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影評:後又一力作,DC粉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影評DC粉這幾年的日子屬實不好過。
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的風光之後,超級英雄電影這一頭銜似乎就被隔壁漫威承包了,其電影宇宙的概念也顛覆了業界。現在你走大街上隨便抓個路人問你最喜歡什麼超級英雄,估計十個有九個回答美隊鎚哥鋼鐵俠,剩下那個告訴你我覺得漫威家的神奇女俠好漂亮。
再加上去年春天,十年布局的《復仇者聯盟4》強勢登頂全球影史票房總冠軍寶座,標誌著"漫威"已經超越了星戰,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第一娛樂文化IP。
而DC和其電影版權擁有方華納在隔壁布局的十年裡做了些什麼呢?想了一下,好像是一直在挨罵。
其實我們無法苛責華納沒有對漫威宇宙做出反擊。早在2011年,嗅到了超級英雄宇宙勢頭的華納就推出了傳世名作《綠燈俠》,這部被給予厚望的傳奇電影在當年虧了近一億美元。
更慘的是,由於該片主演瑞安·雷諾茲在此之後又出演了大獲好評的跨次元壁角色死侍,並在兩部電影裡瘋狂調侃綠燈俠,因此直到2018年,關於這部電影的鞭屍吐槽都沒有停止。
沒關係,所謂萬事開頭難,我們親愛的華納大不了重頭再來。2013年,DC擴展宇宙(aka DCEU)的第一部電影《超人:鋼鐵之軀》正式推出,這部由《守望者》導演扎克·施奈德指導,諾蘭監製的超人起源電影在當時算是小有爭議:大部分觀眾驚詫於其動作場面的震撼,一拳把人打飛好幾公里的鏡頭至今可見於各色影視剪輯之中;但也有一部分觀眾非常反感一向樂觀陽光的超人變得陰鬱,甚至犯了殺戒。但好在票房不錯,於是其續作《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提上日程,導演依然是扎克·施奈德。當時的DC粉絲,包括我,都覺得《蝙超》會是DC反攻的號角,誰曾想竟然是噩夢的開端。
可能沒有哪一部超級英雄電影會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這樣的爭議性了。相當一部分粉絲受眾會因為扎導的迷人影像以及足夠多的漫畫彩蛋而愛上這部電影,還記得我當時在北京的華星UME看的首映,全場幾乎都是粉絲,當閃電俠,神奇女俠,海王的彩蛋出現的時候,現場觀眾歡呼鼓掌,彷彿置身演唱會現場;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部兩個半小時灰暗色調的電影讓他們昏昏欲睡,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是被"一個很漂亮的拿劍的女人"出場BGM驚醒的;還有一部分粉絲憤怒於漫畫人物的OOC——也就是角色設定不符合預期,包括拿機關槍瘋狂突突的蝙蝠俠,以及有些神經質的萊禿。當然,死侍第二最喜歡的"我媽也叫瑪莎"梗也是助力不少。
實踐證明,只有粉絲喜歡的電影成不了爆款。《蝙超》最後交出的票房答卷並不能讓華納高層滿意,於是他們做出了一個十分天才的決定:我們抄漫威的風格,我們不要苦大仇深,我們也要fun,我們也要講笑話。也許是因為大佬們正忙著搞婚外情,給METOO運動添磚加瓦吧,否則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英明的決策是如何誕生的——就好比有一天百事可樂老總突然覺得自己家的味兒不對,號召員工明天咱們就照著紅瓶兒的味兒做——這不是把自己變成山寨了嗎?
隨後上映的《自殺小隊》(又譯為《X特遣隊》)便是直接受害者。這部本被定為R級反英雄的電影從一開始就獲得了極高的期待,再加上其幾部預告片質量實在上乘,大家都以為DC這次又要翻身了(我為什麼要說又)。然而等正片出來卻令人大跌眼鏡:本來的R級被調整為PG13級,沒有什麼反英雄的套路,以史皇飾演的死亡射手為首的自殺小隊簡直正能量爆棚,最後Family都整出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和隔壁「速激」搞夢幻聯動呢。
本來預告片中的最大噱頭,傑瑞德·萊托版小丑被狂削戲份,萊托少爺也一氣之下出走漫威,去主演了索尼蜘蛛俠宇宙中的吸血鬼角色莫比亞斯。最近也傳出來萊托曾阻止華金·菲尼克斯版《小丑》的新聞,雖真假不明,但著實可以理解。
不過,口碑撲街的《自殺小隊》留下了一個人氣頗高的角色—— 哈莉·奎茵。這個集性感,危險,可愛於一身的小丑腦殘粉被演的十分出彩,幾乎成為了支撐我看完全片的唯一動力。
這不僅要歸功於哈莉·奎茵這個人物的角色設計,更要感謝瑪格特·羅比的精彩演繹。
這位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女演員在《華爾街之狼》中一舉成名,其出色演技也獲得了諸多名導的認可。僅在今年,她出演並斬獲獎項提名的電影就有講述福克斯新聞醜聞的《爆炸新聞》和昆汀的《好萊塢往事》。
不過,最讓影迷們產生對哈莉·奎茵獨立電影期待的還要數2017年的體育傳記電影《我,花樣女王》。在這部電影中,瑪格特·羅比飾演了一個爭議滿身的美國花滑運動員,其狂熱乃至瘋癲的性格讓很多觀眾聯想到了哈莉·奎茵,甚至是小丑。而羅比也憑藉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角色人氣高,演員演技好,即使華納高層再蠢,也知道要給她拍獨立電影了。於是在2018年,《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正式立項,美國華裔女性導演閻羽茜被選為該片導演。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默契還是博弈,在此之後不久,漫威新片《永恆族》的導演被定為中國女性導演趙婷,頗有一種打擂台的感覺。那閻羽茜導演的給出的結果如何呢?
作為DC粉,我的看法是:這是一部質量尚可,優缺點都十分明顯的娛樂電影。排個人喜愛程度的話,它會在《蝙超》之後,但絕對在《神奇女俠》和《海王》的前面。
以下部分涉及劇透。
《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開場是一段飛天小女警風格的動畫,簡單介紹了哈莉·奎茵的前史以及告訴觀眾她被小丑甩了。雖然貴為哥譚一姐,但失戀了總歸還是要走一下流程,在暴食宿醉大哭買寵物之後,全哥譚的雞鴨鵝狗貓都知道了哥譚神經病俠侶已恩愛不再,於是當年哈莉得罪的哥譚好市民們,一個個都找上門來復仇。
沒有了小丑的庇護,哈莉只好獨自面對。不過不用擔心,身為體操運動員和心理學博士,再加上主角光環,哈莉收拾些三腳貓還是輕輕鬆鬆,順便還能品嚐雞蛋三明治。當然,直到伊萬·麥克格雷格飾演的黑面具抓住了她。急於脫身的哈莉許諾幫黑面具找到他丟掉的鑽石,並因此遇到了猛禽小隊成員們:使用十字弩復仇的女獵手,酒吧駐唱兼老闆司機的黑金絲雀,鬱鬱不得志的女探員蕾妮·蒙托亞以及小偷卡珊德拉·該隱。
全片最大的優點就是"漫畫感"。無論是色彩斑斕的美術設計,手寫的字幕提示,還是誇張的動作設計,都在強調這種漫畫感。也許是因為有了《疾速特攻》系列導演查德·斯塔赫斯基的加盟,《猛禽小隊》的動作戲非常華麗且創意十足,尤其是禮砲霰彈槍的設計,和全片美術風格融合得非常好。
作為R級電影,《猛禽小隊》並沒有浪費很多血漿,但在痛感營造方面絕對不輸其他R級片:相較於《疾速特攻》中的槍械格鬥,哈莉和其他哥譚反派們都比較Old-School,更偏愛刀和棍,尤其是哈莉的棒球棍,當她三連擊將人的一條腿活劈成三段時,你絕對會倒抽一口涼氣。
然而,《猛禽小隊》也繼承了《疾速特攻》的缺點:在一對多群架的動作戲中,你會明顯地感覺到反派們在等基努·里維斯或是瑪格特·羅比完成上一個動作再上前進攻,因此會產生很奇怪的滑稽感。不過,由於漫畫感的存在,這種缺陷明顯比在寫實風格的《疾速特攻》中出現更容易令人接受。
我個人最喜歡的動作戲橋段是最後決戰的前半部分:哈莉·奎茵和猛禽小隊大戰黑面具的手下。這一部分具有強烈的性暗示色彩,五位女性主角的對手全都是高大的男性,並且有的赤裸上身,大部分還帶著好像是SM風格的面具,再加上場景和動作的設計,可以說是情色意味非常明顯了。但就在這種氣氛當中,五位女主角以痛感十足地擊打男性下體,將弩箭射入男性反派喉嚨等方式突出重圍,反抗男權的意象已不言自明。
沒錯,這就涉及到了本片的核心——女權。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中文語境下的"政治正確"和"女權"都成了貶義詞。《猛禽小隊》在立項之初,就因為其女權主題和角色選擇飽受爭議。"黑金絲雀由黑人來演"這個梗還只是在國外掀起了一些波瀾,國內觀眾最不滿意的便是卡珊德拉·該隱的演員埃拉·傑伊·巴斯科。在漫畫中,卡珊德拉·該隱為亞裔,武力超群,曾繼承蝙蝠女的名號。然而在《猛禽小隊》,她卻只是一個街頭小偷,演員的長相也不符合國人審美。和《別告訴她》的女主奧卡菲娜一樣,很多中國觀眾痛斥這種選角是"加深亞裔刻板印象",甚至是"辱華"。
先不談發表這種言論的人家裡有沒有鏡子,單說"加深亞裔刻板印象"這種觀點就很奇怪。那好,咱們就按照國內審美來,好萊塢都選一些大眼睛,白皮膚,錐子臉的人去演亞裔角色,那會不會有人說這沒有亞裔特色,是受白人臉影響下產生的審美呢?那又要符合國人審美,又要中國風,最好還是用臉就能為國爭光的大美女,那說來說去只有劉亦菲好像滿足條件啊。你摸著良心想一想,長成劉亦菲那模樣,全世界有幾個啊?那上輩子得積多大德啊?
其實有留學經歷的朋友們應該都會知道,很多時候,一眼就可以分辨美籍亞裔和中國留學生的。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ABC們的妝容風格和中國學生並不相同,而且可能是由於英語母語的原因,臉型上也會有些許變化。所以說對於奧卡菲娜,埃拉·傑伊·巴斯科,還有客串的黃阿麗,她們雖然在國人審美下並非美女,但完全有資格去代表海外華裔,甚至是亞裔群體。再者說,演員這門行當,沒有哪條規定說是一定要長得好看,演技才是第一標準。黃渤一個男演員可以憑演技受人喜愛,那剛剛喜提金球獎影后的奧卡菲娜一樣可以。怎麼著,長得好看,演戲全靠摳圖替身,很嘚瑟嗎?
回到電影,非常明顯的是,閻羽茜導演給《猛禽小隊》裡的五位女性角色設置的是五種不同的女性困境。
哈莉·奎茵面對的是情感困境:當一個人在情感關係中過於依賴或是崇拜另一半,那麼她/他就會逐漸變得失去自我,所以與小丑分手後的哈莉·奎茵一直在擺脫小丑的陰影,重新找尋自我。
女探員蕾妮·蒙托亞面對的是職場困境:明明業務能力出色的她卻因為性別歧視而無法受到重用,自己努力也被男同事摘了果實。
女獵手面對的是自信困境:儘管女獵手武功超群,百步穿楊,但她還需要對著鏡子排練,然後鼓足勇氣才能對別人說出自己中意的綽號。
卡珊德拉·該隱面臨的是家庭困境:原生家庭的缺陷讓她養成了盜竊的習慣,最終她也在猛禽小隊找到了家的感覺。
黑金絲雀面臨的是旁觀困境:她在電影裡實際上並沒有直接受到來自男性反派角色的侵害,反而可以說是受益者。然而在工作過程中,她遇到過酒醉差點被撿屍的哈莉·奎茵,還有被自己老闆扒掉衣服的女孩,她一直面對各種罪行,有的她出手相助,有的她只能掩面哭泣,就好像你一個女孩在公交車上看到另一個女孩被猥褻,是會仗義出手呢?還是說害怕報復而沉默不語?
當然,設計得好不代表實現得好。哈莉·奎茵作為第一女主,在影片一開場就定下調子要離開小丑這個臭男人,直到最後好像也沒有什麼明顯的人物弧光。而且,《猛禽小隊》也有了一個很多女權電影都會出現的問題——裡面的男人都是大傻X。
這好像是近幾年很多女權相關電影的默契一樣,無論是早幾年的頒獎季電影《卡羅爾》,還是去年國內的《送我上青雲》和好萊塢的《新霹靂嬌娃》,裡面的男性彷彿都沒有太多智商,唯一的作用就是供人厭惡。這其實是一種劇作上的偷懶,畢竟人物行為需要動機,"反抗男權"的動機闡述實在複雜,而"反抗傻X"就要簡單合理得多。
相比之下,薑還是老的辣。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早就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為女權電影巔峰,它依然可以允許哈威·凱特爾飾演的偵探這種善良角色的存在,也會有布拉德·彼特那種雖然有道德瑕疵,但依然充滿男性魅力的角色。
《猛禽小隊》明顯可以做得更好,畢竟請伊萬·麥克格雷格來演反派頭子實在是太浪費了。本片兩位主要反派黑面具和維克多·扎斯其實有蠻多可以深挖的空間。如果說小丑是蝙蝠俠的反面的話,那黑面具和維克多·扎斯就是資本家布魯斯·韋恩的反面。這二位爺都是出身上流社會,富豪階層,卻最終變成了黑幫老大和變態殺人狂。可以看得出來伊萬·麥克格雷格已經盡全力在演出黑面具那種暴躁,善變的性格了,可惜發揮空間實在太小。而且不知道什麼原因,麥克格雷格的妝容,還有這兩位反派的互動,總給人一種gay gay的感覺,難道是想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哪怕gay也不可以?
也有可能,黑面具化濃妝是在致敬原著漫畫。黑面具在成為黑幫老大之前,為了愛情乾掉了自己的父母,從而繼承了家族的化妝品公司。但由於自家防水化妝品的效果實在太好,導致用戶臉皮脫落,被告破產後最終走向了犯罪的不歸路。有一個細節還挺有意思的,防水化妝品的研發人員並不同意未經測試就讓產品上市,但是黑面具非常著急,跟研發人員說,老子就是要現在上市,給你丫十萬美元,趕緊給我滾蛋!看看,開除不聽話員工直接發十萬美元,不關個251天,你不破產誰破產啊?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影片的敘事方式——大量的閃回插敘,配上主角哈莉·奎茵的解說。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沒錯,就是《死侍》的模式。
但這就帶來兩個問題:第一,為了讓觀眾明白發生了什麼,閃回敘事大多會配合標誌性的畫面節點,比方說《解救吾先生》裡面的掉餃子,還有《死侍》裡面的超長定幀畫面,而《猛禽小隊》並沒有,所以會有明顯的混亂感,這也是目前的主要差評原因。
另一個問題是,在《死侍》中,死侍解說的都是自己視角的故事,即使他可以破次元壁,也是跟觀眾互動,並沒有獲得過電影中的上帝視角。而《猛禽小隊》則不同,所有人的故事都需要哈莉來解說,這就帶來了視角上的混亂:哈莉·奎茵到底是什麼角色?
說了這麼多,總體而言我還是比較接受這一次的《猛禽小隊》的。畢竟能在講女權故事的同時兼顧好娛樂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直男向受眾較多的超級英雄電影來說。
反面例子就是去年的《終結者:黑暗命運》,想用直男電影講女權,發現直男不愛看,女孩兒壓根不看你。在表達和娛樂中尋求平衡,永遠是商業片的精髓所在。
最後作為DC粉,還是希望DC電影可以多出像《小丑》一樣的藝術品,DCEU的作品最起碼像這一部《猛禽小隊》一樣走出自己的風格,山寨別人,是沒有出路的。
"你們不勇敢,DC粉才勇敢。"
彩蛋放送:哈莉養的這隻鬣狗名字叫Br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