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重大革命歷史劇的片頭,走向本土而洋氣之路

2021-05-30 15:11:09

《光榮與夢想》終於如約而至。

這是今年以來,第四部與觀眾見面的黨史題材劇。《光榮與夢想》精緻細膩的影像質感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是融合了水彩、版畫風格的片頭,畫面上是不斷切換的重大史事,音樂隨之轉變,時而激昂、時而急促、時而深沉,烘托出整部劇的革命浪漫風格。同時,也拓寬了劇集的想象空間和情感力量。

近年來,片頭創新成為國產劇雕琢的方向。

這一點,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上也有體現。新世紀以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大座標系,以2001年(建黨80週年)為起點,沿著建黨(年份尾數為1)、抗戰勝利(尾數為5)、建軍(尾數為7)、建國(尾數為9)的週期性創作高潮來梳理,可以發現,重大革命歷史劇的片頭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裡,筆者以2001年、2011年以及2021年為節點,選取這20年間較為特殊的幾部作品加以介紹。

2001年-2010年:創新意識初顯

先說2001年。這一年,較為典型的重大革命歷史劇是《長征》。

該劇以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為故事主線,片頭也遵循此敘事邏輯,以傳統素材剪輯形式串聯起了劇中的各大高光場面,其中轉場則是通過版畫來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視覺藝術的重要形式,版畫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一直以來,版畫在革命時期、戰爭年代對鼓舞軍民起到很大作用。魯迅先生作為收藏家對版畫藝術貢獻巨大,被譽為「中國新興版畫之父」。因此,這種形式還有一層戰鬥性、革命性的意義。

時隔二十年,這種版畫形式又再度出現在《覺醒年代》正片中。據悉,主創團隊邀請了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張耀來進行版畫創作,並在劇裡呈現了一百多幅。

此外,正片素材剪輯加特殊轉場的片頭模式,在此後也曾引起了模仿熱潮。2005年的《八路軍》,2011年的《東方》皆是如此。

前者以「瀉下一縷天光」的寫意畫面貫穿片頭,與片頭結尾時的旭日東昇畫面相呼應,充分展現了八路軍浴血抗戰的重要意義。後者則是通過定格拍攝的方式,以劇中高光場景來完成轉場,同樣令人驚豔。

《八路軍》(上)《東方》

相比以上種種,2007年的《恰同學少年》與2009年的《解放》,則更注重的是影像風格的創新。

《恰同學少年》的片頭採用了傳統的素材剪輯模式,但片頭影像偏黑白,頗有些上世紀老照片的質感。

《解放》片頭,則已經有了如今古裝劇更為偏愛的寫意風的雛形。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動態特效,這些以往片頭常會出現的元素再次融合。特效營造出的紅色長畫卷徐徐開展,將壯闊歷史包裹進了與之相匹配的激情與詩情中。

2011-2020年:穩健有餘,創新不足

到了2010年後,國產劇集品質逐步提升,但創意片頭卻少了許多,多是觀眾所熟悉的「拍攝素材剪輯+主題歌」的傳統樣板。

這也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多數革命歷史劇集稍顯刻板的整體創作傾向相關。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文學創作,重大歷史劇具有題材、人物、事件、原因和結果的規定性。在這一前提下,如何藝術地處理好文獻性與虛構性之間的矛盾,成為這一領域創作水準提升的瓶頸。

另一方面,在2014年前後,熱錢湧入,諸多類型劇集投資加碼,其品相也隨之上升。在這一階段,主旋律劇則製作成本有限,難以離開舒適圈。

在此,筆者列舉2011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015年的《長征大會師》,2017年的《彭德懷元帥》這三部較為典型的作品,對此期間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片頭進行概括描述。

在《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片頭中,具有歷史厚重感的人物旁白率先登場,通過回溯與展望的形式,將我國研製「兩彈一星」前後的標誌性時刻一一展現。值得一提的是,片頭中有關「兩彈一星」的畫面,皆來自真實紀錄片片段。可惜的是,相關紀錄片較少,這也導致了這一類片頭的融合難度較大,鮮少出現。

《長征大會師》與《彭德懷元帥》則是2011年-2020年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片頭的典型代表。兩者將主要角色的形象和重點情節串聯呈現,配合定格動畫的形式和壯闊的背景樂,時代感得以彰顯。

從上往下:《長征大會師》《可愛的中國》《特赦1959》

接下來幾年的《可愛的中國》《特赦1959》等劇,其片頭模式與《長征大會師》較為相似。《外交風雲》《淬火成鋼》等,則延續了《彭德懷元帥》的風格。

從上往下:《彭德懷元帥》《外交風雲》《淬火成鋼》

2021年:創意不斷,已成風格

到了2021年,國產劇片頭已經探索出了一些較成功的經驗。

筆者曾經在《這12部大戲告訴我們:片頭正在成為國劇重要的加分項》中,將如今的影視劇片頭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劇情互文風、元素寫實風、寫意中國風以及抽象藝術風。

從今年上半年播出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來看,其片頭整體風格基本遵循這四大種類。

先說《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講述了建黨、建軍、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英勇抗日、解放全中國的偉大壯舉,以及建國初期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毛澤東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最後戰勝敵人的故事。如此種種,皆通過水彩+版畫的形式逐一展現,這是典型的寫意中國風式片頭,設計獨立性強,本土元素顯著。

《大浪淘沙》的片頭,是高度概念化的抽象藝術式片頭。用簡練的筆法創造出深長的意蘊,引起觀眾的解讀興趣,鋪設劇情的走向。

在鏡頭切換間,日出、海浪、紅船等點題元素陸續登場,高度概括了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5年「七大」召開這二十多年間中國共產黨奮鬥史的關鍵節點。

相比於抽象藝術式片頭,圖片素材被拆分、組合,繼而完成透視、色調、光影統一的元素寫實式片頭,也經常出現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片頭中。《覺醒年代》《中流擊水》與《跨過鴨綠江》皆可歸於這一類。

《覺醒年代》片頭始終滲透著一股暗藏洶湧和危機四伏的緊張氣息,唯有畫面上方的一束光貫徹始終,這意味著在黑暗、絕望、動盪的時代下,有一束光、一群人、一些思想給這個國家帶來了改變。

《中流擊水》片頭與《覺醒年代》較為相似。同樣是人物摳像之後,放在某一器物、建築等代表性元素背景板上定格,讓相隔數日、數年的情境、情節,得以靈動地銜接、組合,人物在時空中不斷跳進跳出,呈現出一種「人在畫中游」的錯覺。

只不過,後者整體基調為黑色,前者則為紅色。由此可見兩者主題立意的差異。

相對而言,《跨過鴨綠江》的片頭則更注重「寫實」。劇中採用了大量鏡頭展現戰爭的殘酷,片頭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這一特質。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烈火焚燒燬滅了大批鮮活的生命、猛烈的炮火轟炸下生機滅絕……通過後期的鏡頭運動,造成一種「移步換景」的錯覺,令人在短短的一分鐘片頭中,感受到戰爭的恐怖。

縱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這二十年間的片頭變化,可以看到,主旋律題材越來越注重與年輕人之間的共鳴。也有越來越多創作者,試圖通過內容的落地、鏡頭語言的創新、細節品質的提升,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

這也與國產劇片頭髮展的整體趨勢同頻。

近年來,隨著《真探》《權力的遊戲》《西部世界》等美劇在國內觀眾群中的普及,弱化主題曲、人物,強化空鏡和道具隱喻性的表意片頭風格,逐漸流行起來。

《西部世界》(上)《權力的遊戲》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片頭在保證莊重、嚴肅和中國特色的同時,也在從具體走向抽象,變敘事性為風格化。這種民族化的「洋氣」也算得上一種新的中國氣派。

【文/石榴】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