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寒門難出貴子」的娛樂圈,直到遇見他們,我頓悟了何為追星

2021-05-18 14:00:39

「倒奶的又不是我們本人,甚至連實體奶產品的樣子都沒見過,有問題的是黃牛」

「也不是所有的奶都被倒了,粉絲後援會也組織把奶拿去做公益了」

「也就是少喝了幾瓶奶,哥哥失去的可是出道機會啊!」

無論是節目停播,品牌道歉,還是點名批評,粉絲們認為自己只是消費者,只有無辜難過,有苦說不出。

「為了哥哥,拼了」,粉絲買來成箱成箱的牛奶投票打榜。牛奶是專門為青你選手應援用的,打開瓶蓋掃描二維碼才能投票。

節目方收到了流量和資金,金主爸爸們的奶產品賣到脫銷,粉絲瞪大眼睛看著自己心愛的哥哥離出道越來越近,怎麼看這個遊戲都在走向多方共贏。

是的,看起來確實沒有任何一方利益受損。

或許一天27萬瓶牛奶歸宿於下水道,根本就不算事。疫情肆虐的2020,全國就有8億人吃不飽,2億人食物極度匱乏,還有6億人月入不到一千。

飯圈的委屈,是因為他們的焦點只集中在自己關心的事情上。

可以說,這款產品就是生產出來就是為倒掉的,在他們的商品頁面,非常顯著地標示了「青你投票款」

它甚至算不上牛奶,這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充其量就算是個風味飲品。

其實商家明知道這麼搞,大家肯定會大量買來倒掉,因為投票必須開蓋。本來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解決,但是商家放任不管,實屬可惡。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十七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嚴重浪費食品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商務等部門可以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被約談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立即整改。

都2021年了,還上演這買櫝還珠的無腦操作。

我無意於用最大的惡意揣測,說白了企業就跟日本處理核廢水一個思路,懶、省錢、利益最大化。

懶字就不說了,策劃連想一個好方法的動力都沒有,廣告界恥辱!省錢就是這個方法不用改包裝,不用改設計,只要在現有包裝基礎上換個蓋子,就能對接活動。利益最大化就更別說了,因為蓋子開了這瓶奶就沒法二次轉賣了,只能倒掉,從而拉高銷量。

資本的利刃,看誰來使

在瘋狂的粉絲行為,背後也老早橫亙著一條所謂的利益鏈。

這飲料在超市買一瓶7塊多,經銷商跨省拿貨,價錢很低,然後經銷商組織一批人,專門收集瓶蓋,全部積壓在一起,我親眼見過一個房間裡全是這樣的瓶蓋。

我看到特別驚訝,我就問,這麼多瓶蓋有辦法賣完嗎,他說根本不愁賣!

他們拿奶成本一瓶2-3塊,一個二維碼可以賣到5塊錢。對於注重效率的商人,節目播出就那麼點時間,也等不起,更不會在乎那些奶。

積攢的瓶蓋由專人負責掃碼,然後賣給經紀公司!他們來找這樣的經銷商,想讓誰火,誰就會火,這點錢就當前期投資,當然後期再來收割粉絲韭菜。

網友經常說,太陽底下沒個新鮮事。這就跟90年代購買小浣熊方便麵,蒐集裡邊的水滸卡一樣。

記得當時很多不懂事兒的小屁孩,買了方便麵,麵餅不吃,取走裡面的卡片,連包裝帶麵餅,直接扔進垃圾桶。

為了集裡面的卡,買了一箱又一箱不吃,就拿裡面的卡。所以後面有規定出面打擊這種集卡行為,這種集卡的乾脆面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當時我也有樣學樣,買完方便麵,也打算扔掉麵餅,老媽來了一句:「你要敢扔糧食,我就打腫你的屁股!」嚇得我老老實實的,很痛苦地把麵餅吞了。

為了卡片扔掉麵餅的行為,只有少數熊孩子才這樣幹,大部分都是老老實實吃掉。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數都是60後,70後,從那個艱苦的年代裡面走出來的。對於浪費糧食的行為,那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也不願意指責這些粉絲們,也許生活在現在,沒必要再吃不必要的苦,憶苦思甜不可取。

與其說創造營模式是給有實力但沒平臺的年輕藝人出頭的機會,倒不如說是大公司之間利益分配、攜手壟斷、共同割韭菜的平臺。

這幾年創造營也好、青你也好,場上場下的爭議不斷,每次都搞得一地雞毛。

但即便這樣,也沒有再推出過像樣的有影響力的流量明星,但一屆又一屆的選秀無疑在商業收入上讓節目方賺得盆滿鉢滿,所以他們才會變本加厲地去引導粉絲花錢打投。

最可怕的是,他們早從超級女聲就開始搬弄這些花活了。

2005年,《超級女聲》第二季,就是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出道的那一屆,當時的投票是通過手機完成的,一個手機只能投一票(我記得只有一票)。

所以,除了有粉絲團當街宣傳請求路人給自己的偶像投票,還有人組織粉絲自己動手拆手機卡投票,即使有人買了N多電話卡,要一個一個拆開,插到手機裡面去完成投票,然後,換另一張卡接著投.....

打投也開始內卷嘍。一個偶像的粉絲群體這麼做,導致其他偶像的粉絲群體必然也這麼做。

這種體力勞動,當然需要粉絲們靠對偶像的熱愛才能做下去。

而人為地製造票數的方式,造成了多大的畸形浪費!

但也請哪怕一分鐘時間,看看你們選出來的愛豆都是什麼樣的人。

草根的夢,沒人守護

手裡拿著海量的資源,放鬆的狀態,不在乎輸贏的那種灑脫,見過大場面的從容。

知道自己跳得還不夠好,也會努力練習,有一點進步就使勁誇自己。觀眾不再覺得她作,開始覺得這是由優渥家境寵出來的自信和鬆弛。

撒嬌這種東西,在普通人身上就是做作和浮誇,放在富家子弟身上,就變成了勇敢做自己的標籤。

這樣的天然人設讓大批觀眾轉粉,人氣穩居第一。

但是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是需要底氣的,普通人要顧慮那麼多,哪裡有資格去做自己?

在《青你2》,張楚涵定格在35進20,淘汰的時候,她蹲下撫摸著舞臺的地板,無論周圍的人哭得稀里嘩啦,只有她一個人安靜的落寞。

沒有公主的命,千萬不要得公主病,是時候離開了。

一邊是不敢拿放不下的「草根」,另一邊則是拿得起,也扔得遠的「虞書欣」們。

追星成了一個產業,偶像變成了一門生意,所有的要素都被資本高效率的組織起來,偶像一茬又一茬,一年又一年的被批量製造出來,看起來貨源充分,批量供應,可惜,這裡太久沒看到從泥裡生長出來的草根了。

去年有個女生參加《創造101》,爸爸很反對,一直想讓她老實回家考一個舞蹈老師,踏實過日子,覺得她根本沒機會:

「就憑你們幾個小姑娘搞個組合?這門檻得多低。」

是的,這是她這樣的女孩「應該」過的日子。

對於普通家庭,這樣的試錯成本太高了。

沒人相信光會唱歌跳舞,就能被人看到,就能實現夢想。15 年了,普通女孩也該懂事躺平了。

看多瞭如今的選秀節目,發現當年「苦出身」的草根人設已經遠不吃香,年輕偶像中來自富裕家庭的比例大大提高。

娛樂圈造星的工業標準化,讓偶像需要的能力也越來越跟家庭條件綁定,僅靠一點「可憐」天賦在圈裡已經行不通了,有豐厚的家底支撐,才能有成熟的學習環境、更多的出頭機會。

隨著資本的逐漸進場,偶像們大多是以公司的名義參賽。可以說,如今活躍在選秀舞臺上的更多是已經受過練習生體系訓練的「半成品」甚至「回鍋肉」。

看著激烈非凡,但來來回回還是圈內人的遊戲。

大眾雖然還是像超女時期一樣熱鬧地打榜、做數據,但卻已經徹底淪為與舞臺無關的旁觀者。

「草根翻身」的故事已經沒人相信了,無論是選手和觀眾都已經默認,要想在娛樂圈出人頭地,要麼有錢要麼有顏要麼人設凹的好,總得佔一樣。

即使是出身農村普通家庭的楊超越,也只有粉絲口中的「神顏無敵」和人間真實。

在節目中,舞臺上的練習生對某個選手背後財力強大的經紀公司投去羨慕的目光,是常事。

這不僅讓人唏噓,TA們大多也不過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經不再有「不切實際的明星夢」,反而如此篤信資源、背景的力量。

但我們也很難去指責些什麼。

與其說選手們「拜高踩低」,倒不如說是難得的清醒——當「逐夢演藝圈」門檻高得讓人難以企及,普通人再也做不動「一夜成名」的白日夢。

《立春》中的縣城女青年王彩玲,一心想去北京成為歌劇明星。各個行業上升通道的縮緊,普通人面對生活中背景、出身帶來的鴻溝,已經不再相信靠個人改變命運的傳奇故事。

成功學的心靈雞湯再也沒人買賬,「有人生在羅馬」的論調,反倒越來越多地引起大眾的共鳴。

我們喪失了做夢的條件,被剝奪了做夢的權力,更失去了做夢的勇氣。草根們的春天,再也回不去了。

普通人,是不是就該去過普通人的生活?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偶像。

我們曾經吶喊「年輕人才有任性的權利」,卻發現其實是「有家底才能瞎折騰」。

從娛樂圈到公共空間,普通人都真正成為了旁觀者。

飯圈的惡臭,依然不可想象

在《青你3》中,其實早有負面爆料。

先是餘景天的後援會因為粉絲沒有在11分鐘內完成11萬的打投任務,給粉絲們制定了懲罰政策,要求粉絲在懲罰中任選一項來完成。

後援會事情剛過,餘景天就被爆父母名下的KTV出事了。事情曝光後,很多人都喊話讓他退賽。不過,餘景天母親出來反駁了傳聞,稱出事的KTV早在2008年就轉讓了。

公司也發了聲明,說餘景天沒有參與任何網傳的負面事件。於是,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即使網友仍在高呼他退賽,但他的比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還有國籍成謎,在國外做出「國際化」人設,回到中國選秀後,又說自己是中國人,兩頭飯恰得不亦樂乎。

這件事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反感,尤其是其他參賽選手的粉絲的反感。

如果說飯圈偶像背後的行為做派值得人好好扒一扒,最慘的當屬粉絲,簡直就是大型韭菜養成現場。

一位新媒體的同事就曾見識過粉頭——粉圈的管理層和組織者。

他告訴我粉絲送的禮物可不單到了愛豆的口袋,粉圈管理層的粉頭,把粉絲們集資來的血汗錢,拿一部分送禮、作周邊,另一部分,就中飽私囊啦。

這就滋生了腐敗。

粉頭騙集資款,本來講好的給偶像做周邊,私下裡卻攜鉅款跑路。因為每個人被騙的金額不算大,就導致這種事非常的普遍,最後總會不了了之。

另一部分做長線粉頭的,就會比較守規矩,該給愛豆花的錢也花了,剩下的他們該拿的也拿了。

其實很多職業粉頭早就不粉那個愛豆了,只是捨不得這個「斜槓青年」的身份,捨不得這個賺快錢又輕鬆地「工作」。

既然說到這,那光年君就不得不細數一下娛樂圈臭不可聞的幾個點:

1 喜歡的自由,選擇的權力

很多人都有過喜歡的明星,不管是喜歡對方的才華、品質,還是外貌,都沒有問題,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

但主觀的另一層意思是:你可以喜歡任何明星,同時也要允許別人不喜歡他。

有些人,偏偏要向別人強行安利自家偶像,控評、刷屏,不接受不行。可問題是,這種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話語權和知情權,讓大家只聽見一種聲音,其實非常敗路人緣。

光年君曾在網上刷到過一條類似於女德的精神pua法則,亦稱為「粉德」。

如果粉絲不能接受差評,那撲面而來的好評只會讓路人覺得虛假。

2 樂觀積極,滿身戾氣

馳名雙標,行為迷惑,網名清純無暇,發言卻無比惡臭。前腳高呼言論自由,後腳隨手舉報讓別人閉嘴;剛剛還在倡導理性發言,沒過兩天就化身噴子口吐芬芳。

本來挺聰明的人,一遇到涉及偶像的事情,就像中了邪一樣,智商瞬間掉線。

沒事兒帶著偶像橫幅上街遊行;因為愛豆的暱稱是某種食物,禁止親友吃這種食物;身為人民教師,讓學生們抄寫偶像的名字。

與前面那句背叛全世界相對應的另一句是,就算全世界與你為敵,我也會站在你這邊。

3 私生,罪犯

如果說普通粉絲的邏輯是,「我喜歡你,所以我支持你。」那私生飯的邏輯就是「我愛你,所以我可以隨時騷擾你。」

「私生飯」是粉絲裡行為極端、作風瘋狂的一群人。

Super Junior成員金希澈為了躲避私生飯的騷擾,曾換過電話號碼,結果對方打過來第一句話就是:歐巴,你換了號碼我都知道哦!

EXO成員D.O.的私生飯,曾經闖進宿舍,把偷到的內褲放網上拍賣,還說可以檢驗毛髮DNA。MIC趙泳鑫的私生飯曾經潛入他家裡,還用他家的浴缸洗澡……

跟蹤、偷窺甚至偷拍,都已經超越了粉絲的範疇,所以飯圈流行一句話——私生飯不是飯。

離得遠,才能看見真正的星

大概是因為身邊確實有那麼一群人,沉溺於表面的慾望滿足中,耗費時間、精力、金錢,將偶像當作精神寄託卻忽視了真實生活。

有網友曬出,自己的領導同事,專門僱了自己給愛豆打投。

很多網友說,優秀的人,連支持愛豆都那麼卓爾不群。

是啊,問題並不出在偶像身上,而是出在追星的人身上。

就像一個學生,要真是追星學習兩不誤,該他優秀。

但不學習卻整日沉迷遊戲動漫,那鍋到底是扣給遊戲動漫呢,還是扣給學生本身呢?

這麼簡單的學生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懂得,放到飯圈上依然如此。

說到追星的本質,如盧思浩所言:

你會喜歡一個偶像,多半是因為那個偶像教會了你以前你不懂的道理,而他身上閃閃發光的那些屬性是你也想要擁有的。你想要變得更溫暖,所以你喜歡溫暖的人;你還相信夢想,所以你聽關於夢想的歌;你想要變得倔強,所以你喜歡倔強而努力的人。

謾罵資本家,也不能改變趨利的事實。而罵醒一個飯圈粉絲,把自己的錢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也許飯圈就能早一天好起來。

對於偶像最好的支持,不是多狂熱,而是讓別人知道,支持他們的人也是一群努力的人。

還比如這個8歲的俄羅斯小男孩,是羽生結弦不折不扣的小粉絲。

他是一名花滑小選手,同時喜歡羽生結弦,因為這還自學了日語給他加油。

學花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Voronov 每天要輾轉兩個小時去訓練,從早上5點一練就是十來個小時,一個動作跌倒無數次,還要兼顧作業。

但因為有個想要成為的人在前面,於是在追趕途中所有的辛苦都成為了值得。

羽生結弦在俄羅斯的第二場比賽,Voronov沒有去看,他帶著偶像喜歡的維尼熊參加屬於自己的比賽,而其結束動作便是羽生結弦的代表動作。

直到得到所有人的認可,直到成為和他一樣優秀的人。

18歲的吳曉波因《李普曼傳》徹底被李普曼圈粉。

而為了成為一名李普曼式的知識淵博的記者,在那個動盪轉型的大時代,大學四年,吳曉波按照書櫃排列一排一排地把書讀完。

他幻想自己像李普曼那樣勤奮,寫了36年的專欄,4000篇文章,用6年時間跑遍了中國所有省份,逼著自己每年寫一本書,用思考傳遞最理性的聲音。

藉著你的光,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更好的世界,而不是藉著喜歡你的名,肆無忌憚浪費自己真實的人生。

這應該才是追星的正確打開方式吧。

結語,但沒有結局

《明星大偵探》裡說過的一段話,至今印象深刻:

偶像是鏡子,折射的是你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偶像是力量,給予你面對生活的希望與勇氣。偶像是陪伴,共同成長,各自精彩。偶像的意義,是帶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朋友,都是通過追星來釋放工作和學業的壓力,還因此結識到新的朋友,排解了孤獨。

只要有心學習,在追星的過程中,不但能收穫快樂,還能修煉攝影、修圖、剪輯,撰寫文案、外語的技能。

偶像和粉絲最好的關係,無非八個字:

彼此守望,相互成就。

這才是追星真正的意義,追尋著偶像的光,看見更廣袤的世界,讓他成為推動你進步的動力。

作者簡介:「90後,愛貓 ,愛研究社會心理學。哦,還有浙江大學社會學系畢業,記得關注哦~

圖源:部分來自於網絡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