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影評《八佰》

2021-05-19 20:00:04

《八佰》影評

《八佰》是我從去年到現在最期待的國產電影,加之姜武擔任主演,我對它的期望值甚至超過了《流浪地球》,所以肯定無法做到以很客觀的角度來評價,也不想以客觀的角度寫完這兩千多字,因為我真的太喜歡了。影片的幾處缺憾不能說不明顯,但並不妨礙我吹爆《八佰》。

激情燃燒的歲月,砥礪奮進的征程。五四精神並不是轉瞬即逝的絢爛。一方面,它發軔於千百年來的家國大愛。如果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

槍槍見血、血光四濺在《八佰》裡屬常規操作,斷頭、斷肢、自爆這樣更觸目驚心的場面也多次出現於片中,可以說是尺度相當誇張的大陸電影了。極度慘烈且真實的戰爭場面甚至搶了攝影的風頭,讓人心痛得一度忽視了攝影原來是這樣優秀。當觀眾為身綁炸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流淚、為被機槍射穿還頑強護旗的同胞疼痛、為明知必死無疑也甘願斷後的士兵肅然起敬時,他們便會發現自己早已深深沉浸於影片之中難以自拔。本片的「參與感」不僅僅靠優異的攝影完成,也依賴於表演、角色和戰鬥場面的真實性。

姜武飾演的老鐵是我認為很有魅力的一個角色,他的魅力不僅源自於自我覺醒和前後反差,也因為電影裡沒有提到的他的背景故事。老鐵原是東北軍一炮兵,後被收編於駐守在四行倉庫的第八十八師,照理說應該是經驗豐富的老兵,可是在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進攻時卻不敢迎戰,只躲在沙袋和斷壁殘垣之後等待攻勢的平息。我想,只有在戰場上歷經了太多的慘痛,目睹過太多的犧牲,才會讓一名士兵如此厭戰和膽怯吧。就像角色海報上說的那樣,他用狂妄掩飾自己的怯懦。他強硬地回擊朱勝忠,不服從命令,只是一種虛張聲勢。最終,戰友們的視死如歸、捨命護旗讓他的內心不再掙扎,完成了從貪生怕死到大義凜然的蛻變。當他走上樓頂,揮刀高歌《定軍山》,坐上機槍瞄向敵人,場面悲壯,可歌可泣。

再來說說由主角們組成的敢死隊,他們衝進了日本鬼子的地盤,結局也沒有用畫面明示,只有撤退當場的國軍聽見了遠處的槍響便草草結束了這幾個人的命運。死亡還是生死未卜,已經和觀眾沒有任何關係了。結局只留給了國軍,於是此刻的觀眾突然發現,這隻撤退的隊伍裡,除了謝晉元,我們沒有辦法把情感帶入進任何一名國軍士兵。我們好像並沒那麼在乎有多少士兵能夠撤入租界,因為能夠和觀眾共情的角色基本死完了。

恐怕是編劇都不知道該如何結尾,於是謝晉元在橋中央中了彈發起了呆…戰地記者原本到了安全區卻折返去取掉落的血書而非含有包括羊拐在內的各位士兵影像的攝像機…租界內的民眾衝破圍欄堵住了國軍撤退的通道…影片在極度唯美的手部特寫中結束,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結局,試圖使觀眾遐想。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有結局的。開放式結局不可能影響真實的歷史。所以電影為什麼不一五一十交代角色的後續?國軍成功撤退入租界,就算是更詳實的歷史後續也可以通過字幕文字向觀眾展現。但是電影卻就這樣倉促的結束了,因為故事中的大篇幅描寫的主要角色們全都沒有後文,全都消失在了夜色和炮火中,觀眾就只能在匪夷所思中結束觀影,不明不白。

片中那一匹白色的駿馬是非常淺顯易懂的隱喻,它是希望的寄託,精神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強健不息的象徵,它的巧妙之處在於人人都看得懂。沒錯,就是巧在淺顯。一部為引發情感共鳴的電影,不應該存在需要查找繁複的背景資料才能解讀出內涵的深奧隱喻,因為太刻意的設計,會在觀眾的猜疑、不解、分神之中大大削弱影片代入感,擾動觀眾的感情,打斷觀眾的思路。層次很深的暗示,我會認為是一個有趣或者有內涵的設定,但放在本片之中,絕不是一個成功的安排。試問,有什麼隱喻,能比在戰火中飛馳的白馬更能調動觀眾積極性、更能引發共鳴呢?

八佰意義:此一戰,證明中國軍人不懼來犯倭寇,喚醒國民抗日之勇氣!在與日軍屢戰屢敗的背景下,八佰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確實起到了振奮國民的效果。作為中華兒女,在這被外敵卡脖子時代,看看歷史片,不忘國恥,也是必須的--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