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怒海戰艦》影評:忠實的牧羊犬:關於的一點小資料【7.15更新】
怒海戰艦影評-艦長,這是你第幾次穿越大西洋?-第一次
在經歷了幾輪推遲上映後,《怒海戰艦》最終還是以apple TV+的方式與大家見面了。這期間漢克斯還經歷了一次病毒的考驗,不過好在一切平安,湯叔順利地迎來了電影的上映。
自從拯救大兵之後,漢克斯對二戰片一直有著特別的熱情。從參與《兄弟連》《太平洋》的製作到此次再度親自出演《怒海戰艦》,漢克斯所帶給我們的戰爭片始終保持著那份「硬核」感。從藝術角度評價電影並不是筆者所長,也只好從影片的背景和歷史的角度來談談這部影片了。
關於原著
《怒海戰艦》(Greyhound)是根據英國作家福雷斯特(C. S. Forester)於1955年出版的軍事小說《忠實的牧羊人》(The Good Shepherd)改編而來。與電影全片幾乎都在描述男主克勞斯中校(影片中提到他是Commander,注意這個Commander在英語系國家是軍銜「海軍中校」之意,大部分人都會望文生義地將其直譯為「指揮官」或者「司令」)與德國U艇鬥智鬥勇有所不同的是,小說還有大量關於克勞斯以往經歷和自身心路的描寫,據說是受到疫情影響,這些內容沒有製作出來。僅僅保留了戰鬥部分(也許以後能在什麼導演剪輯版裡見到吧)。克勞斯是護航船隊中年紀最大的軍官,但卻是第一次參與大西洋護航行動,而其他護航艦艇的指揮官都已經有兩年的戰鬥經驗,因此對於自己的任務他一直是相當的忐忑,影片中通過他一直沒敢睡覺直到與英國護航部隊交接後才得以重新睡下的情節側面反映了他整個戰鬥中的緊張與不安。不過最終成功證明了自己,完成了這次護航任務。
關於護航船隊
電影中的背景時間與小說一樣,都是1942年初。相比於正在與日本海軍鬥的你死我活的太平洋艦隊,大西洋這邊的美國海軍顯然還沒有完全進入戰爭狀態,而他們要合作的英聯邦海軍部隊已經與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鬥法兩年多了。克勞斯中校本人就是當時美國海軍的縮影,緊張、迷茫,所有的戰鬥知識只能從書本和英國盟友們的傳授中獲得,不知道在大西洋深處德國潛艇們會怎樣對付自己。
影片中的護航船隊代號HX.25,這個代號自然是虛構的,不過歷史上確實有過一支HX.25船隊。當時的護航船隊都是以兩個字母來表示航路始發地和到達地,HX指的就是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發往英國的船隊(後來出發點改為紐約)。真實的HX.25船隊於1940年3月5日自哈利法克斯出發,計劃參團25艘,實際參團21艘。分為八個縱編隊。其中3月5-6日由美國和加拿大的護航艦艇負責護航。7日船隊正好遇到了正在前往英國的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君權」號(HMS Royal Sovereign),因此得到了這艘巨艦的短暫護航。8-17日這十天裡,為整個船隊護航的就只有一艘武裝商船「拉科尼亞」號(RMS Laconia)。18日皇家海軍在英國海域接到了HX.25,並護送船隊於3月20日到達利物浦。與電影中不同,HX.25船隊的整個航行過程十分順利,並沒有遇到德國潛艇的襲擾。而護航的「拉科尼亞」號後來在地中海運送難民時被德國潛艇U-156擊沉。艇長哈騰施坦因很有風度地為落水的英國人提供救助,並用無線電通知了附近的美英軍隊,但是引來的卻是美英飛機的掃射轟炸。U-156號最終逃脫,但遭受了傷亡。之後鄧尼茨一怒之下命令德軍潛艇不得再對盟軍落水人員實施救助。此事件為盟軍留下了不名譽的一筆。
關於武器裝備
本片的主角除了漢克斯之外自然就是這艘「灰獵犬」驅逐艦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灰獵犬」(Greyhound)只是各船在無線電通訊時用的一個呼叫代號。這條船的正式名稱是「基靈」號(USS Keeling,不用「基林」這個譯名是為了區別二戰後期的Gearing號驅逐艦),舷號DD-548,這些當然也是虛構的。在小說中,「基靈」號是一艘馬漢級驅逐艦(Mahan-class),但是現在沒有一艘馬漢級得以留存,反倒是美國在二戰中的主力驅逐艦「弗萊徹」級驅逐艦留下了3艘博物館艦,因此很自然的劇組就將其設定改為弗萊徹級。這一改動也更加符合史實:18艘馬漢級驅逐艦全部是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並沒有來過大西洋作戰,而產量高達175艘的弗萊徹級卻有不少在大西洋參戰。(然而弗萊徹直到42年6月才服役,這又產生了一個新的bug,不過弗萊徹級之前的驅逐艦沒有實船留存,劇組大概也是無奈而為之)
既然確定了影片中的「灰獵犬」為弗萊徹級,那麼幸存的三艘弗萊徹級驅逐艦自然就成了取景的備選對象。最終劇組選擇了停泊在路易斯安娜州巴吞魯日市的「基德」號驅逐艦作為取景地。「基德」號,舷號DD-661,以在珍珠港事件中陣亡的太平洋艦隊第一戰列艦分隊司令基德少將命名。服役後艦員們在艦上畫上了加勒比地區著名的大海盜「基德船長」,表示該艦同時傳承了兩位基德的海洋精神。基德號從1943年服役後一直在太平洋上作戰,直到1945年2月參加沖繩島戰役時被一艘日本神風自殺機擊中。儘管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艦員,基德號還是頑強地活了下來。修復後又參加過朝鮮戰爭,並在退役中作為博物館艦保留至今。
影片中的另外三艘護航艦艇「鷹」「哈里」「迪基」都是來自英聯邦的軍艦,當然這三個名字也是她們的呼號,正式艦名暫不可考,姑且就以這些呼號來稱呼她們。
英國驅逐艦「鷹」(Eagle)是四艘軍艦中唯一一艘被德國潛艇擊沉的。她的外觀和舷號也來自於一艘真實的軍艦——波蘭海軍的驅逐艦「閃電」號(ORP B?yskawica)。「閃電」與其姊妹艦「雷鳴」號(ORP Grom)是二戰前波蘭向英國訂購的驅逐艦,在戰爭爆發時是波蘭海軍最大的兩條軍艦。為了保住波蘭海軍最後的種子,波蘭軍方制定了代號「北京」的撤離計劃。在德國甫一入侵波蘭的時候,「閃電」「雷鳴」以及另一艘驅逐艦「暴風」就立即前往英國,並躲過了德國飛機潛艇的圍追堵截。之後三艘驅逐艦都作為皇家海軍的一份子參加了二戰。「閃電」號是當中戰果最輝煌的:在挪威戰役中協助運輸挪威國庫的黃金,擊沉德國驅逐艦Z-35號,後來參與了獵殺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此外還擊沉德國潛艇三艘(其中一艘為撞沉),擊落敵機四架。戰後「閃電」號以博物館艦的形式保留在波蘭軍港格丁尼亞至今。
英國驅逐艦「哈里」(Harry)是四艘軍艦中最為神秘的一艘,在一開始僅僅露出了一個遠遠的側影,直到最後一幕才露出了其「芳容」。從近景看,艦艏形狀為飛剪艦艏,艏樓(軍艦前面高出的那一層甲板)一直延伸到艦橋後部了,炮塔是方方正正的一個大腦袋。再看遠景可以注意到「哈里」有兩個煙囪、前粗後細。
符合這些特徵的英國驅逐艦在現實中還真沒有,但是如果我們去掉砲塔來看,這艘驅逐艦的艦身與「部族」級驅逐艦非常相似(參看下圖)。只不過測距儀和火控裝置長得還是不一樣。
如果我們將部族級的一個特例——加拿大皇家海軍的「海達人」號拿來對比,會發現除了後面的桅杆和前面的炮塔,艦橋形狀、天線、測距儀,甚至側面掛著一個充氣式小艇都一模一樣。
再來說說炮塔,這種大方腦袋的炮塔在皇家海軍中也是真的有,那就是英國最後一種火炮驅逐艦果敢級(Daring Class,也譯作大膽級)的雙聯裝UD Mark 6 QF 4.5英寸(113mm)炮的炮塔。
綜上所述,筆者大膽猜測,這艘「哈里」應該是特效組基於以上這些實物進行了CG特效的建模然後做出了這麼一艘「縫合怪」驅逐艦。至於為什麼不用海達人自己原來的砲塔而要用果敢級的大方砲塔,大概是因為這種砲塔看起來更威武醒目吧(真實原因只能去問湯叔了)
最後一艘軍艦「迪基」(Dicky)則是來自加拿大的花級護衛艦。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關於中小型艦艇,西方國家一般稱1000-2000噸的為「護衛艦」(Corvette),2000-4000噸的為「巡防艦」(Frigate)。中國大陸和蘇聯海軍則統稱為「護衛艦」。近年來由於Corvette在一些小型衝突中的地位遽升,中國大陸也開始使用「輕型護衛艦」來稱呼Corvette。花級護衛艦最早是用捕鯨船改造的,航速只有十六節,火力主要中小口徑火砲,主炮只有一門120mm。但是對付潛艇,這樣的火力和速度基本上也是足以應付了。花級護衛艦共建造了85艘,填補了皇家海軍驅逐艦不足的空缺,在各類護航行動中發揮了很大作用。50年代中國大陸也曾經購買過退役的花級作為護衛艦使用。
如果前三艘軍艦都有參考實物,那麼「迪基」是不是也有可能是基於真實的船隻建模的呢?果然,筆者查到花級護衛艦尚有一艘倖存,就存放在HX航線的起點哈利法克斯。這艘名叫「薩克維爾」(HMCS Sackville, K181)的花級護衛艦是世界上最後一艘留存的花級,其外形特徵基本上也與片中的「迪基」一致。
片中的德軍潛艇都是德軍最著名的7型潛艇,外觀上看應該都是常見的7C型。這一型潛艇產量高達七百多艘,在德國海軍中地位堪比陸軍的「德意志軍馬」——四號坦克。
片中的反潛飛機只有一種PBY卡特琳娜,只不過一開始是美國的後面是英國的,估計就是同一架飛機換個塗裝就行了。當然這麼做是為了省錢,如果能夠把英國的反潛飛機改成桑德蘭或者安森、哈德遜可能會更有看頭一些。不過這畢竟是美國人拍的片子嘛。
其他的一點細節
因為已經有其他大佬就戰術細節進行了詳細介紹,這裡就不班門弄斧了。聊一聊部分小細節吧。
美國戰爭中的種族隔離制度也有所表現,黑人只能負責廚師這類輔助工作,作戰時還要幫忙運送彈藥。這一點還是比較還原的,沒有編造一個黑人艦長什麼的來迎合「政治正確」,這在當下的影視界已經比較難得了
表面結霜的怒海戰艦,北大西洋的嚴寒也是船員們要克服的障礙
護航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相當的無聊煩悶的,以至於打架這種事也算是一種壓力的排泄了
德軍的「藥片投擲器」(Pillenwerfer),一種聲響誘餌。如果沒記錯的話似乎是第一次在電影裡見到這東西。除了這種無動力的誘餌,其實當時德軍還有一種自行式的誘餌叫做Sieglinde,使它能以6節的速度移動,並周期性地上升或下潛,從而模仿真實潛艇的聲納回波。反潛戰鬥就是這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最後的紀錄片片段裡還出現了一段盟軍使用 ASM-N-2 「蝙蝠」滑翔制導炸彈攻擊靶船的鏡頭,放在這裡有點意味不明。因為這種武器出現在二戰末期,那時候德軍潛艇基本都已經被趕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