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敢得罪娛樂圈?985的學生就是牛」

2021-05-14 07:56:44

文:蟬主

即將入夏,不少校園小甜劇也開拍了。

前兩天,張一山、關曉彤、範丞丞等人在南京大學取景拍戲。

上了熱搜。

不是作品宣傳,不是生圖能打,也不是路透花絮。

而是「遇冷」。

一眾明星在校園拍戲,沒有引發大家習以為常的追星場面。

學生不圍觀,路過看一眼,各走各的,該幹嘛還幹嘛。

被「無視化」處理的明星和劇組,不習慣了?

01

沒受到追捧的明星,很委屈?

據有媒體報道,該劇組到校前還特地增加了安保人員。

因群演不足,劇組還以每天75元的價格在校內招募,但報名者寥寥。

劇組表示傻眼,在大眾印象中,演員拍戲時一般都會被「粉絲」圍得水洩不通。

群眾演員基本也都是信手拈來。

怎麼這次不一樣了?

有位本校女生髮微博說,她原本將劇組在自習室拍戲的事情發了朋友圈,不久又秒刪了。

因為她發現,朋友圈裡關注這件事的,只有她自己。

還有不少學生在網上,對於劇組佔據圖書館拍戲表示強烈不滿。

不少網友感慨這才是當代大學生的素質,紛紛為南大學生拍手稱讚:

「看不起誰呢?南大的出去家教一小時都比一天75高」

「感謝南大同學,這才是當代大學生的素質!」

「南大可是985第一梯隊,未來人才倍出。」

「感覺到了中國的未來,看到了年輕人的希望,這才是成熟理智的新一代青年。」

我盯著這些話語,沉思了好久。

不圍觀不盲目追捧的學生們,確實和網上狂熱的追星女孩形成鮮明對比。

但明星們沒被圍觀和追捧,和「年輕人出息」「中國希望」存在什麼必然聯繫?

這份「尷尬」,專門拎出來成了新聞。

可,正常的情況不就這樣麼?

02

流量們,歡迎來到現實世界

當年上大學時,也有劇組到我的學校裡取景。

劇組很大陣勢,演員們個個都很俊男美女。

但大家經過最多也就喵一眼,然後和身邊舍友嘴一兩句「真人比上鏡好看欸」。

該打飯打飯,該上課上課。

和這次南大學生的表現,沒太大區別。

有網友說,彭于晏去他們學校時,搶的考研座位比領票的人多得多。

其實,這場「遇冷」事件,不過驗證了一個事實——

追星的誇張,大多表現在網絡上,現實裡,大多數都理智。

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飯圈倒奶」,確實鬧得人神共憤。

平臺、資本、飯圈共同的「暗箱操作」,讓追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遭罵「無腦」。

從為偶像輕生、為愛豆無底線付出、私生再到倒奶。

追星這場行為,被冠上「不理智」的限定詞。

當無腦追星變成一種正常現象,不無腦就是一種好品質麼?

這只是正常。

明星們在校園裡沒有受到誇張的圍觀和追捧,這是反常嗎?

有本校學生表示,最近是期中考試周,大家都在忙著考試。

比起圍觀,同學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待完成和思考。

比如,圖書館的戲幾時拍完,座位不夠搶了。

或者是,怎麼在學期結束之前獲滿足夠的社會實踐學分。

不圍觀、不無腦追捧,就是很正常的生活方式,算不上什麼值得拿出來誇「中國希望」的品質。

「年輕人的希望」「真正中國少年」等字眼的激昂,甚至有點成都49中那撥「正義」網友的味兒。

那邊剛質疑完被打臉,這邊就來呼籲弘揚「新青年力量」。

208萬一爽的怒氣理解,但帶情緒的高潮,暫時不必。

正常現象反而成了新聞,也許這才值得思考。

03

別高潮,各司其職就好

不過,偶爾也有「不理智」的時候。

同樣是這個劇組,之前在某藝術學院拍戲,被學生們大肆圍觀。

張一山在校園食堂買了一根烤腸,引起學生們跟風搶購,漲價了也一掃而空。

一對比,這次的南大學生確實淡定許多。

除了情緒高潮,有的網友開始拿「南大與其他學校」作對比。

「這也是他們能考入名校的原因」

「是地方沒選好,可以去幼師學院或者衛校之類的大學」

「這也是一定要考上好大學的原因之一,假設同樣的事發生在三流大學,早就圍得水洩不通了。」

「說難聽點,追星的98%以上都沒有文化」

還有不少網友拉踩起了「明星和學生」的身份。

「幾個破明星,有啥好看的」

「南大學子自然看不上戲子」

「學子不理戲子,再紅也不配」

貶低正常工作的演員和劇組,沒有比瘋狂追星好到哪裡去。

曾有過同在校園取景的劇組,因為被學生圍觀錄像並在社交平臺上發了路透,直接把一場重要的戲份給透光了,影響了劇組的工作進度。

那些帶著優越感來看問題,捧一踩一的言論,看似誇讚高校學子,實則容易挑起不同群體之間的衝突。

也容易被不懷好意當槍使。

#明星在南京大學遇冷#、#南京大學學子不為75元折腰#話題底下,有不少粉絲已經在憤怒地為自己的愛豆回懟控評。

客觀報道的媒體賬號下,被粉絲質疑在搞針對帶節奏。

其實,這件事最大的「節奏」是:正常成了新聞。

挑起群體矛盾,使娛樂圈和教育界對立起來,不該是本意。

南大的學生,和前段時間校慶上跳舞被嘲的清華學生一樣,都是普通的「人」。

求知書本的同時,有人熱衷自我展現,也有人追星追光。

年輕人追星本身無可厚非,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偶像。

喜歡就去看看,無須苛責。

不喜歡就幹好自己的事,也沒什麼好誇的。

一昧貶低正常工作的演員和一棍子打死追星的理智,這才是不正常。

先把明星「神化」,再把莘莘學子捧上「神壇」,哪一種都不是最優解。

一時誇讚帶來的快感和隱患同樣存在,站在不適當的輿論風口上被關注。

需要警惕的是,拽下來,誰都一樣。

學生好好學習,演員好好拍戲,各司其職,無關緊要的紛爭和比較不必有。

帶著一顆平常心,默唸每個人都是主角。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