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怒海戰艦》影評:有望奠基一個新時代的佳作
怒海戰艦影評寫在前面,這樣一部濃縮片長、乾淨利落的硬核戰爭電影,軍迷當然是可以有很大的表達空間。但選擇對影片的細節進行補充,還是上來就槓,那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是一部一目了然的爛片,根本沒東西值得看,那麼還算槓的情有可原。而槓這樣一部明顯製作精良、態度嚴謹的作品來嘚瑟自己「淵博」的軍史,那只能說明你是一個毫無藝術細胞的偏科生。
演員方面:漢克斯,無需多言,除非宇宙裡還有其它高級文明,否則沒有比他駕馭角色更出色的演員;「阿爾卡彭」扮演副艦長有點點違和233...但演的還行,畢竟沒有多少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但也沒有什麼可以出錯的地方;唯一的女性角色蘇,第一次認識是她代替了《csi》拉斯維加斯篇凱瑟琳的角色,實在對這個演員無感,臉上始終掛著一副很裝的淺笑,和希拉里半斤八兩吧。不知道是生來如此還是學習演技時誤入歧途。雖然只是個道具角色,但作為安放艦長靈魂的容器,該演員還是很讓我出戲。
原作《牧羊人》,影片中蜻蜓點水幾處卻是我最欣賞的核心價值:不到萬不得已不輕率言戰,戰爭中不以好大喜功、嗜血為謀,堅毅果敢的同時心中常存仁慈之念。
拋開傳統劇情的慣性,要麼敵我雙方在片頭片尾交替一方失智一方開掛,要麼己方太強贏了沒意思,所以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困難,不是隊伍中有刺兒頭就是有反對勢力,比如經典的和自己人鬥其樂無窮的《紅潮風暴》。而本片完全放棄了這種過時的思路,而是硬核地展現了一支先進的、訓練有素的紀律部隊本應有的表現。
軍迷槓的幾點,從電影藝術的角度分析完全沒有問題。首先最開始的solo,到最後的戰群狼,完全符合從前戲到高潮的快感觀影體驗。如果是前期4編隊小狼群戰到最後6編隊大狼群戰,豈不是和90hz刷新率升級到100hz刷新率屏幕般無感?更何況,如果你仔細看過電影,一開始的solo根本不是什麼「一艘潛艇企圖單挑驅逐艦的愚蠢行為」。自始至終,那艘最開始被擊沉的潛艇就沒有對艦隊展開任何攻擊,你可以將其理解為敵方的巡邏或者尾隨潛艇意外被怒海戰艦發現後,兩艦鬥智鬥勇,最終在漢克斯豐富的經驗下,德國潛艇無法甩開怒海戰艦而被擊沉。這一段戲不僅僅是開胃的精彩前戲,也相當細緻豐富地展現了艦長漢克斯的能力和風範。所以這段戲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彈藥消耗,一共80分鐘的電影不可能給你每一輪攻擊拍全吧?這又不是射一梭子子彈,你認真聽一下,嗯,很專業,確實槍響了x發。這個話題純槓,不多說了;
德國潛艇上浮與驅逐艦對射。劇情說的非常清楚,德國潛艇被深水炸彈炸出故障,無法下潛。浮出水面用砲還擊,既是垂死掙扎,也可以看做軍人的榮譽感。這點沒任何問題;
沒有反角。這點可以和幾個細節一起說。首先反角是有的,配著幽靈般的BGM從寒冷蒼白的海水中高速滑出的艦塔上的LOGO可以代表反角,在配樂的承托下非常帶感。德軍的電波騷擾有爭議,我認為可有可無。從戰爭的現實角度當然不會發生且沒有必要,但對一部面向全球上映的電影來說,出現還是有意義的,主要體現在兩點:其一,彌補了「沒有反角」的觀感代差,好歹有了幾句台詞;其次,劇中反復多次明示了艦長一直沒有休息,高度緊張狀態下持續指揮全艦。可想而知,其他官兵都非常疲勞。在這種狀態下,突然冒出的敵軍威脅,不僅加重了陰森感,也濃墨了疲勞感。從藝術的角度,這樣做也無可厚非。而我認為的可有可無,如果完全沒有這段電台戲,也有好處。這讓敵軍顯得更加專業和冷峻,更匹配本片嚴肅硬核的氣質。所以兩種處理都可以;
誘餌彈。軍迷說那個時候u型潛艇還未裝備該先進裝備。這點首先可以反槓:任何可以量產的技術,顯然都不是量產前剛剛研發的。納粹德國灰飛煙滅,資料缺失嚴重,誰敢保證說就沒有任何一艘早期潛艇配備了實現性裝置以在實戰中測試?你的智能手機好歹還有個「實驗室」功能吧?更何況,故意無視這是一部面向全球普通群體的商業電影的前提,恐怕是除了想嘚瑟沒有別的理由。稍有軍事常識都知道,早期的潛艇面對驅逐艦是完全的被碾壓。如果影片從頭到尾都是「聲吶側位-艦船調整方位-深水炸彈準備-鎖定目標-發射炸彈-擊毀潛艇或逼迫其浮出水面-艦載火砲開火殲滅」的循環,這樣的硬核豈不是顯得乏味愚蠢?前面說了普通觀影者很容易認為本片沒有反角,這難道不是反角在和主角鬥智鬥勇鬥法的博弈嗎?不僅調節了劇情的節奏,而且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因此彈藥不夠了,只能請求空軍提前支援。更何況,此裝置僅僅使用了一次,在最後的高潮戲中再也沒出現。這就是導演藝術高明的地方。而槓精只會紙上談兵,這點像極了毫無美學細胞的微軟的極客們。
我的印象裡,7,80年代後以二戰著名戰役為背景的電影就已經鳳毛麟角了,因為整個世界遠離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進入了更加世俗和平民化的時代。戰爭電影作為一個專類,同樣開始轉型為深挖小人物身上的故事,而不再以展現二戰梟雄們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為能。無論是漢克斯的《拯救大兵瑞恩》、阿湯哥的《行動目標希特勒》、皮哥的《狂怒》皆是如此,包括一戰題材的《戰馬》,以及《珍珠港》,雖然是大背景,主角還是小人物。所以很容易理解逆歷史潮流的去年的《決戰中途島》為什麼口碑不佳了:違背潮流、特效划水、人物眾多平均用力毫無重點、對歷史也沒什麼新的視角和論點。
本片不僅是撥亂反正,更是眾望所歸。因為讓人心潮澎湃的大海戰電影少的可憐。潛艇戰好歹還能有如數家珍的幾部:《獵殺紅十月》、《K19寡婦製造者》、《從海底出擊》、《幻影計劃》、《獵殺u571》等等。而戰艦對戰類,則簡直是千畝地一兩顆獨苗了。我印象裡,除了小時候模糊記憶裡的《北洋水師》之外,只有《高爾察克》和勉強算上的《叛艦凱恩》。《中途島》上文說了,恨不得拍成《美軍二戰太平洋海上簡史》,人物眾多,敘事囉嗦,真正的海戰就沒多少。甚至人類標桿級別的有史以來第一次航母群大戰珊瑚島海戰,一個「對不起我們來晚了」的鏡頭帶過。
本片敏銳地選擇了一個冷門的科目:護航編隊,盡可能拋開了一切傳統的桎梏:三觀啦、愛情啦、內耗啦、豬隊友啦、主旋律啦等等,專心地給觀眾展現了海戰原本的模樣。希望本片的口碑,可以帶來更多優秀的海戰電影。比如獵殺俾斯麥號,原作受時代所限拍的一塌糊塗,考慮到受眾更是基本趨於0。更具野心地展望一下,也許本片的成功能夠重啟一個戰爭電影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