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有小夥伴納悶了,博主你這是要幹啥,改行搞娛樂圈了? 當然不是,娛樂圈我是真不懂也沒興趣,不過對他們背後運行的那些貓膩興趣卻很大,爽子搞出來那1.6個億的事之後,我就開始寫這篇,沒想到熱點已經過去
2021-05-17 15:01:32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有小夥伴納悶了,博主你這是要幹啥,改行搞娛樂圈了?
當然不是,娛樂圈我是真不懂也沒興趣,不過對他們背後運行的那些貓膩興趣卻很大,爽子搞出來那1.6個億的事之後,我就開始寫這篇,沒想到熱點已經過去好幾個了,文章還沒寫出來。
事實上所有那些「表層之下的運行規律」我都感興趣。爽子的那1.6億片酬出來的時候,就想跟大家分享,不過苦於瞭解的不太全面,最近跟一個圈裡混了很多年的人深入聊了下,結合我自己的瞭解,寫成了這篇,於是才發出來。
1、 也不全是洗錢
大家記得那個巨無聊的話吧,如果全國十四億人每人給你一塊錢,那你就是億萬富翁了。這個事只有小孩才會覺得有點意思,以為發現了斂財新手段,只是很快就發現不現實,沒法操作,別人不會平白無故給你錢。
不過等到了一定年齡,大家就會發現現實世界裡,除了稅收,還真有這種東西。
主要存在於下邊的三個領域:
互聯網;
金融;
娛樂圈;
這三個行業都是那種從全國人兜裡抽份子錢的行業,而且受益者不是太多,間接效果就是幾億人給一小部分人打錢。尤其是這些年,金融又和那兩個結合了起來,簡直是印鈔機。
而且跟所有「利潤豐厚的小圈子」一樣,這種圈往往骯髒不堪,各種潛規則,圈子裡還有更小的圈子,總之水很深,一般人把握不住。
今天的內容開始前,咱們先普及幾個常識。
娛樂圈的核心階層是上市的大影視公司,這些基本上就是一臺不用電的印鈔機。
上市影視公司的獲利方式特別多,首先是上市就可以募集資金,這個很關鍵,大家一定要記住。以前那種明星火了廣告商贊助、最終由觀眾買單的模式正在弱化。現在主要的模式是上市公司從股民那裡募集資金,然後他們再玩來玩去。
明星聲望高,擁有明星的公司也就被大家看好,股價會上升,大家踴躍給公司打錢。上市公司籌到錢後,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大了,娛樂業是輕資產大資金的產業,一部電影電視耗資動輒以億計算,其中可以通過做賬是運作的地方太多了。
在這裡首先要說一個關於投資影視洗錢的誤區:很多人說洗錢過程是花一萬塊錢拍影視劇,報賬的時候報10萬,把9萬轉到相關公司賬上,只要提供發票把賬目作平,那9萬就被洗白了。
以前我給大家解釋過「偷票房」或者「鬼場」,也就是有人拍了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根本沒啥人看,但是電影院可以搞得就跟很多人看似的,把來歷不明的錢放到票房裡,這些錢就被洗白了,這才是洗錢,要用票房來掩蓋來歷不明的髒錢。
在國內假票房最厲害的時候,電影院裡假票房玩瘋了,影院幾乎不關門,過了十一點不用買票進去隨便看。一張票沒有賣,但是看票務系統全賣完了,甚至排片排的一部片子只放四十分鐘。膽子大的把票價都訂到100一張。
還有那種你買的一個片子,看的也是這個片子,給你的票卻是另外一個片子,價格也比你實際支付的貴很多。這是院線在偷票房,藉著這個辦法把票房弄到合作的片子那裡,增加票房收入。
很多出品的影視公司和放映院線本身就是合作關係甚至是一家,左手到右手,優勢不要太大,國家打擊起來都很困難。不過後來做得實在是過分,最後引得監管方打擊。從那以後假票房的問題好了很多。
影視行業有時候確實需要洗錢,但是大部分時候其實是利益輸送,也就是賺了很多錢,或者從股民那裡募集到很多,有人想把這些錢弄到自己賬戶上去,或者想少交稅,這就有需要一系列複雜的操作。
這就是為啥有一些電影,一看就是註定賠錢的,甚至都不上映,明顯不是在偷票房,也不是洗錢,這類往往就是偷公司的錢或者藏收益。
小夥伴們時常看到一個電影或者電視,號稱花了幾個億,但是看起來非常劣質,而且是劇情演員道具佈景特效全面的差,似乎根本沒有花那麼多的錢。
最後票房也是很低,看起來虧得一塌糊塗。我以前也不理解啊,納悶為啥有人會花錢拍這個,更奇怪的是還有人花錢看這個,他們腦子都壞了?國內居然潛伏著這麼多神經病?
後來才知道,其實能上電視的已經是精品中的精品了,每年一大半拍出來的東西,打開始根本就沒有打算播放,很多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或是為了避稅,或是轉移資金。
當然了,在宣傳的時候還是要說投入多少多少億。賬目上可能看起來確實花了很多,但是好多錢通過相關公司,從別的項目回到了自己手裡。
不理解?我再舉個例子。
有些人去出差,搞了一堆打車票和酒店發票回公司報銷,本來花了一萬,搞出來三萬的各種發票。公司還以為他這是實際支出,其實這些票都是他從票販子那裡弄來的,都給他報銷後,他就賺了兩萬。
拍電影也一樣,可能是公司管理層用假項目騙公司的錢,看著花了好多,可能最後大部分都跑到管理層自己的公司裡去了。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納悶了,還能這樣?不是說私企比國企優越的地方就在於企業是自己的嗎?當然不是了,現代上市企業的管理權和所有權是分離的,企業的CEO是職業經理人,所有者是股東們,他們之間是會有利益衝突的。
如果哪個公司拍影視賠錢了,不要隨便認定人家會難過,可能在那裡偷著樂呢。
還有一種轉移資金的方法,就是通過明星來轉移。
影視公司通過製作虧損,把資金從賬上轉移出來,特別是上市公司,通過轉移把錢從公共賬目弄到外面,只需要保持一個少量的盈利即可,這樣就規避了上市公司被監管的問題。
比如這次爽子的事情,合同方的北什麼文化,有名的「爆款發動機」,很多大家熟知的爆款大片都是他們公司搞出來的。奇怪的是,看財報他家只要賺到錢以後就失了智一樣的亂花,看著和賺來的錢有仇一樣。再仔細看,從資金轉移的角度看,亂花錢不過是一種表象,目的可能是為了把利潤從上市公司轉出來。
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比如我搞了個上市公司,搞出來了爆款產品,賺到了錢,不僅如此,從股市上還融到了不少錢。但是這個錢是公司的,公司上層如果想把這玩意弄到自己賬上,有辦法嗎?比如我可以給我自己發一百個億的工資嗎?
幾乎沒可能,說不過去,而且盈利是要交稅的,打到我自己的賬戶上也要交稅。
那有沒有辦法解決呢?也不是沒辦法,比如我再搞一個爛片,給主演兩個億,他收到錢再給我想辦法轉過來。這樣公司最後盈利很少,稅也可以少交,誰要是問起來,就說拍爛片花掉了。
最後打給明星的錢也能轉一圈到我碗裡來。
當然了,實際的過程要影視公司註冊很多公司配合,過程非常複雜。但是目的手段大致就是上邊這樣。
如果是正規一點的劇組,拍的東西還是要上熒幕的,這種的名義預算都是以億為單位的,實際代為也是千萬級別。各種部門都很齊全。這事的毛病一個是著急,一個是要應付花錢的老闆。
說到著急就是拍片子跟攆賊一樣,一個電影拍一個半月,電視劇一集平均只有2-3天。演員每天要18小時,導演和副導演幾乎都輪班幹活。
所以那時真的是缺演員,太缺了,有點名氣的價格飛漲,而且檔期滿到爆。這也是演員片酬那幾年快速增加的一個原因。
有點名的演員就特別的緊缺,一個是拍戲本身就要消耗很多時間忙不過來,二是談話類和真人秀節目那時大量搶走檔期,三是很多演員是真不會演戲,有一個女演員拍一個哭的鏡頭笑場十幾次,導演都哭了。
到這個地步,演員的脾氣就上來了,有的乾脆說不來就不來。那時候導演都特別孫子,見到主演都要客客氣氣的。
不知道哪個天才,被逼急了運用起了技術手段,比如找七八個替身,主演只要不出正面就用替身,外景全部用綠幕。但是就算這樣都還不夠,只好摳圖,但是摳圖不光花錢,還費時間,摳圖的公司趕不過來,或者為了多賺錢一下接好幾家的活,自己留下一大半把活轉給小公司幹,這些小公司圖都摳的一塌糊塗。
至於做特效,很多時候要等半年,哪個能等你?所以有的大劇組都能弄出鬥氣化馬這種玩意。差一點的劇組甚至有僱在校非本專業的學生弄特效的,弄出來的效果真是一言難盡。
當時一個原則就是拍起來要省,要快,佈景道具服裝都要省。拍校園青春片,職場劇和家庭倫理這種特別多的室內,各種東西都方便快速,佈置的東西做賬也非常方便。抗日劇和古裝宮鬥劇大熱,因為橫店等影視城弄了一系列場景,服裝道具最開始花高價做了一大批,如果租用的話也很方便還便宜。
不過走賬的大頭還是看演員,你指著一頭豬說我花80萬買的會被打死。你指著一個人說我給了1.6億找來拍片子,你就算不信沒有證據你奈我何?你能證明他不值這個數?
其實明星所謂的上億片酬,很多都要轉手再回去的。當然了,把錢再順利地給人送回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不能你拿卡一轉就成了,這也是技術活。需要專業人士操盤,咱們就不細說了,網上有人說買個藝術品,倒也可以,但是太低級,明天爽子去買個藝術品大家不就看出來有問題嘛。
那時候各種人都在往娛樂圈裡面擠,因為錢太多,但是人不夠多,沒有足夠的人就沒有足夠的項目。
在2018年,資本方實在是受不了了,開始了積極的資本造人:那一年《創造102》和《偶像練習X》開播,直接獲得了驚人的關注和流量,批量的偶像開始被創造出來。反正經過了好多年的折騰,觀眾對於演技和唱功早無所謂了,要求非常低,只要是個活人就行了。
而且練習生這個套路應該是韓國那裡學來的,可以解決資方面臨的一些麻煩,韓國資方一直有很多麻煩,解決這方面問題有經驗。
以前明星們往往本身都是大佬,偶爾不太好說話,有時候也不太配合,讓資方非常頭疼。而新產生的那些偶像是資方用長期合同鎖死的,屬於資方的「自己人」,操作起來更方便,而且明星賺的錢最後大頭也被資方拿走了。甚至有種說法認為,粉絲和股民是韭菜,這些流量明星也是大韭菜。
這也能解釋為啥流量明星更新的特別快,很多三十來歲的老同志剛認識某個流量明星,一轉眼那個明星就已經過氣了。這個道理也不復雜,如果流量明星火得太久了,資方容易控制不住這個明星,所以就要不斷推出新人。就好像很多公司甚至不斷弱化自己的業務骨幹,各個地區的銷售要輪換,就是為了防止客戶跟著骨幹跑了,資方也是這麼想的,讓明星跟粉絲的關係不能太持久,不然明星容易帶著粉絲出走。
從那時開始,為了維持偶像的高身價高曝光,專業的粉絲團出現了,目的就是維護偶像。不然你說某個流量明顯身價千億,可是大家都沒聽說過,那該多尷尬?這時候就需要粉圈的人不斷造勢,刷得到處都是,你不管在哪上網衝浪,旁邊都有人在聊流量明星,給人一種「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感覺。
這種接近工業化的造星,讓原本空曠的娛樂圈瞬間被擠爆,出擊困難而自守容易,一個個封閉半封閉的飯圈就出現了,甚至到現在有了宗教化的趨勢。各種真假粉絲到處操作,這幾天為了投票,爆出的買了奶倒掉這種操作也是意料之中的。
2018年之所以被稱為飯圈元年,因為資本,經紀公司,媒體和粉絲終於站在一起了。成建制的專業團隊走上了臺前幕後,大家互為犄角,一起搞錢。
我以前太年輕,一度以為明星們的價值是這堆小粉絲給託著,後來發現太過膚淺太過缺乏想象力,如果只靠粉絲,明星們都餓死了。以前以為只有一個小燕子是資本圈大佬,現在才發現大家都是資本玩家。
那時候還缺內容,有段時間搶ip搶的飛起,價格飛漲,好多爆款價格被炒作的不可思議,一些寫書沒有掙到太多錢的作者,在賣改編權的時候倒是發了。不過好像都改編的不像個樣子,粉絲和路人都在罵。
當時搶手的還有編劇,有點名的編劇根本不寫劇本,一集20萬掛名,當然拿到手也就不到一半,不過可以掛好幾個劇。分派下去劇本,因為急著要,一個劇三四個人分開寫,寫的不管編出什麼狗屁不通的玩意,實際寫的人一集上萬還是能掙得來。
那時候電視劇特別水(現在大部分也很水),片子立項都60集起步,到拍的時候可能就拍成80集,到了放的時候又弄成100集。整個片子幾段分開了看,就是爛片一點毛病沒有,你要是連著看比一般爛片還爛,前後根本不挨著。因為不是一個人寫的,寫的時候趕工,根本顧不上故事銜接了。
有一次和圈裡人吃飯,他說了件剛看到的事。說是一個製片在罵編劇蠢,寫了一個月沒寫完,編劇說手下的三個人有兩個新來的,80集劇本,頭尾中間都寫好了。但是寫的東西人物性格完全卯不上,中間沒法接,正在焦頭爛額。
導演在邊上聽了一會,說到30集的時候叫男主出國半年,飛機上遇到個綠茶變心了,女主被刺激。或者出去被車軋死,這時候冒出來個沒有見過面得雙胞胎妹妹給她報仇。或者是女主被撞失憶了又回來報仇。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綠茶暴露了,男女主又和好,渣男迴心金不換,女主恢復本來性格。就這個寫出30集沒問題吧?還能卯上兩頭。
在場的人都豎大指敬酒,導演幹了一杯說大家過獎了,我前幾天看那個誰,拍的新片就這麼胡拍的,咱多給男主加了個綠茶,這個角色要多賣點錢啊,上次那個老闆包的小三和我說了,就特別想演綠茶。製片聽得都直嘬牙花子說,她上次演失足婦女演的都能得獎,這次變的太快了吧?導演說人家演失足婦女是本色出演,沒有挑戰性,這下要在演技上磨鍊自己。
等到片子拍好了,宣發費用是可以做手腳的大頭,全國每個大城市搞一輪,每個城市幾十萬到幾百萬,總數就很可觀了,實際情況很多就是找個電影院免費發一輪首映票,拉上海報,看著熱熱鬧鬧的。其實花的很少,但是拍照顯示人不少,至於每人花了多少錢就是隨便說的事情了。
在節目製作上的套路就這些,整個影視製作鏈條,從立項編劇到最後賣票和播放,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做賬。
2、 資本市場的魔術
從2014開始,國內政策開始鼓勵影視行業發展,然後娛樂圈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眼花繚亂的騷操作,從現在來看,娛樂市場的資本遊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越玩越過分。
圈內明星們開始註冊空殼公司,上市的影視娛樂公司都開始大肆併購,那時候國內有點名氣的基本有一個算一個都有份,這些人那時身價都過億了,最多的都過10億了。配合著2015年股市大潮,影視行業熱得燙手,每天都是各種九位數。
影視公司通過上市或者增發,從股民那裡募集來資金,然後就開始併購明星們的工作室,明星工作室獲得了天量的資源。而影視公司,通過併購獲得熱度,錢花了反而拉高了股價,增加了公司的市值。
在賬面上,併購明星公司造成公司增值,股民們天天起來也看到股票行情一片大好,幾乎是一個大家都贏的局面,當時看真的是找不到誰受損。唯一可能比較奇怪的就是,影視公司的股東們減持的熱度不減。
這就好像變魔術,憑空產生了一筆橫財讓所有人受益。但是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魔術,魔術的本質是魔術師玩的障眼法和手速,一切都是幻覺。而金融圈的錢往往也都是一層幻覺。
現在回頭看,上文說的才是一系列操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收購之後,影視公司錢花出去了,在賬目上獲得的只是空殼的明星公司,空殼公司沒有資產,會造成公司總資產的減少。不過因為明星加入,公司實力變強了,在市場上有了更高的獲利空間,也就是說雖然公司花錢,但是買到了以後掙更多錢的能力。
在市場上,手裡有資金不是壞事,但是在手裡有太多資金並不明智,應該去投資來獲得更高的回報,資金放在賬面上不過是數字,並不能成為估值,公司的市盈率不會因為你持有大量現金而增加。
但是拿來投資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投資明星,那時候雖然影視作品還沒有後來價格那麼誇張,但是已經是以「億」為單位了。特別是合併以後,明星以前和公司是僱傭關係,現在大家都是股東,明星做事肯定比以前更努力,公司對明星的支持也更賣力,團結一心一加一大於二。
這樣一看,今後的收益怎麼都比把錢放著強,10億放在賬上最多變成30億的估值,如果是換成一個大明星,可能就會帶來上百億的估值。股價又要漲上一輪了。
第三步是收購以後,錢花了,明星要補充籤一個對賭協議。簡單說就是,公司收購了明星,雖然說起來今後可以把明星當印鈔機了,但是難免有人疑惑,怕明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給公司創造足夠收益。一旦股民疑惑,不就影響公司推高股價嘛。
這時候雙方就籤個協議,為以後幾年的盈利定個值,而且保證每年增加盈利多少個百分點(比如15%),做不到就自己掏錢把這個數目補上。
這樣一來,普通人看到的是:完不成任務明星會自己掏錢,在資本市場看來是每年增加收入15%,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家影視公司的盈利預期非常高啊,15%啊,在資本市場15%的增長率對應的市盈率是很高的。而且這樣一來大家的顧慮也被打消了,利空消除就是利好,股價又要漲一波了。
當時影視公司的市盈率都過百,估值輕鬆過百億,那時候講究價值投資,普通股民別的不知道,明星都認識幾個,明星的掙錢能力有目共睹。買明星所在公司的股票,四捨五入,等於就是叫明星幫你掙錢。那時候各種算法反正都說得頭頭是道,聽起來看起來都很有道理。
只是雖然有道理,公司股東們的減持沒停過,高位套現,套現完了就去買房,所以每次股票暴漲完,房地產就開始瘋,因為有人確實是賺到了,只是很難是普通老百姓。
這期間,2015年股市出現了大動盪,股價跌得稀里嘩啦。
表面上看影視公司股價和市值大跌,監管也變的越來越嚴格,那一年還發起了很多併購,不過很多被取消了。
實際上大跌反倒是為影視公司減負了,那次藉機把上百倍市盈率的問題解決了,很多原本沒有能處理的賬目也都處理了,因為估值降低了,公司的各種壓力小了很多。為以後重新崛起打下基礎。畢竟不跌怎麼能漲呢?大家一起跌,你總不能怪我吧?
反正這些年那夥人就這樣來回瞎操作,各種套錢,有時候騙股民的錢,有時候騙其他公司的錢。
今年爽子那事爆出來,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如果想改善,肯定得是他們那個圈越來越透明,不過這個過程不會太順利。
3、 尾聲
一個哥們做金融,從美國跑到中國香港,又從中國香港跑到內地,他說內地現在金融市場跟美國一百年前差不多,看著好像管得挺多,不過整體還處在無規則狀態,中國金融圈的那些大佬的操作,在美國都得是傾家蕩產牢底坐穿。中國這邊一方面管得太鬆,另一方面懲罰太輕,沒啥威懾效果。
看完本文,大家應該也有感觸了,第一感覺是到處都是賊;仔細往深了想,就能發現其實大家都是做了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系統本身對賊太好,總有人會去偷。
不過我並不贊成有些人動不動就說要「徹底禁掉」,那也不太好,凡事都有陰暗面,如果都禁了,最後我們也沒啥可玩的了。
而且大家也看出來了,上市公司其實更像一個「集體所有制」的企業,經理人往往有動機搬空企業,這也是為啥給明星開天價片酬的,往往是上市公司。這些問題都沒啥好的辦法,語言教育肯定是不行的,最好的辦法還是加強立法,最起碼能像美國那樣證監會什麼的提高點主觀能動性,保護下股民們。
全文完,如果喜歡,就點個贊吧。
相關文章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有小夥伴納悶了,博主你這是要幹啥,改行搞娛樂圈了? 當然不是,娛樂圈我是真不懂也沒興趣,不過對他們背後運行的那些貓膩興趣卻很大,爽子搞出來那1.6個億的事之後,我就開始寫這篇,沒想到熱點已經過去
2021-05-17 15:01:32
眾所周知,陳坤是帶著小孩的,但他一直沒有顯露出母親究竟是誰,堅持不懈地說小孩是自己的,這也許也是周迅不願接受陳坤情意的原因吧。而趙薇與周迅的關係,確實讓人痛惜,這大概就是現階段娛樂圈的現狀,沒有知己,只有自已的權益。
2021-05-17 15:01:04
近兩年因為一些所謂的明星愛豆,娛樂圈已經越來越烏煙瘴氣了,李成儒老師就經常如鯁在喉,如芒刺背的說。 著名的導演王晶也是一針見血。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節目依舊還是層出不窮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受眾群體太大了
2021-05-17 15:00:51
不過網友們更在意的,則是娛樂圈的藝人們如果都沒有學會“做人”,怎麼做藝人? INTO1翻車第一人:林墨一個動作引眾怒 由於《青春有你3》提前結束錄製,選手們也沒有成功出道,所以INTO1就成了近期國內最活躍的男子組合。
2021-05-17 15:00:41
華為二公主姚安娜進入娛樂圈闖蕩,資源不缺卻沒有人氣和口碑。在剛出道的時候,姚安娜就拉著姐姐炒熱度,問了一句“為什麼大家喜歡姐姐(孟晚舟)而不喜歡我”。 本來大家就不看好姚安娜,因為她的這句委屈似得質問,對於她
2021-05-17 15:00:36
有一天,撒貝寧做客李佳琦的直播間:“佳琦呀,最近感覺怎麼樣啊?聽說你的思想感情有些波動?”李佳琦不解地問:“有嗎?”撒貝寧以過來人的身份勸他:“年輕人嘛,我也是理解的,碰到合適的女孩,是得抓緊,那姑娘的確也不錯啊。
2021-05-17 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