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全網惡評,這節目尬得我頭皮發麻

2021-06-05 07:50:41

最近,有個計量單位火了——

1芒。

繼1爽=208萬之後,又出現了個1芒>650。

出處是蘇芒在一檔綜藝裡說,一天的伙食費650不夠吃。

「我不能吃那麼差的伙食。」

一天650都算差,魚叔不禁想問問那平時大家吃的算是什麼。

飼料?

這條熱搜火了之後,工作室闢謠說蘇芒指的是錄製節目的21天內一共650。

可是節目裡明明說的清清楚楚,「每一天每個人」。

太不走心了,洗白也不是這麼洗的。

因為這件事,這檔綜藝走進了大家的視野。

接著,節目又繼續曝出各種尷尬場面。

不僅沒有消停下去,反而越罵越火。

搞得魚叔也不禁想來品品,這到底是怎樣一檔神奇的節目——

《五十公里桃花塢》?

假賣老,真社死

蘇芒650,早已火出圈。

但另外兩個嘉賓被罵,讓魚叔倍感疑惑:

宋丹丹倚老賣老?

舒淇耍大牌?

這倆人一直以來不是都很隨和,很真性情的嗎?

怎麼就突然翻車了呢?

魚叔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態,頂著蠢蠢欲動的腳趾看了兩期。

好傢伙,這節目是真尬啊!

但要補一句:

宋丹丹、舒淇被罵,真是有點冤枉了。

最該罵的是誰,咱們慢慢說。

先介紹一下這節目的形式:

在距離北京50公里的地方找了一個村子,名為桃花塢。

並召集15名藝人,在這裡共同生活一段時間。

光生活還不行,他們得負責經營這個桃花塢,建設成一個「新型鄉村社區」。

簡單來說,就是一場社區養成類的節目。

用國綜形容,這是《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中餐廳》。

用韓綜形容,這是《孝利家民宿》+《三時三餐》+《尹食堂》。

在這樣的形式下,節目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是立意左右搖擺。

節目一面想做成節奏緊湊的經營類節目,一面又想打造成散漫愜意的生活類節目。

但前者需要的是專業,後者需要的是隨性。

說到底,這兩點很衝突。

組合在一起,就讓邀請來的嘉賓很混亂。

是應該自由散漫一點呢,還是應該認真正經一點呢?

尷尬,就這麼來了。

其次,是流程含糊不清。

15個人來到現場之後,一點目的指示都沒有。

也沒有人來引導每個環節該做什麼。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整蠱節目。

大家一通亂竄,各說各話。

這能不尷尬嗎?

最後一點,也是節目的「殺手鐗」:

人員配置過於違和。

本來這個節目是讓大家一起生活,一起經營的意思。

可邀請來的嘉賓年齡相差太大,最大的宋丹丹已經過了60,最小的賴冠霖還不到20。

而且影視綜時尚圈,各界都有。

且不說相互之間並不太熟,光是話題上,就很難統一到一塊。

比如,宋丹丹在節目裡收到一封滿是飯圈用語的粉絲來信。

讀到「yyds」時滿頭問號,這名場面還一舉登上了熱搜。

年輕人不可能不熟悉宋丹丹、舒淇。

可宋丹丹、舒淇,哪能一下子瞭解那麼多年輕人。

所以,老一輩為了跟年輕人拉近距離。

自然就變得相對主動一點,話多一點,問題也更多一點。

結果第一集,就迎來了一場大型社死現場。

15個人剛聚在一起,宋丹丹提議大家進行一下自我介紹,彼此熟悉。

介紹內容包括:

1.我是幹什麼的?

2.我有什麼代表作?

3.我為什麼來桃花塢?

問題一出,現場立刻風起雲湧。

直接讓人夢迴家庭聚會上被長輩喊起來自我介紹或表演節目的童年陰影。

很多人把宋丹丹的行為解讀成倚老賣老。

但魚叔看完倒不覺得如此。

在這樣一個互相陌生、大眼瞪小眼,還有攝像機懟臉拍的情況下。

宋丹丹恐怕還是抱著「破冰」的心思提出的建議。

而且她在後續的採訪裡也說了,想要熟悉,但確實對現在的年輕人還不那麼瞭解。

關鍵詞,是代溝。

其實,宋丹丹就像逢年過節時,家裡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

不說話吧,面面相覷太尷尬。

說話吧,又實在不知道能說點啥。

於是就變成了那些永恆的問題:

多大了,成績如何,在什麼單位啊,有對象了嗎……

所以啊,魚叔覺得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但宋丹丹在主觀上應該沒什麼惡意。

只不過大家因為實在厭煩了被長輩盤問的經歷,從而把情緒投射到了她身上。

宋丹丹沒有惡意,有惡意的是誰?

當然是節目組。

歸根結底,以上所說的節目設計問題,顯然說明了一件事:

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刻意製造出一個溝通有難度的社交環境。

選擇觀念有代溝的個體,硬是把人塞到一起,去進行所謂的「觀察」。

這結果不是明擺著的嗎?

年齡差距在這。

宋丹丹和舒淇不打趣年輕人,難不成讓年輕人打趣她倆嗎。

在很多評論中,都提到了一個重點:

節目裡那種跟陌生人相處時的尷尬其實是很真實的。

是真的難受。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尷尬也要製造尷尬,沒有社交恐懼也要製造社交恐懼。

然後利用嘉賓之間的社死和尷尬場面,形成一種話題熱度。

說到底,是節目只考慮流量,沒能、或者壓根沒打算充分尊重嘉賓。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被群嘲的彭楚粵

他本身就是內向又社恐的性格。

在剛認識的時候表現出了明顯的拘禁,總是默默站在一邊。

第二期開會的時候他想發言,卻淹沒在了眾人的爭論聲中。

任何一個性格敏感、自卑的人都知道,自己鼓足勇氣說話卻被無視是多麼讓人崩潰。

好在塢長陳陳陳心思細密,看到他想發言,便主動問他建議。

這時候,彭楚粵一個沒繃住哭了出來。

網上有的在質疑,有的在嘲笑,有的單純看人笑話。

也算是連帶著讓節目火了一把。

可是。

用各種手段不斷刺激、放大一個原本就社恐的人的孤獨和恐慌,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看點。

不禁讓魚叔疑惑,這操作,算不算得上是吃人血饅頭?

這種東西,又怎麼能叫做生活綜藝呢。

真做作,硬出頭

有些嘉賓是無奈,有些嘉賓是真作。

這獨特的節目設置,剛好給了一些人用武之地。

其中比較厲害的幾位,很快就開始嶄露頭角。

首當其衝的兩位——張翰孟子義

真的讓人只有崩潰二字。

先說張翰。

在前面「自我介紹」的環節,有的痛痛快快地說了。

不願意說的像是汪蘇瀧,也開開玩笑,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唯獨他,先是來了一段言簡意賅。

「我是張翰,演員。在座的各位,我都做過功課,也都認識。」

「沒了。」

網絡上把宋丹丹說成倚老賣老,也主要出自於這一段。

可大家品品,說個自我介紹有那麼必要較真嗎。

就算不想說,開個玩笑打個圓場也就過去了。

而張翰擺明了就是不想合作。

甚至在宋丹丹進一步讓他說說代表作時,直接硬懟:

「我沒名。」

後面,他又來了一段高傲冷漠的回答:

「我只是一個演員,看過人就看過,沒看過就沒看過。」

這是霸總人設演太多,真以為自己生活中也是霸總了?

此時場面一度尷尬到爆。

好在汪蘇瀧趕緊沒正經地出來打圓場,才將氣氛挽救了回來。

還有一次,開集體會議,塢長提議討論一下接下來大家要做的事情。

張翰又站出來反對。

說要先討論大家各自心中的理想社區·。

可是這才是大家第一次見面,連基礎的熟悉都沒有,衣食住行還沒著落。

直接討論這麼形而上的東西,不覺得步子邁得太大了嗎。

像不像那些開會的時候特別喜歡唱高調,突出自己有大局觀、能力強的同事?

再說說孟子義。

她的做派只有倆字:生猛

剛見面的時候跟周也打招呼,說自己正在追對方的劇。

你以為這是熱情?

不。

在對方表示感謝之後,她馬上追問:

「你沒看過我什麼劇嗎?」

合著是想搞一波商業互吹,實屬硬cue。

集體活動的時候,她也非常明顯地想要博得關注度。

拍照要站C位,要角度要鏡頭。

雖然嘴裡說著不好意思,但毫無動腿的跡象。

搞得郭麒麟都忍不住吐槽:

「你光說不好意思,也不見你動啊。」

最牛的,還是要數第二期的吃飯場景。

先是說,自己做飯有經驗,要多照顧大家。

結果做的一塌糊塗,不是把洗潔精當成油,就是打雞蛋弄撒。

鼓搗了半天最後端上來一盤雞蛋炒香腸,香腸還是現成的。

當然了,做飯手藝有限也不是什麼問題。

問題是,她不覺得自己手藝有限,反而得意的不得了。

先誇了自己一通,還拼命讓別人也誇。

周也給面子,稱讚了幾句。

結果她還不樂意,嫌棄人家說得不走心。

有一說一,就這盤帶著綜藝十級濾鏡拍出來都不過如此的菜。

周也願意虛心稱讚已經很不容易了好嗎。

更可怕的是吃飯的時候說明天還要給大家做飯。

張翰說笑,那怕不是要五點起來化妝。

然後她的反應:

「咱們的關係真的沒有那麼好,自來熟有個底線。」

有意思的是,聯歡會最後放了《還珠格格》的主題曲。

大家馬上happy起來,cue周杰唱一個。

周杰剛接過話筒,馬上就被孟子義拿走了。

屏幕前的魚叔:

可以了,停止吧。

比尷尬,TA最強

節目組,想要以尬出圈。

部分嘉賓,想要以尬博位。

但,奈何天外有天,尬上有尬。

他們最終都被另一個神祕角色比了下去。

這個人就是,「旁白」

魚叔真沒見過,戲這麼多、這麼矯情、這麼故作姿態的旁白。

幾乎嘉賓之間每發生一點什麼事,他都要趕緊冒出來解讀一通。

就這點東西,觀眾還沒傻到看不懂的地步吧。

於是這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全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節目到底想要做成什麼樣?

真人秀?慢生活?社會觀察?

都不是。

比如,《三時三餐》的精髓,是一出「鄉村生存記」。

嘉賓要在鄉下自己動手經營生活。

自己下農田,自己搭爐灶,衣食住行各種操心。

《三時三餐》

但《桃花塢》就不一樣了。

說著從零開始,但其實設備一應俱全,嘉賓只需要輕鬆入住。

頂多也就是帶點愛吃的東西,或者更浮誇的,買一車鮮花來裝點生活。

再比如,《尹食堂》的精髓是真營業。

在完全陌生的國度一點點實地調研,研究開店思路。

每一個步驟都是靠嘉賓自己摸索出來的「創業實紀」。

可《桃花塢》完全就是過家家。

一切流程都是形式大於內容。

確切地說。

這檔節目的本質,或許就是一個大型養蠱現場。

它是真把自己的尷尬當賣點的。

時不時,節目就突然暫停,閃現課堂筆記。

旁白小哥,用一本正經的講解告訴你,現在的場面是為什麼尷尬,正在如何尷尬。

可謂是尬出了水平,尬出了理論。

是在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

玩尬,我們是認真的。

你看著難不難受不關我事,只要有人被吸引來,那就贏了。

這種故作姿態的尷尬,讓整個節目透露著一種「何不食肉糜」的無恥。

試想。

一群住著寬敞大房子,伙食費每天上千元的人。

還要來一本正經地教蝸居在城市裡的大家「如何進行群居生活」。

不覺得可笑嗎。

其實,有些東西你不說,大家也心知肚明。

但非要拿出來顯擺,大可不必。

而當這一切的醜態,被別人戳穿,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招搖。

越是尷尬,越有人罵,節目曝光度也就越高。

這一招,宛如無賴。

根本沒法破。

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流量飆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