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瑞典環保少女被BBC拍進了紀錄片裡,環保跌倒,少女吃飽!

2021-05-19 22:01:38

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

一個穿著黃色防水外套的孤獨身影。

坐在瑞典議會外,對未來的事情沒有頭緒。

從15歲時以「為氣候罷課」標語,要求政府正視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吸引比利時、加拿大、荷蘭、德國到日本等國數百萬網友響應。

連好萊塢巨星萊昂納多、安妮·海瑟薇等明星皆曾轉發聲援。

時至今日,18歲的環保鬥士已成為全球知名人物之一。

2018年,在環保公共議題參與上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而2019年更可以說是格蕾塔的重要里程碑。

史上最年輕的《時代雜誌》風雲人物

連續三年被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青年代表!

同年年末,紀錄片《我是格蕾塔》也在籌備開拍,歷經兩年的拍攝製作期,這部紀錄片終於問世。

這部作品獲選為「2021瑞典奧斯卡金甲蟲獎」最佳紀錄片。

由相當擅長拍紀錄片的英國BBC公司製作。

瑞典導演內森·格羅斯曼實地跟拍一年。

詳實紀錄格蕾塔欲改變世界的一舉一動。

宣傳語說道:

青春洋溢的她熱愛跳舞,有著好聽的笑聲,還有話中帶點諷刺的幽默,許多人一定都未曾見過她的這些面貌。

《我是格蕾塔》雖有紀錄片的形式,卻無紀錄片向來給人嚴肅的刻板印象。

有許多影評人形容這部片的敘事方式是好萊塢等級,好看且平易近人。

別誤會,這部紀錄片拍的是她17歲前的生活。

而在今年,她彷彿變了一個人,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

2003年她出生於瑞典。

格蕾塔童貝里的父親是瑞典舞臺劇演員。

母親是歌劇演員和女高音家。

祖父則為導演及演員。

出身藝術世家的她從小就受到薰陶。

年紀輕輕的格蕾塔從15歲開始她就致力於提倡環保概念。

因在學校看了一部關於氣候變遷造成北極熊飢餓、洪水、颶風和旱災的電影之後。

一度開始憂鬱、焦慮發作,拒絕進食和說話。

花了多年時間研究相關知識,期望以行動改變現況。

帶著自己做的「為氣候罷課」的標語,到瑞典國會前抗議。

該行動引起超過700萬人、規模最大的全球青年氣候運動。

她發放傳單,上面寫著——我這樣做是因為不滿你們成年人正糟蹋我的未來。

進展到在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發言提倡減少碳排放量。

並且呼籲各國領袖不要只講空話而賭上下一代的未來……

她在其最著名的演講《你們憑什麼》當中說到:

「有人正在受苦,有人正在死去,生態系統在崩壞當中,我們身處一個大規模滅絕之初,你們所說、所討論的卻只有錢和不切實際的永恆經濟成長。你們憑什麼!」

成為媒體焦點之後,她曾被視為爭議少女,近期又因紀錄片再次引發熱烈討論。

所以在看紀錄片的同時,也能用多元視角思考環保問題。

在寫實紀錄的運動路徑中,格蕾塔不只是閃光燈下的氣候戰士。

亦可以貼近一個十幾歲少女的生活、情緒、感受與難處。

同時必須面對自閉症、強迫症和選擇性緘默症的心理議題,以及成名後必然帶來的衝擊。

看見格蕾塔不是神壇上的神,更多的是平常人難得的堅持。

格蕾塔的行動引起廣大回響,但卻也遭致許多負面批評。

包含美國前總統川普、巴西總統波索納洛都曾諷刺過她,只是一個不懂真相就亂喊話的「激進寶寶」。

俄羅斯總統普京對格蕾塔的評價是——善良但見識淺薄的少女。

格蕾塔的影響力不僅使政治人物留意到她。

她說:我其實不太害怕,因為我更擔心不堅持下去的後果。

這蒸蒸日上的名氣,也使更多人用放大鏡觀望格蕾塔的行為。

當她受邀參加紐約聯合國氣候峰會時。

為希望能減少旅途中的碳足跡。

格蕾塔選擇搭太陽能動力船,並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橫越大西洋。

但在回程時卻改搭飛機、並需要再另外耗費運輸能量將船運送回歐洲。

被外界抨擊說這樣的碳排放量比全程搭機多,說她這樣的行為有些本末倒置了。

又有一次格蕾塔曾刊登一張自己搭車時的用餐照片。

照片中可見紙杯和塑膠容器,讓許多網友批評她的所作所為與主張存在矛盾。

因為她曾指責中國人使用筷子,認為這造成了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破壞。

除了年少成名之外,格蕾塔其實也和普通的女孩一樣。

在這個充滿著多元思想的世界裡提倡著她的價值觀。

只是她關注的焦點與溝通的方式較為與眾不同。

為了能讓人們更全面地認識格蕾塔,紀錄片《我是格蕾塔》便有了它存在的意義。

《我是格蕾塔》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她坐在帆船裡,獨自面對大海沉思。

鏡頭背後的海面不斷翻卷起伏,大浪呼嘯、拍打船艙的聲音。

格蕾塔蜷曲著,以手機錄製此次航行日記——我懷念正常的規律生活。

這段「內心戲」一方面突出每個人在面對極端氣候時的心情跌宕不安。

另一方面,對於擁有自閉症障礙的格蕾塔而言是不容易的。

這正是她比一般人更有面對危機大環境的「老到」之處。

因為自閉症會影響一個人體驗其環境的方式,影響他們進行交流的方式。

通常比常人更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感覺,或感到不知所措。

如同拜登小時候克服他的口吃,格蕾塔同樣在這段期間克服了她的自閉,去面對和適應外界給她的衝擊。

這正解釋了她神經多樣性的「超能力」之處。

她的自閉、少言寡語反倒成為異於常人的一個優勢。

紀錄片中另一個毫不起眼的鏡頭,也準確點出了格蕾塔與眾不同之處。

一則她在臥室專心寫作的鏡頭,鏡頭同時切到了隔壁妹妹的房間。

如一般少女滿牆壁的偶像海報,與她心無旁貸的房間牆上空無一物形成強烈對比。

不得不說,BBC在「美化」方向有點東西。

「當你開始發聲時便產生巨大的轉變,那帶來了希望。」

《地球脈動》自然科學家大衛·愛登堡給了格蕾塔的故事一個肯定的註解。

也提醒世人採取行動去面對氣候變遷。

而真相卻是,結果其實重點是在於「少女」而不在於「環保」。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孩子如何做了惡夢,而對抗惡夢的努力又如何治癒了她自己。

我們熟悉的「蠔爹油」在片中只出現一次。

其他時候格蕾塔都是以沉穩或者哀傷的語調在談論她的夢。

在她的噩夢裡,世界即將迎來滅亡,然而人們依然沒有警覺,一步步地朝懸崖走去。

於是她嘶吼著,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她的夢。

對她而言這是赤裸裸的現實,就像今敏《妄想代理人》裡對於少女玩具設計師而言,瑪洛可跟少年球棒一樣真實。

為何這件事這麼重要,其他人都不重視呢?

她決定做些什麼。

紀錄片中並沒有出現那麼多亞斯伯格還有環保的極端印象。

「蠔爹油」外的格蕾塔表現極為正常。

也沒有如一些要求絕育或者各種形式消滅人口的環保主義者一樣說著人類傷害自然所以人類該死。

她說的其實只是「不要把一個骯髒又無可救藥的地球留給我們這些小孩」而已。

這部片的格蕾塔不是魔神附體,面露凶光的憤怒兒童。

而是一個情緒控管正常,喜歡拍拍馬駒,喜歡撒撒點嬌,有時看來有些憂鬱,有時看來有點哀傷的,極為普通的少女。

她的罷課說實在也不是什麼激進的行動。

反正很多在她這年紀的人去學校很多時間其實也在放空或等下課又或者在小本子上畫圖(例如我),請假去做點課外活動又如何?

更別說她可是過目不忘,畢業名列優異學生可以上臺領獎的水平。

出乎意料,她與其他人應答極為正常。

除了不講話時會讓人誤解心情不好的預設表情還有偶爾與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撞臉的角度會讓人忘記她是個少女。

她情緒最失控的一次,也就是把頭埋進枕頭裡而已。

如果有一個最溫和的亞斯伯格症患者,你絕對想不到那張臉會是格蕾塔。

事實上比起她激發起的千千萬萬憤怒的「格蕾塔們」本人在片中的笑臉可以說越來越多,甚至會像一般孩子一樣扯嗓大笑。

她害怕吃太多,有空就伸展自己的身體,可以看出她很在意自己的網絡形象。

她的父母說:

「有一陣子,她只跟家人還有狗說話,這持續了幾乎三年,她抑鬱且不願進食,但現在她快樂多了。」

從頭到尾你看不到那種以孩子成就為傲的父母的自我吹捧。

也看不到父母得意洋洋地對觀眾發表他們的「如何教育出天才少女」的父母經。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日常問候與嬉鬧,或者是一起做些很油很不環保的糕點。

總的來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格蕾塔,這部電影都會提醒你「她只是個孩子」這件事。

然而正因為她只是個孩子,她那種單純的訴求,單純的願望,一支單純前行的箭,刺穿了大人們的虛偽面具。

反而讓許多乍看關心實則漠然的大人們的嘴臉更顯醜惡。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