付大額支付必須要使用多個信用卡。那麼1000美元算不算是大額度呢?算的。比如discover的信用卡對於學生的初次申請,一般也就是1000美元。還有幾處並不是直接提到金錢,比如姥姥支付了計算器費用,以至於沒有錢支付了藥片和食物。藥物在美國本身就很貴,在沒有醫保的前提下,一瓶日常用藥可以上千美元。食物給我們的感覺最為明顯,第一這種感覺最直接,第二它能深深體現出姥姥的窘困。美國的食物極其便宜,麥當勞等快餐店很多時候會提供1美元2個漢堡的套餐;大型連鎖超市裡的食物單價也便宜的驚人;如果你能夠在這一天裡找到任何一份時薪的兼職,那麼你讓自己溫飽是沒有問題的。京東和姥姥的處境,儘管有些誇張,但是也不無道理:老幼都沒有工作能力。
電影中和書中都大量出現髒話,這算是文學與電影的一致,其實也符合京東的背景。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人,孩子學習髒話是非常容易的。受教育程度極低的父母,並不會認為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更不介意孩子學習。何況在這個家庭裡,三代人似乎沒有一個文明人(除了姐姐)。姥姥對母親的謾罵,母親對京東的責罵,以及京東反抗姥姥和母親,汙言穢語隨著當時的感情直接從口中噴出。凡是融入到這個家庭裡的人,無不充斥著爭吵和穢語。姥姥,母親,京東,母親數任男友,以及京東的夥伴。而面對母親這個角色,店員,護士等等,都不得不」罵回去「以反抗這個角色。在和我美國同事交流的時候,無論是本土美國人,還是移民的華裔,都對子女的言語有諸多束縛。當我在和mentor的兒子聊天的時候,聊到興奮點他飆出副詞性質的髒話時,mentor和他的夫人都告訴他要注意語言。儘管我沒有覺得冒犯,因為當時我在腦海中翻譯出來也不過就是」TMD「以表達自己的強烈感情和表達英語詞窮罷了。想想我們的周邊,不也是這樣的環境嗎?如果父母忙著生計,大概率不會關心孩子的成長。
我的記憶中有三處難以忘懷的。
第一處是母親想開車與兒子同歸於盡。如若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不至於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其實這部電影並沒有完全展示母親的瘋狂與墮落,記得書中更是提及了母親對他的大罵,對周圍人的怨恨,對毒品的依賴,對家人虛偽的承諾。更讓人覺得憐憫同時又想放棄她的就是,她不停地更換男友。她似乎為了尋找愛或者得到關懷,然而碰到渣男的時候,她會直接承受痛苦,因為渣男能給的只是傷害;就算碰到了願意一起生活的,她就會因為毒品,相處模式的暴烈,最終還是被殘忍拋棄。她永遠得不到她想要的,所以她會講這些結果歸咎於自己的兩個孩子,京東就難免受到責難。
第二處在電影中並沒有展現出來,我能回憶得到的就是姥姥拿著槍指著母親,告訴她永遠不得踏進她屋子半步。想想一個家庭要是走到如此地步,那這個家庭是又多麼的四分五裂,是其中有人做了什麼深仇大恨之事呢?影片不停地插入年少京東與家人的生活場景,而且還稍微引入了姥姥年少時是如何對待母親的。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姥姥無知暴躁慌亂地走入婚姻,作為女兒也無意識地走了母親一樣的路線,甚至更加慘烈。而京東的姐姐似乎也沒有逃脫出這樣的人生軌跡,好在組建的家庭還算和睦。男性家庭角色在這部電影裡是缺失的,姥爺沒有幾句台詞,早早領了盒飯;母親的男友換了又換,根本達不到父親的家庭角色;唯獨京東一人,在這個家庭裡還勉強硬撐其男性的責任。
第三處在電影裡並不明顯,京東驅車回到老家以及帶母親從醫院出來所看到的一切,對應著書中結尾中他故地重遊的那一部分。京東在多年後回到老家看到的是,這座小鎮和他年幼時的破敗和無知是一樣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少年們無所事事,依靠一些惡趣味打發時間;中年們固守著曾經的職業,沒有給生活帶來生氣,也沒有給孩子們更多的教育和希望;老年們依舊發呆,坐在自家的門前或者沙發中。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當時也在思考,我的家鄉不也是這番場景嗎?如今很多人都說」回不去的家鄉「,其實也就是這番景象。除了複雜的鄉鄰關係之外,就是家鄉的沒落,破敗,毫無生機。想要拯救物質其實並不難,但是想要拯救心智則另當別論了。
在讀《絕望者之歌》這本書之前,我對美國底層人民的了解很少。而在讀完《你當像鳥飛過你的山》之後,反而更能理解底層人民的掙扎。二者不同之處在於宗教對家庭的影響,相似的之處反而都是:教育和家庭。京東的家庭充滿暴力,伴隨他成長的沒有太多積極向上的東西,反而是他自己在這破爛不堪的環境中努力前進著,讀書,從軍,大學,最後走入了中產。在法學院畢業後,其實他在律師事業上也前進過,後來進入了投資領域,也和家人搬去了搬去了俄亥俄州的首府,直到電影中提到的,他們全家都定居在了辛辛那提。
在寫完這篇影評的時候,我也在想我自己。我出生在的東北鐵鏽地帶,雖然並不是鐵鏽的一員,但是東北二十年來都面對著hillybilly同樣的境遇,工作和人口大量外流,教育質量的下滑,以及農場模式的嘗試,都迫使原本並不富裕的東北人面對京東家人所面對的遭遇。我曾一度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教育讓一代代脫離物質和精神的貧困,但近幾年來我慢慢地打消了這個念頭。除了政府的責任之外,家庭與個人也非常重要。
電影裡還有兩個小細節,我覺得對於我個人蠻有意思的:
1,京東竟然晚上開車到第二天早上去面試。我曾經從辛辛那提開車到華盛頓DC,一整天都在高速上狂飆,只有廣播和手機裡的音樂陪著我,但仍然感覺疲憊不堪。可是,京東竟然可以第二天神采奕奕地面試。
2,當京東和女友陳述自己的家庭情況的時候,女友更多地選擇一笑而過。我想這應該是美國人的普遍觀念吧,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不是兩個家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