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天才少女福爾摩斯》影評:它從年度期待變成年度失望

天才少女福爾摩斯影評
作者:Bind

9月,迪士尼一部《花木蘭》院線改流媒體上映,雖然賺了熱度,卻因影片質量實在捉急,最終能否回本都成問題。

就在昨天,和《花木蘭》一樣擁有亮眼卡司的大女主影片《福爾摩斯小姐》在流媒體巨頭Netflix上線。

眾所周知,網飛出品的劇集質量普遍不錯,但電影常常一言難盡。這部眾星雲集的《福爾摩斯小姐》上線前就獲得了相當高的關注度,也在爛番茄拿下91%好評。

2020口碑佳作再添一員?

並沒有。

這部被寄予厚望的電影豆瓣開局僅有6.4分,只能算勉強及格。第一時間看完片的我,實在是有種恨鐵不成鋼的遺憾……

顧名思義,這次眾星捧月的鮮花,不再是天才夏洛克·福爾摩斯,他只是點綴的小小綠葉。

真正的主角是「小11」米莉·波比·布朗飾演的伊諾拉·福爾摩斯

自從父親去世、兩位兄長前往倫敦後,母親就親自教導伊諾拉,除了歷史、物理等等科目,還學習格鬥柔術。

但在她16歲生日時,老媽卻離奇失蹤了。

因此回來的兩位老哥不是善茬,夏洛克(亨利·卡維爾 飾)專心尋人,邁克洛夫特(山姆·克拉弗林 飾)執意把伊諾拉送進古板的英國女德班。

兩頭煩的伊諾拉順著老媽的線索,找到了留下的錢財。

選擇活出自我的伊諾拉,決絕地離家出走,踏上尋親之路。

在火車上,她遇見了被人追殺的侯爵蒂克斯伯里

這位年輕的貴族想要發展地產事業,卻被家人送去當兵,無奈離家出走的他沒想到會被暗殺。

兩位年輕人走著一樣的路,肩並肩來到倫敦大展身手。

此時關於英國改革的投票迫在眉睫——平民選舉權能否實現,都握在這位年輕侯爵手裡。

拯救家庭,改變世界,伊諾拉才是這部電影裡的超人。

故事絕對簡單,娛樂效果絕對到位。

影片採用了《死侍》中打破第四面牆的技巧,讓伊諾拉頻頻與鏡頭外的觀眾互動,顯得俏皮可愛。

尤其是貢獻了全部亮點的小11出色的表演,她就是這位16歲桀驁不馴的伊諾拉!

海倫娜出演的老媽瘋勁十足,在回憶中出現令人過目難忘。

可惜了「大超」亨利·卡維爾的夏洛克,一個有史以來最壯,卻最沒脾氣最儒雅隨和的反差萌福爾摩斯,戲份少得可憐。

儘管影片的娛樂效果及格,一路看著小11耍寶賣萌一招鮮吃遍天,渾身跟按摩一樣放鬆。

But!

打著「福爾摩斯」四個大字的《福爾摩斯小姐》,其懸疑成分和片中的夏洛克一樣「慘」,是究極綠葉。

薄弱的謎案,溫吞緩慢的冒險,難以讓觀眾在伊諾拉探案解密的過程中投入其中。

拋去拼字遊戲,相信大多數觀眾在暗殺男爵、改革投票初露端倪時,早已參透其中玄妙——人人都是夏洛克·福爾摩斯!

而你必須忍受接下來幾位角色冗長的廢話,按著頭讓你降低智商一起快樂。

兩條線的穿插也是捉襟見肘,伊諾拉親口說要放一放尋媽計劃?但到結局老媽上門,這條線給人的感覺都是被處以了腰斬極刑,半死不活。

正因為一切太過兒戲,《福爾摩斯小姐》整體看來極其中庸,流水線製作式的不功不過完成了任務,僅僅能摸到6分的及格線上。

這方面是缺憾,確實也不可強求。

要知道柯南·道爾的原著可沒有伊諾拉這一人物,《福爾摩斯小姐》是改編自南茜·斯普林格創作的《The Case of the Missing Marquess》。

簡體版系列譯名為《福爾摩斯小妹探案》中的《失蹤的伯爵》,其還榮獲2007年愛倫坡獎的最佳兒童讀物獎。

喜劇佳,懸疑差,但作為大女主電影,還要談談它直白的女權色彩

從伊諾拉翻身妹妹把歌唱,腳踩風光了幾十載的夏洛克,到她直言不要丈夫,大鬧英國女德班,就能知道這部電影的故事內核,是歌頌女性追求獨立、自由。

和原著相同,甭管老媽出走、女兒尋母,兩位女性都在用自己的頭腦和自己的能力逃離那個世界——

一個不准女性擁有權力,不准女性選擇好惡、選擇人生的腐朽世界

「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伊諾拉(Enola)的名字,倒過來拼寫便是是「alone」。

伊諾拉和老媽強調的,是女性必須為自己發聲,親自參與並改變這個世界

細數電影中幾位角色,你會發現他們和現實僅相隔了一層熒幕。

前三位,蒂克斯伯里,伊諾拉和老媽是先進的平權者,為了他人、為了自己努力改變社會。

大偵探夏洛克,慧眼如炬的他深喑社會弊病,就如同知道伊諾拉不願意去女德班遭罪。但他一開始就迴避了伊諾拉的求助——錯的是大哥不是我,我無能為力。

夏洛克保持著事不關己的漠然,隨著劇情推進,才逐漸伸手幫助伊諾拉。

他不是壓迫者,也不是被壓迫者,他無意打破這個充滿了壓迫的環境。

大哥邁克洛夫特,最典型的反女權家,堅定的男權社會擁護者。

對伊諾拉和母親都持鄙夷態度,看到大量選民支持改革,直呼他們缺乏教育,英格蘭要完蛋了。

哈里森小姐,大言不慚的教育家。

在她口中,女人要做的就是花枝招展地吸引男人,成為完美的妻子。

她作為片中反派,看上去理性睿智,不求錢權,卻比邁克洛夫特還極端,為擁護眼中的迂腐傳統,不惜殺人滅口,容不得改變,容不得意見。

後三位角色的影子,在現如今的網絡上,是一抓一大把,比玩連連看還容易找。

這對應了兒童讀物的一個特點,電影裡的缺點——人物的臉譜化。

而且這部分內容太直白、標籤化,不做成人化改編,顯得缺乏深度,最終和懸疑一樣流於表面。

影片歌頌女性的內核拉垮了,可影片外的宣傳卻很有意思。

在英國,電影公司在福爾摩斯的雕像旁擺放了伊諾拉的雕像,表示女性也要站在聚光燈下。

雖然這二人是虛構角色,可後面四個是貨真價實的。

首先是莫扎特的姐姐,瑪麗亞·安娜·莫扎特,她與弟弟同樣音樂天賦斐然,從小被喚作神童。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為女人的她被18世紀嚴苛的男尊女卑所束縛,因為性別,即便演出再好也不被稱讚——一個女人無法成為音樂家。

最終在18歲時,在父母要求之下,她結束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瑪麗·哈代,著名詩人托馬斯·哈代的妹妹。

在那個年代,瑪麗接受了高等教育,並從老師成長為學校校長,已經是巨大的成就。

查爾斯·狄更斯深愛的姐姐弗朗西斯·狄更斯,同樣才華橫溢。

因為家庭貧困,她不得不提早結束了在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習,成為音樂家,結婚生子後擔任音樂老師,於1848年因病去世,享年38歲。

最後一位,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姐姐,海倫娜公主

海倫娜熱衷於護理事業,軍隊、平民護理服務機構都參與其中。

她還擔任了刺繡藝術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幫助女性獲得一技之長,實現就業,更經常幫助兒童和失業者,為他們派發食物。

這四位被耀眼兄弟掩蓋了的女性,其實若細細描繪她們的傳奇人生,也可以拍成電影。

所以,雖然《福爾摩斯小姐》的表現不佳,只是及格偏上的爆米花電影,亦或叫它熱門元素大拼盤,但在這部電影內外,我們看到的都是偉大女性的身姿。

請不要無視女性的付出,也不要遮蓋她們散發的光芒,連超人都可以當配角,誰又不可呢?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