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綠皮書》: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評,值得大家觀看!

2021-05-27 20:00:56

不太瞭解好萊塢的套路,也不太知道電影和真實故事的差距有多大。單純從電影角色上說,認為Don的"吹毛求疵"和其他black的"毛毛疵疵"對比太過明顯了,這本身就在塑造一種stereotype。也就是說,電影默認生活在black區的黑人,也就是大多數黑人,他們確實都蹲在地上賭博,確實玩些莫名其妙的遊戲,確實在酒吧裡搶劫。

而Don是個特例,因為他受過高等教育,懂得高貴的古典音樂而不是Jazz,懂得如何潤色自己的語言而非說dirty words。這樣的對比,實際上還是在讓人們推崇"高等教育 高貴 優雅",貶低"low的行為 髒兮兮的東西 " 或者說 "general black做的事情"。

這又能否被看作一種新的cultural hegemony呢?即使人們真的不把膚色當回事了,仍然會歧視那些說髒話的人,髒兮兮的人,趴在地上賭博的人,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聽不懂古典音樂的人。你也許會認為我在這個題材上外沿得太多了,但是如果解決一個問題的途徑會深化另外的問題;或者說,如果我們只關注要解決"種族平權"本身,而忘記了所有的不平等問題本質相同,我們真的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嗎?

除了Don和其他黑人的對比以外,Don和司機的對比將其他的cultural hegemony暴露得更甚又更弱。更甚體現為,司機說"因為我讀的書不多,我懂得的高貴東西不多,於是我的世界其實比你更黑"。也就是說,即使有天生的膚色加成,司機因為沒有達到人們設定的另一種標準--高等教育,於是仍然認為自己的世界more black。

更弱體現為,司機即使真的是個混混,"世俗成就"確實也不高,但是因為他不太需要在膚色和階級問題上掙扎,於是他家庭溫暖幸福不孤獨。而電影裡Don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個音樂家,還是個為白人表演的entertainer而苦悶;更因為無法被白人一視同仁,也無法被黑人接納而孤獨。這就讓"膚色加成"真的起到了點作用,削弱了其他cultural hegemony的作用。

我其實也處在糾結和嘗試真正理解cultural hegemony的路上。難道我們真的能把"受過高等教育"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視同仁嗎?另一個角度說,難道當我們說"美國人愛吃漢堡""中國人瓷器做得好"就真的會對某類群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嗎?這裡不宜長篇討論,但是我認為的結論是,最好的方式是,我們甚至不要因為兩個人的任何一點相似,來推斷他們的性格習性或者想法。

不知道這個觀點是否成熟,但是真正的公平本來就不是機械化地給予每個人一樣的東西,而是把高個子的椅子拿給矮個子。所以有些人能做的很好,也許是情理之中;有些人能做的差強人意,就已經真的是謝天謝地了。

消除cultural hegemony並不是消除culture吧。我們可以說"這裡大部分人都挺愛漢堡",但是一定要意識到"這裡也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辦法見到漢堡呢""不吃漢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嘛,他們的口味會不同的"。

我們現在討論的性別平權或種族平權裡面,如果也能這樣,稍微不把性別那麼當回事,稍微不把種族那麼當回事,稍微不把口音那麼當回事,稍微不把現有的知識那麼當回事;反而更重視一個人內心的熱情以及獨特的個性,對其進行"有底線的改造和約束",也許就能比現在好得多。

不過,我自己都心知肚明這裡邏輯的千瘡百孔。每到這種時刻就感謝自己在學習的是一門答案通常唯一的學科,免去無窮無盡的纏繞。平權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平。但是隻要人一直在發聲,世界就一直在向前走,不管向哪個方向,希望該幸福的人都在幸福一點。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